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任他几路来

“呼……呼……”

沉闷的呼吸声,黑暗的视野,当思哲法睁开了自己的眼睛,此刻的他正处于一处躺满了尸体的山地。

“嘭嘭嘭——”

“砰砰砰——”

“杀!”

“逃啊!”

“哔哔——”

火炮声、喊杀声、逃跑声、木哨声,还有鼓声、号角声、以及清脆而别样的火铳声。

“我是谁?我在哪?为什么这么吵……”

当思哲法清醒,看到了四周的场景,他整个人是惊慌失措的。

其实现在只需要他直面阿拉干七万联军在三天内被消灭大半的事实,他就能清楚,明军真的不可战胜……但是他不想承认。

“哔哔——”

因此,想要彻底把缅甸地区纳入大明的实控统治中,就必须要按照“赶苗拓业”的章程来。

只是他不知道,此时的貌基正带着七万人翻越那三十多里的蛮沙山,而南边的平达力也带着七万军队,从平原向他杀来。

可妙当城的旌旗没有修复,这只有两个解释。

尽管东吁已经落寞,但是他的内心也有着一个梦想。

“是!”闻言,木懿也激动的作揖躬身。

鼓声悠扬,但却盖不过明军的喊杀声。

这时他们才反应过来,缅军就算再畏惧火炮,也不至于让火炮把旌旗打成这副德行。

奖励越大,难度越大。

没有人愿意上战场,哪怕是他们的他隆王、阿拉干王打出了保卫家园,保卫耕地的口号,但实际上也没有吸引到多少人上战场。

这边东吁贵族不支持貌基投降,那边朱由检也不想让洪承畴受降,两方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战至最后一个缅族人。

不然,说到底黄蜚也是海军都督府的都督,除非洪承畴成了首辅,不然就算是他经略五军都督府,和黄蜚也只能是平级。

貌基受不了这份屈辱,带一万兵马后撤妙当城后方二十里,留下斯祢卑带兵五万驻守妙当。

明军就算无比强大,可他们也是来灭国的!

战争打到这里,缅军显得无比窘迫。

第一,缅军在以示敌弱,想吸引明军强攻,然后突然冒出大量兵力来让明军惊慌,进而给明军造成大量伤亡。

“咚……咚……咚……”

当然,这样的人是少数,更多的将领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断的组织起溃兵,带着溃兵向着前面的战场冲去,但思哲法还没有看到敌人,他们便纷纷倒下了。

只是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妙当城四丈宽的护城河变为了平地,这也代表着他们那残破的城墙即将直面明军的兵锋。

他们要做的就是把狼牙拍、金汁、石弹、火药全部用光。

“亡其国,废其制度,施以汉法,教以王化……”

逃跑的人浪散开了,他们在崎岖不平的山林翻滚着,象水花一样从密林之中的树木旁边分散,滚下山去。

不!哪怕是死,他也要想方设法战胜明军,他大东吁不能就这样被明军灭亡了!

“打!”

一千二百余万亩稻田,顶多产出一千万石稻米,这些稻米可食用的部分只有不到八百万石。

“东吁!”

“传令!”斯祢卑握住了自己腰间的缅刀,豁然拔出后当即下令:

道理很简单,明军已经在前面的漫长时间里展现了自己的战力,缅军如果还敢以示敌弱,那一旦大队明军登上城头,以明军的战力,完全就可以守住马道,以点破面,逐步先登。

好似赤潮一般的红色从山坡上涌下来,他们手中拿着思哲法十分陌生的一种火铳,不断的举起火铳,将类似铅弹的一种东西装到了火铳的枪管末端。

“他被石弹打断了身子,已经瘫了,别浪费子弹。”

因此,缅军一定抽调了兵力,并且因为把战兵抽调的太多,所以导致了妙当城中战兵太少,民勇太多,而民勇又不敢修复旌旗,战兵又修复不过来。

“我们的军粮还够吃多久?”

同样的时间,不同的是明军的总攻比起貌基等人的拔营慢了两个时辰。

军官带着士兵离开了这里,思哲法无力的看着一个个身着红袄敌人越过自己。

居然还有火铳可以从后方装弹,思哲法闻所未闻。

明军的调动和备战,自然也被缅军所关注。

“嘭嘭嘭——”

斯祢卑知道这是一个苦差事,但丢失江滩防线的他没脸拒绝。

至于他的询问,作为他亲信的木懿也作揖回礼道:“按照时间,估计距离妙当城不到二百里了。”

谁都不想放过“先登”的荣誉,一时间,整个妙当城前的战场战马奔驰,日月旗随风飘扬,两万明军带着无比迫人的气势朝着妙当城发起了进攻。

所以……

“明军眼下分为五部兵马,其中我们背后的两支万人明军队伍手中有致胜的火器。”

在这昏暗的战场上,思哲法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和谁作战。

只不过,他们的这些想法对于大明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我王……”

至于洪承畴,他每日在火炮阵地,看着己方两千门火炮对着妙当城狂轰滥炸。

然而,此刻缅军要面对的是明军,并且还是明军之中的精锐,因此,当正月初十貌基指挥大军向着黄蜚杀去的时候,不仅他的心里发悸,其他的缅军将领同样心里发悸,不敢大意。

对于此刻只有三万民勇,一万战兵的妙当城来说,即便他们斩首成功,恐怕也难以活到战后。

“是,陛下!”在场的所有缅军将领听令,当即起身去安排。

“我看过大明和北方鞑靼人交战的情报,这其中有一个人叫做努尔哈只,他在萨尔浒之战中之所以能击败明军,靠的就是在明军分路合围前将他们逐个击破!”

缅甸地区的平原基本上是一年多熟,但是和大部分一年多熟的地方一样,一年多熟的土地,亩产不一定会比一年一熟的土地高,就算高也不会高出太多。

他要做的很简单,那就是挡住洪承畴,让貌基围歼黄蜚所部。

除了木邦、勐养、孟艮等地原属于大明领地的民族外,其他民族对大明的态度都是敌视的。

他需要跨越一百五十里的平原,然后走蛮沙山道进攻蛮沙口,击败驻守蛮沙口的一万缅军,然后从后方直插妙当城。

八百万石稻米养三百万多军民,哪怕每天一人只吃一斤米,也顶多只能坚持九个月,更别提这些土地还伴随着明军的进攻而不断减少。

一些被倒下的人即便中弹,但还是咬着牙爬啊,爬啊……最后因为失血过多而脸色惨白的停下,再也无法动弹。

“杀!”

斯祢卑击鼓大吼,脑中已经没有了如何布置城防的概念。

同时,南部的南海卫、西洋卫合兵,东吁平达力与杜摩底还未抵达东吁城,东吁城便被攻破,两部兵马只能撤向后方的彬牙。

在他愣神的时候,前方密集的铳声不断朝着他靠近,最终他看到了从密林中出现的敌人。

毕竟旌旗代表了城池内的守军数量,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威吓城外的敌军,也是为了激励城内的士卒。

“是!”被洪承畴一番点醒,众人这才看向了那已经没有几面旌旗的妙当城。

洪承畴猛然拔出了腰间作为装饰品的长剑,指向了妙当城,喝声道:“停止炮击!”

只有分兵能解释妙当城的士卒为什么不修补旌旗,而一旦缅军分兵,妙当城也就是西岸明军碗里的一道菜了!

“众将听令!锄寇剿贼,杀!”

貌基深知这一切,但他却无力改变,只能紧紧地咬着牙。

子弹从幽暗的林中射出来,整片山林到处都是浓烟和纷乱,军队的辎重车和逃跑的人流纠缠在一起,更加重了纷乱的程度。

因此,虽然此刻是正月,但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这个时候也是即将收割稻米的时候。

凶猛的火炮没日没夜的轰炸妙当城,妙当城外的护城河防线和营垒防线全部告破,六万兵马龟缩城内,八万多兵马依旧驻守各个隘口、山口。

北方孟族人反正,马祥麟不战而胜,轻取孟养,小婆罗门国,

天启十二年正月初九,三十六万缅军尚存二十八万,东吁疆土仅存不到三千里土地,人口三百余万。

思哲法的四周,地面上,似乎他能听到的地方,看到的地方,到处是呻吟声。

他们呼喊着参军亲人的名字,呼喊着让他们逃跑,并且自己也跟着逃跑。

想到这里,他将缅刀放在了一旁的鼓架上,自己拿起鼓槌开始了疯狂敲击。

但很快,思哲法回到了现实,因为那群人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而一个士兵也冷漠的举起火铳,将那黑洞洞的铳口对准了自己的脑门。

“是!”

四个月的军粮,加上不断减少的土地,他们怎么可能击败明军?

看着被炮击的妙当城,阵地上的洪承畴脸色依旧淡然,但对黄蜚的称呼却从黄都督变成了黄文麓。

恐怕还没等到夏季,他们就被全歼了……

“黄文麓什么时候能到……”

装备步枪的海军在十天时间里,占领了缅甸的大部分沿海地区,现在缅军虽然还掌控着三千里平原和三百万多百姓,二十几万军队,但谁都知道,他们已经是困兽了。

这样的实力其实已经很强大了,不说暹罗国,就是控弦三十万的莫卧儿帝国也要小心应对。

从一开始、朱由检就不打算用温和的手法,他要做的就是将东吁原有的毒瘤全部拔除。

他身为东吁的王,难不成他还能举手投降,任由他东吁被大明攻占不成?!

只是他的梦想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明军率先打响了第一枪,缅军被明军以绝对的力量,在短短十天内就夺下了二分之一的疆域。

战争如果失败,那不论战场的地形如何,没有什么比一群惊惶失措的溃兵更可怜的了。

东吁是中南第一强国,即便被歼灭了七八万军队,但他们还有二十五万,从二十五万里抽出十三万人马并不是难事。

在生命的最后,他在时不时因为爆炸而一阵喧闹的喊声中闭上了眼睛。

两千门火炮向着明军人少的方向炮击,近距离炮击之下,本就是石砌夯土的妙当城开始垮塌,大批明军将攻城器械投入护城河,然后将一袋袋沙袋填入护城河。

那就是统一缅甸地区,让东吁重回巅峰,将暹罗、高棉征服,最后再拿下大明的云南,完成当年麓川王朝未完成的壮举!

“噔——”

木懿作为先锋将军,此刻他带着本部一万兵马,带着早就准备好的攻城器械向着妙当城杀去,而沐启元等人见状也纷纷带兵向着妙当城杀去。

因为他很清楚,三万民勇和一万战兵面对城外五万多明军战兵,根本就没有必要讲究什么城防。

第二,缅军抽调了兵力,正面战场兵力不足,无法修补。

只是他也知道,东吁的贵族没有一个人会支持他投降,因为他们想保留他们的玉石矿山,各种矿脉,还有现在的地位,以及自己的领地。

三千里土地听着很大,足足两千多万亩,但由于东吁开发不足,实际上这两千多万亩疆域中,只有不到一千二百多万亩的耕地。

原因就是东吁人的心里,一直想着入侵滇南,割据西南而对抗大明,其中又以人数最多的缅族为最。

洪承畴忽然传令全军攻城,这让诸将摸不着头脑,但洪承畴的下一句话就把他们点醒了:

“缅军调动兵马试图围剿我军分兵,塘骑探报,速速探查各部兵马情况!”

大炮的巨响淹没了一切,思哲法如众多东吁士兵一样,彻底躺在了这片山林。

他们分到的土地太有限了,为了那点土地而拼命,没有人愿意。

因此,当战事不利的时候,这群没有经过训练的汉子只懂得转头逃跑。

“难道明军真的不可战胜?”

面对这样的局势,妙当城的貌基心里自然急迫,但比他更急的还是洪承畴。

一千二百万亩土地,养活当地百姓尚且困难,更何况还有二十几万脱产的军队呢?

帐内、所有将领、土司、军阀都看着貌基,但貌基只是死死地攥紧了拳头。

这两个解释里,洪承畴不假思索的选择了第二个。

但不管怎么说,丰厚的奖赏终究会让胆小的民勇壮起胆子来对抗明军,哪怕他们只能挡住明军一秒,对于斯祢卑来说也物超所值。

“我要集中兵力,以十三万人吃掉明军的这两部精锐,收复后方的数千里失地!”

黄蜚的态度,让洪承畴对于自己成为内阁首辅的把握又大了一些,因此态度自然好了很多。

云车、吕公车、攻城塔,还有一门门被推到阵前的火炮,它们在明军士卒的手中开始大展神威。

所以朱由检在回复洪承畴的手书里,于一开始就说了个清楚……

倒下的这些人无比惊惶,有的人吓昏了,有的人四处乱跑,为了阻止他们,将领带着督战队和士卒交火,自己人与自己人砍杀了起来。

“斩首明军首级一级,赏田五十亩!”

“放!”

“传我将领,各山口、隘口抽调过半兵马,命平达力带六万人北上支援,杜摩底带四万人守住彬牙。”

“可是他们走海上来,在连续攻破了这么多城池,击败了素泰的七万大军后,他们还能有多少火药?”

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时洪承畴,因为他看到了洞吾城许多被石弹砸断的旗帜没有及时修补。

“使用这个火器,他们只是三天便击败了素泰。”

妙当城的城门楼前,斯祢卑一手扶着女墙,一手看着冲锋的明军,旁边的将领紧张询问:“将军……”

在他的四周躺满了尸体,充斥着身着缅军甲胄衣袍,叫嚷着、奔跑着的缅军士卒。

妙当山下的一处河谷里,当神色疲惫的貌基对大臣询问时,大臣的话让他失望无比。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也是因为黄蜚接到了黄龙让信鸽送来的书信,因此积极配合洪承畴所致的。

洪承畴抚了抚须,思虑片刻后果断下令:

“传令各军兵马,除东岸的后军,其余各部于明日午时发动总攻,对洞吾各部兵马,一个不留。”

这还只是战场斩首的赏银,更重要的是后续三年的扫尾任务。

一想到阿拉干王素泰的七万大军面对黄蜚的一万兵马,只坚持了三天的结果,貌基有些疲惫了。

“二百里……”

因此,他便只能带着五万人,在妙当城内挨炮击。

除了距离太远的龙在田负责地方暹罗北上侵略外,其它诸如马祥麟、秦拱明、秦翼明、黄蜚、吾必奎、沐启元等各部兵马都开始准备总攻。

这样的细节在旁人看来是缅军害怕明军炮击而不敢修补,但对于仔细打量战场十天时间的洪承畴来说,他清楚的记得,过去的九天时间里,被砸断的缅军旗帜都会被及时修补。

他喝止了炮击,紧接着对四周将领下令道:“全军攻城!先登者官升一级,赏银百两!”

在逃跑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倒了下来。

想着这些利益,木懿怀揣着激动地心情派出塘骑,塘骑也很快通知了各部兵马。

马儿也惊跳起来,践踏在受伤倒地的人身上。

“固守有机会,但机会渺茫,与其这样,不如直接打!”

“洞吾的军队数量不对劲……”

听到如此丰厚的奖赏,四周将领瞪大了眼睛,但很快反应过来。

当吾必奎、洪承畴、马祥麟兵分三路进攻彬牙、妙当的时候,黄蜚也在紧赶慢赶的向着妙当城进军。

文麓是黄蜚的表字,洪承畴称呼黄蜚的表字,显得二者亲近了不少。

东吁境内有数百民族,大明不可能做到让数百个民族,七八百万百姓都接受大明的文化、制度和法律。

在这一切中,有些将领抱着阴沉的冷漠态度,一面镇静地给火绳枪装上铅弹,然后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嘴巴。

天启十二年正月初六,黄蜚率横海卫、龙江卫于钦墩击败阿拉干国王素泰,阵斩九千,斩首四万六千余人,阿拉干、钦山、钦墩三地收复……

坐在妙当山军帐内的貌基的面色变幻莫测,牙根死死的咬着。

“要死了吗……”思哲法有一些解脱,但旁边的一名军官拦住了这名士兵。

这些曾经和思哲法一起在田地务农,随后被征召入伍,充为民勇的汉子们,他们根本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跟着人流逃跑。

“嘭嘭嘭——”

在军阀们都在看着貌基会怎么做时,却不想这家伙突然低声说出了“打”字。

“我决意要效仿努尔哈只,既然他选择对萨尔浒四部明军的最强一部出击,那我也要选择最强的一部。”

“大概四个月,请我王放心,我们一定可以坚持到大明的贼寇败退!”

“这两支兵马一定是明军之中的精锐,只要击垮了这两部兵马中的其中一支,那么明军其它各部兵马就会因为忌惮而不敢出兵。”

貌基抬头看向了大臣、将领们:“既然努尔哈只(努尔哈赤)可以,那我们为什么不行?”

尽管这十三万军队里,大部分都是拿着兵器的农民,但是在中南半岛这种地方,也是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了。

红……

那已经被火炮石弹打得坑洼不平的沙土地上,每当有石弹落下,一股旋风都会从着弹点向四周吹去,卷起了沙土和残缺的枯枝树叶。

貌基越说越激动,他忽的站了起来,手握腰间刀柄,意气风发:

“接下来,我们只需要解决另外一支,然后利用他们的火器和洪承畴决战,等待夏季,洪承畴自己会退回云南。”

“砰”的一声,他不再动弹……

一个不留,二十几万大军就是二百多万两银子,他木懿最少能拿到好几万两银子。

“东吁!”

“嘭嘭嘭——”

斯祢卑一声大吼,正想落锤,然而下一秒明军的火炮阵地继续发动了炮击。

作为主要目标的城门和城门楼毫无疑问遭受了炮击,斯祢卑也在大吼后被石弹击中,整个人如一个破烂的布袋人一般被打飞……

第105章 士绅贪婪第153章 四处调兵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第382章 土地兼并第439章 野人与蒙狗第420章 上直与海军的猫腻第106章 愚民第64章 孜孜不倦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394章 大明亚非经济圈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324章 收复交趾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273章 争权攘利第424章 敌军非但不投降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106章 愚民第161章 投石问路第223章 谏言废辽饷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来第567章 兽穷则啮第555章 鼓励造反第169章 歼灭奢崇明第635章 故友相见第206章 杀辽商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588章 远洋归来第19章 倔老头杨涟第46章 布局西南第531章 国事艰难第137章 训喀喇沁第568章 三龙同朝第167章 齐王监国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647章 鲸落万物生第55章 抵达燕山大营第410章 工业投产第151章 西南风紧第92章 点醒杨涟第460章 北线无战事第56章 尽是空饷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439章 野人与蒙狗第98章 党争再起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180章 全歼荷兰远征军第613章 故人再见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鹡鸰在原第620章 国债第30章 兄弟和睦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09章 兴亡又如何第653章 番外篇(一) 弹冠相庆第31章 百万兵马而无一军可用第576章 制衡欧洲第3章 难兄难弟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40章 海运之争第650章 蝼蚁举臂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564章 西征第387章 明贬实保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528章 稳中向好第648章 新人胜旧人第617章 暗手明了第447章 建虏北狩第286章 欲哭无泪虎蹲兔第687章 后记(七)太平腐败第126章 御马监变化第399章 官学开办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19章 川兵入沈阳第593章 未雨绸缪第551章 皇兄归来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悦第612章 金铉返京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8章 初尝权力第91章 人间惨状(七千字大章)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98章 后记(十八)武狩内战第286章 欲哭无泪虎蹲兔第627章 两相对照第462章 哥舒夜带刀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卫第568章 三龙同朝第426章 帝位不稳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647章 鲸落万物生第699章 后记(十九)平叛援明第595章 天灾人祸第413章 建虏惶恐第87章 一团乱局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71章 风高亮节杨文岳第388章 筹谋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