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

“议和?”

九月二十,河西城(撒马尔罕)。

当收复西西伯利亚,刚刚南下抵达此地的曹文诏得到林丹汗派出使臣的消息时,他第一反应就是林丹汗在耍诈。

主位上,曹文诏一脸狐疑,下方是坐在位置上的曹变蛟。

他们所处的地方是新修起来的河西总兵府,由于河西城内都是中亚宗教风格的建筑,不讨二人喜欢,因此才新修这座衙门。

“叔父,那使者还在西北的火寻城,从火寻城到此地还有九百余里,不妨召他过来,同时往京城派去消息。”

下首位,曹变蛟诉说着自己的看法,对此曹文诏扶了扶长须,片刻后才沉吟道:

“可以,主要还是得问问殿下的意见。”

“另外,坎大哈收复也就在这几日了,不妨再等几天,把捷报一起送回去。”

说到这里,曹文诏还皱眉道:

“我也得亲自写一份手书送给殿下,听闻孙守法和曹猛也在月初乘船前往了齐国,剩下的人似乎不多了。”

“我得问问殿下的意思,别把你我叔侄几人的前程给耽搁了。”

曹文诏还是心在齐国,不过曹变蛟也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

“鼎蛟那边,听说发生了不小的叛乱,虽然镇压下去了,但死了十几万瀛洲男儿,不知道殿下会不会生气……”

曹变蛟皱眉担心着,显然很担心这件事。

不过曹文诏倒是安慰其说道:“瀛洲男儿性命如草贱,既然反叛,不足为惜。”

“话虽如此,但……唉……”曹变蛟不再去想这件事,而将注意力放到了会厅中央的沙盘上。

坎大哈,这是一座拥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十七世纪中期中亚的第三大城池,仅次于撒马尔罕和喀布尔两座城池。

此地位置重要,是通向莫卧儿、波斯、撒马尔罕的交通枢纽,并且加上其处于勒齐斯坦沙漠东北端的高原绿洲上,因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不管是在收复河中前,还是收复河中时,它都是西征大军的主要收复地区。

拿下这里,不仅可以压缩莫卧儿的战略空间,也能作为明军的前哨站,配合西军夹击莫卧儿,为日后收复印度厮当全境做准备。

在这里,驻扎着两万莫卧儿蒙古骑兵,三万波斯雇佣兵和一千欧洲炮手。

在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也有少量俾路支人,人口约四万左右,不过在明军进攻坎大哈后,他们就纷纷逃回了莫卧儿腹地。

因此,此刻在这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绿洲,正聚集着超过七万军队。

不过这里的局面与人数相反,事实是两万明军正在围攻五万多人莫卧儿军队,并且战事即将结束……

“放!”

“碰碰碰——”

在曹变蛟关注坎大哈的时候,缝缝补补一千八百多年的坎大哈城墙遭遇了它未曾遭受过的炮击。

六百门燕山五斤炮陈列城外,以一百门为一组,分为六组,不间断发射。

这样持续不断的炮击让坎大哈城内的莫卧儿军队苦不堪言。

他们之所以不撤退,不是因为他们骁勇善战,而是北方的喀布尔已经被明军攻陷。

喀布尔的失陷,代表着坎大哈守军断了退路,除非援军能从开伯尔山口击溃明军守住山口的偏师,但这似乎并不可能。

“碰碰碰——”

“娘地……这乌龟壳还挺硬!”

火炮再次作响,李自成的叫骂也跟着响起。

此刻他带着自己的部将守在火炮阵地背后,身后是一万五千余名骁勇善战的明军。

在他身旁,李定国也拿着千里镜打量战场,身后也站着他的部将。

李自成和李定国,二人虽然都是总兵,但地位明显不一样。

河中还未拿下,李自成便被册封为了河中总兵,而李定国目前暂时没有嘉奖。

也就是说,李定国只是一府总兵,李自成是一省总兵,区别很大。

不过,谁都知道李定国是齐王府出来的人,谁也不敢得罪他,即便是喜欢骂人的李自成见到李定国,嘴巴上也得收敛一些。

“总兵!南虏猛攻开伯尔山口,李总兵弹药不足,请拨弹药!”

塘骑策马而来,由于战场泥泞,险些打滑摔在地上,幸亏他马术精湛,翻身侧滚下马背,随后作揖拿出了军情。

李自成听到自家弟弟出了事,连忙抢过军情,一目十行看完一切。

半响过后,他收起军情,对左右交代:

“南虏派出六万兵马试图从开伯尔山口突围,自敬仅有两千人,阻击三日,弹药不足三日所需,谁愿意前往驰援?!”

“我去!”满宪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

战事打到这会儿,他已经升授参将,可以独领一营兵马,驰援李自敬绰绰有余。

“要不了那么多人,你带两哨(1190人)兵马带着倍数弹药驰援开伯尔山口,让李自敬给我挡住南虏十日。”

“十日之后,坎大哈可破!”

“末将领命!”满宪没有多说什么,转身带着自己的副将脱离战场。

不多时,一千出头的军队携带两千民夫组成的辎重队从阵中脱离。

这三千人的脱离,并没有让明军阵容看上去小很多,因为在军队背后还有三万多民夫组成的辎重队。

三千人的离开,在坎大哈的守军看来,更像是一支脱离队伍,返回后方的辎重队。

“李大哥,你说这坎大哈还要多久能攻下来?”

朱慈焴看着被炮击的坎大哈,忍不住询问起了李定国,而旁边的朱慈炅也好奇看来。

“三日足以……”

李定国放下手中千里镜,说出答案的同时看向旁边的李自成:

“李总兵可否让火炮炮击坎大哈西北角约辰时三刻左右的城墙?”

“嗯?”听到李定国的话,李自成立马看向了他所说的方向。

他小心翼翼的调整千里镜倍数,最后看到了城墙上密密麻麻的裂纹。

“炮口调转方向!向城墙西北角辰时三刻发射!”

“哔哔——”

当李自成放下千里镜大喊下令,身边的副将立马吹响木哨,紧接着让人去通知炮口调转方向。

一时间明军火炮停止,莫卧儿军队不断欢呼。

只是不等他们欢呼太久,明军火炮在李自成的木哨吹响中再度发作。

“碰碰碰——”

这次的炮击更为猛烈,因为李自成将火炮分为三组互射。

那凶猛的炮击将坎大哈的城墙打得凹陷,变形。

原本的裂纹再不断扩大,这一变动也被莫卧儿军队注意到,他们开始了骚乱,却又无可奈何。

“轰隆隆……”

“墙塌了!”

“缺口太大!补不了!”

“呜呜——”

在历经了六日的炮击后,坎大哈城墙终于倒塌。

它的倒塌不仅仅让百余名士兵死于非命,还让坎大哈出现了一个宽三四丈的豁口。

莫卧儿军队有心想要修补,但远处明军的骑兵狙击手让他们如芒在背,难以行动。

更要命的是,即便城墙垮塌,明军也没有发动总攻的举动,而是继续保持着炮击。

在这场战事里,莫卧儿面对的残酷就好比两个拼杀的人,明军拿着长剑,莫卧儿穿戴甲胄。

这种单方面挨打的情况下,当莫卧儿的甲胄被脱下,那战斗就成了一个手执长剑的人,追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砍杀。

当城墙开始倒塌,也就代表坎大哈莫卧儿守军的甲胄正在被陆续脱下。

等甲胄被彻底脱下,明军手中长剑就会将莫卧儿军队的脑袋给砍下来。

莫卧儿的将领自然知道这一切,因此他们大喊着让士兵修补城墙。

只是,相比他们修补的速度,明军炮击的速度更快。

“碰碰碰——”

不待莫卧儿守军修补好之前的缺口,时隔两分钟后,明军再度发动炮击。

这一次不仅仅将他们修补的地方摧毁,更是直接将豁口扩大。

“碰碰碰——”

“碰碰碰——”

明军的火炮以两分钟的间隔,一轮又一轮的反复炮击,以至于城墙豁口不断扩大的同时,死伤的莫卧儿军队也越来越多。

在此刻,明军那隆隆的炮声成为了战场上唯一的旋律,每一轮炮击都十分有节奏感。

“开城门,准备突围!”

眼见豁口堵不住,城墙迟早要全部塌陷,莫卧儿将领沙巴通下令出城突围。

在他的命令下,四万多由蒙古骑兵、波斯雇佣兵组成的军队开始打开四扇城门,大军鱼贯而出。

见状,李自成也放下千里镜,拔刀前倾,指向了出城的莫卧儿军队:

“前进!”

“哔——”

悠长的哨声在军中此起彼伏的响起,明军的骑兵和马步兵开始井然有序的翻身上马。

他们驾驭战马前进,过程不急不缓,那迎着的日月旗和“朙”字旌旗,带给了对面莫卧儿军队的心理压力却是随着他们的行进而增强。

在晚秋的阳光下,明军士兵整齐的阵列给了莫卧儿军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风!”

“大风!大风!大风!”

所有明军佩戴了铁面甲,那由机器液压出来的铁面甲统一采取了唐代石雕“怒目圆睁”的表情。

因此,当明军佩戴这样的面甲出现在战场上时,往往能给敌军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莫卧儿军中的蒙古骑兵和波斯雇佣兵虽然也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可毕竟比不了明军的强度。

再加上他们的装备远不如明军,因此当明军开始前进的时候,那些率先出城的士兵就已经开始内心发虚,甚至有人已经额头开始冒汗。

实际上他们在城外修筑了不少防御工事,甚至许多防御工事都是模仿明军修建的。

正如此刻,他们站在两尺深的壕沟与六尺高的木栅栏、沙袋背后,哪怕骑着战马也不会暴露在明军的视线下。

他们大部分人手持大号火绳枪架在沙袋上,身边的同袍也给了他们充足的勇气。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面对那群没有任何依托的明军时,他们的心止不住的发虚,发颤。

在阵列都显得有些不稳的时候,甚至还有嗡嗡不停的议论声时,一名身着棉甲的蒙古贵族将领却发出了一声怒吼,他用一种略带鄙夷的眼光,看着这些莫卧儿士兵。

“怕什么!他们也是人,也是一颗头一条命!”

“你们手里的火枪,你们腰上的腰刀,那也是能够打死人的武器!”

“现在最艰难的守城任务已经完成,你们要做的就是准备突围,难道你们连突围保命都做不到了吗?!”

任何一个集体在快要灭亡的时候,永远都不会缺乏站出来的人。

尽管对于局势没有真正的用处,可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不应该被轻视。

在蒙古将领的呐喊中,莫卧儿的士兵这才反应过来,他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严防死守,而是等待城中后续兵马出城后,大家一起突围。

突围一旦成功,拿他们就能保住这条性命,他们应该高兴才是啊?

想到这里,许多士兵暗自给自己大气,大军原本低落的士气开始逐渐回升。

只是,此时被振奋起来的莫卧儿军队们,很快也会意识到一件事。

那就是小宇宙再怎么爆发,武器装备的迭代差距就是差距,在战场上很快就会被教做人的……..

在战场上,一万余名明军自四个方向,组成长长的横队开始并行,朝着莫卧儿军队的阵地接近,从两里到一里,再到一里到二百步的距离。

莫卧儿的火炮早已随着城墙不断倒塌而被摧毁,此刻他们除了手里的火枪以外,没有了其它的远距离进攻手段,因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向他们靠近。

“还想突围……真是痴心妄想!”

李自成眯着眼睛望着对面的莫卧儿军队,嘲笑一声后,随手手里的雁翎刀狠狠劈了下去。

“进攻!”

“哔!”

在听到命令之后,旗官挥舞令旗,诸军见状后,随即挥动各军的旗帜,吹响各部的木哨。

正北方进攻的四千的明军马步兵坐在马背上,齐齐平端着手里的步枪装弹。

在经过十几秒的装弹时间够,他们在距离莫卧儿军队一百步外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

随着一阵剧烈的枪声,伴随着浓白的烟雾,只见一排弹雨直接朝着莫卧儿军队的方向倾泻了过去。

只见莫卧儿军队阵地中,栅栏木屑、沙袋沙土四处飞溅,许多的倒霉鬼纷纷中弹倒下。

在明军开枪后,莫卧儿军队方向的士兵顿时出现一片骚乱,只是很快又被莫卧儿军队将领们平息了下去。

只是和传统的三段射法不同,步枪的射击间隔很短,因此在接下来的长时间里,来自明军的那密集的弹雨压得莫卧儿军队都抬不起头来。

仅仅是三轮齐射,就已经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这一下子却是让莫卧儿军队的将领们着急了。

“全军向喀布尔方向突围!援军已经逼近开伯尔山口!”

“呜呜……”

一些莫卧儿军队的将领们高声吼着,甚至放出了“假消息”来激励士气。

“杀!”

在听到可以突围,已经成功出城的四千多军队开始向着喀布尔方向打开木栅栏突围。

蒙古骑兵骑着战马,波斯雇佣兵骑着挽马、驽马,甚至步行。

此刻,他们只想突围,只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是对于明军来说,他们只想要击毙敌军后所获的赏银……

“砰砰砰——”

并非莫卧儿军队突围的火枪声响了起来,而是明军的射击正在持续不断的发作。

这里便清晰得体现出了莫卧儿军队目前的火枪的不足,装填弹药实在太复杂,射速太慢以致于根本无法跟明军的轮射相提并论。

“砰砰砰——”

在明军持续不断嗯射击中,莫卧儿军队士兵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人。

最终,在数千人的死伤中,莫卧儿的军队开始扣动扳机。

不过在此之前,明军士兵已经开始边撤边打,和莫卧儿的军队保持在了一百五十步以上的距离。

因此,即便偶尔有明军中弹,来自莫卧儿军队火绳枪的弹丸即便能击穿纸甲,无法突破内里绵甲的防御。

更有许多弹丸在这个距离连纸甲都无法击穿,因此明军只是受了皮外伤。

稍微严重些的,也就是战马中弹,士卒摔下马去导致摔伤罢了。

在这个时候,双方对彼此造成的打击却是截然不同,但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莫卧儿军队目前遭遇的颓势。

再这么打下去,只怕是还没突围成功,他们就会被明军彻底消灭殆尽。

“不能继续这么打了,骑兵必须得冲一冲!”

沙巴通眉头微微皱起,他已经将莫卧儿军队目前的颓势瞧得是清清楚楚,要是再这么打下去,只怕是死光了没用。

火炮没有了,终究还得靠骑兵来解决问题。

在突围的队伍中,沙巴通很快聚集起了众多的骑兵,而莫卧儿军队的动作,自然也瞒不过李自成等观战将领的眼睛。

在李自成、李定国制定的预案当中,自然有相关的应对之策。

“哔哔哔——”

随着一阵命令声传出之后,只听见三声悠扬的哨声响起。

听到这个哨声的明军将领开始传递军令,战场上的明军在他们的指挥下也开始了汇集,将阵型收拢。

双方调整收拢阵型自然不是在一瞬间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来调整。

不过,明军可以一边调整,一边还击,莫卧儿却不行。

因此瞧见己方人数越来越少后,沙巴通直接放弃了骑兵冲阵的想法:

“向喀布尔突围!”

他大吼一声,随后一马当先,带着自己身边的骑兵开始了突围。

这一幕让许多人猝不及防,不管是莫卧儿蒙古人还是波斯人,又或者是明军,几乎都被他弄的有些发懵。

但好在李定国反应极快,他大喊催促着:

“四部合围追击!不要放跑任何一个南虏!”

“杀!”

李定国举枪助威,甚至带领身边百余骑兵开始追击。

正在发愣的明军见到这一幕,纷纷看向了李自成。

“瞧老子干嘛?!赶紧追击!别让这群赏银跑了!”

李自成破口大骂,驾驭战马也加入了追击之中。

一时间,两部兵马都发生了骚乱,一万多名明军骑兵、马步兵开始追击逃跑的沙巴通两万蒙古骑兵,剩下的明军也是围剿莫卧儿军队中的轻步兵。

在围剿的过程中,莫卧儿士卒终于有了能和明军在近距离交手的机会。

只可惜由于太多人过于紧张,导致很多人都忘记将捅条取下,导致大量原本以为的弹丸,变成了一根根捅条被发射了出去,击中到明军的身上。

捅条让有甲胄的将士胸口一痛,却是再没有什么伤害,喘了一口气就恢复了。

见到这么一幕,明军的士兵们自然是大喜过望,他们知道莫卧儿军队的心态已经出现逐渐的崩溃。

因此他们果断地开始往前继续压上去,对于莫卧儿军队的火枪再也没有丝毫的忧虑。

在这几十步的距离中,他们齐齐端稳手中的火枪,随后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

只听见一阵猛烈的枪声传递而来,再加上一股浓白的烟雾弥漫而出,刺鼻的硝烟味道终于成为了地狱的象征。

在这么近距离里所发射的数千颗子弹,带着无语伦比的速度,轻而易举的击穿了甲胄,钻进了莫卧儿军队的身体里,从他们的背后爆出数不胜数的血花。

仅仅一刹那,几乎超过三千人倒在了地上。

经过了这么一轮打击之后,莫卧儿被抛弃的轻步兵们彻底的崩溃,他们开始被明军轻易抬枪收割。

看着倒下的一个个莫卧儿士兵,明军士卒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意。

一个年轻好像是新兵的士卒更是一边熟练装弹,一边喃喃低语着:“五两…五两…五两……”

在他们的围剿下,被抛弃的上万莫卧儿轻步兵全部倒下。

没能追击沙巴通的李自成还没来得及因为覆灭轻步兵军团而高兴,就看到远处追击莫卧儿骑兵方向回来了一队人马。

等他们靠近后,李自成这才看清回来的人是李定国和朱慈焴、朱慈炅。

“人死了,南虏骑兵溃散正被追剿……”

李定国策马来到诸将阵前,将一个首级丢到了他们面前。

那首级在地上滚了两圈,最后露出了沙巴通那怒目圆睁却又带着一丝惊恐的惨白脸庞……

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246章 《明荷南洋条约》签订第518章 时不我待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166章 黄台吉的计划第696章 后记(十六)报团取暖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683章 后记(三)永昌新政第20章 索要羽林三卫第213章 天启犁庭第169章 歼灭奢崇明第404章 暗流涌动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382章 土地兼并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420章 上直与海军的猫腻第418章 称孤道寡第597章 废奴运动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446章 天启第三次北伐(犁庭扫穴)第280章 贪心的魏忠贤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277章 开诚布公第216章 打断建虏的脊骨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653章 番外篇(一) 弹冠相庆第265章 病来如山倒第499章 春光满面洪承畴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国难为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65章 帝者不怒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481章 扬帆起航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为家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储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135章 打得一拳开第545章 社交达人朱慈燃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524章 老谋深算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180章 全歼荷兰远征军第355章 诸藩战争序幕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191章 生擒徐鸿儒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96章 海陆夹击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102章 打肿脸充胖子的好皇兄第681章 后记(一)新时代第684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58章 勇卫营虎将孙应元第225章 第两百二十四 革新勋贵第582章 蠢蠢欲动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353章 分忧第192章 扫平山东第337章 多方云动第482章 小民营生第474章 兄弟见面第336章 仕途诱惑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62章 嘉峪关头第184章 辽东设省第260章 收复朵甘第383章 总归得杀人第289章 北上东出第65章 帝者不怒第263章 俺叫李定国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364章 上元佳节第422章 均贫富论第424章 敌军非但不投降第583章 北军西征第371章 风高亮节杨文岳第610章 海外态度第392章 开幕在即第340章 官吏定禄,风雨欲来第10章 局势艰难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131章 小儿腹中藏毒计第618章 宗藩一体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214章 围杀黄台吉第120章 天启元年第509章 兴亡又如何第541章 担子渐重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615章 四方纷乱第213章 天启犁庭第440章 筹备犁庭(加更 感谢XuS大佬的盟主第184章 辽东设省第30章 兄弟和睦第141章 种植番薯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