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谁主沉浮 (1)

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

玉皇上帝是诸神之神,万仙之仙,是统领宇宙万物的最高主宰。不过,所有人都知道玉皇乃是道教出身,而太上老君才是道教始祖,为什么稳坐天庭第一把交椅的是玉皇上帝而不是太上老君呢?因为,天庭和道教并不是一回事。从构架体系和制度模式上来看,天庭本质上归属儒教,是“外道内儒,儒道杂糅”的混合物。但是,天庭这种儒道杂糅的混合状态并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三界历史逐渐演化的最终结果。而这种历史演化,从体用论上来看,其实正是“儒术为体,道术为用”的政治理念为三界众生所慢慢接受并最终转变为政治现实的漫长过程。

因此,时至今日,道术已经沦落到仅仅只能在器物层面上来进行考量的地步了,成为了一门特殊的科学文化理论。在儒教的框架体系之下,道术这门特殊的科学文化理论的价值实现必须完全依赖于儒教的价值实践。道术成了儒教的敲门砖、金钥匙,完全丧失了独立的自我价值理念。简单来说,如果想要在儒家称王争霸的体系之中有所建树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而这门技术指标就是道术修为。没想到,一不留神太上老君就成了三界著名教育家了。他是怎么从一位名副其实高高在上的实力派道祖慢慢衰变为一位虚有其名毫无实权的著名教育家道祖的呢?他的权杖到底是怎么丢失的呢?还是,权杖原本从来就不在道祖手中?玉皇上帝又凭什么崛起的呢?这一切的源头,还得从蟠桃说起。

在玄远之初,太上老君是道家始祖,凭借着个人至高无上的道术修为,在追求长生之余开始了不自觉的助人渡劫的零星工作。这个时候,可以长生不老的琪花瑶草有很多,或许蟠桃还未出现,或许蟠桃已经出现了,但并未引起众仙的注意,神仙们都有各自长生的方式。很显然,这个时候的道术是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的。道术可以渡劫,其中的变化之术又可以增加命数,学习道术的目的直接就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这并不需要依赖于其他任何价值理念。此时,和满仙山遍神野的琪花瑶草相比,道术无疑是最为稀缺的一种技术性资源。在这里,一定要理顺长生不老和劫数之间的关系。仙草还丹只有长生不老之效,并无安然渡劫之功。

想要安然渡劫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明心见性。如果明心见性失败,那么渡劫失败,如此只有依靠变化之术来确保长生不老了。由此可见,变化之术是确保诸神长生不老的最后一道屏障。不过,这道屏障却是有限的,因为变化之数是有限的。从长生不老和劫数之间的关系来看,当初佛派诸仙渡劫并不是所有人都吃了唐僧肉,只有那些寿数将尽的仙佛才有吃唐僧肉的必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唐僧只需转世十次就可助佛教的满天神佛渡过生死难关的原因了。当然,之所以像大鹏雕这样寿数几近无限的人物也吃了唐僧肉,那是因为这对大鹏雕来说是一种级别上的优待。因此,大部分人享用如来的长生之方(唐僧肉)的目的是确保长生,而另外一部人享用长生宴(唐僧肉)则是因为级别待遇上的规制要求。

由于天地间劫数的存在,诸仙为了确保自身长生不老于万无一失,他们必须要跟随老君学习道术。虽然明心见性的失败几率极低,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谁也不敢冒这个险。因此,刻苦参详道术以提高明心见性的能力就成了诸位神仙每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由于在武力倾轧的过程中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道术之中的变化之术也是另一项必修技能。因此,道术在传习之初极受追捧,并由此奠定了太上老君的至高无上的道祖地位。综上所述,此时作为长生不老的必需品,道术不仅仅具有稀缺性,同时还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和专利性。基于此,在道术传习的初期太上老君也曾做过主宰万仙的无上仙主。

但是,随着求仙之人的不断增加,长生不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可以长生不老的琪花瑶草也慢慢变成了一种稀缺性资源了。与此同时,太上老君的道术资源的稀缺性却在日渐消失。太上老君的地位由此也开始日渐衰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西方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不错的答案。

众所周知,经济学研究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基本前提的。实际上,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性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学科。当然,这里所讲的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也就是指相对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满足这些需求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注意这里的资源一词,一般情况下它是指自然资源,但是实际上可以泛指任何稀缺性资源,比如资本、劳动等。任何稀缺性资源一旦进入生产领域,即转化为经济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在分配领域内,稀缺性资源则表现为各类待分配产品。换句话说,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要素和待分配产品的有效分配的学科。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稀缺性资源就是指生产领域内的各生产要素。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

那么,这些所谓的社会资源到底是指什么呢?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经济学著作选集中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生产要素二元论”,但实际上他已经将土地和劳动作为生产的两个要素了。在此之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又将资本列为生产要素之一,并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的价格归根结底都分解成为这三个部分(即劳动、资本和土地)”,形成了“生产要素三元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将组织作为第四生产要素,与劳动、资本、土地共同构成“生产要素四元论”。后来的经济学家又将技术列为第五生产要素,从而将“生产要素四元论”提升到了“生产要素五元论”。当然,还有所谓的“生产要素六元论”,不过有关“生产要素六元论”的说法并不统一,因此“生产要素五元论”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划分。其实,从“生产要素二元论”到“生产要素五元论”,除了资本以外,其他新增要素(组织和技术)都可以被认为是对之前诸要素(劳动)的进一步细分而已。

不过,在此引入经济学中“生产要素”的理论究竟有何目的呢?其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不同生产要素的稀缺性程度就决定了该生产要素在经济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是太上老君的地位随同道术(技术)稀缺性一同衰败的理论根源。不难想象,随着道术传习工作的不断开展,道术越来越普及,其稀缺程度自然也越来越弱化了。虽然,太上老君的名声越来越响了,但是他的地位却越来越弱了。原因很简单:后来的学道之人不一定非要跟太上老君学习不可了,任何一个太上老君的徒子徒孙都可以取代自己的老师而独立开展“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作。所以,太上老君虽然高高在上,但实际上却被架空了,不会再有人像以往那样虔诚地崇拜他了。而开天辟地之后的琪花瑶草,因为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方面越开采数量越少;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这些仙花仙草的功效因为仙气不断地流失挥发而不断减弱,所以稀缺程度反而越来越强化了。因此,手握长生不老仙树蟠桃树的玉皇上帝开始崛起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因为生产要素的稀缺性程度的变化而导致的生产要素持有人地位的变化的现象是有一般性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当一个技术型产业(长生不老产业)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该产业属于朝阳行业。进入朝阳行业最大的瓶颈就是技术(道术)壁垒难以突破,所以在这一阶段只要掌握了技术就扼住了产业发展的咽喉。因此,崛起时的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掌握技术的生产者(如太上老君)就是该产业的领头羊,在市场上拥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当高额回报不断地诱使生产者疯狂投入之后,技术壁垒终于被市场突破,技术本身的稀缺性逐步丧失。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该产业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愿意投入资本金,就能分得市场,分得高额回报,并且资本投入越早越好。

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资本本身的稀缺性也逐步丧失,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高,故而劳动力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这个过程就是该产业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过渡的过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这个产业的夕阳期和衰败期,也是整个社会产业中的底层产业。我们以手机为例,当手机产业刚刚兴起之时,也就是手机产业还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时,便在这个产业开始大把挣钱的就是类似摩托罗拉这样的少数技术型生产者。然后才是第二线品牌的资本金的涌入,人才技术市场开始活跃起来,这时该产业进入资本密集型时期。到最后,手机产业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了,这才轮到亚非拉国家的手机制造业的疯狂发展。虽然,亚非拉终于成了全世界的手机制造工厂,但是此时手机制造业已经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业了,也没有什么丰厚的利润可言了。时至今日,那些技术型生产者还在牢牢地坚守着该产业的核心技术的壁垒。不过,即便如此,坚守手机技术壁垒的价值也已经不太大了。因为,整个手机产业已经渐趋平庸了。

在三界长生不老产业的蓬勃发展过程中,因为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因素,老君衰败了,玉帝崛起了。可是,稀缺性因素并没有道出天朝格局形成的全部原因。为什么呢?我们来仔细对比一下老君的道术和玉帝的蟠桃。

之前说过,天庭的国体是长生不老,这也就是说长生不老是天朝的本质。然而,对于三界众仙来说,这长生不老又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老君的道术和玉帝的蟠桃可谓是其最为重要的两项生产要素,劳动和土地。在这里劳动主要是指技术要素(道术),当然也包含组织要素(道教),而土地主要是指自然资源要素(蟠桃)。不过,道术和蟠桃并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老君和玉帝付出各自艰辛劳作的成果。因此,这两样东西对于长生大业来说是生产要素,而对于老君和玉帝来说却是待分配产品。而提供这两种待分配产品的产业就是老君的教育业和玉帝的农场业。正是由于教育业和农场业这两种产业的属性差异才导致了老君的道术和玉帝的蟠桃之间的稀缺性差异。同样是提供长生不老的产品(服务),为什么老君产品的稀缺性不存在了,而玉帝产品的稀缺性却依然存在呢?这两种产业的属性差异究竟是什么呢?外部性差异。

“所谓外部性,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根据外部性的效果,外部性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积极影响又称作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如新发明、接种疫苗、教育投资、国防建设;消极影响又称作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噪音释放、在公共场合吸烟、汽车排放废气。”(胡希宁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中央党校出版社,第四版)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这里就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各举一例。1.养蜂人对果园的正外部性:养蜂人在果园里采蜜,这本是自身经营的需要,但是却无意中加强了果园内的花粉传播,进而提高了果树的产量。果园主因此而受益,但他却不需要支付养蜂人任何费用。

第53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2)第121章 天上人间 (1)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15章 蟠桃大会,梅开二度 (1)第112章 芭蕉情缘 (3)第24章 三曹对案,原告失踪第115章 玉女心经(3)第30章 八十一难何其难第31章 猪八戒——岂因红颜下界来第117章 黄金宝塔 (1)第118章 黄金宝塔 (2)第54章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1)第50章 通天河灭门惨案 (1)第72章 盘丝岭与七仙女第44章 乌鸡国悟空双中计第53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2)第16章 蟠桃大会,梅开二度 (2)第47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1)第117章 黄金宝塔 (1)第116章 玉女心经 (4)第119章 背负青天 (1)第112章 芭蕉情缘 (3)第94章 玉华纷争中三个值得怀疑的人与妖 (2)第30章 八十一难何其难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16章 蟠桃大会,梅开二度 (2)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3)第41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1)第75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1)第110章 芭蕉情缘 (1)第5章 神仙,还是妖怪? (2)第60章 牛魔王——三调芭蕉扇的矛头所向 (1)第94章 玉华纷争中三个值得怀疑的人与妖 (2)第78章 真假唐僧 (1)第1章 缘起第4章 神仙,还是妖怪? (1)第120章 背负青天 (2)第19章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108章 谁主沉浮 (3)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声东击西”的经典之战 (2)第8章 须菩提的神秘面纱 (2)第99章 天竺迷雾 (2)第24章 三曹对案,原告失踪第52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1)第114章 玉女心经(2)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48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2)第10章 李天王的绥靖政策 (2)第26章 献瓜人死而复生,唐王受敲诈第13章 安天大会的台前幕后 (1)第75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1)第9章 李天王的绥靖政策 (1)第54章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1)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9章 李天王的绥靖政策 (1)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65章 小雷音寺:解铃还需系铃人 (2)第12章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2)第8章 须菩提的神秘面纱 (2)第45章 红孩儿系出名门离恨天 (1)第114章 玉女心经(2)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111章 芭蕉情缘 (2)第113章 玉女心经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铃还需系铃人 (3)第98章 天竺迷雾 (1)第91章 竹节山背后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1)第32章 沙悟净——千古伤心人第20章 政坛新蕾——根正苗红取经人第97章 大战青龙山——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 (2)第63章 佛宝舍利子的命运与豪门恩怨 (2)第23章 袁守诚设局斩龙王第45章 红孩儿系出名门离恨天 (1)第72章 盘丝岭与七仙女第47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1)第50章 通天河灭门惨案 (1)第85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1)第26章 献瓜人死而复生,唐王受敲诈第69章 皇榜背后的一桩谋杀案 (3)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27章 大相国寺——一笔唐王还不了的债第110章 芭蕉情缘 (1)第94章 玉华纷争中三个值得怀疑的人与妖 (2)第89章 轻取隐雾山 (1)第75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1)第71章 皇榜背后的另一桩谋杀案 (2)第22章 经动天下——唐太宗的取经梦第47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1)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2)第76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2)第93章 玉华纷争中三个值得怀疑的人与妖 (1)第4章 神仙,还是妖怪? (1)第75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1)第11章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1)第26章 献瓜人死而复生,唐王受敲诈第111章 芭蕉情缘 (2)第106章 谁主沉浮 (1)第71章 皇榜背后的另一桩谋杀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