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西京繁华

“嘭嘭嘭——”

五月末的尾巴,随着一艘艘船只驶入京门港,港口的礼炮也开始鸣炮表示欢迎。

这是下西洋舰队环球之行的第十九个月,在历经十九个月的航行,他们总算抵达了他们需要访问的最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也就是目前引起大明朝野议论的齐国。

当舰队驶入京门港,入眼可见的便是一艘艘停泊在京门港的货船。

船只数量庞大,而原因是今天齐国迎来了第三支移民船队。

从三月开始,大明向齐国迁移的移民陆续抵达。

移民不是一起出发的,而是以二十艘船一万人为规模进行迁移。

如今已经是齐国接受的第三批移民,而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则是西京城所在的京兆府盆地。

从天启十二年算起,齐国已经被开发了七年的时间。

七年时间里,齐国的发展虽然比起大明不算快,但如果要论人均,那可以说远远强于大明。

三万移民,按照移民前的规矩,应该是每户百亩,每人二十亩熟地。

不过,当他们来到这里后,金铉并没有那么安排,而是在上疏的同时,给予了他们每人二十亩的国民熟地和八十亩生地。

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朱由检让金铉开发成山府,因此除去必要的拖拉机外,其它拖拉机都在四月的时候被调往了成山府的边缘平原地带。

齐国眼下有拖拉机四万五千余台,除去必要的五千台,其余拖拉机都被送往了成山府,不仅如此,原本负责开垦京兆府盆地的劳改工也被派往当地。

因此,眼下京兆府盆地的二百余万亩耕地在入春播种之后,便只有当地的八万土人国民负责照顾。

齐国对土人国民的待遇是每人五亩熟地,九十五亩生地,而他们大多已经接受了七年的语言普及教育。

目前来说,他们虽然不能流利的说官话,但最少能说出来,并且能听懂,也会书写汉字。

京兆府的土民如此,北边安陵府和平陵府的也是如此。

齐国的熟地仅有二百六十余万亩,生地却数之不尽,用之不竭。

给国民和土民发生地,可以积极的刺激他们开垦生地,对齐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噔……”

当船只靠岸,大明海军的士卒们也纷纷下船,不过在这里,他们差点觉得自己已经回到大明。

熟悉的混凝土港口,熟悉的大片明制建筑,还有熟悉的汉人面孔,熟悉的官话……

那热闹的场景,差点让众人以为自己来到了大明江南之地一个小海港。

之所以要冠以‘小’字,是因为这里的汉人相比大明太少了。

可即便如此,齐国也是他们这一路所经过诸多藩国、外国以来,汉人最多的一个国家。

不过稍稍发力,齐国眼下的汉人人口算上驻军,便已经达到了四万余人。

单西京城便有三万六千多汉人在此生活,金铉为他们准备好了江北家乡一带风格的房屋,所有移民都没有水土不服和远走海外的感觉。

大片森林被砍伐,让齐国西京城得到的是大片的建筑材料。

对于山脉的树木他禁止砍伐,对于盆地里的树木他适当保留。

十几万瀛洲劳改工,实际上已经把西京城南北几十里的树木清空,仅仅留下几处沿河树林。

这些地方,仅有不到三分之一被开垦为耕地,至于其它三分之一的地方已经被清理了树桩和树根。

齐国百姓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焚毁的同时,将地里的石头清理出来,然后用今年及以后运抵齐国的拖拉机开垦它们为田地。

把被砍伐了木头的地方开垦为耕地后,齐国的耕地面积能达到六百多万亩。

不过这点耕地面积,相比于京兆府盆地那可开发的七千万亩盆地平原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的齐国,需要的只有时间和人口。

“下官齐国长史金铉,参见二位上官……”

当黄蜚与徐霞客感叹齐国发展之余,金铉也带人前来迎接起了他们。

“这里便是齐国的王都西京城吗?”黄蜚忍不住询问,毕竟这里也发展的太好了。

只不过金铉却笑道:“并不是,这里只是京门县,一个港口县城,西京城还在河道里面,请二位大人与从官们随我登上轮船。”

金铉手一抬,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方向看去,这才发现,不远处停靠着一艘艘蒸汽轮船。

蒸汽轮船自批量下水开始已经过去了快四年的时间,众人自然是都见过,并且乘坐过的。

他们跟随金铉一起乘坐蒸汽轮船,不久后便听到了轮船的汽笛声,随后轮船驶向了西京水,一路逆流而上,向东部进发。

没有太多的停留,船只一路逆流而上,看样子得走很久。

“金长史,眼下齐国的情况如何?”

“对啊,这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移民?殿下开放齐国移民了吗?”

黄蜚和徐霞客询问着金铉,命人端来椅子,与众人坐在甲板上的金铉也笑着解释道:

“年初殿下开始命人招募移民,眼下已经抵达三万移民,后续恐怕还会有十几万移民陆续抵达。”

“如二人大人看到的一样,南边的临淄县和淄博县便没有太多汉人,只有驻军和土民,劳改工。”

金铉的解释让众人豁然开朗,不过当他们听到大明向齐国的移民居然还有十几万后,他们便有些咋舌了。

要知道,眼下拥有移民最多的藩国便是周国,而周国的移民也不过十二万人罢了。

瞧齐国这架势,或许周国七八年的努力,还不如齐国一年。

这还只是人口,要单单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分析,齐国可以说是一个小大明,而周国却有些胡化的迹象。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周国,也存在于小西洋诸藩的各个藩国。

毕竟印度厮当的土人女子和大明百姓的审美虽然有差距,但并不是很大。

为此,诸藩都一直在迁移人口前往自己的藩国。

相比较小西洋诸藩,齐国这边可以说得天独厚。

不仅当地土人和东亚人种没有太大差别,就连人口数量也没有直追大明的态势。

以当地的情况,齐国只要坚持移民,不到一百年或许就能同化土民。

这么想着,徐霞客也看到了西京水两岸的堤坝和水渠,已经在田地里熟练使用拖拉机的百姓。

那混凝土的水渠足以说明齐国的发展到了何种地步,最少除了大明以外,没有哪个国家能这么大规模的用混凝土来建筑水渠,各藩国都是直接挖一条水渠,堵上再挖通便是。

徐霞客和大明诸多官员还没从震撼中走出,过了一刻钟的时间,他们渐渐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出现建筑。

最先冒头的是金铉主持建设的一些高塔,他们远远高出四周的建筑物,这让徐霞客不免询问道:“这三座高塔有多高?”

“约二十六丈。”金铉笑着解释,显然他也很满意自己的作品。

“二十六丈……”听到这高塔的高度,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而与此同时船只也驶入了西京城的港口。

齐国没有修建跨河大桥的能力,尤其是这个时代的西京水宽度接近三百步。

因此,船只很快在西京城港口停泊。

当他们下船后,一辆辆露天的马车带领他们在水泥道路上奔驰,向着远方的西京城进发。

沿途大片的农田里,充满了使用拖拉机的百姓。

他们三人为一组,一个人蹲在田埂上的机器旁,操控机器收缩绳子的速度和力度大小,两个人扶着犁进行开垦。

当他们扶着犁抵达田埂边的时候,就得拖着犁走到对面,然后打手势让蹲在机器旁边的人再度打开机器。

他们继续从远方犁地破土而来,虽然繁琐,并且不如后世的拖拉机灵巧,力度大、速度快,但这比用耕牛省力,并且便宜。

“齐国施行公有制,土地、机器都属于国家,而不是属于齐王或平民。”

“平民有开垦权和耕种权,机器使用权,也可以享受机器免费维修权。”

金铉说着,也对众人说道:“这样就不会再短时间内发生土地兼并的事情,因为农民随时可以在齐国各地开垦土地,只需要在开垦后报备便是。”

“他们的粮食由齐国农社负责收购,使用的货币是大明的天启通宝。”

“大明有皇店,齐国也有国店,其作用都是一样的,主要就是国家负责商品流通和贩卖。”

“国民如果不愿意做农民,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生地权,然后去从事国有工作和个体工作。”

说着,金铉给他们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个体工作。

齐国有两种工作,一种就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家工厂,这被称为国有工作。

至于个体工作就是自己经营一些小生意,这是个人行为的工作,被称为个体工作。

说白了齐国是一个公有制极强的国家,不管是种地还是参加工作,土地和岗位都是国家提供的,只有个人开店、创业或去个体店打工,这才属于个体岗位。

听上去齐国的各行各业几乎都被国家垄断,然而并不是这样。

除了原材料、资源和作为百货超市的国店以外,其它成衣店和花卉店、蔬菜等等服务和生活方面的行业都是没有齐国插手的行业。

这种情况或许会等到朱由检就藩后继续改变,放宽,不过以眼下齐国的人口数量来说,单纯的国营,高效的执行力才能让国家发展的更好。

七年时间,齐国从一穷二白变成了一个拥有二百多个工厂,八千多个工作岗位,一万八千军队,二百六十几万亩耕地的国家。

这样的实力,放到欧洲都能做一个地区强国了。

毕竟齐国仅靠十几万人口就能养活一万八千军队,并且百姓和军队还根本没有负担,即便没有击发枪,仅靠燧发枪也能征服不少国家。

“七年时间就发展成了这样,再过十几年,恐怕齐国真的能直追江南……”

看着远处渐渐出现的西京城,坐在马车上的黄蜚心底已经波流涌动。

他下西洋不仅有朱由检给的任务,还有黄龙给的任务。

黄龙知道自己不能在大明待得太久,因此他让黄蜚为自己看看齐国的情况如何了。

如果十分恶劣,那他肯定会到朱由检面前装委屈,撒泼。

如果发展的好,那黄龙自然可以到齐国来。

这个任务是黄龙交给黄蜚的,而从眼下的情况看来,齐国的发展可比辽东好多了……

在黄蜚出发前,辽东六百多万人口,仅有三千五百多万亩耕地,并且每年冬季都十分寒冷。

百姓虽然能吃饭吃肉,但修房子还是得三思的。

可放在齐国这边,二百六十余万亩耕地,平均分给不到二十万的土民、国民。

加上齐国境内还有各种金银矿,煤矿,并且铁路也已经开始修建。

不难想象,日后齐国的国力可能不如大明,但齐国的百姓绝对比大明百姓过的幸福。

除非大明百姓迁移数千万人来齐国,不然以大明眼下的耕地和人口数量,很难在百姓生活上击败齐国。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他们乘坐的马车也进入了西京城。

这不进入还好,一进入西京城,便是连黄蜚、徐霞客等人都不免心里一惊。

除了街上人流稀少值得诟病外,其它不管是从城内建筑还是街道、卫生等各种情况,西京城都不输南京、北京和苏扬杭益广等大城。

“西京城历经五年修建,眼下已经可以居住三十余万百姓了,只要迁移而来,便有占地最少四分的小院居住。”

金铉开口介绍着,这让许多下西洋的官员被震撼的无以复加。

比起大明,齐国自然算不得什么。

可问题在于,齐国仅仅发展了七年……

七年就能如此,若是十七年,七十年……那齐国如发展成什么模样?

一时间,众人不敢想象。

到这里他们算知道了,为什么齐王不稀罕皇位。

或许对于他来说,大明比齐国强的地方只有一个点,那就是人口足够多。

可如果齐国能不断从大明迁移人口,那这个缺点就会被抹平,齐国可以慢慢发展来一步步追赶大明。

朱由检让大明中兴,又自己开创一个不输于大明的国家,这样的功绩便是连秦皇汉武都得站在他左右两侧。

只是,这样的猜想让徐霞客他们又觉得是不是自己想错了,毕竟朱由检哪来的自信会觉得齐国发展的强过大明?

不过片刻之后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现在的大明之所以强,也是因为朱由检的“齐王新政”。

他能让大明富强,为什么就不能让齐国富强呢?

况且以朱由检的影响力,只要他活着,不管是朱由校还是朱慈燃,他们最多也就是对齐国的移民问题作出限制,而不敢断绝。

朱由检眼下年不过三旬,哪怕只能止步六旬,也还有三十年的时间可以发展。

三十年的时间,从刚才金铉嘴里获知的情报来看,若是齐国每年都会涌来十几万移民,那三十几年后,齐国的百姓数量恐怕不下千万,毕竟迁移的人也会落地生根,繁衍后代。

徐霞客他们走遍世界各国,当今人口超过千万的国家不过寥寥七国罢了。

哪怕十年后这个数量增加到十个,那齐国也必然占据一席之位。

以南北亚墨利加的情况来看,只要发展好了海军,齐国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这里,徐霞客他们算是明白朱由检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齐国的就藩地了。

距离大明足够远,又足够独立,正适合他这种对皇位有威胁的人。

感叹之后,徐霞客他们也在金铉的陪同下,草草游览了一番齐国。

从工厂到街市,从田地到王宫,齐国的各种情况都被他们看了个遍,但这越看便越是沉默。

或许齐国不如大明强盛,但齐国却是真正接近“天下大同”这四个字的国家。

对于徐霞客这种不善于政治的人来说,这里是最佳的养老地点。

对于黄蜚这种有野心的人来说,这里是最好的避风港和退路。

总之看过了齐国后,他们没有如往常一样聚在一起讨论藩国的不足和潜力,而是自顾自回到了金铉为他们安排的小院中休息。

只不过回去之后,他们到底是休息还是干嘛,这便令人不得而知了。

六月初五,在补给了可供舰队返航的淡水和食物、蔬菜后,徐霞客他们踏上了返回大明的道路,可即便离开了许久,他们之中也不断有人回头看向西京城的方向。

有的是平民背景的士卒、有的是士绅背景的官员,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平民背景的士卒。

或许日后大明衰弱,当他们到了退伍的年纪,他们也会选择迁移来齐国。

“砰砰砰——”

“好!”

正当徐霞客他们踏上归途的时候,伴随着齐王府内传来三声枪响,坐在椅子上的朱由检也拍了拍手,笑着看向面前几个孩子。

在他眼前,持枪射击的是永王朱慈焴,定王朱慈炅,还有朱由检自己的长子朱慈烺。

他们三人持枪射击,但使用的枪支却不是天启十一式步枪,而是一款新式枪支。

这款枪支和后世的夏普斯胡椒盒手枪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它仅有两管枪管,只能同时射出两发子弹。

这手枪重量不到一公斤,整个枪管装在一个黄铜底座上可前后滑动,向前滑动时露出后方的装填口,给每个枪管装一发子弹,然后将枪管向后拉闭锁,扳起击锤击将两枚子弹同时射出。

作为手枪,它的射程并不算远,仅在四十步的范围内能做到击毙敌军,适合巷战。

目前由于还处于改进期,所以并未装备军队,而是作为朱由检的私人玩具来供孩子们练习枪法。

尤其对于只有七岁的朱慈烺来说,这种小手枪很得他的喜欢。

“好了,可以吃水果了。”

关键时刻,袁禧嫔的话打断了众人的玩闹,她带着宫女,端着水果前来。

见到水果,三人立马放下了枪。

朱慈烺高兴的去吃水果,但朱慈焴和朱慈炅却上前作揖道:

“齐王叔,我们得回宫去帮哥哥处理一下奏疏,恐怕不能久留了。”

由于已经到了七月,京学放假,因此朱慈焴和朱慈炅毫无疑问被朱慈燃抓了壮丁。

他们来这里是因为朱由检传召的,而朱由检传召他们的原因也很简单。

“走吧,那三把手枪带上,你们三兄弟拿来防身用。”

朱由检微笑示意两人带上枪支和子弹,闻言的二人也是脸上一喜,当即笑着回礼,将三支手枪拿走充作礼物。

他们与袁禧嫔行礼告别后,每个人临走前都捏了一把朱慈烺的脸,随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看着他们的举动,朱由检也看向了朱慈烺。

他或许日后会比史书中还要好看些,虽然已经七岁,但那浓眉大眼,手指修长、皮肤白皙的模样,怎么看也不会长残到哪里去。

因为长得好看,自然得到了宫内外妃嫔们的喜爱,袁禧嫔进宫和张嫣叙旧的时候,朱慈烺也常常作为随行的郡王一起前往。

不过这并不是说朱慈炤等人不好看,而是相比朱慈烺,他们长得多少有些“普通”。

“殿下……”

朱由检看着朱慈烺,忽的感觉到两只手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抬头一看,袁禧嫔正在揉捏他的肩膀,为他解乏。

“你有身孕在身,还是好好休息吧,这些事情日后交给如是她们做便可以了。”

朱由检安慰着袁禧嫔,也透露出了袁禧嫔怀孕的事情。

时隔七年,袁禧嫔再度怀孕,对此她自然是无比高兴的。

朱由检谈不上高兴和不高兴,因为在他看来,世子之位当选贤,而非以嫡长论位。

当然,这是他没有仔细去想的原因,如果他仔细去想,那世子选谁也都无所谓,反正齐王的权力在日后不会很大。

“殿下,王太医来了!”

当杨如是的声音在王府花园门口响起,朱由检回头一看,长相有些清秀可爱的杨如是正站在院门口,并在之后带着发须皆白的王肯堂走进了花园。

“殿下,老夫今日来为殿下诊脉……”

说罢,王肯堂坐在了杨如是搬来的椅子上,为朱由检诊脉的同时抚了抚须:

“嗯,殿下这脉搏比起去岁强健太多了……”

“有王太医您的好吗?”朱慈烺童言无忌的询问,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这……老夫八十有七,恐怕已经是半截入土的人了,殿下的脉搏,自然要比老夫的好。”

王肯堂哭笑不得,但旁边的朱由检听完他的话却十分无语。

他从十岁听王肯堂说自己半截入土到如今,结果这老头八十七岁还健步如飞。

朱由检都怀疑,会不会自己都当爷爷了,这老头还健在于世……

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119章 川兵入沈阳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314章 贫者越贫,富则越富第128章 锦衣卫革新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99章 争锋相对第42章 搬空盔甲厂第217章 辽东大捷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5章 魏忠贤的献媚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341章 矿产国营第485章 大势所趋第1章 当从移宫案始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35章 魏忠贤的献媚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饱第220章 阉党抬头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动荡第609章 秋风起第496章 海陆夹击第529章 为兄消瘦第217章 辽东大捷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26章 截胡工部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455章 天时地利人不和第329章 风雨欲来第565章 父债子偿第42章 搬空盔甲厂第99章 争锋相对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检第92章 点醒杨涟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193章 以势压诸王第611章 稳坐山河第487章 苦练内功第218章 犁庭扫穴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394章 大明亚非经济圈第645章 国际局势第240章 收复吕宋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53章 领兵要点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521章 废衍圣公第143章 大反攻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314章 贫者越贫,富则越富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361章 废除徭役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426章 帝位不稳第13章 恐怖的辽响数量第418章 称孤道寡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177章 朝鲜太上皇杨镐第77章 野心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240章 收复吕宋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634章 河中收复第672章 番外(二十) 国策第265章 病来如山倒第459章 男丁死而妇孺上第226章 收拾内贼第96章 扶弟魔第292章 哈剌温山之战第564章 西征第526章 粮食就是民心第305章 天启之治第291章 重开西厂 党争不断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455章 天时地利人不和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71章 辽镇败坏第689章 后记(九) 咸嘉之盛第518章 时不我待第515章 名将陨落第202章 辽东备战第19章 倔老头杨涟第596章 今岁打老虎第174章 汉奸该死第451章 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