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平凡的人

“江南之人做出这样的事情,我倒是并不觉得奇怪……”

“呜呜——”

二月初二龙抬头,当这被称为春耕节的一天到来,大明各省的农民已经开始劳作,而朱由检也正在前往宁夏的路上。

火车的汽笛声预示着他们距离宁夏已经不远,位置上的朱由检拿着朱慈燃写来的《游记》内容反复观看,大致了解了浙江的情况。

三千万人口,近五千万亩田地听上去很不可能,因为后世也是七十年代才达到的这个人口数量,而耕地数量更是拍马不及。

不过,朱由检却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后世的人口情况,是在明末清初的屠戮,以及中后期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屠戮所导致的。

这其中,尤其以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对浙江的屠戮为甚。

二百多万人口的湖州府,战后仅存不到七十万,并且由于尸体的处理不及时,当地爆发瘟疫,湖州府人口在瘟疫结束后仅存十二万。

这样的人口损失到了民国都没补充回来,北方人口大批南下移入江南,河南人便占据百分之四十以上,而本地籍占不到百分之四十。

大量北方移民的涌入,让湖州本地文化冲击极大,最典型的就是湖州西部官话区的形成。

不出意料的话,现在桌上盘子里的肉末,本该是放在这食盒里面的。

这么想着,满桂又看了旁边的四小只。

今天虽然是农耕节,但一个辣椒肉末也足够过节了,根本不可能一个节日吃两个肉菜。

“你就按照平常的饭菜做给我们吃一顿,不要紧张,不管好吃与否,食材钱都会付的,也不会为难你们的。”

和他们说的差不多,宁夏的百姓确实生活的很幸福。

他们二人开口后,人群里的许多人都跟着开起了口,无非就是劝朱由检加些肉菜,哪怕不为自己,也为了四小只。

没有上位者的跋扈,也没有高官的腐败,有的只是一个除了相貌外平平无奇的举止。

周素洁被安排去了驿站休息,因此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四处走动,以四小只的精力,即便把宁夏城逛完一圈,他们也不会累很多。

朱由检津津有味的吃着,四小只见状也分别动筷。

经过官员的解释后,她连忙收拾东西欢迎朱由检他们进屋。

在看到那人使了使眼色,让她如实说后,她才犹豫着说道:

眼下乌斯藏的三十二万人口里,有二十五万是汉人,剩下七万是生活在青海游牧的和硕特蒙古人。

第一次北伐的扫套之役似乎还在昨日,但回过神来细细一想,那却已经十三年前了。

虽然城内的绿植情况看起来比较凄惨,不过,如果朱由检路过当地居民的房子,顺着打开的房门往院里看时,他却发现内外完全不同。

那一两肉末,便是只有四岁的朱慈炤吃都不够,更别提在田地里劳作的汉子了。

被栽种在院里的盆栽绿的夺目,小院被主人收拾得井井有条,与外面的风沙横飞、枯枝败叶相比,室内的情景无疑让人感到舒适。

在说到齐王鼓励农民造反,并且举例陕西民变的事情时,他们都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殿下,家里只有这点东西,您别嫌弃……”

朱由检将食盒盖好,笑着示意妇人可以离开了。

对此,朱由检只是一笑,就带着人绕了几圈,找了一群聊的正开的农夫,在他们旁边坐下。

在人群里,朱由检看到了一个生面孔,不由对满桂询问道:“这是……”

出乎众人的预料,四小只都吃的很香,没有了在张家口镇时的挑剔。

因此,在看到朱慈烺的时候,满桂和梅之焕等人都想起了自家的儿孙,一时间不由咬牙切齿了起来。

如朱由校对朱由检的调侃一样,似自家弟弟的长相,若是科举,哪怕文采不行,但只要能进入殿试,凭借长相就能夺得状元。

朔方府最少还能再房屋屋顶看到一些干苔藓,但到了宁夏这里,城内几乎看不到任意植物,只能看见一些枯萎的干草,稀稀疏疏地长在地上。

“四万……”听到这个规模,朱由检微微颌首,而这时火车也响起了抵达宁夏的铃铛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样的饭菜让朱辅炬来吃,除非是很饿的情况下,不然他是没有胃口的。

“朱军需,您……”

想到这里,朱由检端起腊肉,将腊肉和肉末都分别扒到了三个食盒里,只给桌上留下了宁夏府百姓平常能吃到的一个炒白菜和酸菜土豆汤。

从北山血战他被升官之后,他的饭菜也常常会有一个肉菜。

“这这这……”

唯三没有开口的,便是了解朱由检的满桂,和亲眼见证这一路的陆元高,以及站在角落的朱辅炬。

很快,火车驶入了宁夏城外的宁夏火车站。

如果漠北和西域都收复了,那大明本土就有三块较大的牧场了,可以养育数千万牛羊。

或许是这样看很不尽兴,朱由检换了一身农忙的短衣蓝裤,让陆元高把四小只送去驿站的同时,他带着满桂几人就扛着农具出了城。

朱由检交代了一下他对乌斯藏的态度,毕竟对于大明来说,60%以上都是草原的乌斯藏比起蒙古地区更适合畜牧业。

只是,五千万亩土地听上去很多,但按照朱慈燃《游记》内容中所写的,其中有过半种植桑树、棉花和各类水果,那浙江本地人口粮问题就很严重了。

“回殿下,孙经略眼下在西宁忙于移民的事情。”满桂作揖回禀:

“那就如此说定了,四年后我再来,希望届时百姓能每日吃上一个肉菜。”

只是现在,时过境迁,他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近距离看到了较为真实的齐王。

至于耕地情况,且不提许多被退耕还林的土地,单单浙江的城镇城区面积就高达数百万亩,而明代可没有这么大城区面积。

“殿下!”

“孙经略试图让劳改工们修建水泥路,从西宁通往喇萨、勃律,但实行过后发现根本不行。”

朱由检很和善的说着话,妇人闻言却紧张的红了脸。

当然,叫好之余,许多人也聊起了齐王,并且好奇齐王会不会来宁夏看他们。

他并不是觉得朱由检虚假,而是觉得这一幕太虚假了。

这样的举动看上去很粗鄙,但是对于被拍者来说,却显得无上光荣。

看到满桂和梅之焕那苍老的模样,朱由检一时间心神恍惚。

“今年年底,拖拉机的数量能达到多少?”

即便这样,他在军中也素以简朴而称。

“这菜也没有卖相上那么差,味道还是不错的。”

他们之所以聊得开,是因为一个识字的农夫正在拿着《大明报》,说着上面的各种事情。

“嗯……”听到是去年六月才下的雨,朱由检微微颔首,心想宁夏的情况比起朔方要严重。

或许对于江南的百姓来说,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造反,为什么不能好好农忙生活。

注意到他们的,都开口调侃他们这个点才出门农忙,怕是秋收种不出多少粮食。

基础物理和数学的不行,让大明的科技研究达到了瓶颈,它也无法做出改进。

这样的民族比例让朱由检很是满意,至于河西也在他的宗教抑制下逐渐被汉化。

一时间,曾经的面孔一一在朱辅炬脑海中出现,甚至他过年回家时,父母询问他有关齐王事宜时的画面也陆续出现。

不得不说,二十七八岁的朱由检单说长相无可挑剔,身材气质也出类拔萃。

想到这里,朱由检示意官员询问一下是否能进屋观察,而官员见状也敲门等着屋内主人回应。

在见到这么多官员围在她家门口的时候,她差点被吓得直接跪倒在地,以为家里男人犯了什么事。

妇人红着脸去做饭去了,这一幕让满桂等人不由打量着自家殿下。

收拾了他们,浙江的经济闭环就会出现问题。

千言万语,不抵抬手拍拍肩膀的那举动。

朱由检看了看他,他倒是没想到老朱家还能出几个将军,这只能说明只要有土壤,种子就能发芽。

妇人在这里待着确实拘束,因此也不管家里东西会不会丢失,只能把三个食盒和三袋水囊装到背箩里,背着背箩走出了自家。

“辛苦了……”

“朱军需,您见过齐王吗?”

如果说满桂和陆元高是了解朱由检,那朱辅炬就是觉得很虚假。

“即便不行,那每日吃一个肉菜总归不难吧?”

与五百多万汉人相比,河西之地的几十万少民实在微不足道。

当然,这是指漠北还没完全收复的情况下。

这一过程对于一直跟在其身后的朱辅炬来说冲击极大,他回想起了自己走来的一路,以及在镇远关时询问自己是否见过齐王的那些新卒们。

他们这几人皮肤有些有黑,因此倒也没有引起别人注意。

满桂、曹猛、李自成这些武将纷纷把腰杆挺直,就连梅之焕这个文官也欣然接受了这粗鄙的举动。

“这个月到了一万多被流放的劳改工,孙经略准备将他们安排到勃律府去生活,应对日后出兵收复西域。”

也就在他们咬牙切齿的时候,本就在做饭的妇人将一盘盘饭菜给端上了桌。

“腊肉是加菜吧?”

“宁夏有多久没有下雨了?”朱由检闻着一处小院传来的饭香味询问,梅之焕也不假思索道:“最后一场雨是去年的六月。”

是谁在阻拦,朱由检很清楚。

由于是军事重镇,因此在卫所裁撤后,所有的卫所田、牧场尽数归于朝廷,所以宁夏是实打实的能达到人均八亩地。

“怎么说,怎么做我不过问,你们转告孙传庭。”

这四个菜一上桌,朱由检都不看就能知道,最后一个肉菜肯定是加菜,因为腊肉这种东西,不管是哪里,都是招待客人和逢年过节才会吃的东西。

眼下拖拉机的产能还不足,如果规模再大些,大到每年能提供十万台拖拉机的时候,那朱由检就可以动手了。

这种情况,浙江人口能多起来反而奇怪。

牛马如果少了,最着急的自然是能驱使他们的乡绅老爷们。

去年的大旱并没有让浙江迁移出太多人口,最少那五十六万的人口情况达不到朱由检想要的标准。

不过,他并不准备收拾这群人,最少目前他是不想的。

不过湖州毕竟算是吴语核心区,所以也有部分移民被“吴化”。

朱由检看向梅之焕,梅之焕却苦笑道:“殿下,您这就有些为难下官了。”

但与他想的不同,当着众人的面,朱由检动起了筷子,他不仅吃了,而且吃的很香。

房屋的黄泥和周围的土地颜色镶嵌在一起,很是自然。

朱由检的话被满桂和梅之焕作揖回应,而朱由检也带着他们在宁夏走街串巷了起来。

地里许许多多的男人在耕种土地,他们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最少一头耕牛或挽马。

转机出现在了天启第一次北伐后,朱由检带兵捣灭河套三大部,在关外的后套、前套、以及西套的居延海等地设置府县,宁夏自此成为内地。

当着众人的面,朱由检父子五人把一菜一汤吃干抹净,等朱由检擦完了嘴后他才说道:

“四年后我还会来,希望到时候宁夏的百姓能过上刚才那两荤一素一汤的饭菜。”

“是啊殿下!”梅之焕的话赢得了李自成的认可,他可以接受自己这么吃,但他不能接受齐王这么吃。

这不是因为气势,而是朱由检这厮不过二十七岁,正是年少风华的时候。

朔方的最后一场雨是去年的九月,然后下了一层薄薄的雪,而宁夏去年不仅没下雪,连雨也少得可怜,也难怪会是如此景象。

见到朱由检,已经六十岁的满桂和六十二岁的梅之焕迎了上来,在他们身后还跟着曹猛、李自成等一众将领和官员。

朱由检和善的询问,妇人看了看四周官员,尤其是管理这个街坊的官员。

到了万历四十七年,宁夏的人口仅有两万户,不足正德年间一半。

这样的饭菜,即便是朱辅炬上一次吃,那也是在六年前了。

走出火车站,远处是屹立在地平线的宁夏城,城池四周则是被开垦出来的水田,一眼望不到边。

但眼下的大明,也不需要他有更多改进,因为眼下已经够用。

这听上去有些讥讽,但在比后世还要看脸的这个时代,朱由检确实占了很大优势。

尽管依托黄河,但由于数年没有下雨,这里的情况比起朔方府还要严重。

安稳的日子也就这四十年,人口刚刚有点起色,结果就迎来了三十几年的战乱。

他回到城门楼,继续向下眺望农忙的百姓们,笑了笑后也换衣返回了驿馆。

在他走后,梅之焕也开口说道:“殿下,要不让随行的庖厨买些菜?这有些太过寒酸了。”

“您若是把拖拉机匀给下官几万台,那下官绝对能保证,但就眼下来说,怕是不行。”

“如果算上旱地,宁夏府最少能开垦出四千万亩耕地。”

然而当他们见到朱由检时,往往会很难说出话来。

在它挺稳后,朱由检带着朱慈烺等四小只和周素洁下了火车,而前来迎接的人则是朱由检多年没见的满桂、梅之焕等人。

许多人从未见过齐王,在他们眼里,齐王就应该是和那些他们能见到的官员一样,大腹便便,十分臃肿。

“朱军需,您说齐王长什么样……”

说罢,朱由检站了起来,他让陆元高在桌上留下了一枚百文钱币后便带着百官离开,离开时还不忘帮妇人关上了门,一推就能打开。

走在城池内,一股浓郁的西北风情展现在朱由检的面前。

他只在北山血战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争斗,以及战后那家家户户的悲戚。

走在宁夏城的城头,朱由检眺望着城外正在春耕的百姓,百姓也在眺望着城头,似乎在想“好像来了个大人物”。

“因此,眼下只能在原本驿道的情况下,将一些碎石清理出,顺带拓宽道路。”

当时他的回答很模糊,因为他也不了解齐王是个什么样。

大明的拖拉机并没有什么生产难度,和后世可跑可动,每日耕地数百、上千亩的拖拉机不同,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可不断工作的耕牛,不过力气比耕牛大一些罢了。

酸菜土豆汤,炒白菜,辣椒肉末,白菜炒腊肉……

宁夏就是一座标准的西北古城,走在古城内部,里面的房屋大多都是用当地泥土夯建而成,连白石灰都不曾刷上。

“乌斯藏三府的情况如何了?”朱由检追问了一句,梅之焕也熟络的回答道:

长得漂亮也就罢了,关键是朱慈烺还很有哥哥的派头,并且不哭不闹,很是听话。

西北的风很大,二月初的宁夏风中也还有一丝寒意。

妇人拘谨的为众人跑了茶水,顺带拿出了一盘红糖饼子招待众人。

“人口三十二万四千余人,耕地三百六十余万亩,草场不下十五亿亩。”

眼下的宁夏府不仅管控着西套地区,也控制住五原县的后套地区,三套有两套在其手,因此百姓数量也达到了八十二万,耕地六百六十万余亩。

说这些话的人,殊不知齐王就在他们背后坐着,并且时不时发笑。

虽然都是男孩,但那粉雕玉琢的模样让人恨不得好好揉捏一番,尤其是白到发光的朱慈烺。

“平日里就是一个汤加一锅烩菜,吃的有些粗糙,只有过节才会弄一个肉菜,过年才会这样吃。”

两千多万亩耕地拿来养三千万人,哪怕浙江亩产两石乃至三石,其中缺口也高达数千万石。

“殿下千岁……”

“别紧张,我这次来是想看看宁夏百姓生活的怎么样了,顺带吃吃和你们平日里一样的饭菜。”

“以当地的情况,还可以继续开垦出两千万亩以上的水浇地,三百万亩以上的水田。”

很快、屋里走出了一个穿着布衣的妇人。

但是对于这群陕北迁移过来的百姓来说,他们只痛恨当年自己为什么没提前造反,那样的话或许他们能更早的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曾经的宁夏是大明的军事重镇,既然是军事重镇,那就不可能有太多百姓。

在天启朝以前,宁夏的人口巅峰是正德年间的四万多户人口,但到了嘉靖年间后,西北武备渐弱,逐渐难以保护百姓,因此许多百姓不断南逃。

朱由检并没有带很多人进去,而是带着朱慈烺这四小只和满桂、梅之焕、李自成他们走了进去。

因为人太少了,因此在逛了几圈后,朱由检来到了城头,眺望着在田埂上坐着吃饭的百姓。

乡绅们的违规,朱由检心里也清楚。

加上同年陕北遭遇雪灾,后续十三年不断大旱,水网纵横的宁夏也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

大明的手段是什么?自然就是蒸汽机和拖拉机。

“拖拉机没有,三万头耕牛倒是有,要不要?”朱由检难得打趣,梅之焕闻言也立马露出笑脸;“要!自然要!”

这种情况下,除非朝廷有能安抚人心,照顾百姓生计的手段,不然很容易生乱子。

“如果不是农耕节,那这两个肉菜能有吗?平日里应该是吃什么?”

梅之焕简单讲述了一下乌斯藏三府的情况,这其中自然以人口为主。

朱由检将手中的游记放下,坐在隔壁的陆元高也回应道:“约四万台……”

满桂介绍着朱辅炬,朱辅炬也作揖行礼。

朱由检抬头看了一眼拘谨的妇人,妇人也只能尴尬笑着。

梅之焕汇报着宁夏的情况,朱由检也停下了脚步,转身询问道:“孙传庭还在喇萨?”

如他预料的一样,三个食盒里分别只有不到一两的辣椒肉末,以及大半的炒白菜和压底的米饭。

“乌斯藏的草原是很大的资源,要利用起来,为国朝放养足够的耕牛,然后输出给需要开垦的各省。”

“回殿下,这是今岁新提拔为宁夏营参将的参将朱辅炬,是秦王府一脉出了五服的宗室子弟,参加过北山血战。”

吃饱喝足,他们在城里走动了起来,但比起丰州还能有一些商人旅客来说,宁夏城里不事农业的人很少。

“好好带兵。”留下了一句鼓励的话,朱由检便和满桂他们走出了宁夏的火车站。

“嗯……”听到这样的话,朱由检也动起了筷子,不过不是吃饭,而是将妇人准备给田里劳作家人的食盒给打开了。

直到正午最热的时候过去,农夫们都准备回到田地里干活时,朱由检才起身带着满桂他们返回了城里。

“宁夏府眼下有水田二百四十万亩,水浇地四百二十万亩。”

说到西北,很多人脑海里都是荒漠、人少、地广等词汇。

“这样就可以了,你不要紧张,先去给田地里的家人送饭吧。”

正常来说,这样的长相和身材气质,理应做一个逍遥王爷,但他却成了大明朝的顶梁柱。

他好似不是齐王,只是一个权力大一些的平头百姓……

带着这种感受,若是还有人询问他齐王是什么样,那朱辅炬的答案或许会变一变。

“齐王啊……”

看着走下城墙,渐行渐远的齐王背影,朱辅炬不自觉的看向了城外劳作的百姓们。

或许有这样的一位贤王执政,是他们的福气……

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137章 训喀喇沁第214章 围杀黄台吉第44章 听墙角的起居注官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80章 少年纵马第477章 良心难安朱由检第106章 愚民第302章 内外有难题第468章 京师震动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491章 百姓赖安第179章 出兵第609章 秋风起第513章 天启十三年第57章 解决兵员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512章 大国寡民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618章 宗藩一体第400章 南亚困局第74章 百事艰难第105章 士绅贪婪第647章 鲸落万物生第441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604章 以身作则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122章 京中兵马无男儿第148章 东林想变法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434章 人丁凋零齐王府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7章 可罚不可杀第260章 收复朵甘第436章 齐王大婚第690章 后记(十)绍庆新风第134章 叶向高入阁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471章 灰头土脸第121章 备战第443章 风雨前的平静第46章 布局西南第72章 忠贞秦良玉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32章 全陕赤如血第206章 杀辽商第64章 孜孜不倦第693章 后记(十三)工农罢工第507章 乌合之众第153章 四处调兵第157章 群臣逼宫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12章 伸手锦衣卫第694章 后记(十四)摩刘之乱第32章 百般无奈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312章 筹备南征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国难为第358章 杀倭取赏第404章 暗流涌动第338章 家国和睦第699章 后记(十九)平叛援明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23章 兵部又来要银子了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587章 西京繁华第573章 燕山不满第374章 火烧倭猪第420章 上直与海军的猫腻第89章 银子不够花第635章 故友相见第388章 筹谋基础教育第543章 双璧陨落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332章 全陕赤如血第461章 积怨满山川第278章 盐茶国营第305章 天启之治第81章 天赋异禀第28章 红丸案后续爆发第460章 北线无战事第420章 上直与海军的猫腻第150章 大小曹第388章 筹谋基础教育第253章 复套终战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85章 中原动荡第292章 哈剌温山之战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645章 国际局势第44章 听墙角的起居注官第455章 天时地利人不和第371章 风高亮节杨文岳第135章 打得一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