第439章 野人与蒙狗

“嘭嘭嘭——”

火炮再度作响,打出的霰弹如暴雨梨花般扫射,所有盾车被打得破破烂烂,不少建虏中弹倒下。

床弩被砸下,一杆杆粗长的弩矢洞穿一辆辆盾车,撞飞,刺死无数镶红旗建虏。

只是这个时代的火炮和床弩,并不能作为主攻压制敌军,或者说是北山女真军的火炮数量远远不足以形成压制。

因此在他们的反击中,金军依旧健步如飞,推着盾车向哈儿古城石桥的营垒攻去。

哈儿古城的守军在石桥两端建立了两重营垒,每个营垒驻扎一哨兵马,计五百四十五人。

拒马、羊角墙纷纷被金军的盾车撞塌,陷阱暴露,盾车猛然下沉,后方建虏撒手后退。

可以看出,建虏攻城、野战的方式,无疑就是加强版的明军,他们所用的这些手段,都是明军在攻打交趾、印度厮当等地用过的手段。

用明军的手段来打北山女真和明军,这便是老奴能起家的最重要原因。

只是他眼下的这些手段,因为东军都督府的火炮数量增加而基本报废,但用来打北山女真依旧好使。

盾车陷入陷阱之中,却给了建虏跳板,而受灾回形墙背后的北山女真鸟铳手在见到建虏露头的时候,立马就纷纷点燃了自己手中的火绳。

在“嗤嗤”声中,火绳燃烧殆尽,紧接着营垒阵地上冒出白烟,并随之出现了“啪啪啪”的鸟铳声。

“举盾!举盾!”

指挥作战的多尔衮大吼着,旁边的多铎也大力的吹响木哨。

其实不用他们说,常年在明军手下吃多了火枪苦头的八旗兵便在越过陷阱时纷纷举盾。

双方距离眼下已经不到五十步,因此在他们举盾的同时,一些倒霉的家伙依旧被击穿了铁皮木盾,并中弹倒下。

“继续!”

站在营垒之中,北山女真守备挥旗继续,而营垒之中的三百鸟铳手也纷纷按照明军的三段击来反击。

剩余的两百多名刀牌手则是严阵以待,只等战事不利就掩护鸟铳手后退。

桥头营垒丢弃无妨,主要的还是尽可能杀伤建虏,这是郭桑岱对于各城参将、守备下得最大军令。

类似哈儿古城的城池还有很多,尽管失了火炮会让金军实力增加,但保存战力来拖住建虏才是他们要做的事情。

“杀——”

鸟铳手的数量始终太少,面对三千镶红旗建虏的冲锋,他们大多在射击五、六轮后便开始转身后撤。

“刀牌手掩护,鸟铳手撤退!”

守备有条不紊的下令,北山女真这种时候露出了和当年明军一样的窘迫。

那就是基层军队能打的井井有条,但中高层却不是很行。

明军当年是在朱由检喂猪般资源下,一仗仗把本事打出来的,而北山女真却不行。

他们没有丰厚的资源,所以只能且战且退。

那不足一丈的石桥成为了救命稻草,鸟铳手纷纷列队撤退,而刀牌手也开始呈半月阵型保护鸟铳手撤退,并自己跟随撤退。

建虏翻越了沙袋土墙,举着刀,露出残忍笑容冲杀而来,而这时城头的床弩再次发作,一杆杆弩矢射入了镶红旗阵中。

如此短小的距离,弩矢基本没有停顿,瞬间就贯穿了一到三人,只是一下便带走了几十个镶红旗建虏的性命。

“杀——”

看着己方被如此屠杀,阿济格也动了怒,他指挥大军杀向北山女真的刀牌手,但北山女真自己的本领也不弱。

同样都是白山黑水养出来的人,建虏以往能打得过北山女真是仗着装备精良,士卒吃的好,以及强大的组织力。

眼下这三者,除了组织力北山女真略有不足外,其他两项,两者都相差不大。

两百多名刀牌手利用石桥的狭窄来且战且退,落水者不断。

那宽达四丈的护城河引自黑龙江,寒冷刺骨,坠落者不断扑腾,虽说不至于淹死,但上岸后却只能逃回己方阵营。

“郭桑岱布置的不错,居然用黑水河来作为护城河,活水之下很难结冰,不然眼下我们已经直抵城墙了。”

山坡上的黄台吉看着战场局势,不得不感叹郭桑岱这人的活灵活用。

也就是黄台吉不知道,这些守城方法都是朱由检交给郭桑岱的,不然估计他又要气郁一阵。

“放!”

“啪啪啪——”

石桥上的争斗落了一段落,因为桥头的北山女真纷纷跳入了桥尾的营垒之中,而营垒之中早就准备好的鸟铳手纷纷射击,致使大批镶红旗兵马倒下。

如此近距离的射击,这些人基本是活不成了,因此后方的人选择将他们从狭隘的石桥上踹下去,前仆后继的杀向北山桥尾营垒。

“火炮不能射,会伤到我们的人。”

“先僵持一下,不行就撤回城里。”

城头的北山女真参将和守备相互交谈,语气紧张。

眼下桥尾营垒有两哨兵马,合计为鸟铳手六百,刀牌手五百不到。

他们面对的是两千多涌来的镶红旗建虏,而能依托的只有那狭隘的工事。

“杀!”

“蒙狗滚!”

双方开始短兵相接,铁骨朵和金瓜锤碰撞,雁翎刀和腰刀互相劈砍。

一时间整个防线充满了喊杀声和惨叫声,火星飞溅,只是几轮劈砍,手中长刀便已经豁口满满。

挨了一记铁骨朵金瓜锤,便是铁人也得闷哼倒下。

在这距离京城数千里外的哈儿古城,鲜血染满泥泞的雪地,而这种时候,多尔衮率领的两白旗也抵达了战场。

他们开始搭桥,而石桥守军只能靠着鸟铳阻止他们。

城头的床弩也不断射出弩矢,但只能击穿木桥,却不能击垮它。

五斤炮沉重,不能俯射,一时间战况渐渐不利。

“守好营垒!”

参将朝着下方守备大喊,手里的令旗不断挥舞,传递旗语。

下方守备见状,颔首点头,转身指挥人马与镶红旗厮杀一处。

桥尾的营垒连接城墙,就好像一个缩小版的瓮城,根本不害怕左右两边金军对他们夹击,只要守住桥头就足够。

仗着地利和火器之利,北山女真军不断击退镶红旗士卒,而与此同时,黄台吉也下令道:

“让蒙古游骑用沙袋把南面护城河两边堵住。”

“是!”

黄台吉想要堵住护城河,让护城河从活水变为死水,然后北山的天气就能把河面冻住。

这么一来、即便一次攻城不立功,那接下来也会立功。

“放!”

“砰砰砰——”

哈儿古城头,随着参将下令,五十门燕山五斤炮对准哈儿古城头前不断推动而来的攻城器械绽放了白烟,打出了石弹。

二斤石弹打穿吕公车、变为跳弹砸死不少攻城的建虏,一些蒙古游骑也手提二三十斤的沙袋,来回奔走,妄图积土为山、填满哈儿古的护城河。

“将军,蒙狗人多势众,我们这么下去也撑不了多久。”

哈儿古城头的守备对,旁边的参将开口,而参将脸色也不好看。

原本哈儿古城只有一营三千零三十一人,结果被黄台吉突袭,杀了上百塘骑。

眼下几番守城,又阵亡二百将士有余,基本十分之一的兵马搭了进去。

哈儿古城的北山女真兵不可能人人都和上直十六卫,以及五军都督府,各府精锐一样,可以忍受十分二三的阵亡率。

对于他们来说,阵亡十分之一的人马,就足以动摇他们的士气了。

虽说守城容易出现全城皆死的现象,但那是没有撤退机会的情况。

但眼下的哈儿古城不仅可以撤退,还可以用城北渡头的那一艘艘船只撤退。

换而言之,他们要是真的想撤退,并且愿意丢弃火炮的话,最快一盏茶的时间就能撤出哈儿古城,并且顺流而下吧个时辰后就能抵达北边的友帖城。

只是退到友帖城,那距离奴儿干城也不过只有六百里了,郭桑岱肯定会处罚他们的。

“求援的人派出多久了?”

“两个时辰了,按照使鹿部的速度,估计已经跑出二百来里了。”

守备回应,而使鹿部和使犬部作为冬季的传令兵,他们的速度并不慢,只是北山太大了。

从哈儿古城到友帖城,中间足足有四百里,哪怕是使鹿部不停的在中间驿站换乘驯鹿,雪犬,也得花上四个时辰才能抵达友帖城。

等友帖城的援军乘船南下,逆流而上,这又需要三四天的时间。

大雪漫山,黄台吉也是瞧准了哈儿古城距离友帖城太远,而喜申城距离哈儿古城近,才会选择在冬季发动袭击。

他们有铸炮的工匠,只要弄到几门燕山五斤炮,大概搞清楚明军的火炮是什么模样,内外厚度多少,那他们就可以仿制。

哪怕仿制的不尽人意,但也总比他们眼下的劣质火炮要好太多了。

黄台吉的想法就是想要弄出射程足够钳制黑龙江的炮台,而只要他在河岸两边的依兰山建立炮台,明军不管用船还是陆路,都要遭受金军的炮击。

从上京城到斡朵伦城的沿河狭隘处,最窄只有不到四里,而黄台吉也只需要在两山建设炮台,哪怕火炮的射程只有二里也足够了。

炮台已经在建设,现在就差火炮,只要炮台建立成功,他们依旧可以退到三江平原和明军继续打持久战。

黄台吉始终坚信,朱由检的出现和新政,只是延缓了大明衰老的周期。

没有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能够连续不断的渡过三百年,所以大明一定会生乱。

大明已经立国二百六十二年,而黄台吉不过三十八岁。

他没有相信自己再能活三十八,但他也不相信大明能不生乱子的渡过三百年期限。

哪怕他们能渡过,内部也会产生乱子。

只要产生了乱子,那大金就有机会。

不管是突袭泰宁府撤退,还是反攻辽东,总之只要等待就有机会。

黄台吉明白这一切,是因为他从朱由检对金国的政策分析出来的。

正常来说,眼下大明山陕还存在大旱,上千万人受灾。

朱由检如果觉得大金不重要,那完全没有必要对他们穷追猛打,甚至冒着还有两省大旱的风险来对他们发动战争。

他会这么做,那就说明在他看来,金国是大明未来最大的变数。

想到这里,黄台吉眯了眯眼睛,向旁边的济尔哈朗询问道:

“攻城多久了?”

“大约两个时辰……”济尔哈朗看了看时间后回答,黄台吉也沉吟片刻道:

“友帖城的援军不会太快赶来,我们大概有三天的时间。”

“这攻城的强度太大,要不要暂时撤下来休整?”济尔哈朗看了一眼战场,听着时不时作响的炮声,有些担心。

“不能撤,现在撤,城内野人就有时间调整了,人越少越难打,人越多越好打,明军是这样,北山女真也一样。”

黄台吉不清楚明军海外一直在进行大兵团作战,他还是以复辽之战和朱由检第二次北伐之战来推断明军的整体组织力。

在他看来,明军能指挥十万人以上的将领人少,所以朱由检才会将战区一份为三。

镜城、辽东、泰宁、奴儿干……

这四个点,如果连起来,那对金国的包围圈周长,长达整整六千余里。

同时指挥每部相隔上千里的军队作战,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哪怕出现也只可能是朱由检这种粗制指挥,给予将领极大的自主权。

为了防止四军被全歼,朱由检还得加大兵力,这点从近期的调兵就能看出。

镜城的尤世功已经聚兵三万,辽东的熊廷弼、孙应元、贺世贤三人也聚兵六万,并且还在继续。

泰宁府已经聚集了十二卫,将近七万人。

黄台吉估计,朱由检是想让尤世功和郭桑岱为辅,泰宁和辽东为主。

辅军人数在三四万左右,主军人数在七八万左右。

总的来说,朱由检准备在跨度近六千里的北山发动一场加强版的“成化犁庭”,兵马规模将在二十到三十万不等。

黄台吉不是傻子,他不可能坐看朱由检组成包围圈来围剿他们,他要做的就是对人烟稀少的北方发动袭击,最好是在明军察觉有所行动前,覆灭郭桑岱。

只要郭桑岱死了,那么金国就有了活路,即便北迁十不存一,但终究是保留了血脉。

一想到朱由检对北方的兵马调动,黄台吉就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腿。

他想到了自家汗阿玛的模样,但更重要的,他也想到了自己。

如当年的医官所言,他虽然还能房事,但肾弱精虚,尽管耕耘数年,却并未能诞下子嗣。

他的长子豪格脾气暴躁,性情嗜杀,并不是明主。

如果日后金国北迁,而自己身死,那他必须得选一个明主来带领带领北迁的族人活下去。

“放……”

“砰砰砰——”

燕山五斤炮再度作响,哈儿古城下的金军猛烈攻城,他们架着云车企图登上城墙,被女真兵用叉竿叉下。

吕公车试图前进,却被火炮击中,随后被女真兵使用原始的猛火油柜来喷出火焰,猛烈燃烧吕公车。

城头将士满脸血污,城下尸横遍野,一股肉香味弥漫空气中,让人作呕。

“轰隆——”

“沙土!沙土!”

“救火!救火!”

忽的,爆炸声响起,一个猛火油柜忽的炸开,火油遍布城头,四周女真兵被火药溅到,引火烧身。

守备大喊着用沙土来熄灭火油,其他人纷纷把着火的人按倒,将沙土倒了上去。

火焰消失,但人却被烫伤许多。

其他使用猛火油柜的女真兵见状,纷纷停下了手中举动,生怕自己手中的猛火油柜炸开。

他们这停下的举动给了金军时间,云车一架架被推上前,护城河之中被抛满了沙袋,河水被固定在了几个空间里,开始结冰。

шшш ⊙t tkan ⊙℃ O

“杀蒙狗!”

忽的,城头的参将带人参战,一边对敌,一边举刀高呼。

见到主将如此,城墙上其他女真兵也纷纷奋勇杀敌,高呼“杀蒙狗!”

“冲!”

城墙下,一名金军牛录额真嘶吼着命令麾下士兵冲锋。

穿着三重甲的金军们在得到命令后,推着刚刚搭建起来的云梯冲向城墙。

只是北山女真军如何会给他们机会,城头的大炮轰鸣,无数霰弹朝他们射来。

“啊!”

暴雨梨花,将大片金军打得鲜血飞溅。

一些顺着云车冲上城头的金军被近距离打中,整个人被打穿,血像雨一样下了起来,下面的金军瞳孔紧缩,双腿止不住的颤抖,却硬着头皮发起了再度的冲锋。

哈儿古城的城墙面太短,因此显得炮火实在猛烈,加上周边都是同袍的尸体。

在漫天炮火的猛轰下,打头阵的九千八旗兵开始畏惧。

只是不等他们畏惧,上万蒙古游骑涌来,瞬间给了他们极大的勇气,而蒙古人也翻身下马,顺着搭建好的云车、吕公车杀上去。

金军惨痛,可北山军的伤亡也不轻。

两军短兵相接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北山女真军就已经伤亡数百,全军死伤十之二三。

“参将!守不住了!”

看着防线岌岌可危,而建虏又压上一万蒙古人,城头没有经历过这种阵仗的参将也不免有些恐惧,但他还是记得郭桑岱的话:

“再撑一刻钟,把火炮运走!”

“运不走的,太重了!”守备喊着。

“那就把它们都炸了!”参将一边对敌,一边喊着。

守备见状,当即带人将那五十门燕山五斤炮填满火药,随后点燃了长长的引线。

“参将!”

“撤!”

看着火炮被点燃引线,参将当即带人开始撤退。

金军眼看他们撤退,便追杀得更凶猛了。

阿济格见到北山女真军撤退,当即带人准备先登。

结果在他刚刚爬上城头的时候,城头堆放的那五十门燕山五斤炮猛然爆炸:

“轰隆隆——”

“什么声音?!”

山坡上的黄台吉猛地起身,心里有着不好的预感。

他连忙带人翻身上马准备下山,而倒霉的阿济格被火炮爆炸的气浪掀飞,从三丈的城头一头栽下,当场昏了过去。

“贝子!”

镶红旗的甲喇额真见到阿济格被掀飞,当即推开旁边的人,跳下云车查看。

好在阿济格没有露出全身,也没有被火炮爆炸后的铁块打中,因此虽然昏了过去,但还有着呼吸。

多尔衮和多铎也赶了过来,见到阿济格那惨状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庆幸自己没跟随先登。

哈儿古城最终还是陷落了,北山女真军毕竟不是眼下的明军,被黄台吉以十倍人马围攻,能坚持整整一天已经不错。

他们跑到城北外的渡口上船,斩断固定的绳子后,乘着几十艘小船顺着河流逃离此地。

来时他们三千零三十一人,完完整整,撤退时却只剩下了两千人不到,折损三分之一。

当然,他们很惨,但黄台吉那边更惨。

镶红旗死伤大半,两白旗死伤千余人,蒙古人也死伤了数百,前前后后死伤接近三千人,是北山女真军的三倍。

虽然其中大半负伤,但当场阵亡的也足足有千余人。

只是,这些人的死伤在黄台吉看来并不重要,他最关心的,还是燕山五斤炮的事,然而当他来到哈儿古城城头的时候,脸色却变得铁青了起来。

“郭…桑…岱!”

望着那一地的燕山五斤炮碎片,黄台吉的拳头攥紧,好在这个时候多尔衮一路小跑过来汇报:

“阿哥,有一门炮碎的不是很严重。”

说罢他侧过身去,而黄台吉也看到了被人放在板车上推来的燕山五斤炮残骸。

比起那些被炸得不忍直视的其它火炮,这门火炮只是被炸成了三大块,或许拼凑修补之后,金军工匠能以此仿制。

看到这门炮,黄台吉的气消了大半,但为了避免仿制不出来,他还是对身边的济尔哈朗下令道:

“让人把其它火炮的碎片都收集好,另外准备运粮来哈儿古城。”

“开春后,我们要趁着朱由检反应不过来,率先击败郭桑岱!”

“是——”

济尔哈朗应下,而金军也开始打扫起了战场。

看着那群战死的同族,许多人不免唏嘘。

谁曾想,当年阿敏带着几千人就能俘虏数万北山野人,而眼下,三千北山野人居然给他们造成了这样的伤亡。

被明军调教数年的北山野人尚且如此,那明军呢……

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欢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365章 南洋风起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526章 粮食就是民心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旧时代第148章 东林想变法第178章 荷兰入侵第380章 是齐王党还是顾党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83章 总归得杀人第237章 党争爆发第167章 齐王监国第245章 黄龙的野望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151章 西南风紧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349章 兴大案治大腐第473章 齐国五年计划第341章 矿产国营第648章 新人胜旧人第81章 天赋异禀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500章 古来白骨无人收第156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338章 家国和睦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307章 天启七年第334章 试探建虏第508章 恒河以东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682章 后记(二)帝崩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619章 大西洋的风第260章 收复朵甘第684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第696章 后记(十六)报团取暖第60章 谋划草原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361章 废除徭役第405章 齐王爱熟妇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121章 备战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512章 大国寡民第482章 小民营生第217章 辽东大捷第566章 故人再见第329章 风雨欲来第128章 锦衣卫革新第119章 川兵入沈阳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15章 太庙前的分地竞拍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187章 白莲教造反第295章 京城风云第617章 暗手明了第588章 远洋归来第366章 诸藩战争开打第101章 视察火器第481章 扬帆起航第401章 天降正义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435章 齐王冠礼第213章 天启犁庭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361章 废除徭役第420章 上直与海军的猫腻第221章 战后功赏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473章 齐国五年计划第246章 《明荷南洋条约》签订第107章 巡抚徐淮第317章 旱情不断第556章 惶恐滩头第361章 废除徭役第397章 从善如流第455章 天时地利人不和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归齐第276章 旧港的工业第681章 后记(一)新时代第434章 人丁凋零齐王府第472章 不偏不倚杨文岳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发第25章 古代社会福利机构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606章 一墙之隔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亚之行第699章 后记(十九)平叛援明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401章 天降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