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

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

——杜存典

六师十八团团长杜存典,是二纵队最优秀的一个团长……

——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

杜存典(1923~1949),河北平山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侦察兵、排长、连长。抗日胜利后赴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六团三营长、十六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十八团团长,第四野战军第三五一团团长等职。1949年1月5日在攻打天津外围据点三元村前,在前沿阵地执行任务时不幸被炮火击中,献身沙场。

戎马生涯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的铁蹄踏进了中原,大好河山沦入魔掌。北方各地处处硝烟,悲歌换了笑语,残垣断壁取代了屋舍俨然。

杜存典的老家,河北威县也来了鬼子。杜存典亲眼看见,平日里他们好吃好喝供着的国民党大兵们,刚刚望见地平线上出现的“膏药旗”,就吓得弃城逃命了。耀武扬威的东洋矮子们进了城,当天就立威杀掉了十几名不肯“合作”的爱国乡绅。

杜存典站在人群里,拳头攥得紧紧的,指骨因为大力的挤压显现出骇人的青白色。纵使心中恨意滔天,可杜存典又能怎么样呢?一个赤手空拳的14岁孩子冲出去的话,除了白白牺牲之外只能给鬼子平添威势,读过初中的杜存典知道隐忍的道理。

当一个民族处于生死危亡的关头时,总会出现两种人:英雄和败类。前者往往肝胆昭日月,振臂一呼,虽千万人吾往矣;而后者则贪生畏死,吮痈舔痔,数典忘祖甘为鹰犬。在和平年代里,这两种人并不能分辨,大家和和睦睦,说说笑笑,可是一旦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动时,高下立判,清浊分明。

同样,杜存典的家乡也不乏败类,鬼子进城后不久就招募了一支200多人的伪军队伍。这帮败类仗着对县城的熟悉,对鬼子曲意奉承,县城的百姓受尽了迫害。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在背后暗暗咒骂,恨不得对这些汉奸食肉寝皮。之后不久,就不断有落单的伪军或鬼子的尸体在县城各处偏僻的地方出现,惹得小鬼子恼羞成怒,在威县进行了一场血腥的清洗。

杜存典看着这一切,心里隐隐滴血。日寇的残暴、汉奸的可恶以及国民政府的无能,这些都深深地刺痛了杜存典,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可消除的疤痕。他盼着能有一支强大力量的出现,就像《水浒传》里的108员好汉,斩奸除恶,惩恶扬善,将这些鬼子和汉奸通通赶回到东海的那个小岛子上,接受正义的审判。如果有那一天到来,杜存典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去迎接这一切。

1938年5月10日深夜,一阵激烈的枪声惊醒了迷迷糊糊的杜存典。自从鬼子进城后,他就和县城的百姓们一样,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个人都没心思睡觉了,家人都聚在一起,胆战心惊地听着越来越密集的枪声,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杜存典觉得这是有生以来最漫长的一夜了。终于,枪声在天亮后稀疏了,直至完全消失。大家面面相觑,僵直的脖子发出难受的“咯咯”声。杜存典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未知的折磨,他大着胆子悄悄推开了大门。

这样的情景在县城各处上演着。这天清晨,威县的百姓们看见了一支从未见过的军队。他们衣着破旧,武器装备落后,与印象中衣着光鲜的国民党大兵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打败了一直作威作福的鬼子和伪军,将威县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

杜存典不用像其他人那样猜测,因为他在学校中看过很多的进步书刊,他知道那是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

杜存典心目中一直憧憬的强大力量终于出现了,这不是精良的装备,强悍的战斗力带来的强大,而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加入他们,赶走鬼子,救国救民的希望又在杜存典的心里升了起来。

很快,杜存典就打听到了这支解放威县的八路军的番号是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杜存典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了,加入了抗日救国的行列。

参军后,识文断字的杜存典成了一名通讯员,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机智灵活受到了部队的赞扬,很快安排他接受了军政训练,完成后被调到团部当上了侦察班长,并且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加入了共产党。

机智勇猛

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杜存典所在的部队划归新四军三师指挥,杜存典也被调任为下属二营五连副连长。新四军主力在代军长陈毅的亲自指挥下,连克群敌。杜存典在历次战斗中表现机智勇猛,多次受到军内赞誉。

不久,杜存典随部北上,配合兄弟部队打击日伪军以及国民党顽敌韩德勤部。这期间,杜存典亲自率部发起了孙大庄战斗。

1941年初冬,寒风呼啸着带走了天地间每一线生机。正在根据地休整的杜存典接到群众跑来报告,说前几天的深夜,国民党顽军韩德勤下辖的一个“保安旅长”,其实就是一个叫孙洪志的“土司令”带了150多号人悄悄潜伏进了距根据地不远的孙大庄村,一边扩充兵源一边刺探情报。村子已经被这些人牢牢地控制了,这名老乡也是趁天黑冒险跑出来报信的。

杜存典很重视这个情报,如果不及时将这个长在根据地边缘的“毒瘤”拔掉的话,不仅孙大庄的百姓要继续受罪,就连根据地也有可能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杜存典连夜带领五连的战士包围了孙大庄。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杜存典利用做过侦察兵的优势,亲自潜至村子外围观察敌情。

果然,事情的棘手程度超过了杜存典的预料。敌人已经在村子的围墙外拉上了一圈铁丝网,还铺

设了一层荆棘树枝搭成简易的鹿砦,密密麻麻的坚硬小刺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杜存典顾及到村庄里百姓的安危,又不能下令用强大的火力炸开这些障碍,强攻的话战士清理这些障碍要耗费不少时间,难免造成伤亡。杜存典悄悄回到了队伍中,眉毛蹙到了一起。

东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黎明前的黑暗也如潮水般悄悄退去了,杜存典仍然没有想出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时不我待,再拖下去部队就要暴露了。

军人并不只是靠计谋,破釜沉舟的勇气才是真正军人的血性张扬。

杜存典扬手向天打了一枪,清脆的枪声惊起了冬日早晨的宿鸟,扑棱着翅膀迷茫地看着突然在身边出现的大批战士。杜存典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到了村口的障碍物处,拔出了腋下的大刀,抡圆了对着铁丝网和荆棘树枝一阵猛砍。

村子里的敌人被枪声惊醒,慌慌张张地爬起来,向村外盲目的射击着。杜存典继续砍着障碍物,不时有子弹从身边飞过,掠过耳旁留下一阵毛发被烧焦的气味。长期的战斗生涯早已将杜存典的神经锻炼得坚韧无比,他能感受到子弹掠过时皮肤上战栗的汗毛,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身体中的恐惧并没有压制住心灵的强悍,杜存典没有任何闪避,继续挥舞着大刀一下下地砍着,他知道自己坚持多砍一下,就可能多挽救一名战士的生命。

清除了障碍物的孙大庄对于杜存典的五连来说,就是不设防的“空城”,战士们一阵冲锋就顺利拿下了这里。敌人除了死伤外,大部分成了俘虏,“土司令”孙洪志本人也被活捉了。

1943年5月初,杜存典被派到淮海军分区整风队学习。两个月后,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大大得到提升的杜存典回到了一线部队,被提升为新四军三师十旅独六团副团长。不久,独六团奉命参加了解放林公渡据点的战斗。

接到命令的当夜,杜存典就和团长集结起部队连夜行军,一日一夜的跋涉后,准时到达了独六团预定阵地。此时,参战的兄弟部队已经完成了对林公渡据点守敌的包围,只待太阳落山便发起总攻。

独六团的任务是从林公渡的西南角打开突破口,清除掉外围防御圈内的敌人,为后续部队扫清障碍。趁着总攻发起前的短暂时间,杜存典已经观察过部队将要面对的困难。林公渡的西南角密布着明碉暗堡,交叉火力十分强大,如果一味强攻的话,缺少攻坚重火器的独六团势必承受非常大的伤亡。

总攻开始了,杜存典已经没有时间找出合适的进攻方案了。他只有说服团长,由自己亲自带领担任主攻任务的三连发起冲锋,在进攻中找到敌人防御的薄弱点。杜存典和三连的战士们在大部队火力的支援下,跳跃着向前方冲击。很快,杜存典就从敌人的火力封锁中看出了端倪:地堡群与周围的防御设施间存在空隙!这就意味着战场上有着一小块火力空白。即使只是一丝很难把握住的空隙,杜存典仍然喜出望外。

杜存典立即命令突击部队分散开,集中火力向碉堡群一侧的防御设施重点进攻。这个办法果然奏效,敌人显然没料到新四军这么快就能找出防御漏洞,一时慌了手脚,被三连突破了前沿防御圈。杜存典的身影第一个出现在突破口处,率队攻进了外线的中心据点。

然而,首战受挫的敌人以为攻进外线的是总攻的主力部队,随即调重兵重新封锁了突破口,将杜存典以及几十名战士围困在了据点内。杜存典安慰了略有些惊慌的战士,告诉大家据点很坚固,一定能坚持到总攻部队的到来。

天渐渐亮了,形势更加危急。敌人怎么会允许自己的腹地上插着一颗“钉子”呢?他们集中火力,向着据点内的杜存典等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依仗着据点坚固的外墙和充足的弹药,杜存典带领战士们放倒了一批批妄图靠近据点的敌人。就这样,在杜存典的鼓舞和正确指挥下,战士们竟然在重兵围困的据点里坚守了一天。直至黄昏时分,总攻的兄弟部队冲垮了外面的敌人,打开据点的时候,杜存典和战士们已经弹尽粮绝,准备和敌人拼刺刀了。

解放林公渡一战,守敌全部被歼,杜存典和新四军独6团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善打硬仗

抗日战争胜利后,杜存典所在的部队转移至锦州以西的地区,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战斗序列,杜存典任独立旅一团三营营长。

三四月份的东北地区仍然是寒气逼人,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大地,天地间地万物都被单一的色调所遮蔽。通辽方向的路上出现了一列小黑点,醒目地在白色的画布上快速移动着,转眼就来到了近前。急速行进的队伍除了踩踏积雪的声音外,找不到别的动静。杜存典拢了拢厚厚的棉帽,用冻得通红的手僵直地整理着衣领,避免夹带着雪花的北风灌进项颈。

这是杜存典带领着刚刚接到任务的三营在急行军,要尽快赶到泉头西北一线集结,配合兄弟部队消灭意图进犯四平的国民党军。时间就是战机,杜存典带着三营星夜兼程,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在漫天风雪里仍然坚持前进。

忽然,在部队翻越过一座小山头时,前哨发现了新的敌情。杜存典急忙指挥部队就地隐蔽,厚厚的积雪下就是最好的藏身之处。杜存典发现,在另一面的山坡上也有一支部队正在和三营作同一个方向的移动,青天白日旗在洁白的雪地上分外显眼。

杜存典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战机,他完全可以利用敌人的不知情发起突然进攻。杜存典马上命令通讯员和团部进行了联系,报告了敌情和突袭的建议。团部很快同意了杜存典的方案,但前提要求是不得影响到预定的阻击计划。

杜存典接令后马上指挥部队迂回前进到敌人的侧翼,伴随着一阵铺天盖地

的弹雨猛然冲击向敌人的中部。行进中的敌人一下子被拦腰截断,溃不成军。厚厚的积雪导致敌人的重型火器无法灵活运用,首先在士气上就落了下风。时间不长,战斗就结束了,大概一个营的敌军全部被歼灭。

清理战场之后,杜存典和战士们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了傻笑的状态。原来这一仗三营捕着了一只“肥羊”,缴获的武器弹药不说,全营都换上了整套的美式新装备。这一下整个三营顿时牛气冲天了,士气高昂,很快赶到了上级指定的阻击地点。战士们一个个如下山的猛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不说,还奋起追击捉了几百名俘虏。这次战斗以后,杜存典和三营荣获了师部的通报嘉奖。

1946年10月中旬,杜存典所在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六团,他仍担任三营营长。此时,部队已经转战至鲁西南的沙漠地区活动,计划歼灭此地国民党守敌,占领哈尔套街。杜存典的三营负责攻击防御工事最为坚固的哈尔套街东北角。

战斗开始后,守敌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碉堡拼命顽抗,三营发起了数次冲击都没有取得成功。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杜存典命令部队暂缓进攻,重新制定进攻方案。他带着侦察兵悄悄来到阵地前沿仔细观察,终于找到了一处比较合适的突破口。

杜存典回到部队,召集了三营的主要干部分配任务。他下令将全营的轻重机枪都集中起来由机枪连长统一指挥,手榴弹和掷弹筒则交由突击连携带,迅速隐蔽在靠近前沿的工事里。

阵地上长时间的沉寂使守敌麻痹了,纷纷探出身来察看动静。突然,杜存典一声令下,骤起的枪炮声连成一线,密集的向前方扑去。敌人的地堡瞬间就被摧毁了,城墙上被轰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冲锋号在此时响起,三营的战士们欢呼着跃出战壕向突破口冲去。守敌还没来得及从城破的事实中醒悟过来,很快就溃不成军了。

哈尔套街战斗结束后,三营全体指战员荣获东北联军司令部的通令嘉奖,杜存典善打硬仗的名声也在东北联军内部传扬开来。

青松长翠

1947年,已经升任十六团副团长的杜存典奉命远距离奔袭怀德,配合兄弟部队一举全歼怀德守敌,受到师部高度赞扬。

怀德之战后,杜存典所在部队奉命西进彰武,负责扫清彰武城外的两处重要据点南关和西大庙。同年12月26日晚,赶到彰武城外的16团接到纵队司令部急令,务必于当夜拿下两处据点,为总攻部队扫清外围障碍。

彰武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丘陵,北部沙荒,中、南部为平原。大体是“三丘、三沙、四平洼”。杜存典深知此地地形之复杂,他看到彰武守敌利用城外有利地形构筑了密集、坚固的据点,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防御体系。从城外敌人的布置上来看,显然空地上布有雷区。

杜存典不由得紧锁起浓重的眉毛,敌人的据点中明碉暗堡的数量、位置和雷区的分布情况都像一团迷雾,看不清摸不到,这种情况下的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啊。就算是拼光了十六团拿下了据点,但这样的胜利是得不偿失的。

心急如焚的杜存典迅速赶到了师部,找到了师部首长石政委。此时的杜存典已顾不上许多,拉起石政委就向前沿阵地走去。路上,杜存典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做了汇报,明确表示当夜进攻的时机不成熟。在敌人力量分布完全不清晰的情况下,贸然进攻,不仅据点拿不下来,一个团的兵力也将会糊里糊涂的葬送在黑暗中。另外,连续急行军几个日夜的部队刚刚进入阵地,还没有休息和进行战前动员,武器弹药也没来得及得到补充,这是十分冒险的行为。杜存典据理力争,仔细地剖析了目前的形势后,向首长提出了部队休整一天,摸清敌情后,第二日晚间再发起进攻的要求。

石政委觉得杜存典反映的情况很重要,急忙赶到了纵队司令部找到了刘震司令员,将杜存典的分析和建议作了详细的汇报。刘司令员一开始坚决表示反对拖延进攻时间,因为这是东北联军总部下达的命令。但是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他知道前线指挥员意见的重要性。百般思量后,终于同意了杜存典的建议,将总攻时间延后。

第二日黄昏,杜存典带领着做好充足准备的十六团一举夺取了南关和西大庙两处据点。之后,杜存典又率部主动加入了对彰武城的总攻击,只用了数个小时就全歼了彰武守敌,取得了胜利。

可惜,就在杜存典正走在成长为杰出将领的路上时,死神却早早地将他带到了身边。

辽沈战役不久后,升任团长的杜存典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8日,杜存典部攻占了天津南运河南侧的敌外围据点三元村,使天津重要门户和平门完全暴露在解放军面前。按照计划,杜存典将率部担任和平门主攻。

当日,杜存典一行4人来到和平门前,一边观察敌情一边制定作战方案。阵地上不时传来冷枪冷炮的声音,这些根本吓不住身经百战的杜存典。正当4人来到一处凹陷地,围成一圈在地面上比划着进攻线路图时,一发炮弹落在了4人中间爆炸了,英雄团长杜存典当场牺牲。

一颗还未升起的将星就这样陨落了。噩耗传来,战友们无不捶胸顿足,痛哭出声。东北联军的一位老首长闻讯后长叹着说:“人才本来就很难得,像杜存典这样的人品,这样的将帅之才就更难得了!”

六十多年过去了,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天津解放的大旗。杜存典和其他在攻城战役中牺牲的将领一起,被称之为“十三棵青松”。如今,岁月不老,青松长翠,想必烈士们的英魂亦常在,一起守护着这白云苍狗,沧海桑田。

(本章完)

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毕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刘炎“一个旅也换不来”——王克勤“无线英雄”——李白“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文武兼备——艾平“铁军”名将——叶挺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壮烈献身——李公朴“铁军”名将——叶挺战斗英雄——马思进胜利之师开道先锋——韩联生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胜利之师开道先锋——韩联生四平名将,辽吉功臣——马仁兴“一个旅也换不来”——王克勤“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文武兼备——艾平“金刚钻团”团长——秦贤安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铁军”名将——叶挺“无线英雄”——李白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铁军”名将——叶挺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炮兵之父”——朱瑞英雄遗曲壮河山——麦新“炮兵之父”——朱瑞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王若飞“无线英雄”——李白战斗英雄——马思进“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王若飞战斗英雄——马思进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金刚钻团”团长——秦贤安“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战斗英雄——马思进文武兼备——艾平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四平名将,辽吉功臣——马仁兴英雄遗曲壮河山——麦新“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胜利之师开道先锋——韩联生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炮兵之父”——朱瑞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四平名将,辽吉功臣——马仁兴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铁军”名将——叶挺战斗英雄——马思进“金刚钻团”团长——秦贤安“金刚钻团”团长——秦贤安胜利之师开道先锋——韩联生四平名将,辽吉功臣——马仁兴雪原英雄——杨子荣“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王若飞“一个旅也换不来”——王克勤“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文武兼备——艾平“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文武兼备——艾平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王若飞“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文武兼备——艾平文武兼备——艾平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文武兼备——艾平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金刚钻团”团长——秦贤安“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无线英雄”——李白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