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回到朝堂,先对群臣讲述一遍地府的来龙去脉(注意这里太宗绝口未提进贡瓜果的意思)。紧接着,做了两件事:1.【出招贤榜,招人进瓜果到阴司里去】;2.【将宝藏库金银一库,差鄂国公胡敬德上河南开封府,访相良还债】。这两件事都是在地府许下的诺言。太宗回到阳世立即着手落实,不可谓不上心。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揭皇榜的人刘全。刘全是什么人?【本是均州人。姓刘名全,家有万贯之资。】说起来,他和他的妻子李翠莲都是想法很古怪的人。【只因妻李翠莲在门首拔金钗斋僧,刘全骂了他几句,说他不遵妇道,擅出闺门。李氏忍气不过,自缢而死。】既然刘家有万贯家私,怎么斋僧的时候,还要【拔金钗】?不能付银子吗?这知道的是斋僧,不知道的一定会以为她和这和尚有一腿。李氏不会无缘无故就把这个插在发髻的金钗给了这化斋的和尚,一定是这个和尚指定要她头上的金钗的。有时候,和尚的行为是狂放的,但是要记住往这些才是所谓的“高僧”(这个高僧是谁呢?会是观音吗?不好说)。所以,刘全骂她两句也是正常的。没想到,李氏自尽了。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自尽的,恐怕只有李氏自己知道。这刘全为什么要揭皇榜呢?李氏死后,【撇下一双儿女年幼,昼夜悲啼。刘全又不忍见,无奈,遂舍了性命,弃了家缘,撇了儿女,情愿以死进瓜,将皇榜揭了,来见唐王】。这刘全是因为不忍心看到一双儿女【昼夜悲啼】而舍弃性命的。且不说这个有悖常理的逻辑是不是站得住脚,我们可以确认的就是,刘全不是因为想念妻子而自弃的,也不是因为后悔当初骂妻而导致妻子自尽而轻生的。
再接着看这刘全是怎么进地府的。【那刘全果服毒而死——一点魂灵,顶着瓜果,早到鬼门关上。把门的鬼使喝道:“你是甚人,敢来此处?”刘全道:“我奉大唐太宗皇帝钦差,特进瓜果与十代阎王受用的。”那鬼使欣然接引。】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了:阎王不请自己去。前面两次,不论孙悟空还是太宗皇帝,都是被地府的人拘走的或者是请去的。这个刘全自己就去了,而且就直接到了地府城门口。乖乖,这个刘全还真是聪明啊,他认识路的。鬼使的话更是问得奇怪:【“你是甚人,敢来此处?”】说得人家刘全好像不懂事,非要来地府不可似的。人死了不来这里去哪里啊?敢情这地府也打击偷渡客啊。
当阎王问及刘全情况时,【刘全道:“小人是均州城民籍。姓刘名全。因妻李氏缢死,撇下儿女,无人看管,小人情愿舍家弃子,捐躯报国,特与我王进贡瓜果,谢众大王厚恩。”】大家都来看看,这话还讲不讲理了?儿女无人看管,就要舍家弃子了?如果真是一家人活不下去了,抱着孩子一起去寻死还是说得过去的。可是,自己明明知道儿女无人看管,却还要去自寻死路,还偏偏去揭什么皇榜,他可真有心思啊。这个刘全的想法,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第一,这张皇榜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张招贤皇榜出台的前前后后。原文是这么说的:【一壁厢又出招贤榜,招人进瓜果到阴司里去;一壁厢将宝藏库金银一库,差鄂国公胡敬德上河南开封府,访相良还债。】仔细看看,这个皇榜有什么问题?什么?看不出来?好吧,就换个提问的方式。让你【进瓜果到阴司里去】,你去吗?废话!当然不去了。去地府送东西,还能活着回来吗?再说,作为一个皇榜,它漏掉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没讲。不错,就是奖赏!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给钱,就想让人家白送一条命。天底下哪有这好事啊?那么这张皇榜贴出去后,有什么反应吗?当然是石沉大海咯。【榜张数日,有一赴命进瓜果的贤者,本是均州人】。【数日】,是个什么概念?大概一个星期吧,就是没人来揭榜。
这么个皇榜,如果不是冒出个高僧来找茬儿,这事就是等到如来佛祖圆寂了也办不成啊!我吃饱了,撑的?死了还给你李世民往地府去办差。从后文来看,太宗的确也没打算给这个刘全什么奖赏。当然刘全也不是冲着这个奖赏来的。不过,给与不给,和受与不受是两回事。没有奖金,其实摆明了就是观音要自己选人,因为谁也不会来揭榜,除了自己故意安排的人。取经队伍在路过朱紫国的时候,也曾遇到过一张皇榜,那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榜。【那榜上却云:“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两厢一对比就知道唐王的这个皇榜有多假了。
第二,前文分析过,这个进瓜果是何等重要的大事啊!能随便招个人来代办吗?当然不能啦。这私通他国的信物能随随便便找人带送吗?要是传出去,不但会让太宗颜面扫地,更重要的是会坏了佛祖的大事。所以,这个事情只能暗中找可靠的同志去执行。所以,这个对外只能是【进瓜果到阴司里去】,而不是直接说进南瓜到阴司里去。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而且,凭这太宗的能力,他是想不出这个活人自尽顶献瓜果进地府的方式的。一般以为,拿南瓜在阎君像前祭拜即可。但是皇帝祭拜这种事情,可大可小。皇帝拿南瓜向阎君祭拜,十分扎眼,而且也起不到保密效果。(万一过路神仙看见了怎么办?)因此,这整件事情肯定有人在进行策划。这献瓜方式、招聘方式以及人员选拔都是有人在暗中操作的。
为什么会选中刘全呢?当然,可以不一定是刘全。也许之前这个【高僧】也曾经试过其他几个大户人家的眷属,被人家痛骂了一顿,结果就是那些人都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就像如来佛祖让文殊菩萨去点化善信乌鸡国王一样。文殊菩萨上去就是一顿狂数落,结果人家国王受不了了,把他捆起来扔到河里。乌鸡国王自然是错过机缘,还惹来了大祸。刘全中选了,所以他的事情也就传出来了。这个【高僧】选中了刘全之后,必然跟他说了如何如何,这般这般。于是,刘全夫妻依计而行。
刘全介绍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得夫妻相会。【那阎王却检生死簿子看时,他夫妻们都有登仙之寿,急差鬼使送回。】这个说得简直就是昏话。都是登仙之寿,李翠莲怎么就死了。而且,已经死了三个月之久了。阎王都没有发现吗?不是按照生死簿来勾人魂魄的吗?既然生死簿上面写的是登仙之寿,谁去勾魂来的?根本就是错了,登仙之寿的人根本就不会记载在生死簿上面。阎王拿本不相干的生死簿,还在那里念念有词,说什么登仙之寿,故弄玄虚。
阎王即令鬼差将刘全夫妇送回至阳间。鬼差是怎么送他们回去的呢?【那鬼使领命,即将刘全夫妻二人还魂。带定出了阴司,那阴风绕绕,径到了长安大国,将刘全的魂灵,推入金亭馆里】。这里可和太宗还魂做个比较。刘全还魂要比太宗轻松得多,根本就没有崔判说的那些弯弯绕绕。再次说明了崔判那样做是有用意的。【将刘全的魂灵,推入金亭馆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还魂,死而复生。太宗是经过“六道轮回”出阴司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还魂,而是投胎重生。(谁说投胎就一定要投在新生婴儿身上?)真正意义上的太宗已经死了,过“六道轮回”出来的确是新生,只不过崔判带路的时候,故意绕过了奈何桥,太宗没有失忆。可想而知,崔判拿出来那个生死簿根本就是个假账本,是本道具,跟真的生死簿相比就是一堆写写画画的废纸。
而李翠莲的还魂暴露出地府这个地方不仅行事诡秘,而且还心狠手辣。【将翠莲的灵魂,带进皇宫内院。只见那玉英宫主,正在花阴下,徐步绿苔而行,被鬼使扑个满怀,推倒在地,活捉了他魂;却将翠莲的魂灵,推入玉英身内。】这简直就是草菅人命嘛!前面说过,这个御妹李玉英之死是阎王故意留下的一个楔子。一来是证明唐王此次魂游地府并非梦境,而是真有其事(用事实来印证地府之事);二来是用来提醒唐王必须要信守承诺。(地府决不虚言,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当驾官报与太宗皇帝:刘全还魂了,就在朝门外候旨。刘全还魂,为什么要进宫呢?是来复旨的吗?告诉皇帝我完成任务了。执行这个任务,皇帝还指望他来复旨吗?当然不可能。难道什么人都能死而复生的吗?要是那样的话,还贴什么招贤榜啊?直接派一名亲信去地府走一遭,不就完了吗?地府也不能追究我乱杀无辜的罪名了,因为会回来嘛。太宗回来之后,倒是循规蹈矩起来了,毕竟上头有文件了,虽然上头也不干净,但是太宗并不知道底细。
既然皇帝没说过要刘全来复旨,地府也没交代他来宫中报信,那么刘全为什么进宫来呢?因为此时的刘全已经不是均州城里的土财主了,而是掌握了重要机密的特务人员。他来必有所图。太宗原来以为这个任务是先灭口,再执行的。根本就是万无一失的。所以太宗一听到刘全还魂,而且就在朝门外候旨,反应剧烈。【唐王大惊,急传旨将刘全召进,俯伏丹墀。】
紧接着,太宗一连问了三个问题:1.进瓜果之事何如?2.你在阴司见些甚么来?3.那阎王可曾说你妻甚么?这三个问题,刘全回答得很聪明。除了进瓜果之事,一概不知。第一个问题,显然是太宗最为关心的:千万不要把差事办砸了。刘全的回答,太宗是满意的。紧接着的第二个问题,是太宗最担心的:刘全在地府到底见到了什么?有没有见到建成和元吉?他们会跟他说些什么呢?“玄武门之变”太宗登基,真的就如大唐教科书上所讲的一样吗?太宗显然担心会节外生枝。细看刘全对这个的回答,前半句讲的是让太宗宽心的话,我什么也没看到。这后半句就有点滑头了。什么呢?阎王说他们夫妻都有登仙之寿。这个确实是个大实话,但是这个大实话在这里却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这是刘全敢进宫面圣的全部勇气之所在。难道他跑回来就不怕太宗灭口吗?不过,有了阎王的免死金牌在手还怕什么呢?
第三个问题,是太宗眼下碰到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刘全是在装疯卖傻。【臣不知“唐御妹”是甚地方,家居何处,我还未曾得去找寻哩。】就这样也能蒙混过关了?其实,在明白人面前说糊涂话,是一种投石问路的技巧。刘全回来的目的就是要点好处费、封口费。但是,他到底知道什么呢?不清楚,也许什么也不知道,凭着一点感觉,就是来诈李世民的。前面刘全对阎王说道:【“小人是均州城民籍。姓刘名全。因妻李氏缢死,撇下儿女,无人看管,小人情愿舍家弃子,捐躯报国,特与我王进贡瓜果,谢众大王厚恩。”】这【进贡】二字说明刘全对太宗和地府的关系已经有所察觉。果然,太宗心里有鬼。不管刘全是否知道献瓜的底细,太宗决定还是要好好封赏他。刘全这一招“趁火打劫”使得妙!这事是佛派与人皇谈判过程中的一次意外,不仅这里出现了意外,西天路上也出现了几次意外。这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意外,其实反映了太宗心有所忌。
太宗是怎么封赏的呢?【好一个有道的君王,即将御妹的妆奁、衣物、首饰,尽赏赐了刘全,就如陪嫁一般。又赐与他永免差徭的御旨,着他带领御妹回去。】乍一看,没什么嘛。只是一些旧衣服首饰之类的,还有就是永免徭役,并没有什么样的封赏啊?再仔细看看!这个御妹的妆奁、衣物、首饰,是有钱就能随便用的吗?不错,表面上就是些不值钱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赐婚。就是这些【陪嫁一般】的东西,封了刘全一个驸马的身份。而且,在唐朝娶了公主就可免除徭役,这是一项制度。这里赏的不光是金银财宝,更重要的是一个尊贵的身份。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中,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