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齐国繁华

“算了下,已经有八十七个部族归降了。”

二月末的西京城衙门内,当夏允彝拿着手中各军军报向金铉回禀的时候,闻言的金铉也接过看了看。

“按照这情况,国内土民应该已经不下五十万了,我估计齐水(密西西比河)以东的东岸三府兵马,应该也受降不下这个数才对。”

“北亚墨利加的土民没有殿下估计的那么多,看样子眼下只有不到一百五十万了。”

“按照这情况来看,南亚墨利加和两州中部地区的土民应该数量要在殿下的判断上打六折。”

“南边的土民数量估计有两千万到三千万之间。”

金铉以自己所得的数据判断出了中美洲和南美洲上面生活的土民数量,不过他并不担心,而是对夏允彝说道:

“土民民族淡薄,尚未没有成熟的文化,极易被朝廷吸纳。”

“虽说可能会有三千万土民,但我估计只需要千万移民就能同化他们。”

一千万人同化三千万人口,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对于金铉来说却极有可能。

在他看来,齐国未来的这三千万土民没有自己的民族观和价值观,科技还仅仅停留在了部落和石器、铜器的阶段。

这样的文化,是很难用中原历史去评价的。

中原历史中有少民汉化,也有汉民少化,归其原因是因为靠近中原王朝的势力和民族都会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文化。

这么一来,一旦中原王朝的汉人移民无法形成压倒性的数量,那当地的汉人就会被数量众多的少民给同化。

但问题在于齐国境内的诸多部落几乎没有自己部落的太多文化,他们的文化和齐国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更何况金铉发现了当地土民的内斗文化十分严重,因此他们即便被齐国统治,也还是有可能和其它部落发生冲突。

例如眼下齐军过境之后,明明已经算是基本征服了这八十七个部落,但他们还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发生了三场争斗,战败部落的男人纷纷被斩首,这让金铉他们也是尤为吃惊。

他们的观念里,似乎成为齐国的村庄就是依附了齐国这个大部落,因此觉得胆气十足,便去挑战其它部落,征服他们来获取齐国划给其它部落的猎场。

齐国官员前去质问他们时,他们也不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的。

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根本就理解不了村庄、集镇、县城、府城、省会、京城这一套中原王朝已经玩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手段。

在他们看来就是齐国作为大部落统治他们,齐国需要的只是在某些时候让他们派出人去帮忙,其它时候他们还有自己的自主权。

他们和其它小部落的冲突,齐国这样的大部落也不会管。

这样的理念一开始让金铉很是头疼,但到后面便是他都懒得再管了,干脆让土民们自我内耗。

北亚墨利加的土民如此,想来南边的土民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此金铉觉得齐国如果统一南北亚墨利加,那不仅不会让土民人口增长,反而会导致最先得到齐国铁器的部落去对其它部落屠戮。

这才是金铉认为这三千万土民到最后可能只会剩下两千万的原因,也是他不想管的原因。

因为眼下的他,还有更多的正事要去忙。

“西京铁路眼下已经从安陵府安陵县,经过京兆府西京城,通往南边的平陵府淄博县了。”

“接下来就是最为困难的安陵县到金山府金山县了,五千公里里有三千八百公里都是山区。”

金铉略微头疼的开口,而他口中的铁路,就是从北部阿拉斯加到南部洛杉矶的一条太平洋铁路。

整条铁路一共七千里路,眼下经过六年时间已经修了两千里,人口最为稠密的安陵府到平陵府都已经铁路通车,而接下来要前往的就是北方的金山府。

眼下这条铁路被八十万瀛洲劳改工修建,预计还需要二十年才能完工。

不过,由于眼下齐国有了蒸汽轮船可以帮忙运送物资去北方,因此金铉不想在此刻修建这条铁路。

“我准备在一年后铁路修抵高密府时就停工,金山府的物资还是靠海路比较节省。”

“炼钢厂的年产只有三万吨,铁产量只有二百万吨,铁轨得用在值得用在的地方上才行。”

“我准备向殿下上疏,修建一条从西京城横穿北亚墨利加的铁路,直抵东边京畿府的东京城。”

“相比北方尽是冻土层,这条铁路对齐国来说更重要。”

“我去年就已经让人前去勘探过了,这条铁路最少七千五百里。”

“不过在八十万人的动工下,加上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平原地带,因此只要钢铁跟得上,八年我们就可以通车!”

“只要这条铁路通车,那东西两京的路程将会被缩短到九天时间,商贸将更加发达。”

金铉的话令人神往,夏允彝也没有怀疑的点头:

“八年……那确实不如修建这条铁路。”

夏允彝没有怀疑齐国的基建能力,大明每条铁路只能每年进修四百多里的原因是大明是多条铁路开工建设。

如眼下大明是九条铁路开工建设,每年铁路里程都新增接近四千里。

齐国没有那么多钢铁产量,但每年八九百里的推进速度还是有的。

“虽说这条铁路很重要,但眼下国内一百二十几万劳改工里,有近三十万已经快要服役结束了。”

“这点你得考虑进去,以免误了工期。”夏允彝对金铉提醒了一下,金铉也笑道:

“我想过了,瀛洲劳改工眼下即便是最年轻的,也差不多三十二三岁了。”

“他们的劳改服役的这十年时间里,虽然攒下了二十几两银子,但根本不够租借拖拉机来耕种朝廷发给他们的那一百亩生地。”

“他们最少还得工作十几年才能攒够将生地开垦为熟地的银子,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他们用作负责后勤的工人,工钱从每日五文涨到十文便可。”

由于齐国劳改工不能享受拖拉机政策,因此即便齐国发了一百亩生地的指标给他们,但他们想要把这一百亩生地开垦为熟地,只能去租借拖拉机。

拖拉机租借一日是二十文钱,并且一个人无法操控,雇人的话,每个人是十文一天的工钱。

想要开垦一百亩生地为熟地,最少需要租借五台拖拉机,十五个工人来开垦一年,才能把生地开垦为熟地。

这费用算下来就是九十一两二钱银,普通劳改工根本没有那么多资本来开垦这一百亩熟地。

或许有的劳改工会因为渴望自由而不管不顾,先开垦十几亩来安居乐业,但即便那三十几万劳改工里有三万人愿意留下,那齐国也是赚的。

“我会向齐王殿下上疏,殿下应该会同意的。”

金铉最后交代了一句,随后便示意夏允彝继续说其它的事情。

对此,夏允彝也是从自己带来的文册堆里拿出了另一本文册:

“去年齐国的汇总已经出来了,金银增长了不少,加上移民到来,商业得以建立,朝廷的盐酒茶三司也开始运营来获得商税。”

“汇总下来耕地总数四百三十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一亩,田赋粮五十八万六千余石。”

“矿课司开采金银为黄金十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一两六钱三分,银铜价值一百七十六万四千余两,合计约三百零三万两。”

“加上其它三司、国店的税收,合计是三百四十九万六千余两。”

“按照殿下的规矩,黄金留下,除去支出外的银子和铜锭都会运往大明,换拖拉机和其它机器回国内。”

“今年我们支出八十二万三千余两银子,因此可以运送一百四十几万银子前往大明。”

朱由检制定的“金本位”一事已经被夏允彝、金铉二人得知,因此对于运走白银和黄金他们并不奇怪。

齐国这边实际上也已经准备开始使用纸币了,但处于同一个宗藩体系下,齐国使用的纸币自然也是大明通宝,不过纸币的面额暂时只有一百文。

之所以不准备发行一文和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的纸币,是因为现在百姓还没有接受这种纸币的习惯。

齐国暂时还需要用铜币的大小平钱来过渡,但这个过渡时间不会很长。

从明年开始,齐国官员和士兵们的俸禄都会用纸币来进行发放。

愿意来齐国的官员和士卒、百姓,无疑都是对齐国有信心才会来的。

《齐国周报》里也解释了纸币的构成,以及和宝钞的区别在哪里。

对于在齐国发行纸币,金铉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只要官员和士兵们接受,那老百姓接受也就是几年的时间罢了,届时就可以使用更小单位的纸币了。

一百文的面额,这已经是百姓们日常中所能用的最大面额,如大明发行的十两和一两面额纸币,主要还是用来收割士绅。

毕竟对于家庭年收入只有十几两、二十几两的大明百姓来说,十两银子他们基本用不到。

相比较大明百姓,齐国的百姓的家庭年收入也不过只有十二三两罢了。

齐国是低物价,低工资,大明则是由于旱情的原因,属于中等工资,高中等物价。

等旱情过去,大明会保持中等工资和中低等物价的水平。

平均日工钱十文是低工资,二十文算是中等工资,三十文就算高工资了。

齐国的优点在于不那么依赖谷物,因为北美大陆还有上千万野牛和数十亿旅鸽。

《皇明齐国律》里规定了野牛和旅鸽,只能由齐国官署衙役、兵马司、军队来围剿,个人虽然可以狩猎,但不可以出售肉食。

也就是说,野牛群和旅鸽是受到齐国管控的,它们的数量多寡基本处于齐国的监督下。

之前齐国只有几十万劳改工和两万军队的时候,齐国对野牛群和旅鸽的狩猎次数还不算频繁,基本也就是每日三四百头的规模。

但随着移民到来,以及土民增加,齐国对野牛群的狩猎也就达到了一千头的规模,每年最少要击毙三十万头野牛,以及捕猎五十几万只旅鸽。

这个数量已经不算少了,朱由检规定的是每年的野牛狩猎不得超过五十万头,旅鸽不超过五百万只。

这样齐国可以靠着野牛群和旅鸽来渡过前期,撑到后期本国的畜牧业起来。

总之,齐国的整体国策,都是依托朱由检发给金铉的《五年计划》所制定的,也是按照《五年计划》所进行的,不带有任何删改。

不过,这其中的一些旁枝末节还需要金铉和夏允彝二人来完善,例如眼下夏允彝拿起了一本文册道:

“六部分别上疏,需要加派人手和官员来预防今年的移民的安置。”

“兵马司需要招募一营兵马,衙役需要招募两营衙役,官员则是需要增设六千三百名官员。”

“都督府那边倒是没有提出扩军的计划,而是觉得北亚墨利加和南亚墨利加的四万军队已经够用。”

“按照这个情况来看,今年过后,文武官员和衙役士卒的数量会达到七万人,朝廷支出会从原本的八十几万两提升到一百一十几万两。”

“这件事情,你也得同殿下说一声,不过应该不会影响财政,毕竟新移民也会带来新税收。”

夏允彝交代着齐国需要改动的变化,金铉闻言也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

不过在夏允彝说完后,金铉也拿出了都督府的一份军报说道:

“杨总兵传回了消息,南边的弗朗机人又抽调三千人前往了欧罗巴,眼下他们只剩下八千驻军和二十几万居民。”

“我感觉这是收复失地的一个好机会,你觉得呢?”

“不行……”夏允彝摇了摇头:“目前我们还在开拓北亚墨利加的中部和北部,物资基本也用来安抚当地的一些土民村庄了。”

“最少从今年来看,朝廷不足以供给军队对南边的弗朗机进行征战,哪怕从海上补给也不行。”

夏允彝顿了顿,又从其它方面说道:

“现在国内每年所产的粮食不过在六百万石左右,供养的国民、土民、劳改工却已经达到了二百四十几万。”

“加上今年有可能要迁移而来的四五十万移民,粮食已经是有些捉襟见肘了。”

“除非移民人口降低到每年三十几万人,而耕地每年增加一百来万亩,不然无法供养军队来收复失地。”

齐国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又是移民,又是开拓中部、北部地区,可以说已经将整个国家动员起来了。

如果不是肉类、油类供应足够,让每个人每年只需要吃两石米,齐国根本就供应不起这二百多万国民、土民和劳改工。

本来齐国移民每年也就十几二十几万,但大明江南遭了灾,大量江南百姓涌入移民齐国的行列中,因此去年齐国差点崩溃。

如果不是背靠海洋捕鱼,面朝内陆狩猎,那齐国根本就抓不住去年的移民潮,只能把移民拱手让给其它藩国和省份。

今年大明的情况再度传来,北方旱情稍微减退一些,但南边的旱情却是加重了。

在夏季到来前,谁都不知道大明今年的旱情会不会持续恶化。

如果持续恶化,那齐国就会迎来一个新的移民浪潮。

抓住这个机会,齐国的国力能再次实现翻倍。

相比国力和人口的增长,土地对于眼下的齐国来说并没有太大诱惑,不然齐王早就下令收复失地了。

“好……”听到作为齐国户部侍郎的夏允彝这么说,金铉也很配合的点了点头。

他并非不懂这些道理,只是齐国的盘子越来越大,他很难看过来了。

如果他一直呆在齐国的户部,那他也可以把户部的事情和齐国的国力做出一个了解,但他需要做的不是这个,而是统筹齐国全局。

想到这里,他捏了捏自己的眉心,夏允彝见状也知道没有什么事情了,因此作揖退出了长史府。

也在他走出长史府的那一刻,朱由检也将手从《皇明齐国西京繁绘图》的长史府上收回。

“如何?齐国没有让你失望吧?”

朱由检转过身去,但看图的人已经不是满桂和孙应元了,而是朱由检的表弟刘文炳。

已经二十五岁的刘文炳长得相貌堂堂,在他毕业之后,他选择在地方为官。

眼下的他是广州府的知府,而他今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今年是他回京述职的一年。

三年前,朱由检的舅舅刘效祖去世,刘文炳就成为了刘府四十五口人的主心骨。

刘效祖去世后,刘文炳的母亲杜氏便常对刘文炳说“我们家本无功德,只是因为殿下的缘故,才受此大恩,你应当尽忠报殿下,不要结党营私。”

受到父亲和母亲的教导,刘文炳在刘效祖去世后更加谨慎厚道,也不随便交结朋友,从不贪污受贿。

即便随着刘文耀和刘文照的长大进入仕途,刘文炳也没有来找朱由检,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本事为官。

因此眼下刘文耀二人还只是北直隶宛平县的两个从八品官员,每年俸禄八十两。

刘家怎么做,朱由检是看在眼里的,他没有追赠自己舅舅刘效祖什么爵位,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

刘家和他牵扯过深,日后肯定要迁移齐国,追赠爵位只会让他们一家人卷入齐王府的内部矛盾中。

这次刘文炳前来齐王府,也是朱由检让他来,他才会来的。

朱由检叫他来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刘家早早迁移齐国。

他给刘文炳介绍了齐国眼下的情况,然后才说道:

“我准备改一改《大明会典》和《皇明祖训》,让藩国有封伯爵和散阶的权力,然后为你觅个伯爵。”

“大兄万万不可如此……”听到朱由检的话,刘文炳连忙躬身回礼拒绝道:

“眼下刘家之所以尚能进步,便是因为生活所致。”

“家中四十五口人,凭我兄弟三人近一千八百两俸禄已经足够养家。”

“日后子孙为了养家,也必然上进,而不会因为家有余财而为非作歹,荒废度日。”

“若是大兄给了我爵位,先不说二弟三弟是否会因此失落,单我这一脉,日后恐怕就会因为爵位而变得跋扈。”

刘文耀拒绝爵位的理由让朱由检意想不到,他没想到他这个表弟能看的这么远。

“既然这样,就为文耀、文照上两个散阶吧。”

朱由检对刘家没有太多感情,但毕竟有血缘关系,刘府的老太还活着,她也是朱由检的外祖母,朱由检自然不可轻慢。

刘文炳当年受了一个正五品骁骑尉的散阶,因此每年有八百两俸禄。

现在他不受爵,朱由检想的便是为刘文耀、刘文照两个兄弟也授两个散阶。

散阶无法世袭,这对刘家来说也能接受。

“就授他们二人正六品的云骑尉吧。”朱由检给出了散阶的品级。

www _Tтkǎ n _CO

正六品云骑尉的散阶,代表刘文耀二人每年能各自领五百两俸禄,相比较他们和朱由检的关系,这其实也不算多。

“我会让吏部在明年把你们三人算到齐国官员中,今年旱情看样子是不会消减了,移民还有很多,你们此时移民不算太好。”

“休息一年,明年再前往齐国吧,另外明年开始,你们的俸禄也由齐国发放。”

朱由检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了刘文炳,刘文炳闻言并没有什么不满,他很早就知道自己一家人不可能再大明久留,除非朱由检做上皇帝。

因此,面对朱由检的安排,他表现的很冷静。

“谢大兄照拂……”刘文炳毕恭毕敬的回礼表示感谢,朱由检见状也微微颌首:

“回去后代我向外祖母问好。”

“是……下官告退。”刘文炳闻言也退出了承运殿内,而朱由检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转身也看向了那幅《皇明齐国西京繁绘图》。

“让黄龙也早早准备明年迁移吧,告诉那混厮,他总不能在我后面才去齐国吧?”

朱由检背对着王承恩等人开口,话里有几分调侃。

王承恩等人闻言,也纷纷跟着笑了起来,确实黄龙这厚脸皮待得时间有些长了。

憋着笑,王承恩毕恭毕敬的作揖回礼:

“奴婢领命……”

下午更新五点

第108章 缉拿抄家第109章 五党让利第460章 北线无战事第158章 奢安之乱爆发第139章 俘获巴约部大妃第485章 大势所趋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旧时代第294章 扫北大捷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13章 恐怖的辽响数量第694章 后记(十四)摩刘之乱第604章 以身作则第193章 以势压诸王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85章 收复西域第465章 拂晓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为家第688章 后记(八)永昌之暮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348章 典吏阎应元第626章 日新月异第473章 齐国五年计划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51章 悯农者厌农第348章 典吏阎应元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缅第644章 恨弟不成齐第302章 内外有难题第183章 黄雀在后第237章 党争爆发第39章 文官多奸诈第145章 老奴怂了第612章 金铉返京第460章 北线无战事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悦第115章 摊牌第80章 少年纵马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547章 商贸繁荣第525章 培养大侄子第180章 全歼荷兰远征军第613章 故人再见第492章 直布罗陀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439章 野人与蒙狗第607章 师徒相悖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36章 出塞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71章 辽镇败坏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51章 勋贵亦是蛀虫第209章 誓杀腐儒第296章 南征北讨内安民生第411章 先灭建虏方可安内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检第451章 蠢蠢欲动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102章 打肿脸充胖子的好皇兄第612章 金铉返京第341章 矿产国营第692章 后记(十二)齐光同尘第354章 顶梁柱朱由检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274章 钱粮不够用啊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镜第374章 火烧倭猪第653章 番外篇(一) 弹冠相庆第466章 终末第13章 恐怖的辽响数量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46章 江水为竭第405章 齐王爱熟妇第66章 泛江南势力第82章 黄口小儿有蛮力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归齐第591章 狠辣迁移第465章 拂晓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为家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115章 摊牌第214章 围杀黄台吉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106章 愚民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481章 扬帆起航第343章 东宫讲师第634章 河中收复第452章 明金对峙第75章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