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领兵要点

第53章 领兵要点

古人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无论是古代还是后世,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尽管羽林三卫外加锦衣卫不过七千余人,路程也不过百二十里,但这七千余人人吃马嚼的,所有行军所需,都是需要安排好的。

在大军都是乌合之众、并且军中中高层将领都被自己送走的情况下,朱由检就担起了指挥大军的任务。

午时六刻、经过三个时辰的跋涉,羽林三卫已经向北行军三十六里了。

三个时辰,便是整整六个小时,这样的速度、可以堪称是龟速,

六个小时、只行军不到二十二公里,平均每小时三点六公里不到的速度,放在朱由检前世当兵的时候,一定会被班长骂成狗。

毕竟就算是在常规行军中,部队的行军速度也需要达到四到五公里每小时,六小时最少要行军三十公里。

若是强行军、苛刻的时候,甚至要达到每小时六公里的行军速度,日行军五十公里往上。

但那毕竟是后世,在部队给他们这些大头兵吃饱,并且好好训练了几个月后的标准。

眼下朱由检面前的羽林三卫,虽然说不至于像晚清照片中骨瘦如柴的模样,但顶多也就是四五十年代的正常体型罢了。

“回殿下、不足三里地了。”陆文昭闻言,连忙回应,心中对朱由检的安排也是十分佩服。

任何军队前进方向、速度,甚至是何地扎营休息、何地生火做饭,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

一般来说、古代行军要吃的粮草,一般都早已运到了前线或行军路上,因此,基本上不会出现半路缺粮的情况。

这安排或许并不起眼,也不会受到称赞,但若是放在十岁孩童的身上就不得了了。

像是魏武卒那样的人马,甲胄兵器四十斤,里程换算明代,行军七十里,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了。

徐文寿那几个蠢货,为了装面子,直接叫所有人着甲北上,因此才被朱由检一眼看出了纰漏。

对于朱由检来说、眼下的队形,只要保证不乱,关键时刻把板车聚集起来,随后两人帮一人着甲,这样很快就能让大军三分之一的人着甲拱卫,剩下三分之二的人就有了时间着甲。

这一点、便是很多将领都不如。

这些在打仗前就已经规划好了,是备战、谋战的一部分,因此,基本不会出现一拍脑袋就兴兵动众的情况。

正常来说、对于经常操演,训练的将领来说,在我方疆域,且知道没有敌军的情况下,大军都是轻装疾行。

“遵命!”陆文昭闻言,连忙派十几名锦衣卫的缇骑通知大军。

毕竟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就算只是四五个人去吃饭,都会出现争执。

得到了陆文昭的回应,朱由检也按照他的行军路线下令。

虽然自从前几年大明和蒙古各部开放互市后,蒙古高原上的各部人马就没有再袭扰明朝边疆,但朱由检的行军路线还是选择了最稳妥的路线。

朱由检不可能按照戚家军、魏武卒的标准来要求羽林三卫。

“传五殿下令、全军急行三里,抵达栗山坳后埋锅造饭,休整一个时辰后继续行军,天黑前抵达巩华城,入城休整!”

同时,行军是一项非常重要、计划特别严密的事情。

这样的体型,还想要求高强度行军是一种奢求,而朱由检眼看时间到了,当即打开车窗对陆文昭道:

“距离我安排的休整驿站还有多远?”

《纪效新书》中的行军办法是很有效的,但是应该根据手下的人马素质来进行修改。

在燕云大地上,需要防备的,大多是来自北疆的北虏蒙古骑兵。

虽然《纪效新书》中也曾说:“凡官军启行,各须披甲戴盔执器械,庶几临敌轻便,不许并执肩缚。若路远天热,得令方许更传。”

最后、因为条件的限制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就算是事先做好的规划,执行起来也是另一回事。

可一身重甲加兵器近四十斤,哪怕是明军精锐着重装行军,一天也不过行军六十里罢了。

也就是只需要穿一身冬衣,外加一个内甲就可以,外披的重甲、重兵器纷纷放在挽马车上便可。

兵法不能一板一眼,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即板车、战车走两侧、军士并以五人而行,间隔三步,行军间不可交谈、多问。

“传令全军急行军、抵达临时驿站后马车列阵、人马埋灶,一个时辰后继续出发,天黑前抵达巩华城、入城休整。”

“传五殿下令、全军急行三里,抵达栗山坳后埋锅造饭,休整一个时辰后继续行军,天黑前抵达巩华城,入城休整!”

羽林三卫的路线,朱由检尽可能挑一侧靠近小山脉、另一侧是大平原的地方,并且提前布置了探马查探小山脉的情况。

大军要吃的粮草,朱由检早在三天前,就安排曹化淳在驿站准备好了。

军令下达、得益于朱由检安排的行军队伍不长,因此许多人都清楚的听到了军令。

十几骑的锦衣卫,来回开始传递军令,速度很快。

但不过十岁的朱由检,把一切能想到的行军难题都想到了。

要真的重装行军,他们一天走三十里都够呛。

朱由检的行军队形,是按照《纪效新书》中,戚继光针对在北方行军所设置的行军队形。

大军临时补给的驿站,朱由检选择的,更是一个两面环山的地方。

所以在古代战场上、很容易出现援军失约、错失战机,或是孤军深入、集体被歼的现象。

对于七千余人的队伍来说,这样的行军队形下,军队拉开不过三里地,一旦被袭击,很快就能据车而守,更换甲胄。

除非是没有任何准备、仓促出兵,如明英宗一样,成为大明战神。

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害司马迁被割了一刀的李陵。

虽然他不认为在北直隶,会有蒙古人或者什么流民来袭击他,但小心谨慎是没有错的。

也就是在他的指挥下,大军徐徐北上,最后提前抵达了栗山坳。

抵达栗山坳的同时,朱由检也拿出了自己所绘画的临时扎营图纸,交给了陆文昭,命人用辎重车将营地围了起来,随后才开始了埋锅造饭。

一股股炊烟吹向高空,苍鹰在空中发出鹰唳声,朱由检的第一次指挥行军,目前看来还不错,就连最后才入栗山坳的杨涟一行人,也不由对他侧目相看了起来。

(本章完)

第687章 后记(七)太平腐败第253章 复套终战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53章 分忧第381章 朱由校站台第617章 暗手明了第453章 硝烟四起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38章 皇兄就是拿来坑的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119章 川兵入沈阳第153章 四处调兵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407章 积谗磨骨朱由检第197章 西南援辽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马监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见不合第63章 为戚家军扩军第587章 西京繁华第378章 饥饿的盛世第569章 中秋佳节第1章 当从移宫案始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53章 领兵要点第88章 死太监银钱多第690章 后记(十)绍庆新风第49章 伤心总是离别日第281章 暗流蛰伏第539章 好景不长第95章 藩王质问第174章 汉奸该死第639章 齐国新春第353章 分忧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634章 河中收复第200章 来自皇兄的彩虹屁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519章 闲来无事第461章 积怨满山川第576章 制衡欧洲第161章 投石问路第475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29章 大婚筹备第394章 大明亚非经济圈第204章 战前台风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131章 小儿腹中藏毒计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162章 宗室问题第32章 百般无奈第585章 收复西域第177章 朝鲜太上皇杨镐第9章 忠心耿耿魏进忠第72章 忠贞秦良玉第61章 高标准养军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575章 天无二日第336章 仕途诱惑第428章 一正两贵三平妃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434章 人丁凋零齐王府第13章 恐怖的辽响数量第413章 建虏惶恐第66章 泛江南势力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460章 北线无战事第180章 全歼荷兰远征军第644章 恨弟不成齐第127章 沈辽大战序幕第292章 哈剌温山之战第259章 内安外扩第101章 视察火器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629章 调教家兄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361章 废除徭役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625章 兄弟同游第111章 立场转变第455章 天时地利人不和第412章 开发东北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61章 高标准养军第200章 来自皇兄的彩虹屁第475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第640章 摸着弟弟过河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608章 相互试探第51章 勋贵亦是蛀虫第541章 担子渐重第129章 杀人诛心第528章 稳中向好第30章 兄弟和睦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124章 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