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3)

按照大鹏雕的战前部署,妖精们抬的抬,斋的斋,欢欢喜喜地送唐僧西去。到了狮驼城,悟空看到了满城妖气,【吓了一跌,挣挫不起】。原来,妖精相送取经队伍过山是假,递解取经队伍进妖城是真。于是,三个妖王斗三个和尚,唐僧被小妖拿进狮驼城。【那城上大小妖精,一个个跑下,将城门大开,吩咐各营卷旗息鼓,不许呐喊筛锣,说:“大王原有令在前,不许吓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吓,一吓就肉酸不中吃了。”】原来吃金蝉子的肉还有这么个讲究!看来大鹏雕还是个熟知蝉味的美食家呢!大鹏雕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势必一网成擒。唐僧师徒包括悟空在内,一个也没有漏掉,统统都被抓进了妖城。【这一番倒不是捆住行者,分明是与他送行。】不过,由于“阴阳二气瓶”被毁,妖精们已经没有了可以关押悟空的地方。因为悟空有一副可大可小的身板,又有一个元神出窍的秘技,所以绳索是捆不住悟空的。表面上大鹏雕想把唐僧师徒四个都蒸了,实际上以大鹏雕对悟空的熟知程度他一定知道悟空是会逃走的。不过没关系,大鹏雕的目标并不是孙悟空,而是唐僧,是取经大业。大鹏雕之所以如此漫不经心地处置悟空,那是因为大鹏雕自觉对付孙悟空他是有十足的把握的。

悟空果然施展了变化之术,逃跑了。事情紧急,为了给自己的营救计划争取时间,悟空念咒拘来了北海龙王用冷气凉了锅灶。实际上,大鹏雕的那个蒸人程序是有破绽的。唐僧被放在了热力最大最危险的顶格蒸笼,这说明妖精是要置唐僧于死地的。而八戒和沙僧则是被放在了蒸笼的最下面两格,是热力最小的两格,也是蒸笼里最安全的两格,这是因为他们和妖精是一家人。同时,妖精蒸吃唐僧肉的事实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妖精们拿到唐僧之后为什么一定是要蒸要煮的呢?这说明唐僧肉一定要经过烹煮才可以食用。其实,在唐僧刚出长安的时候,就有过一次差点被妖精下饭的经历。但是,那一次虎山君完全没有要烹煮唐僧的意思。实际上,唐僧的那一次经历也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妖精吃人是根本不需要烹煮的。唐僧的那两个取经小跟班不是被妖精生生地生吞活吃了吗?这再一次印证了唐僧肉长生不老的秘密是有人故意散布的。否则,这么个违反常规的吃法为什么所有的妖精们都一再坚持?既然是违反常规了,怎么可能还是整齐划一呢?难道是错都错得一样了?一切都是因为这个经典吃法是随着长生不老的消息一起散布出来的。

有北海龙王的冷气护持,蒸笼内再也聚不起热气来了,唐僧的命算是暂时保住了。妖精们都去休息了,悟空也开始变化腾挪了。悟空的一番腾挪最终还是没能使唐僧逃脱妖精的魔掌。【二魔捉了沙僧,三魔擒倒八戒,众妖抢了行李、白马,只是走了行者。那八戒口里啯啯哝哝的报怨行者道:“天杀的!我说要救便脱根救,如今却又复笼蒸了!”】八戒和沙僧明明有机会逃走,却乖乖地束手就擒,他二人分明是不想离开此洞。【八戒道:“哥啊,救便要脱根救,莫又要复笼蒸。”】八戒说的一点也不错,他们是逃不掉的。这一次逃跑失败已是“打草惊蛇”了,大鹏雕觉得悟空这么上蹿下跳实在令自己不得安生。虽然大鹏雕坚信悟空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但是这么折腾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大鹏雕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一面将唐僧藏了,一面放出谣言说唐僧已经被生吃了。

只要悟空一直找不到唐僧,他自然会以为师父的确已经被吃了并因此而灰心丧气。即使悟空要报仇,大鹏雕也不怕悟空。其实,他的这个办法后来隐雾山的妖精南山大王又用了一次,不过那一次南山大王失败了。南山大王那一次之所以会“依葫芦画瓢”,是因为那个献计的小妖精是从狮驼岭过去的。这个小妖精把狮驼岭的成功经验照搬到了隐雾山,此妖也算得上是个先进人物了。不过,这个小妖精智力有限,他根本就没有完全领悟大鹏雕这个计策的全部内容。他有样学样,只学了一点皮毛而已。其实,大鹏雕的这个计策并不是这一两天之间突发奇想而来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才得到的。回想一下取经路上悟空的斗敌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悟空之所以能够百折不挠,屡败屡战,依靠的就是他的七十二般变化。正是因为这七十二般变化,悟空才得以偷盗腾挪并最终救出师父。而大鹏雕的这个计策最光辉的一点就是破解了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

为什么这么说?七十二般变化令人防不胜防,悟空常常是神兵天降,出奇制胜。悟空会变苍蝇,并常常借此来查探敌情,偷盗宝贝,解救师父。但是,大鹏雕并不依赖法宝,悟空无宝可盗。同时大鹏雕最精明的一点就是他把唐僧藏起来了。其实,按照一般的思维唐僧已是阶下之囚,根本没有必要再将其隐藏了。但是,大鹏雕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把唐僧隐藏之后悟空就算有千变万化也都没有用了,他找不到师父。所以,悟空的变化之术就此失灵了。既如此,悟空纵有千般变化,万样腾挪也不过是一场空而已。这个时候,只要再适时放出唐僧肉被吃的谣言,悟空就是不信也没奈何了。相对照而言,隐雾山的先锋小妖只学会了散布谣言这么一招,根本没有注意到将唐僧隐藏起来的重要性。所以,当悟空变成一只耗子溜进折岳连环洞的时候,一切都露馅了。不过,隐雾山发生的事情并不简单。之前就说过,这个大鹏雕对于变化之术是颇有研究的。果然厉害!

唐僧被生吃的谣言满天飞,悟空着实心焦。只不过,唐僧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悟空纵有手段却也无计可施。【沙僧滴泪道:“哥啊!师父被妖精等不得蒸,就夹生儿吃了!”】沙僧的这句话令悟空彻底绝望了。师父还是死了。悟空大哭了一场,觉得取经一事从头到尾都是如来的不是。悟空这么想说明他早已知晓取经一事是如来的意思了。三界之内都知道,唐僧之所以取经完全是因为“水陆大会”的需要。唐王欲以“水陆大会”超亡度脱,观音菩萨临凡示意唯有大乘佛法方可令唐王达成所愿。于是,唐僧奉唐王之命往西天求取大乘真经。明面上,取经一事跟如来扯不上任何关系。这一内幕,不光悟空知道,八戒和沙僧也都知道。观音菩萨在收他们三兄弟入门时,都曾提到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的说法。这也就是八戒和沙僧卧底在取经队伍中的最初动因,他们就是要看看如来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谁要是相信了如来嘴上所说的那个为劝化众生而取经的理由,谁就是真的“很傻很天真”。

悟空要上灵山找如来讨说法:要么把经书交出来让他送往东土,要么把他头上的金箍取下来,放他回花果山。看来悟空真的认为师父已经死了。同时,也可以看出来悟空其实也并不知道取经的真实含义。悟空上得灵山,见了佛祖,备言前事。如来说出了那三个妖精的来历。悟空显然不是那三个妖精的对手。因此要想降伏狮驼岭三怪,还得如来亲自出马。【只见那过去、未来、见在的三尊佛像与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布散左右,把那三个妖王围住,水泄不通。】欲收降大鹏雕,如来可不是单枪匹马来的,他还带了灵山的大部队。这次如来可吸取了上次六耳猕猴逃跑之事的教训了。

这个大鹏雕鹏程万里,速度极快,上次竟然当着诸佛的面从如来的金钵之下逃跑了,让如来颇感意外。这次,如来带来了灵山的精锐之师,半空中十面埋伏,誓要降伏这只桀骜不驯的大鹏雕。不过,这一次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作为取经大业的总负责人观音菩萨竟然没有参与,这不奇怪吗?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如来派悟空前去诱敌。悟空到了狮驼城,与妖精交手未及数合即驾云败走。妖精不知是计,紧追悟空不舍,于是中了如来的埋伏。一开始,青狮白象虽然在降妖的大部队里面见到了自己的主人,但是他们此时并不知道具体情况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他们不敢贸然行事,还是谨遵主人之前的吩咐,紧跟大鹏雕,并没有立即就投降。待到文殊普贤二位尊者念动了咒语,青狮白象才知道主人有了新的指示,于是便泯耳皈依了。

大鹏雕一看情势不妙,但是他还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他【腾开翅,丢了方天戟,扶摇直上,轮利爪要刁捉猴王。】看来,他是非要捉住孙悟空不可了。【原来大圣藏在光中,他怎敢近,如来情知此意,即闪金光,把那鹊巢贯顶之头,迎风一幌,变做鲜红的一块血肉。妖精轮利爪刁他一下,被佛爷把手往上一指,那妖翅膊上了筋,飞不去,只在佛顶上,不能远遁,现了本相,乃是一个大鹏金翅雕。】大鹏雕悟空没抓到,自己却失手被擒了。但是,仔细想想这个大鹏雕怎么会这么蠢?明知道那块鲜红的血肉是由如来的鹊巢贯顶之头变化而来的,他为什么要去刁呢?这实在是令人费解。其实,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鹏雕此举是非常明智的。当时的状况,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一次大鹏雕是绝对跑不掉了。上次之所以能够溜掉,完全是因为如来的大意,这次大鹏雕没有那么幸运了。

既然这样,那么大鹏雕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被捕,要么阵亡。两相比较,被捕显然是大鹏雕的最优选择。其实,如来并不想大鹏雕死。否则,如果如来出手更重一点,完全就可以要了他的命。实际上,如来变化出这块血肉来的目的就是打算要放他一马的。如果大鹏雕从其他任何一个方位突围,都有可能血溅当场。如来搞这么大一个阵容,带来的这些精锐之师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来放跑了妖精没人敢说什么,他们要是放跑了妖精,那就很难说了。如来事前也没有跟诸佛交代要生擒大鹏雕,因为谁也没那个把握。所以,只要一出手诸佛必定是全力以赴。如来之所以要放过他,那是因为大鹏雕其实是比较单纯的一个人。大鹏雕并不坏,他之所以会离经叛道如此之激烈,多半是因为遭人利用的。利用年轻人的单纯来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其用心是十分之险恶的!如来对大鹏雕,有着一种隔代的关爱。但是,大鹏雕丝毫也不能感受到如来的这一片心意。

如来亮出了这一块鲜红的血肉,其实是抛出了和平的橄榄枝,但是在大鹏雕眼里这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大鹏雕看到如来抛出这块血肉来引诱自己,于是心生一计,不如就此顺势让如来生擒自己,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依照大鹏雕的性格,他为什么不在这里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呢?因为大鹏雕并不甘心。为什么不甘心?如果所料不错,在悟空去灵山求救的时候,大鹏雕已经吃了这个所谓的唐僧肉了。最后,悟空从锦香亭铁柜里面救出来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唐僧。因为大鹏雕一直想要唐僧死,要取经大业倒,所以他没有理由在抓住唐僧之后还在那里什么也不干,干等着悟空三天之后带着救兵前来挑战。所谓“快刀斩乱麻”!这件事情一定要快、要准、要狠,立竿见影才是最保险的方法。不过,青狮白象对此可能并不知情。大鹏雕不顾一切地吃到了唐僧肉,这时他才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大鹏雕发现自己中计了,于是他立即造了一个假唐僧放在了锦香亭的铁柜里。这件事情还不算完。这就是大鹏雕为什么会主动告诉悟空唐僧未死的真实原因。否则,大鹏雕哪有那么通情达理啊!

那么究竟大鹏雕中了什么计呢?大鹏雕中了观音菩萨的“李代桃僵”之计。那唐僧肉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吃得到的!

第26章 献瓜人死而复生,唐王受敲诈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51章 通天河灭门惨案 (2)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换日”计 (2)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40章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2)第115章 玉女心经(3)第48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2)第121章 天上人间 (1)第33章 观音禅院里的一把火 (1)第85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1)第77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3)第39章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1)第109章 谁主沉浮 (4)第88章 灭法国的秘密会晤第11章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1)第41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1)第38章 五庄观情归何处 (2)第87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3)第98章 天竺迷雾 (1)第36章 莫家庄誓师大会第30章 八十一难何其难第99章 天竺迷雾 (2)第25章 惊心动魄的“地府一日游”第27章 大相国寺——一笔唐王还不了的债第68章 皇榜背后的一桩谋杀案 (2)第72章 盘丝岭与七仙女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铃还需系铃人 (1)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铃还需系铃人 (3)第11章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1)第5章 神仙,还是妖怪? (2)第40章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2)第52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1)第68章 皇榜背后的一桩谋杀案 (2)第57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声东击西”的经典之战 (1)第53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2)第107章 谁主沉浮 (2)第62章 佛宝舍利子的命运与豪门恩怨 (1)第68章 皇榜背后的一桩谋杀案 (2)第45章 红孩儿系出名门离恨天 (1)第73章 黄花观的秘密 (1)第32章 沙悟净——千古伤心人第20章 政坛新蕾——根正苗红取经人第44章 乌鸡国悟空双中计第105章 英雄逐鹿 (4)第4章 神仙,还是妖怪? (1)第86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2)第22章 经动天下——唐太宗的取经梦第75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1)第111章 芭蕉情缘 (2)第98章 天竺迷雾 (1)第4章 神仙,还是妖怪? (1)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声东击西”的经典之战 (2)第85章 唐三藏陷空遭劫孙悟空“扶灵”上访 (1)第51章 通天河灭门惨案 (2)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83章 镇海禅林寺的那一夜 (1)第49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3)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换日”计 (1)第39章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1)第95章 玉华纷争中三个值得怀疑的人与妖 (3)第108章 谁主沉浮 (3)第23章 袁守诚设局斩龙王第83章 镇海禅林寺的那一夜 (1)第9章 李天王的绥靖政策 (1)第97章 大战青龙山——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 (2)第98章 天竺迷雾 (1)第55章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2)第74章 黄花观的秘密 (2)第2章 引言第111章 芭蕉情缘 (2)第88章 灭法国的秘密会晤第77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3)第4章 神仙,还是妖怪? (1)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声东击西”的经典之战 (3)第35章 黄风岭上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第38章 五庄观情归何处 (2)第63章 佛宝舍利子的命运与豪门恩怨 (2)第118章 黄金宝塔 (2)第97章 大战青龙山——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 (2)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铃还需系铃人 (1)第40章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2)第92章 竹节山背后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2)第12章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2)第24章 三曹对案,原告失踪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92章 竹节山背后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2)第65章 小雷音寺:解铃还需系铃人 (2)第48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2)第110章 芭蕉情缘 (1)第98章 天竺迷雾 (1)第60章 牛魔王——三调芭蕉扇的矛头所向 (1)第72章 盘丝岭与七仙女第20章 政坛新蕾——根正苗红取经人第30章 八十一难何其难第76章 取经路阻狮驼岭 (2)第7章 须菩提的神秘面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