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海纳百川

第68章 海纳百川

“若是远征,辎重应该怎么配置?”

在讨论之中,朱由检问起了远征行军的辎重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则整个大明也找不出几个将领能回答。

因为自从李如松、李化龙等人死后,大明军队之中,鲜少有人能出关扫北。

而戚金、便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人,因此他轻松回答道:

“大军远征行军、需要按照路程推算天数、再以一人一月一石粮食为主,这是最基本的辎重粮草。”

“除了这个、出征前、每人还要随身携带炒黄米二升。”

“这里二升黄米、一升碾为碎末、一升另包,另外还需要带一升五合面粉。”

“其中五合做成香油蒸饼,五合做炒面用烧酒浸晒,五合做炒面用盐醋浸晒,各自包好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若是南方远征,军队遇到大河阻挡,如果水深无船,那么就派善水者携带军中粗大绳索游到对岸,然后两岸把绳索立起固定。”

戚金为朱由检做着解释,或许在他看来,这些知识并不算什么幸秘,但在眼下的大明朝,能找出将行军知识说的这么简单通俗的人,已经不足一掌之数了。

“等到了敌境,要是地理不熟,就需要寻找当地居民作为向导,有时候找不到居民也会让俘虏充当。”

“若是领数万大军出征,如何保证各部调动正确、得到的信息不会有误呢?”

“因此在经过这种地方时、要变换队形为连珠倒卷法。”

“等他们过河后、摆好阵型警戒保护后边渡河的部队,然后每过一队,就占领有利地形摆一队阵势,依次过河。”

“因此、早年在蓟镇时,叔父的规定是传递信息不可废话连篇需精简重点,内容不能超过三句,然后层层传递。”

“这时候各部只能坚守营寨,用弓弩火器射击,然后挑选精锐骑兵,悄悄出营寻找敌人后背攻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伏,必然会首尾不相连,断成数个部分无法统一指挥。”

果然、朱由检一开口询问,戚金就沉默数秒,随后道:

“末将没有领兵数万的战绩,最多也就是领兵万人。”

对于他的问题,戚金也不紧不慢的解释道:

“如果附近没有树林,那么就用长枪作为临时材料,捆起来放在绳索上,然后在上边铺设衣甲作为路面应急。”

这问题很重要,朱由检印象中、后金军就经常夜袭明军,所以他迫切的需要知道该怎么做。

这样的治安战就导致了,很多时候,明朝的小仗打的有声有色,到了数万人的大仗就是一团糟。

“但为了避免这些人提供虚假信息,不能只听一人所言,要多多寻找,然后把这些人分开询问,看最后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朱由检叫人记下,自己也想了想、随后又继续提问道:

“行军途中、若是扎营遇袭应该怎么办呢?若是在黑夜又该如何?”

“嗯……”听到这解释,朱由检想了想,记下后再度询问道:

“为了避免被半渡而击或者敌人设伏,吊桥造好后不会全部过河,而是先派选锋精锐部队过河。”

“然后第二哨越过第一哨前进到第二塘位置,如同第一哨对山列阵警戒,其余各哨按此顺序依次前进。”

这样的传递、远比大军使用旗帜旗语要高明,简洁。

“虽然这样处处小心,但也不得不考虑中伏的应对办法,毕竟布置的再好也不能避免所有事件。”

有的东西看似简单,但实战起来却很难,因为他需要高纪律和意志的军队。

“固定之后、士兵们砍伐竹木,制作成木筏摆放在绳索上做成吊桥。”

熊廷弼虽然不错,但主要是防守,以守为攻。

不过这简洁并不代表简单。

“在行军途中,要是有事需要暂停三五天或一段时间,除了安营扎寨布置工事之外,还要在营寨外一二里距离内修建烽墩,作为明哨预警。”

“嗯……”听到这话,朱由检点了点头,没有想到戚继光是用这么简单的手段传递消息。

“这样一来步步为营,就算敌兵伏发也能有了准备。”

整个万历年间、有能力指挥数万人野战的只有寥寥数人,分别是李成梁、李如松、戚继光、麻贵、李化龙等人罢了。

天启年间、更是连一个能指挥数万大军野战的将领都没有。

“比如说以一千人为例,将这一千人分为十哨,每哨百人。”

戚金不一定可以、但他在蓟镇从军时,见过戚继光的指挥,而戚继光以车兵三万野战,正面击溃三万蒙古骑兵,自然会兵团级别的指挥。

朱由检的这个问题,是经过考虑才问出来的。

“我还有一些问题,俗话说“一人过万,无边无际”,行军时,数万乃至十万大军甚至能长达数十里。”

“不过如何领兵数万而不乱,甚至能进能退,这点末将的叔父告诉过末将。”他解释道:

“由于队伍距离过长金鼓不相闻旗帜不可见,只能依靠塘骑或士兵言语传递信息,而塘兵有二十四层,层层传递很容易出现错漏。”

“比如说在经过幽谷密林、狭窄山路的时候,里边塘骑搜索完毕,也有可能疏漏没有发现。”

“过山路时第一哨先进,走到第一塘位置,看塘兵举的什么旗,没有危险信息后就在此处对山列阵警戒。”

“如果敌人来攻寨时,遇上大风沙天气,能见度低,那么主将就会三令五申不得各部出寨应战,主要是避免出营后各部被风沙阻碍无法配合,被敌人用骑兵挨个击破。”

“看到有敌军来攻寨,按照人数点燃烽火,一般十人点小炬火、一百至二百人点大炬火、三百至四百人点两个炬火、五百至一千人点三个炬火并照此增加。”

“传递的时候还要复述一遍确认,然后回答“知道了”继续向后传递。”

大明朝由于和北方蒙古陷入上百年的治安战,因此将领虽然名义上有数万大军,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只携带数千部队出征。

说白了、古代军队是达不到后世军队的纪律和意志的,稍微精锐的军队,三天操练一次已经算是精兵了。

便是明初、三日一操练的军队已经算不错了,到了明末,十日一操练都属于尽忠职守了。

然而戚家军在这样的时代中,却能坚持每日一操,堪比后世的强度,自然能将军令坚守。

“一切还是得看训练啊……”朱由检叹了一口气,而后继续眺望起校场下的大军训练,久久不语……

(本章完)

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104章 淮北开端第422章 均贫富论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32章 齐王待我第401章 天降正义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368章 暹罗求救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454章 引君入瓮第346章 晚明科学家王徽第615章 四方纷乱第338章 家国和睦第403章 明莫战争第490章 师徒第276章 旧港的工业第66章 泛江南势力第416章 骄兵悍将第229章 漩涡中心的黔国公府第416章 骄兵悍将第7章 可罚不可杀第644章 恨弟不成齐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悦第146章 辽事落幕第643章 百姓赖安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96章 扶弟魔第661章 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651章 千难万难第74章 百事艰难第607章 师徒相悖第167章 齐王监国第696章 后记(十六)报团取暖第108章 缉拿抄家第270章 吹响革新的号角第400章 南亚困局第232章 率先中兴的大明财政第142章 怀疑人生的叶向高第325章 天启八年第460章 北线无战事第510章 天启通宝发行第330章 贪官晋商 吊民伐罪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95章 藩王质问第506章 蒙古西迁第601章 齐国总旗张煌言第38章 皇兄就是拿来坑的第136章 出塞第508章 恒河以东第696章 后记(十六)报团取暖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464章 忠心耿耿刘爱塔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144章 北沙河血战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议第324章 收复交趾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63章 为戚家军扩军第108章 缉拿抄家第517章 走山访水第382章 土地兼并第404章 暗流涌动第479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悦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579章 山雨欲来第324章 收复交趾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133章 谋划山西三镇第52章 兄友弟恭第640章 摸着弟弟过河第539章 好景不长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137章 训喀喇沁第159章 稳住辽东第219章 建虏断骨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检第544章 神机妙算朱由检第620章 国债第150章 大小曹第355章 诸藩战争序幕第312章 筹备南征第569章 中秋佳节第295章 京城风云第27章 给皇五弟什么王号第293章 游牧民族的传统手艺第51章 勋贵亦是蛀虫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发第380章 是齐王党还是顾党第40章 海运之争第399章 官学开办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88章 炮轰建虏第223章 谏言废辽饷第75章 回京第672章 番外(二十) 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