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场

“今日起,凡军中三十岁以上者,一年内陆续转业。”

“转业者,发退役银一百两,地方衙门安排工作,转业为衙役、兵马司等官员。”

“除转业外,亦可退役,退役籍贯中原者,发田十亩,籍贯为外者,亦或愿意迁移者,发生田百亩,地方衙门配给拖拉机一台。”

天启四十二年七月初五,朱慈燃筹谋了许久的裁军政策正式执行。

总人数七十二万六千余人的明军,有近七万人被要求转业,少部分人被要求退役。

去岁,大明通过京察清理了一批官位,因此一些中低层的将领也被安排转业进入了地方刑部和兵马司。

或许是转业和退役的待遇给的足够好,军中并没有爆发什么兵变,这在朱慈燃预料之中。

毕竟眼下已经是天启四十二年,大明推行全民教育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军中的许多士兵大多都接受过小学、中学的教育。

或许他们容易被怂恿,但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拿上银子和田契退役。

底层士兵的顺从,让部分将领十分无奈。

加上海军都督黄蜚与太孙朱和垠出海,朝廷又在南北有戚武隆和李定国坐镇,因此许多将领都选择了沉默。

按照五军都督府部署,大裁军从天启四十二年下半年八月开始,采取先五军,后上直的顺序,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

其重点是西军和北军这两个都督府,而海军则是被要求改变编制,以营为单位进行整编。

经过五个月的精简整编,七十二万六千余人的军队被缩减为六十三万五百余人,合计二十六卫、一百六十营。

其中的二十六卫,是朱慈燃将上直营兵裁撤合并后得来,在原本十六卫的基础上增加十卫。

作为大明主要的野战力量,上直二十六卫一共有十四万五千六百余人,数量接近全军四分之一。

剩下的一百六十营则是由五军各分三十营,剩余十营则是被划为皇城十营,取缔了曾经的皇城三卫。

这次的裁军转业,尽管纸面上只为大明减少了每年一百二十多万两的军费,但长久来看却能让大明腾出更多经济来发展民生。

事实也是如此的,天启四十二年腊月二十五日,监国太子朱慈燃在皇极门组织朝议。

在朝议中,朱慈燃以齐王朱由检所著写的《第八个五年计划》为蓝本,增加或删减了部分经济政策,并更名为《新五年计划》。

天启四十三年二月初一,《新五年计划》政策被皇帝朱由校拍案执行。

在该计划中,大明在未来七年的主要任务有三点。

一是加快进行民生科技研究,加快经济类工业化建设。

二是叫停皇店对各经济领域的渗透,恢复天启二十三年时的国有、民间自营经济格局。

三是增加就业岗位,以基础建设的方式将货币发到百姓手中,同时严格控制货价,对皇店内部的贪腐行为严打严抓。

除此之外,在民生科技的研究上,朝廷需要将原本每年一百八十万两的投入增加到三百万两,同时将每年三百二十万两的军事科技研究降低到二百万两。

经济类工业化建设方面,未来七年的基本任务是以军备院民生科技研究为主。

主要推动“已发明科技产品”进入民间,不断增加农业和工业消费品的生产,保证民间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把控皇店,同时加大对民间农业、手工业、商业的保护力度,增加国营与民营的用工岗位。

这些政策经过都察院的监察开始颁布,为了防止地方扭曲政策,朱慈燃还下令旨让内阁大臣金铉、颜胤绍一南一北,分别率领三司官员巡视地方。

如此一来,浩浩荡荡的新政从北京向四周辐射,一些早就筹备的工厂也开始了动工建设。

只是,相比较大明这边轰轰隆隆的大建设,世界各国却都在应对着自己的难题。

在已经过去的天启四十二年中,顺宁王额哲势如破竹的攻陷基辅,俘虏波兰军民十余万人。

同时,瑞典攻陷丹麦的附属国挪威,让挪威宣布独立。

沙俄和丹麦在战场上也是节节败退,难以招架瑞典军队的进攻。

恰好此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对于“三十五年战争”中丢失勃兰登地区耿耿于怀。

在过去十年的休养中,神圣罗马帝国的农业、手工业已经恢复,五万常备军无处发泄。

为了收复勃兰登地区,同时也为了扼制瑞典,利奥波德一世于天启四十二年十月十二向瑞典王国宣战。

神圣罗马帝国的三万军队突袭了毫无防备的勃兰登地区,驻守当地的两千瑞典军队撤退及时,避免了死伤,但瑞典在波罗的海以南的战场却被一分为二。

神圣罗马帝国的入场打乱了阿尔文的计划,他派出大臣赫尔马前往利沃夫。

赫尔马在冬月初五抵达了利沃夫,而此时神圣罗马的军队已经向着格但斯克进军,即将包围格但斯克这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因此在赫尔马见到额哲的时候,他转达了国王阿尔文的想法,希望与顺宁王额哲追加协议,让蒙古军队在攻下华沙后,前往勃兰登地区击退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

当额哲得知阿尔文的想法后,他并没有直接拒绝这一想法,而是回应赫尔马,蒙古人需要得到大明皇帝的认可,才能决定能否加入瑞典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中。

听到额哲的回应,赫尔马无奈离开了利沃夫,返回斯德哥尔摩与阿尔文商量。

同时,额哲派出使臣前往大明,准备看看大明皇帝朱由校的态度。

不过,从利沃夫到北京城的距离足足有上万里,这其中他们需要抵达河中才能乘坐火车。

以最快的速度来算,他们最少需要两个月才能抵达北京,因此在来回四个月的时间里,额哲可以放心对波兰用兵。

在时间进入天启四十三年的时候,额哲率领三万蒙古人攻陷华沙东南的卢布林,波兰国王卡其米日集结了波兰附近的十万军民,准备死守华沙。

这一年的北欧与东欧乱做一团,南欧与西欧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西班牙与奥斯曼帝国在北非对峙,葡萄牙则是专心消化摩洛哥地区,同时与齐国、唐国、吉国、淮国续签《贸易条款》。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立志于将英国恢复到战前的经济状态,为此他与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之女卡塔里娜在九月初五结婚。

这次的婚姻让他得到了四十万两大明纸币的陪嫁,相当于此时英国全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利用这些纸币,查理二世偿还了查理一世时期向大明借贷的剩余贷款,对战争中死去的一些士兵遗孀发放了一笔补偿金。

同年腊月,凡尔赛宫的主体结构建造完成,路易十四利用军队解除了大量贵族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借此削弱了贵族的力量。

在时间进入天启四十三年的时候,路易十四认为,如果法国的国王要获得无上的权力,那就必须统一法国的宗教信仰。

因此,他于正月二十五推翻了对新教宽容的南特敕令,并敕令下达后将胡格诺派的教堂被摧毁,把新教的学校被关闭。

在这场运动中,多数胡格诺教徒被迫改宗天主教。

与欧洲的风风火火不同,莫卧儿、波斯、奥斯曼三国主要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主。

在他们休养生息的期间,大明皇太孙朱和垠先后拜访了蜀、周、福、楚等小西洋诸藩,接见了印度厮当上面的二百多个大小亲王、郡王。

期间,他对各藩国进一步签订了详细的贸易条款,缓解了诸藩对大明的不满。

天启四十三年四月,朱和垠抵达永国国都永邑(马斯喀特)。

永邑地处波斯湾通向小西洋的要冲,三面环山,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依山临水,风景秀丽,战略地位重要。

早在汉代,此地就已经成为了比较繁华的港口城池,因此朱慈焴选择这里作为永国国都。

不过,虽然永国地盘广袤,但由于地处阿拉伯半岛东南,因此农业只能抽取地下水来进行耕种。

这也就导致了永国的粮食产量并不算高,需要向各国购买粮食。

加上境内金属矿产不足,因此当朱和垠来到永邑的时候,朱慈焴隐晦的提出了想要改封他地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让朱和垠十分为难,朱慈焴见状无奈,只能写信送回京城,希望自家父亲能将自己改封。

由于永国立国时间很短,所以国中近九成五的人口都是当地的土民。

永国的建设也趋于原始,不仅比不上印度厮当的诸藩,也比不上昆仑洲的诸藩。

因此,在草草巡视过几个城池后,朱和垠便踏上了前往昆仑洲的航路。

四月二十六日,朱和垠率领舰队抵达了瑞国港口城池汉口(吉布提),瑞王朱常浩老迈,无力迎接,派世子朱由梁迎接。

朱常浩是朱和垠曾祖父朱常洛的弟弟,因此朱和垠也没有苛责,而是在朱由梁的带路下前往了瑞国国都汉中(亚德斯亚贝巴)。

瑞国位于昆仑之角的中心,北与奥斯曼帝国毗邻,南同桂国临近、西部虽然名义上接壤唐国,但由于昆仑诸藩国力弱小,因此至今没有在交界处设立集镇。

由于瑞国水资源和金银等矿产资源丰富,距离印度厮当最近,因此国力发展的不错。

该国人口主要以汉人为主,其余从大明迁移而来的瑶、苗等少民为辅,汉人占据当地人口八成左右。

截止天启四十二年腊月末,该国人口达到了七十六万,算是昆仑诸藩中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

在这里,朱和垠也大概了解昆仑诸藩的情况。

和朱和垠在京城所听到的消息不一样,昆仑诸藩的人口相比疆域较少,并没有文臣们所说的国力强大,挟民自大的现象。

正因如此,对于大明限制迁移人口的政策,昆仑诸藩都表示十分不满。

由于人口的不足,大部分国家即便拥有深入内陆的实力,却也因为后勤问题无法深入。

以海岸线为中心,各国势力至多深入大约四百里就无法深入了。

这样的国力限制了他们,也是多次内迁运动失败的原因。

得知这一情况,朱和垠对瑞国世子朱由梁做出承诺,回国之后会劝说国内宽松迁移政策。

他的话一经说出,朱由梁和整个瑞国对他的态度都不一样了。

前几天还年老体弱,卧病在床的瑞王朱常浩也出现在了朱和垠眼前,热切的与他将国都汉中走完,浑然不像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家。

不仅如此,在过后的旅程中,朱和垠也知道了自己那一句话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

五月初三,当他带领舰队前往桂国国都衡阳(摩加迪沙)的路途中时,桂国世子朱由榔已经带领百余名护卫乘船北上,在海上就登上了他的座船。

接下来,朱由梁让护卫为其开道,一路前往国都衡阳。

桂国都衡阳自古被誉为“乳香和没药之邦”,曾是出产乳香和没药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地方。

早在商末,埃及法老就常常派遣商人和将领来此地沙购买香料,之后,希腊、波斯的商人和中原的航海家相继而来。

在南宋时期,此地就已经繁华兴盛,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忙的象牙和皮革的贸易中心。

当然,这样的底蕴是有好有坏的。

好处在于当地发展不会太困难,毕竟已经有了基础,但坏处就在于此地人口众多,虽然主要是以阿拉伯人为主,但依旧给桂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哪怕桂国已经立国二十多年,但当朱和垠来到这座城池的时候,当地街道的百姓面孔依旧是以昆仑奴和阿拉伯人为主。

整个桂国三百多万人口,汉人占比不到六分之一,这也足够解释为什么桂国那么欢迎朱和垠了。

一个支持移民的皇储对于桂国来说极为重要,只要朱和垠能促成宽松移民政策这件事,那桂国今后恐怕都将以他马首是瞻。

朱和垠渐渐明白了自己支持宽松移民的重要性,只要他掌握好这个点,那昆仑洲诸藩对他的支持就会一直存在。

其次,他这一路走下来,几乎各国都对他极为欢迎和支持。

支持他,本身就是在支持嫡长子制度,而嫡长子制度,才是他坐稳位置的最大保障。

“呜呜——”

刺耳的汽笛声再次响起,等朱和垠回过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五月十八日了。

舰队缓缓驶出了衡阳港,看着身后不断变小的桂国都衡阳,朱和垠若有所思。

站在他身侧,一名太监上前为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刘直,你说宽松移民政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朱和垠询问面前的太监,太监刘直闻言收起了手,毕恭毕敬的作揖道:

“殿下,在奴婢看来,宽松移民政策肯定有好有坏,关键还是得看新政执行的如何。”

“若是新政做的不错,老百姓日子过的可以,那即便宽松了移民政策,也不会有百姓会迁移的。”

刘直把话说了一半,但剩下了的一半朱和垠已经猜到了。

他转头看向了刘直,又瞥了一眼逐渐消失的衡阳:

“你的意思是,宽松政策,让百姓自己选。”

“如果朝廷做得好,百姓自己会留下,如果朝廷做的不好,也别让朝廷耽搁百姓?”

“奴婢不敢……”刘直低下了头,不过朱和垠却摇头道:

“这有什么不敢的……其实你说的有道理。”

“我这一路走来,虽然觉得诸藩境内的土民过的较为凄惨,但我汉家百姓的日子过的还是不错的。”

“起码……他们能吃上肉,每年都能穿上新衣……”

说着说着,朱和垠的声音渐渐变小,最后甚至小的只有他自己能听到。

他望着被巡洋舰冲开的海浪,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过了几分钟,他才忽的开口道:“我想起齐国的百姓了……”

朱和垠想起了他在齐国那几个月时所见到的齐国百姓面貌,那是他一路走来所不曾看见的。

“齐国百姓的生活,不知道国朝百姓还需要几年才能追上。”

朱和垠看向了刘直,刘直却不敢开口回应,这让他有些失望。

即便他贵为皇太孙,可有的时候他还是想要有几个可以倾诉的人。

以前在京城时,还有朱慈煌能供他倾诉,可眼下朱慈煌回了齐国,他自己又踏上了下西洋之路,再次见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一想到这里,朱和垠就不自主的抬头看向了高处,望着站在桅杆上的那群海鸟,他突然想起了在齐国时,自家叔爷与自己的对话。

“侄孙斗胆,您和皇祖父多少年没见了……”

“快十九年了……”

“那么久?你们不想对方吗?”

“想啊……只是……”

朱由检那欲言又止的模样以回忆的方式出现在了朱和垠脑海里,当时他只觉得对方有苦衷,但不知道这苦衷到底有多大。

只是现在细细感受过来,两人不管谁前往另一方,都将给各自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各自的国家,即便再是思念,也还是得控制。

“皇家……”朱和垠叹了口气:

“可真难啊……”

第559章 零丁洋里第42章 搬空盔甲厂第40章 海运之争第219章 建虏断骨第646章 江水为竭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动荡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第484章 烈属安家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524章 老谋深算第216章 打断建虏的脊骨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163章 齐王党第571章 古井无波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329章 风雨欲来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证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25章 古代社会福利机构第286章 欲哭无泪虎蹲兔第429章 大婚筹备第118章 局势大好第12章 伸手锦衣卫第542章 局势纷乱第672章 番外(二十) 国策第297章 局势复杂第85章 孙传庭等人的动向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238章 罢黜百官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681章 后记(一)新时代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281章 暗流蛰伏第159章 稳住辽东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222章 西北难题第604章 以身作则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562章 嘉峪关头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粮食减产第577章 五国会谈第400章 南亚困局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51章 西南风紧第467章 林丹汗叩关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531章 国事艰难第341章 矿产国营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119章 川兵入沈阳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241章 备战河套第101章 视察火器第618章 宗藩一体第280章 贪心的魏忠贤第524章 老谋深算第535章 欣欣向荣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620章 国债第324章 收复交趾第441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第511章 乱世用重典第517章 走山访水第528章 稳中向好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检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505章 解放乌斯藏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140章 大胜之势第399章 官学开办第493章 无法替代的贸易伙伴第249章 墙式冲锋第681章 后记(一)新时代第16章 上直二十六卫第352章 直谏第654章 番外篇(二)仓中鼠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212章 合围开始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470章 精打细算虎墩兔第289章 北上东出第681章 后记(一)新时代第325章 天启八年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34章 人丁凋零齐王府第60章 谋划草原第522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第116章 吸血虫的勋贵第33章 客氏恼怒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181章 裁撤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