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恨弟不成齐

“咚…咚…咚……”

五月,伴随着暮鼓声响起,南京城上的百姓也开始返回家中。

过了不久,当天色暗了下来,南京城的街道已经空无一人。

在这样的局面下,唯一能灯火通明的地方,除了各家各户,便只有龙江码头了。

在那宽阔的龙江码头上,此刻正驻扎着林林总总数万个帐篷。

帐篷内外生活着许多百姓,而他们都是等待迁移的百姓。

虽然已经天黑,但迁移的船只却还在一艘艘的进入港口,随后带着上千百姓驶出港口。

这样的移民船只,每天足足有十来艘,每天都能迁移一万人。

他们乘坐上蒸汽船只,随后与两艘装载了煤炭和淡水的补给风帆船踏上了跨越大洋的路程。

随着大明境内的旱情开始减轻,各地百姓也基本能安居乐业,因此这种时候还会迁移的人,只有被诸藩高福利吸引的人。

不过其中也有例外,比如齐国就是一个最显眼的例外。

许多百姓甚至不了解齐国的移民政策,就争先恐后的准备迁移齐国。

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全是因为当今齐王已经开始准备就藩所致。

“阿爷,你说我们为啥要去齐国啊。”

一艘迁移齐国的蒸汽轮船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人在船上那七八平米的房间里询问着自己的爷爷。

他爷爷年纪在五旬左右,听到孙儿的话,他脸上露出一种复杂的表情:

“俺每(们)的日子都是齐王给的,现在齐王要走了,不跟着迁移的话,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的。”

“当初万历年间就是这样的,只是俺每当时没去所。”

“现在有了去所,你看谁不是挨家挨户的搬走?大家都不笨……”

老者用略带口音的江淮官话说着自己为什么要迁移的原因,少年人听后也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早点休息吧,还有一个半月才能到齐国呢……”

老翁说完,自己也躺在了那上下卧的下床上,而少年人也简单收拾了自己后,灵活爬上了上床。

他们这一阁房间的油灯很快被吹灭,相继被吹灭的还有其它房间。

顶着黑夜,蒸汽轮船向着长江水道驶出,最后向着那波澜壮阔的大明洋深处进发……

“这是这个月的迁移情况,人数增多不少,每天迁移齐国的人都有六千多人。”

“剩下的那三千多人,基本都是迁移南洲、旧港和麓川、诸藩的。”

“另外,每天从各地赶来的百姓也有上千人,其中大部分也是要迁移齐国的。”

“就这个架势走下去,今岁迁移七八十万人似乎不成问题。”

夜晚,在昏暗的南京五军都督府内,当陆文昭将自己探得的情报说出时,坐在主位的朱由检也点了点头。

眼下,大明各地要迁移齐国的移民都需要先迁移到南直隶,然后在乘船前往齐国。

因此,只要统计好南直隶的齐国移民数量,就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迁移规模。

在没有太大灾情的年间,齐国居然还能有六七十万移民,这不得不说朱由检的人格魅力已经深入了百姓人心。

“南直隶是大明本土和齐国航线最近的一条,我不准备返回北直隶了,你让王妃她们准备准备迁移吧。”

朱由检交代了搬家的事情,又对陆文昭说道:

“军中将领和朝中官员,若有迁移者,最好在这半年内向都督府和吏部申请调任。”

“是……”陆文昭应下,接着说道:

“秦家和戚家的部分人,还有曹家所有人都申请了调任。”

“这下北军都督府的都督之位即将空缺,另外下面也空出了十一个总兵的位置。”

陆文昭一边说,一点拿出了一份名单,而这份名单看得朱由检直皱眉头。

“曹文诏、曹文耀、曹变蛟、曹鼎蛟、李自成、李过、李自敬、刘宗敏、李定国、戚武隆、周遇吉……”

瞧着手里这份名单,如果说曹文诏和曹变蛟要走就有些棘手,那剩下的九人要走,就让朱由检有些为难了,尤其是李自成和李定国要走,更是让朱由检不知道应该如何劝阻他们。

“先调任尤世功为北军都督,再调河西总兵张献忠前往东军都督府担任瀛洲总兵。”

“调山西总兵罗汝才任职泰西总兵,陕西总兵马世龙为北庭总兵,河南总兵左光先为河中总兵,辽东总兵黄得功调任岭北总兵。”

这次调任的将领,主要是以北军和东军较多,因此朱由检做出的安排也是以北军和东军为主。

唯一申请调任的南方总兵,戚家第三代戚武隆则是没有的得到安排。

朱由检看过戚武隆的情报,他其实算得上目前南军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将他调往齐国,这会让大明蒙受损失。

因此,朱由检准备暂时搁置戚武隆和李定国两人。

他们还需要锻炼,而这份锻炼很难从齐国手上得到机会。

齐国已经没有敌人了,一些造反的土民也会随着步枪进入齐国而被镇压。

同样的休养生息,大明还需要防备外敌入侵,但齐国却并不需要。

他们去齐国,太浪费他们的才干了。

即便朱由检知道李定国所想,但他得从大局来考虑事情。

因此,这次算是他对不起李定国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叹了一口气,抬头询问陆文昭:

“官场和皇店的交接如何了。”

“都在正常的进行,冬至前结束一切应该不成问题。”

陆文昭回答着,这让朱由检心底的石头尘埃落定,但同时陆文昭又补充提醒了朱由检一件事:

“齐国那边对南方十二府的开发遇到了一些难度,当地的土人抵抗力太大,满都督上疏请增设军队为三十营,或者从国朝内部调一批步枪过去。”

“不能扩军,至于步枪的话先调六万支过去。”朱由检不假思索的开口道:

“扩军容易,裁军就困难了。”

“先让满桂他们等三个月,等步枪调过去后再出兵镇压造反的土人。”

“另外对于土人部落也要注意方法,有文字和文化的土民要打散迁移,没有文字和文化的尽数吸纳。”

“如果遇到有文字,有文化,且抵抗力很大的部落,尽数荡平,不用上奏!”

朱由检给出了对土民的态度,陆文昭见状作揖,同时也开口道:

“眼下国朝已经齐民编户二百六十九万四千四百二十三户,其中九十七万余户皆是汉民,剩下的都是土民。”

“齐国治下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六十余万人,每年口粮需求达到了三千五百余万石。”

“现在国朝的耕地数量勉强达到了三千四百余万亩,基本的口粮问题已经可以保障了。”

“不过,弗朗机那边每年还需要三百万石的口粮,齐国估计还得国朝支援两年才能在满足本国的同时,额外满足弗朗机国。”

“另外,唐、吉、淮三国也派人前往东京城询问什么时候可以签订粮食贸易的合约。”

陆文昭说着关于齐国的事情,朱由检听后也不假思索的交代:

“先保障国民,然后保障弗朗机,最后再保障三国。”

“和三国的贸易合约,可以即可签订,但生效时间必须是明年秋收后,另外粮食数量也是逐步增加,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些事情,你让夏允彝安排就足够。”

“是,卑职明白。”

说完最后的政务,二人也就不再讨论政务,而是改口聊起了过往的一些事情。

也正在他们闲聊后的几天,历经数年的离别,一辆搭载着思乡之情的火车也从大同府驶向了顺天府。

“呜呜……”

汽笛声在耳边回响,车上众人大多已经睡着,他们人人身穿鸳鸯战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平静,陷入深深地睡梦中。

这是西征大军得到休假的士卒们,而和他们一样得到休假资格的,还有望着黑洞洞窗外,裹着毯子却难以睡着的李定国。

二十四岁的李定国脸上多了一些成熟,他静静看着窗外,心里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但他还是想回来再确定一下。

在他旁边,是已经放下靠椅,躺着陷入睡梦的朱慈焴和朱慈炅。

两人也拿到了休假,同时被朱慈燃催促着回京。

相比较李定国的思乡,对于这两人来说,回京以后那就是无止境的政务等着他们了。

或许文臣们会不同意他们两人处理政务,但对于他们那位哥哥来说,他可不会管那么多,他只知道自己快累死了。

“呜呜……”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从大同府到京城足足有六百四十里,便是以眼下新型火车的速度,也需要整整八个时辰。

不出意外的话,李定国他们要到明天下午未时(13-15)才能抵达京城西站。

虽说八个时辰很长,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很久没有享受过安定的人来说,若是能安心睡下,那睡五六个时辰都不是问题。

在四周的鼾声中,李定国也渐渐感到了困意,不多时便缓缓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深沉的睡梦之中。

他没有做什么梦,而是直接睡了过去。

wωw● тTk Λn● C○

等他再次醒来时,是被四周吵闹的声音吵醒的。

他迷糊着睁开双眼,在他看向四周的时候,这才发现朱慈焴和朱慈炅已经和士兵们打成一片,又聊起了京城的一些趣事。

他收回目光,这才发现自己面前的小桌板上放了一份木制的饭盒。

不出意外,这应该是比较心细的朱慈炅放下的。

李定国喝了一口水,缓和了一下发苦的嘴巴,然后才打开饭盒吃了起来。

今日的火车饭盒是茄子炒肉沫,木盒旁边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饭盒的价格。

“五文……倒也差不多。”

瞧着饭盒的价格,李定国暗自点头。

在吃完东西后,他拿出了一本书简单翻阅。

虽然四周环境吵闹,但比起战场也不算什么了。

李定国沉浸在了书本中,以至于在他看来时间过得很快。

“呜呜——”

当长长的汽笛声响起,李定国也知道京城到了。

他合上书本,起身对还在热闹聊天的士兵们喊道:

“到京城了,都准备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和垃圾,别给人家乘务员留下工作,回到家之后好好休息,每月初十记得去银行看自己的军饷到账没有,没有到账的去齐王府找我,另外这次休假是腊月初一结束,腊月初一早上辰时在京城西站广场上集合,都别忘了。”

“收到!!!”

一群汉子大声喊着,之后哈哈大笑,似乎都在为能够回家而高兴着。

不久,火车停了下来,而士兵们早已经收拾出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火车车厢。

他们背着大包小包走下火车,有的人家住京城,父母早早就在车站等待迎接他们,还有的家住顺天府其它县城,因此成群结队的租车回家。

“李大哥!我们回家休息一天,明天若是有时间就去府上找你!”

朱慈焴大声嚷嚷着,李定国也无奈摆了摆手,他心知肚明,以朱慈燃的性格,这两人怕是不可能轻易走出东宫了。

“头!我们走了!”

“去吧去吧!”

士卒们在车上和李定国打着招呼,李定国也大声回应,直到看着所有兄弟都离开后,他才带着忐忑的心情叫了一辆马车,向着齐王府驶去。

这一路上他忐忑的连京城的变化都没有注意,他沉浸在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眉头紧紧皱着。

“将军,齐王府到了。”

在忐忑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听到车夫的声音,李定国下了马车,并将五文车费递给了车夫。

车夫一边接过车费,一边看着齐王府,目光中透露着尊敬。

他羡慕的看着李定国走进齐王府,随后吧唧着嘴巴驾车离开了齐王府门口。

李定国怀着沉重的心情,一步步走进了王府内。

站在承运殿的广场上,李定国精神有些恍惚。

在这里,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曾经,看到了自己一点点长大的模样。

“站在这干嘛?王大伴和曹大伴可在等着你吃饭呢……”

一道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定国下意识转身看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靓丽且熟悉的身影,也可以说是李定国年幼时的噩梦。

“如是姐姐……”

李定国话里有几分苦涩,杨如是闻言走过来,近距离打量了一下李定国。

伴随着她走来,她身上香囊的那股香味被风吹来,李定国不自然抽了抽鼻子。

“倒是长高了不少,也长大了,更像一个男人了。”

杨如是笑着用手比了比李定国的身高,只是简单丈量,杨如是就笑道:

“有五尺七寸(182.4cm)了吧?”

“五尺八寸(185.6)……”

李定国说着,同时看一眼杨如是那五尺一寸身高。

在这个时代,能长到五尺一的女性算是中上等了,正常女性也不过四尺八九罢了。

“姑姑呢?”李定国看向了左右,不见杨媛爱身影,觉得有些好奇。

“她?”杨如是掩着脸笑道:“你该叫杨娘娘了。”

“娘娘?”李定国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苦笑道:

“我也应该想到才是……”

杨媛爱是一直喜欢朱由检的,以至于朱由检看她年纪稍长给她介绍时,都被她无情拒绝。

最后无奈,朱由检只得再纳一平妃。

对此袁禧嫔倒是挺高兴的,毕竟杨媛爱管后宫管的很好,很多时候都能帮到她的忙。

“走吧,都在等你吃饭呢。”

杨如是说罢,转身带路离去。

一身白金色的花冠裙袄,大袖圆领把杨如是衬托的很是端庄,李定国跟着她走向了存心殿,不过路上杨如是却说道:

“你来的晚了一点,早上娘娘她们刚刚出发去南京了。”

“……”听到袁禧嫔他们去了南京,李定国心里一紧,心里知道自家殿下要开始就藩了。

“不过烺哥儿他们几个倒是留下了,殿下说要等他们府学读完才能回齐国。”

“我被留下来照顾他们,不知道你是准备去齐国还是留下来?”

杨如是说着府内变化,李定国听后不断点头,只是对于她所询问的去留问题,便是李定国自己也不清楚,因此只能摇头道:

“还得看殿下如何安排,不过我估计殿下不会在这个时候让我去齐国。”

多年的军旅经历让李定国成长了不少,尽管他知道自己不能在这个时候去齐国,但他还是回到了京城,想要得到朱由检给出的答案。

“也好,你要不能走,我也有个伴。”

杨如是笑着安慰李定国,同时也不忘说道:

“府里来了个齐国的少年郎,叫做夏完淳,人很是听话,和你小时候很像,不过他的嘴巴比你甜。”

“你也不用担心见面问题,今日是木曜日,他和烺哥儿他们还得等三天才能放假。”

说话间,李定国和杨如是已经走到了存心殿。

在他们走进存心殿的时候,李定国果然看到了苍老不少的曹化淳和王承恩,而存心殿内的许多东西也都被收走了,家具也焕然一新。

这并不难理解,毕竟曾经王府内的家具都是皇帝亲手打造的,自然不可能留下。

“王大伴,曹大伴……”

李定国见到二人便笑着行礼,二人也抬手示意他别拘泥礼数。

对于二人来说,李定国就像是他们的子侄一样,而对于李定国来说,他们也确实像叔伯。

“快来吃饭吧,再不吃就凉了。”

王承恩招手示意,同时也给李定国指明了他的碗筷。

李定国和杨如是入座,四人很快便其乐融融的吃起了饭菜,同时询问李定国这几年的经历。

李定国挑出几件事来说,让三人听得担忧,但李定国又笑道:

“其实眼下的战场倒也没有什么危险的,这次西征战死的兄弟仅有六百余人,比起曾经算是好很多了。”

李定国这话倒不假,从第四次北伐扫平建虏开始,明军就开始陆续装备步枪,死伤数量也大大降低。

这次西征死伤多,主要也是冲锋时坠马,还有李自成翻越葱岭导致的。

除去这些,明军在正面战场几乎没有什么死伤。

“好在这次打完,国朝应该能太平十几年了,况且我也被调回了京城,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定国自我安慰着,曹化淳也踌躇着开口,小心翼翼说道:

“殿下的意思,还是想让你在大明多待几年,现在齐国没有什么战事,你过去只是浪费了你的才干。”

“殿下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出将入相的人,所以大明才是你最好的舞台。”

“等你觉得你自己可以了,到时候再去齐国也不迟。”

曹化淳说出了朱由检的想法,这让李定国的呼吸几乎停滞了一秒。

不过,他很快恢复了镇定,尴尬笑着自我安慰道:

“既然殿下让我留下,那我留下便是。”

“反正等我调任的时候,估计万岁和燃哥儿还在,他们应该不会阻拦我的。”

“永王和定王回来了吗?”杨如是好奇询问,李定国点了点头:

“和我一辆火车,眼下应该已经到了皇宫,不说太多关于他们的事情,还是你们为我说说烺哥儿他们的事情吧。”

李定国岔开话题,不想聊太多国事,显然朱由检的安排让他有些难受。

他清楚朱由检是从大明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留下的,如果没有大明,那他本应该去齐国。

“我和你说啊……”

杨如是主动打开了话茬子,李定国也笑着倾听,只是那笑容有几分苦涩。

不过,遭受无妄之灾的不仅仅是他,还有……

“时间紧迫,别耽搁了,你们一边吃饭,一边帮我处理一下。”

春和宫内,朱慈焴和朱慈炅一进宫殿就得到了朱慈燃的热烈欢迎。

两叠厚厚的百份奏疏就是朱慈燃作为哥哥对他们的欢迎礼物,他甚至还贴心的为二人搬来了椅子。

“笔墨都在这里了,宫里的娘娘们已经吃过了,我也和范娘娘她们打过招呼了,你们留在这里吃,顺带帮哥哥个小忙,忙完了你们就能回去了,其实也不是太多……”

朱慈燃好似一个笑面虎般,将两个弟弟分别按在了椅子上。

参军数年的两个弟弟在他面前毫无反抗之力,朱慈焴和朱慈炅忍不住对视一眼,忍不住在想这个好大哥在京城天天坐着,怎么力气比自己两人还大……

对此,朱慈燃瞧着这一幕也是偷笑。

为了防止两个弟弟学成归来报仇,他可是每天都强壮身体,以求能继续让两个弟弟“心甘情愿”的帮自己处理奏疏。

只不过,瞧着朱慈焴和朱慈炅脸上不情愿的表情,朱慈燃忍着不成钢的小声嘀咕:

“唉……你们怎么就不能像齐王叔对父皇那样对我呢……”

第608章 相互试探第169章 歼灭奢崇明第410章 工业投产第124章 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515章 名将陨落第687章 后记(七)太平腐败第613章 故人再见第424章 敌军非但不投降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327章 陕西民变第469章 风声鹤唳第398章 齐王选妃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338章 家国和睦第92章 点醒杨涟第672章 番外(二十) 国策第274章 钱粮不够用啊第280章 贪心的魏忠贤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91章 百姓赖安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193章 以势压诸王第652章 齐王东渡(终章)第434章 人丁凋零齐王府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15章 千万两军饷的缺口第612章 金铉返京第36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第190章 连下三城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65章 帝者不怒第184章 辽东设省第470章 精打细算虎墩兔第259章 内安外扩第517章 走山访水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为家第308章 酒税征收第236章 南征北讨(恢复两更)第281章 暗流蛰伏第107章 巡抚徐淮第355章 诸藩战争序幕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动荡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议第515章 名将陨落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609章 秋风起第103章 蜂窝煤的火爆第453章 硝烟四起第392章 开幕在即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458章 北山血战第383章 总归得杀人第459章 男丁死而妇孺上第519章 闲来无事第184章 辽东设省第10章 局势艰难第683章 后记(三)永昌新政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479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694章 后记(十四)摩刘之乱第206章 杀辽商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154章 内部矛盾第372章 稳坐钓鱼台第240章 收复吕宋第60章 谋划草原第52章 兄友弟恭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54章 内部矛盾第238章 罢黜百官第334章 试探建虏第186章 明金布局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277章 开诚布公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483章 反向输出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11章 噩梦开局第654章 番外篇(二)仓中鼠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39章 文官多奸诈第304章 建虏内斗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606章 一墙之隔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149章 闯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