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1)

车迟国这一节似乎首次道出了《西游记》的主旨:三教合一。其实,悟空在这一节的所遇都是有人安排好的。谁安排的呢?就是六丁六甲、护教伽蓝及太白金星安排的。因此,可以看出来,观音安排的39位保护唐僧的保镖,不光兼职做各大媒体的狗仔,更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引路。取经路上除了要应付各派势力的阻挠,以及山野妖怪的算计,还要宣传佛法,增强佛教的影响力。这就好比长征,不光是战斗机,还是宣传机,还是播种机。一场谈判下来,既要私下里谈得拢,又要明面上唱得响,这样就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栈道修好了,陈仓也度了,两不耽误。这些引路的就是要把唐僧师徒导向那国富民强之邦,市井繁华之都。这样才能扩大取经的影响,传经的意义。

五百名僧众在六丁六甲和护教伽蓝的保护下,求死不能,求生不得。连悟空都看不下去了,骂这伙毛神无理。要么就自己把人救走,要么就不要管闲事。把什么事都推到悟空身上,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为了给大圣树碑立传,广传贤名吗?当然不是。就是为了给大众造就济世活佛的印象。准确地说是给僧众和皇帝造就这种印象。佛家其实在骨子里是看不起平头百姓的,他们从来都只走高层路线。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中,【行者见他关了门,心中暗想:“……常言道:‘道化贤良释化愚。’且等老孙进去看看。”】可见,佛家是不介意愚弄及欺骗老百姓的。反正他们也不会明白真相,只会随波逐流。佛家对人性的把握非常之到位,因此一出手就直奔要害。车迟国的一番争斗虽然精彩,但还是关起门来的买卖,于车迟国国内形式来说,没有掀起任何风浪。虽然最后是国王抛弃了敬道灭僧的做法,儒释道三家并重,但是这完全是权力运作的结果,百姓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已。佛祖是讲求效率的,但是有时候效率往往是短期效应,长远来看佛家这种操作手法最终是得不偿失的。

悟空变化之后向五百僧众及两名小道士了解了一番情况,决定当晚去一探三位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实力,并且借机生事,向其挑战。在悟空和三位国师来回赌斗的过程中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的。其中有些问题对取经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悟空竟然不认识三清。这个玩笑开大了。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可见,悟空是认识三清的。当然,是不是悟空只识其人,不知其号呢?有可能,但几率不大。悟空在天宫住了大半年,而且和老君还是一对过节不断的冤家,怎么会连老君都不认识呢?当然,悟空可能确实不认识三清之中的另外两个:玉清和上清。在五庄观的时候,悟空差点和道童打起来,当时悟空就反问过道童弥罗宫中有谁是太乙天仙。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不过,就算悟空不认识三清,没道理连菩萨也不认识啊!整本《西游记》中,除了毗蓝婆之外,还真找不到哪位菩萨是悟空不认识的。但是,他问八戒那三座金身是什么菩萨。就在这道观之中,悟空问八戒这样的话,不怕被雷劈吗?这是悟空故意在试探八戒。其实八戒在之前的取经路上还是露出了破绽的。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中,【行者把帖儿递与八戒,念了一遍道:“李长庚是那个?”行者道:“是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八戒出任天蓬元帅在天河统领水兵,连太白金星的名号都不知道?亏人家还救过他的命呢?所以这个八戒是有问题的。取经路上一旦遇到妖怪,八戒呆在妖怪那里的时间比呆在取经队伍的时间还要多。这不得不引起悟空的怀疑。八戒虽然知道三清,但是未必个个认识。

悟空要求是【叙礼坐下受用】。但是,结果是【八戒变做太上老君,行者变做元始天尊,沙僧变做灵宝道君】。看来,八戒对三清也只是知道一丁点儿,三清的排位并不清楚。按道理,八戒是二师兄,应该变做灵宝道君,沙僧才应该变做太上老君。但是,八戒没想那么多。【原来孙行者不大吃烟火食,只吃几个果子,陪他两个。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已此没得吃了,还不走路,且在那里闲讲消食耍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悟空不是嚷着来找吃的吗?怎么他自己不吃呢?东西都偷吃完了,怎么还在案发现场无故停留,不怕被抓现行吗?要记住悟空来三清观的目的是试探国师并向其挑战。所以要无事生非:把圣像扔到茅厕,偷吃贡品,另外更过分的是遗尿作圣水哄骗三位国师。在最后离开之时,悟空还不忘自报身家,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他闯的祸。【大叫云:“道号道号,你好胡思!那个三清,肯降凡基?吾将真姓,说与你知。大唐僧众,奉旨来西。良宵无事,下降宫闱。吃了供养,闲坐嬉嬉。蒙你叩拜,何以答之?那里是甚么圣水,你们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

接着我们来看看这三位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来历。龙王敖顺说他们的“大开剥”是源自小茅山,虎力大仙却自称幼时在钟南山学道。乍看之下,似乎二者说法不一,有矛盾之处。其实,这个也算不上矛盾。因为,茅山道术和钟南山道术是有渊源关系的。具体我们就不详究了。二十年前,三位大仙从天而降,在车迟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指水为油,因而能够名动公卿、术安君王。西天路上不少城邦无缘无故地遇到大旱灾,之前的比如乌鸡国,之后的比如凤仙郡,但事后都能找出原因之所在。这多是仙佛计划中的一步棋。那么,这一回中车迟国的旱灾是怎么来的呢?车迟国皇帝在位二十三年,二十年前也就是在皇帝即位的第三年来了这三位仙长,当时已经大旱了。从后面的事态发展情况来看,这次旱灾完全是为了让这三位仙长欺佛以求上位的。那么这到底是谁安排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斗法的过程吧!

悟空和三位国师的斗法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大层次,每层次又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层次的斗法分为灵台祈雨、云梯显圣、隔板猜枚三个环节。其中隔板猜枚又有三个小环节。

先看看灵台祈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虎力大仙登坛祈雨,一番舞弄之后竟然真的招来了风云雷电、四海龙王。原因是他的五雷正法是真的。其实,不仅这五雷法是真的,这三位国师也是真的仙长,并非妖精。唐僧师徒未入城池之前,悟空曾有一番查探。【好行者,将身一纵,踏云光起在空中,睁眼观看,远见一座城池。又近觑,倒也祥光隐隐,不见甚么凶气纷纷。】如果三位国师是妖精,那么为什么没有妖气却隐祥光?这是悟空为什么要先进三清观打探的原因。悟空现在已经成熟多了,不会再冒冒失失地去降妖了,西天路上的“妖”水分太大。上次在莫家庄四圣试禅心的时候,师徒们已然领教了什么是兵不厌诈。在虎力大仙登台祈雨之前悟空问了一句话,【行者道:“我与你都上坛祈雨,知雨是你的,是我的?不见是谁的功绩了。”】悟空的这个问题问得好。

其实,从这次行云布雨的整个过程来看,这次祈雨成功完全不是悟空的功劳。如果不是虎力大仙布施五雷法,风云雷电有谁会来应这场雨?前面在过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的时候,敖广曾经说过,私雨用水可以,若要下雨却要走流程。【龙王道:“我虽司雨,不敢擅专,须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几尺几寸,甚么时辰起住,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令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俗语云,龙无云而不行哩。”】但是祈雨和玉帝直接下旨降雨又有点不一样。祈雨成功之后,【国王满心欢喜,文武尽皆称赞道:“好和尚,这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就是我国师求雨虽灵,若要晴,细雨儿还下半日,便不清爽。怎么这和尚要晴就晴,顷刻间杲杲日出,万里就无云也?”】这说明,祈雨时风云雷电收到的旨意并不具体,而是依照祈雨者的号令行事。只不过,这里风云雷电实际没有按照虎力大仙的指令去操作,而是改听悟空的指令行事。这一点,谁也不会来查。就算查起来,也可以推到悟空身上去。

这里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五雷正法。因为这关系到三位国师的真实身份。道法认为,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也就是说,这三位国师修炼的正是无上道法。修炼五雷正法有很多门派,比如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及茅山派等,而茅山派与上清派一脉相承。茅山派,也有人称之为上清茅山宗。上清派是谁的势力范围呢?玉清元始天尊。所以这三位仙长的到来必然与元始天尊有着莫大的关联。风云雷电这帮小神这回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第二个环节为云梯显圣。这个环节本来是虎力大仙赢定了的:悟空不会坐禅,唐僧不会驾云。但是,却出现了意外。悟空驾云把唐僧送上去,最后又驮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中,在过流沙河时,悟空曾经就能不能云托唐僧这件事和八戒争论过:

【八戒道:“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厮战?”行者道:“你不会驾云?你把师父驮过去不是?”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觔斗方可。”行者道:“我的觔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像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像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那呆子闻言,喏喏听受。】

这场关于云托唐僧的争论有三点意思:1.唐僧是浊骨凡胎,云托不起来;2.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将唐僧送往灵山,唐僧可以不必步行去灵山;3.如果唐僧不是步行去灵山,则取不得真经。这三个说法,不知道悟空是从哪里得知的,但八戒是认可的。就在前一场黑水河战役中,我们通过八戒的口还重温了这个说法。【三藏道:“你三个计较,着那个驮我过去罢。”行者道:“八戒驮得。”八戒道:“不好驮。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驮着负水,转连我坠下水去了。”】

关于第一点,可以说是最关键的。到底能不能云托凡体呢?这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唐僧不是给悟空驮上高空了吗?

关于第二点,妖怪们已经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前面两点都已证明了唐僧不必徒步前往灵山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至少在操作流程上是可行的。但是为什么偏偏就是无法变为现实呢?这个答案就与这里的第三点意思相关联了。唐僧取经的任务本质就是为了谈判,如果取经师徒投机取巧使取经团队绕过障碍前进,那么取经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菩萨安排了39位护法轮流当值监督唐僧,监督取经团队,特别是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唐僧左右。不仅如此,如来还亲自作了系统设置,确保取经团队在操作流程上没有投机取巧的可能性。至于如来是如何设定的?暂且不提。

看来天尊也很想弄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因为,八戒和悟空所说的理由很显然是错的。但是,这个问题终究还是没有搞清楚。当唐僧被悟空驾云驮上高台的时候,这个比试实际已经结束了。为了能够真正地控制这个斗法大会,三位国师必须要一败再败下来。这样比试的内容和流程就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上了。一再说过,好勇斗狠不是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高手是能够控制局势,让局势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的人。深层次上讲,这所有的比试虽然悟空都赢了,但是他什么都没得到。悟空一直被这三位国师牵着鼻子走。三位国师才是真正掌握斗法大会实际话语权的人。虽然还没有完全弄清为什么唐僧不能乘云的原因,但至少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这与唐僧本人无关。

第一层次斗法的第三环节是隔板猜枚。这个隔板猜枚又分为三个小环节。这三个小环节是悟空和三位大仙的一次交流。其实,悟空是认识这三位的,这也是悟空在三清观中试探八戒的原因。悟空担心八戒也知道这三位的来历。不过还好,八戒并不清楚。

第43章 平顶山大捷第106章 谁主沉浮 (1)第52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1)第25章 惊心动魄的“地府一日游”第39章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1)第118章 黄金宝塔 (2)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75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1)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铃还需系铃人 (1)第55章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2)第30章 八十一难何其难第120章 背负青天 (2)第114章 玉女心经(2)第56章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3)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2)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2)第11章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1)第8章 须菩提的神秘面纱 (2)第56章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3)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换日”计 (2)第83章 镇海禅林寺的那一夜 (1)第6章 孙悟空的前世今生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2)第113章 玉女心经第46章 红孩儿系出名门离恨天 (2)第70章 皇榜背后的另一桩谋杀案 (1)第16章 蟠桃大会,梅开二度 (2)第113章 玉女心经第48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2)第1章 缘起第14章 安天大会的台前幕后 (2)第31章 猪八戒——岂因红颜下界来第7章 须菩提的神秘面纱 (1)第49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3)第28章 水陆大会——取经人的冠冕仪式第114章 玉女心经(2)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113章 玉女心经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换日”计 (2)第4章 神仙,还是妖怪? (1)第31章 猪八戒——岂因红颜下界来第45章 红孩儿系出名门离恨天 (1)第51章 通天河灭门惨案 (2)第33章 观音禅院里的一把火 (1)第18章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第65章 小雷音寺:解铃还需系铃人 (2)第95章 玉华纷争中三个值得怀疑的人与妖 (3)第94章 玉华纷争中三个值得怀疑的人与妖 (2)第52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1)第40章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2)第109章 谁主沉浮 (4)第50章 通天河灭门惨案 (1)第39章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1)第54章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1)第33章 观音禅院里的一把火 (1)第51章 通天河灭门惨案 (2)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49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3)第45章 红孩儿系出名门离恨天 (1)第70章 皇榜背后的另一桩谋杀案 (1)第25章 惊心动魄的“地府一日游”第20章 政坛新蕾——根正苗红取经人第48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2)第35章 黄风岭上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第60章 牛魔王——三调芭蕉扇的矛头所向 (1)第4章 神仙,还是妖怪? (1)第38章 五庄观情归何处 (2)第52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1)第120章 背负青天 (2)第11章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1)第11章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1)第30章 八十一难何其难第61章 牛魔王——三调芭蕉扇的矛头所向 (2)第55章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2)第46章 红孩儿系出名门离恨天 (2)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53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2)第48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2)第121章 天上人间 (1)第99章 天竺迷雾 (2)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声东击西”的经典之战 (3)第60章 牛魔王——三调芭蕉扇的矛头所向 (1)第119章 背负青天 (1)第38章 五庄观情归何处 (2)第30章 八十一难何其难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117章 黄金宝塔 (1)第91章 竹节山背后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1)第41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1)第7章 须菩提的神秘面纱 (1)第96章 大战青龙山——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 (1)第73章 黄花观的秘密 (1)第83章 镇海禅林寺的那一夜 (1)第92章 竹节山背后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2)第28章 水陆大会——取经人的冠冕仪式第83章 镇海禅林寺的那一夜 (1)第93章 玉华纷争中三个值得怀疑的人与妖 (1)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37章 五庄观情归何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