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故人再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太子慈燃,大孝通神,自天生德,今年满十五,当累经监抚,务熟达机务。”

“今朕略感风寒,诏命百僚公卿,内阁六部,凡朝中事宜,具送往东宫,着其监国,无违朕意……”

清晨,当朱慈燃迷迷糊糊的从东宫床上被人叫醒,还处于迷糊的他就稀里糊涂的被人塞了一份圣旨。

“监国,今日起文华殿和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的奏疏便会送来东宫,请监国洗漱后等待奏疏送抵,处理国朝上下事宜。”

“啊?!”当听到自己的称呼从殿下变为监国,迷迷糊糊的朱慈燃也反映了过来。

他看了看门外,那灰蒙蒙的天足以说明眼下的时间有多早。

“监国?我?”朱慈燃指了指自己,前来传旨的王体干也和善地点了点头:“是的监国……”

“我才十四岁,我怎么监国?我爹什么时候又生病了?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

朱慈燃的嘴好似机枪,数秒内吐出数十字,但王体干却不紧不慢道:

“昨夜风雨,万岁一着不慎染了风寒,因此让殿下监国处理奏疏。”

“至于年龄……”王体干笑了笑:“万岁说殿下在齐王府学习这么久,又南巡天下,自然懂得民间疾苦,让殿下监国,万岁甚是放心。”

由于工程浩大,因此明西安城城墙一直是黄夯土的结构,这样的风格在大批量使用青砖筑城的明代显得格格不入。

一口气迁移太多人会伤害河西的经济情况,这他又何尝不知,但他不可能一直拖下去。

“殿下千岁……”

“辛苦了……”

“我懂了……”朱慈燃听完上面那两人的操作,心里哪里还能不明白?

当孙传庭作揖结束,把手撤开的时候,朱由检看到的只有一张坳黑的脸,以及干瘦的身材。

不过即便如此,以河西的情况,因为有着火车的加持将会好处理不少。

“但单于行省的情况,想要出骑兵三营,这有些困难。”

二人在马车上了城墙后下车,孙传庭也大致说出了西安城的人口。

陆元高翻身上马,准备跟着马车,随时等待齐王召唤,而周素洁等人则是在兵马的护送下前往了西安城内的秦王府。

他询问孙传庭的两个儿子如何了,孙传庭也只是回禀在山西的官学就读,看得出他不想让自家儿子走什么捷径,不然以他的情况,完全可以送两个儿子去北京就读官学。

朱由检见状也回头看向了孙传庭:“拿下西域只是第一步,迁移人口才是重中之重。”

伴随着最后一声汽笛消失,朱由检带着四小只和周素洁等人下了火车。

只要孙传庭坚持,那么洪承畴多半是不会放弃这些地方的。

这种砖比一般的建筑用砖要大,重量高达几十斤,体积接近后世的八块红砖。

由于明代西安城墙周长近十四公里,用砖量极大,因此这样的城砖,大概用了两千六百万块以上。

一句话,前面半句朱由检是对孙传庭说的,后面半句是对周素洁交代的。

二十几年的时间,足够火车修到这些地方去,那大明也就更不可能放弃这些地方了。

朱由检看着稀疏的人流不免询问,同时马车也直接驶上了城墙的马道。

由于有乾隆收复西域可以作为参考,因此他一直在开发河西,避免历史上河西连两万兵马都养不起的情况。

“告诉曹变蛟和李定国,我要在十九年春看到燕然县囤粮六万石,秋收不少于十二万石。”

他并不奇怪自己为什么只是内阁次辅,因为他明白这是朱由检保护他的手段。

他的肤色和身材在白白胖胖的陕西官员之中尤为显眼,而这也是朱由检和孙传庭自复辽之役以来的首次见面。

从漠东省的开平府运六万石米麦前往单于行省最西边的燕然城,这路程整整三千里。

好歹给他留两个辅政的人啊!

“西域的北虏在当地有不少耕地,数量不少于百万亩。”

眼下陕西耕地虽然因为大旱锐减,许多旱地已经抛荒,但水田和水浇地依旧达到了一千九百多万亩,人口不足四百四十万,这也是陕西为什么旱情最严重,却粮价比山西低的原因。

“迁移之事再说,今岁开始我会让四川在每年秋收之后运送二百万石米麦前往嘉峪关。”

“让我监国,那也好歹给我留几个人啊!”

“若是十九年夏季出兵,那以西域的情况,最少要南北出骑兵十营才行。”

孙传庭很能理解朱由检为什么沉默,因为他的提议和朱由检就藩的事情起到了冲突。

望着那一堆奏疏,朱慈燃有心反抗却无人无力,只能对东宫太监李永贞吩咐道:

“太子比起万岁如何?”

朱由检对孙传庭的执拗不是很认可,但他也知道如果孙传庭不是那么执拗,那他也就不是孙传庭了。

“留下的蒙古人,我准备把他们迁往青海,至于河西则是要迁移不少于一百万人前往西域。”

另外除了城砖,张祉还深挖了西安的护城河,让西安城不再经历暴雨积水之苦。

朱慈燃在宫里骂骂咧咧的洗漱,一直骂到他坐到位置上为止才停下,老老实实地处理起了奏疏。

想要拿下这些地方,最少需要百万人口的支撑。

这前后算起来,最少需要九年乃至十年的时间,但朱由检在十九年及其之后,只有五年的时间。

“……”听到孙传庭的话,朱由检略微沉默。

朱由检执着于尽快迁移人口的原因是他会在天启二十三年左右就藩,因此他必须在十九年拿下西域,然后在二十三年以前拿下西西伯利亚和河中地区。

如果说王体干的到来让朱慈燃感觉被坑了,那李永贞口中的李定国出走就让他觉得他被大坑特坑了。

南京城墙、平遥城墙,就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代表作。

朱慈燃气得牙痒痒,王体干见状也害怕自己被牵连,因此作揖道:“奴婢告退……”

这样固然对河西、西域伤害都不大,但也代表了朱由检不能在二十三年离开大明,因为拿下西西伯利亚和河中地区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巩固大明在当地的统治有需要两三年。

这么一来,起运点就更近了,成本也会更低。

朱由检准备先搁置这件事情,先把粮食的问题给解决了。

清军可以游牧补给,明军自然也可以。

朱由检和孙传庭担心的都一样,那就是单于行省的情况。

“直贼娘!直贼娘!”

“齐王殿下昨夜命人八百里加急送来了令旨,据其内容,恐怕得推后到八月才能回京。”

按照孙传庭分为五年的迁移,那最少得天启二十三年才能让西域有百万人口。

坐在马车上,朱由检没有一开始就说事,而是和孙传庭聊着家常的同时,时不时看向马车的玻璃窗外的西安城外。

王体干的笑容在朱慈燃眼里从未那么可恶,听着从他嘴里蹦出来的话,朱慈燃略感牙疼,只能询问道:“父亲什么时候风寒能好?”

这一过程太麻烦了,朱由检更倾向于直接运送拖拉机过去,在当地开垦田地来满足西征所需,因此他的计划需要变一变。

“呜呜——”

二人乘坐的马车很快进入了西安的安远门,城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有些稀疏,这也可以看出西安城的人口多寡。

“你说什么?!”

“现在的难事在于单于行省能不能匀出那六七万石米麦。”

几名太监只是点了点头,随后也跟着仓惶离开。

并且,对于西安城外的集镇,孙传庭也采取筑夯土墙的方式将他们圈了起来。

朱由检交代着孙传庭,毕竟他是自己为大明日后所选的内阁次辅。

在他下火车的第一时间,他就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西安城有多少百姓居住?”

“外城郭有百姓三万有余,主城十四万有余,城外集镇两万不到,合计是二十万左右。”

哪怕就算漠东运粮去单于,北直隶运粮给漠东,那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想要再运抵时还有十二万石米麦,那起运的米麦就不能少于四十万石。

这样的提议得到了隆庆皇帝朱载坖的认可,因此西安城墙的加固工作也在同年展开。

明了一切的孙传庭早就有了准备,只是出兵收复西域这件事情,他还需要好好和朱由检商量一下。

朱由检的话声声入耳,孙传庭听后也只能作揖应下。

“走吧,带我逛逛西安城,今夜就入住秦王府吧。”

等朱慈燃反应过来时,整个殿内除了几个服侍的太监宫女外,便再无一人可以供其驱使。

朱由检看着孙传庭,等待他的回应。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开口道:“我准备在天启十九年夏季发动西征,收复西域。”

因此,当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后,明初很多城市都重建了元朝拆除的城墙。

“下官的建议是,分为五年,每年迁移二十万人前往西域,这样对河西的伤害最小。”

这么想着,他看向了登上马道的陆元高,对其吩咐道:

“今年运给旧港和关外四省的两万多台拖拉机尽数运往单于府燕然县。”

孙传庭询问起了朱慈燃的性格和处事作风,显然他对朱由校这种喜欢把朝政丢给内阁和六部的性子不是很喜欢。

这一刻,朱慈燃算是意识到了有一个东宫班底的重要性,谁都有人坑,就他没有!

四十万石对于漠东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出动运输粮食的民夫就不能少于两万人,挽马更是需要四万匹,并且需要前后运送两次。

四百多万人口已经很多,朱由检不准备让它再降低,不然就会影响到大明日后对西域、中亚的统治了。

西安城作为关中的名片,历史上的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雄浑荡气文化令人神往。

朱由检不准备大肆修建城墙,而孙传庭闻言也作揖颔首表示知道了。

显然,他有事情要和孙传庭说,带着周素洁和四小只不太方便。

西安的历史十分久远,但西安城的历史却并不久远。

“迁移百万人口过去,这对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河西伤害会很大,想要恢复迁移前的产出最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是!”陆元高本能作揖应下。

“这么多?!”瞧着这些奏疏,朱慈燃感觉自己这一天都被安排了。

“等大旱过去,陕西的百姓应该会过的舒服很多。”

“下官知道了,倒是殿下可曾听闻太子监国一事?”

没有什么粉饰的词汇,朱由检很直白的感叹了一句。

“西域六十余万蒙古人,一味屠戮是不可能的,我想在虎兔墩即将统一西域时出兵,然后让他带着几十万蒙古人西迁。”

对于自己即将选妃,朱慈燃也跟吃了黄连一样哭丧着脸,心里不免想念起了自己的齐王叔。

“下官明了……”

“为人迂腐不是好事,好好培养一下他们吧,最不济接到西安来,你亲自照看。”

和平时,这一丈高的夯土城墙利于收税,追查逃犯。

十三年前的复辽之役中,孙传庭不过而立之年,而如今却已经四十有四,步入不惑之年了。

“你去齐王府看看李定国回来没有,再把张修和刘顺给我叫来。”

当孙传庭的声音响起,与其一起响起的还有陕西和西安数百官员的唱礼声。

“眼下火铳都能做到每分钟十数发的频率,万一日后火炮的频率也能达到每分钟十数发,那城墙的防御作用也必然大大减轻。”

什么风寒、什么大半个月……自家父亲不拉着自己坐监国位到自家叔父回来才奇怪。

周素洁很识大体的点了点头,而孙传庭也意识到了朱由检有事情和他说,因此在作出“示意请”的手势后,他就和朱由检走出了西安火车站。

因此直到隆庆年间,陕西巡抚张祉才上疏隆庆皇帝,将西安这座历经千年的土城墙用城砖包裹起来,这也是西安城墙历史上第一次砌砖。

城墙包砖,不仅可以提高防水,还可以在作战时发挥防御作用。

说罢,不等朱慈燃反应,他就仓惶带着其它传旨太监离开了东宫。

“比起殿下,下官的苦不算什么……”

好在眼下四川的铁路已经修抵成都府的德阳一带,等到秋收的时候应该就能修到成都城北。

孙传庭说到了河西的问题上,对此朱由检也早就在做准备了。

朱由检说着事情的重点,六七万石米麦看似不多,但如果他们要在后年动手西域,那今明两年就得着手运粮前往当地。

“恐怕得大半个月……”王体干脸不红心不跳的回应,朱慈燃又问:

“那齐王叔什么时候回来?”

他已经能想到自己那个大侄子眼下哭丧着脸处理奏疏的模样了,尤其是当他得知李定国被调往了燕然城的时候,估计心情比他的四轮车被人砸了还难受。

“如果西域不需要河西转运粮食,那倒是不成问题。”

元朝入主中原后,统治者曾经大面积拆除江淮各地的城墙,原因就是因为不利于蒙古人统治,这也是元代城墙极少的原因。

“南路军的十万民夫只要携带四千台拖拉机随军前往,就可以照顾着百万亩土地,长期养三万兵马不是难事。”

在他看来,朱由检今年的这大半年假期是应有的,因为他累了太久。

他必须要在五年内把十年的事情做好,这就注定他不能考虑太过周全。

他若做上内阁首辅,以他的性格,必然不得好死。

“一个半月……”

历史上清灭准噶尔的北路军比南路军过的要好,主要在于有喀尔喀三大部为清军游牧补给。

得到了隆庆皇帝的认可后,张祉在西安城使用了大量的特制青砖。

只是不等他骂街,门外就走进来了六七名太监,他们将那四五百份奏疏放到了朱慈燃平日里做功课的桌上,堆得满满当当。

也就在他监国的第二天,《大明报》就报道了太子监国的事情,并且选妃的事情也被刊登。

眼下四川每年都盈余三千多万石米麦,只要天启十九年四川不经历旱情,那依靠火车运送二百万米麦前往河西并不困难。

虽然这么一来,在经过西安城外时,朱由检看不到集镇的风情和风采,但他却不得不夸赞道:

“关中缺乏木材,保护集镇就不容易被人寻到木料攻城,这办法是不错的,不过……”

朱由检夸赞的同时也开口道:“不过以后必然是火器的时代。”

并且为了防止六万石不够,战事有可能焦灼,明军最少要在燕然城囤粮十二万石。

毕竟不管是打仗还是迁移人口,河西的粮食都远远不够消耗,必须由四川进行补给。

“哈哈……自然知道了。”听到大侄子监国的事情,朱由检憋不住的笑出了声。

从乌斯藏返回西安后,孙传庭才意识到了今年的旱情有多严重,同时也意识到了坐镇中枢的朱由检有多么困难。

战争时,这些夯土城墙可以保护集镇不被入侵。

庆幸的是,西安地处西北,并没有遭到城墙拆除的事情。

两人单独上了一辆马车,连陆元高都没能坐上去,足以说明事情的重要性。

“况且以西域的百万亩耕地和大片牧场来看,它能养活的也就只有五六十万人,慢慢迁移的好处在于如果情况不对可以立马停下。”

望着四周空荡荡的一切,朱慈燃气得想骂街。

洪武年间,为了加强西北重镇西安城的防御,朱元璋命人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西安城,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修复。

二人走在安远门的城墙马道上眺望城内的街坊,孙传庭看着城内那稀疏的人口不免开口,朱由检微微颌首表示认可。

“单于行省的问题不大,可以效仿蒙古人游牧补给,三营骑兵只需要带千余牧民,万余牛羊和六七万石米麦就足够抵达哈密。”

为了让西安城墙砖块之间结合紧密牢固,张祉以石灰、糯米汁作为粘合剂将城砖粘合起来,这也是它能保留到后世的原因。

不过,即便陆元高没有坐上马车,但他也猜到了齐王要和孙传庭说什么。

不过,他思念的齐王叔此刻正乘坐火车抵达了陕西西安府西安城的火车站。

等孙传庭就任西北经略,同时担任陕西布政使的时候,他又在原来西安城的基础上不断加固,并增设了二百门燕山五斤炮。

等旱情过去,那两千多万亩旱田被复耕,陕西的百姓也就能过上云贵川那样每日吃肉的日子了。

他做次辅,洪承畴做首辅,杨文岳、吴阿衡、沈廷扬、温体仁和周延儒等人辅政,这个阵容才是最好的,最少能保大明二十年太平。

眼下不过六月二十一,距离八月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

“城墙一事,内地的城墙在原本的基础上修葺保留就足够,不用再扩建了。”

“殿下,李定国早已毕业从军,如今正在单于行省的安北府燕然城做代千户呢。”

思来想去,无非就是内阁辅政之事罢了。

面对他的问题,孙传庭也在短暂的思考过后回答道:

张祉认为,夯土城墙虽较为坚固,但经受不起雨水的侵袭,常有夯土城墙因暴雨或洪水坍塌崩坏的记载。

“西域、河中、和岭北都要控制好,勿要效仿宣德一朝弃安南之举。”

“河西的情况,想要出骑兵七营,那最少要出民夫十万,驽挽马不少于十万,存蓄米麦不少于二百万石。”

孙传庭作揖行礼表示应下,朱由检见状十分满意,也没再谈什么国事,而是说起了家事。

“西北经略孙传庭,见过齐王殿下,殿下千岁……”

“这一战,还是得倚重你,而这一战过后,我也希望伱回到京城,任内阁次辅。”

“你觉得以河西的力量,能不能做到这点?”

张祉之后,陕西历代巡抚也在不断完善西安城的防御,到万历末年,当地的防御工程趋于完善。

他毕竟是个执拗的人,因此他喜欢的也是事无巨细,每日勤恳处理政务的皇帝,对于朱由校这种甩手掌柜式的皇帝,他是很头疼的。

“放心好了,太子比起万岁多了些担当。”

朱由校清楚孙传庭头疼的事情,因此安慰起了他,并说了朱慈燃大致的性格。

“那真乃国之幸事……”孙传庭松了一口气,而朱由检也在心底忍不住咋舌。

他那大侄子是有些担当,只不过含量不高……

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159章 稳住辽东第579章 山雨欲来第162章 宗室问题第70章 真实的满清八旗第158章 奢安之乱爆发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亚欧战争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143章 大反攻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479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408章 大慈大悲杨文岳第471章 灰头土脸第56章 尽是空饷第567章 兽穷则啮第424章 敌军非但不投降第105章 士绅贪婪第635章 故友相见第412章 开发东北第499章 春光满面洪承畴第44章 听墙角的起居注官第158章 奢安之乱爆发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580章 齐国募民第556章 惶恐滩头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37章 揉碎牡丹铺床前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归齐第388章 筹谋基础教育第86章 上架感言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407章 积谗磨骨朱由检第428章 一正两贵三平妃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亚之行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归齐第407章 积谗磨骨朱由检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204章 战前台风第518章 时不我待第436章 齐王大婚第2章 最毒妇人心第330章 贪官晋商 吊民伐罪第412章 开发东北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圣第206章 杀辽商第180章 全歼荷兰远征军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旧港第435章 齐王冠礼第183章 黄雀在后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398章 齐王选妃第412章 开发东北第111章 立场转变第180章 全歼荷兰远征军第465章 拂晓第177章 朝鲜太上皇杨镐第177章 朝鲜太上皇杨镐第3章 难兄难弟第522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1章 百万兵马而无一军可用第153章 四处调兵第625章 兄弟同游第418章 称孤道寡第123章 天子阅兵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568章 三龙同朝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归齐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183章 黄雀在后第88章 死太监银钱多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599章 世事无常态第568章 三龙同朝第69章 满桂到来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549章 广州繁会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397章 从善如流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404章 暗流涌动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575章 天无二日第296章 南征北讨内安民生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603章 抢人大战第142章 怀疑人生的叶向高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悦第348章 典吏阎应元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576章 制衡欧洲第80章 少年纵马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526章 粮食就是民心第149章 闯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