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温度问题

一边的工匠们看了整个事情的经过,虽然钟进卫最后没和他们一起吃了,但这个行为却被他们看在眼里。这个中兴伯,真的与众不同!

吃完之后,工匠们回住处休息,发现他们的家属都已经被厂卫接进来了,而且也有另外的大锅饭吃。不由得更是感激钟进卫。

晚上,这伙工匠聚在一起讨论今天的遭遇,特别是讨论钟进卫这个人。除了感叹之外还是感叹,特别是吴胜大,都被大人称为吴叔了。最后,大伙互相鼓劲,一定要好好干。

钟进卫觉得今天没搞出来,明天应该差不多了。就住陶瓷厂吧,显得自己敬业。只是苦了工部主事和那些吏员,不知道中兴伯要搞什么鬼,虽然不得见,但也不敢离开,只好陪睡了。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水泥制造的进程更是不顺利,情况严重出乎钟进卫的意料。

钟进卫要求过炉内温度尽量高,吴胜大根据以往的操作流程操作,并不时观察火焰,觉得达到了以往炉内的最高温度,心里松了口气,应该不会辜负大人的期望。

因为这次煅烧的原料比以往烧的陶瓷份量少很多,所以煅烧的时间也比以前少,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烧了一个上午。

或许是为了回报钟进卫,也或许是为了吃饱穿暖吧,工匠们都很卖力,这点,钟进卫看得出来,心里对结果很是期待。

结果在午后停火降温冷却后,工匠们去窑炉内把石灰粘土的混合物取出来一看,面面相觑。都没变化,看得出来,石灰还是石灰,粘土还是粘土。

这下,把钟进卫给打击了,以为大功告成,结果啥都没变。

钟进卫就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摆着的石灰粘土发呆。原料就是这两项,自己只是不记得比例而已。如果条件达到,化学反应就肯定会发生,就算比例不对,至少会发生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想得话,应该是反应条件还达不到,也就是说温度还不够。想到这里,钟进卫抬头看着围在原料边的工匠们,找到面露惶恐的吴胜大问道:“吴叔,这温度还能提升么?”

吴胜大摇摇头,无力地对钟进卫说道:“大人,草民已经按照最高温度的操作方法来操作,这次的温度已是最高了。”

“那别的地方,比如炼铁,烧琉璃的地方,他们的温度是否会比这里高?”钟进卫不甘心得道。

吴胜大还是摇摇头:“大人,据草民所知,温度能达到最高的就是这种倒焰炉。”

钟进卫忽然想到中国古代没有造出水泥,是不是就是因为温度一直达不到的缘故,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发明水泥。对哦,好像玻璃没能烧出来,应该也是一个道理。

但欧洲至少早就烧出玻璃了,那说明烧玻璃达到的温度应该不是很难搞出来。要说欧洲领先大明几百年,钟进卫是不信的,现在又不是满清。

吴胜大看钟进卫在为最高温度而伤脑筋,想了一下,给钟进卫提醒道:“大人,要是您在夏天来烧制的话,温度会高一点。”

钟进卫一听,盯着吴胜大道:“夏天烧就能高一点?是不是可以加什么东西?”

“不是,烧制方法还是这样不变,里面的温度就是会高点,这从烧出来的陶瓷能看得出来。”吴胜大给钟进卫解释,其他工匠们也都在点头赞同吴胜大的说法。

操作方式不变,但夏天窑炉里的温度会更高,难道是气候关系?钟进卫开始回想刚才工匠们的整个操作过程。

钟进卫忽然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兴奋得道:“我知道原因了!”

安贵义在工地外边由那个工部主事和一群吏员伺候的舒服,闻报烧制不成功。就撇下他们赶过来看情况。

刚过来就看到钟进卫兴奋得站起来,他也没搞清楚情况,就拍起钟进卫的马屁:“中兴伯果然学识渊博,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您。”

钟进卫看他一眼,没顾上和他说话,对一边露出期待之色的吴胜大道:“你们直接把风鼓进炉内,现在这么冷的天气,鼓进去的风太冷,把炉内的温度降低了;而夏天的时候,鼓进去风的温度比这温度高很多,所以炉内的温度就会相差一些。”

吴胜大听钟进卫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个理。不由赞叹道:“大人果然英明!”

钟进卫不理会他们的马屁,想着原因找到了,那怎么解决,不可能等夏天才烧制,而且,就算夏天,就这点温度差,估计水泥所需产生化学反应的温度也不够。

很自然的,钟进卫就想到,要是把空气先加热,比夏天的气温还高,再送进窑炉内的话,是不是温度就能更高了。可怎么加热,怎么送为好呢?

钟进卫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眼前的这群工匠们听,吴胜大明白了钟进卫要干什么,就笑着对钟进卫道:“大人,这点应该不难,家里的火炕其实就是这个理,可以按照家里火炕的法子来造一个试试。”其余工匠也纷纷赞同,他们心里慢慢的不再怕钟进卫,就开始表现自己的存在感了。

钟进卫一听,有现成案例可以参考,这样最好,就点点头道:“好。”

安贵义在一边也想着怎么做会比较好,结果还没想好,就被吴胜大说了,心里稍微有点懊恼,还比不上这个贱籍的聪明,一下就被他给解决了进气温度的问题。

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安贵义连忙对钟进卫道:“中兴伯,咱家也想到一点,您看有用没用?”

“哦,想到什么了?”钟进卫不大相信的转身看他。

“中兴伯既然说进气的时候会影响炉内温度,那出气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影响炉内温度呢?”安贵义有点得意的说道。

钟进卫一听,猛的拍了下安贵义肩膀,夸道:“安公公果然聪明过人,我一定会在皇上面前夸你的。”

安贵义冷不丁的被拍了下,心里正要埋怨,就听钟进卫这么一说,脸上马上变成一幅笑容,笑得跟花一样,还有比这更好的回报么!

钟进卫说完之后,没再管他,对吴胜大说道:“你们集思广益,用你们的专业知识,赶紧画一个草图给我看看,要兼顾进气降温和出气带走炉温的解决法子。”

吴胜大受到钟进卫的重托,也很是高兴,当下就告辞带着工匠们去讨论出图纸了。

钟进卫一扫没有烧制出水泥的郁闷,高兴的和安贵义聊起天来。

聊了一会,钟进卫忽然想起,以后烧制水泥,玻璃,对,还有钢,这些的关键就是缺少足够的高温,现在吴胜大他们要能做出烧制水泥的新式窑的话,怕玻璃和钢都容易才出来了。

如果真的能成功,这个新式窑相对水泥配方来说,才是最需要保密的,钟进卫就跟安贵义说起这个想法。

安贵义想了想,对钟进卫道:“这个陶瓷厂已停用很久,咱家建议中兴伯向皇上提议,把这个陶瓷厂直接改了。那群不相关的人就可以驱逐出去。周围加盖围墙,并用厂卫守之。您看这样可好?”安贵义指得不相干的那群人,是指外面的工部主事和吏员,这些人不能被信任,必须隔离开。

钟进卫想想,这样也可以。那就等实验出来后再向崇祯皇帝提了,应该没问题。

等到傍晚时分,吴胜大兴冲冲地来找钟进卫,把画好的图纸给钟进卫看。

好吧,钟进卫这个大学生也没看懂吴胜大交上来的图纸,钟进卫只好求解释。

今天特意抽时间看完了《领袖之证》的剧场版结局。有点不舍,却也是结局了。个人感觉这电视剧比电影版的好看多了,推荐。

第447章 新军的新第761章 化敌为友第735章 专利法第169章 内阁风波第187章 昌黎第二战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699章 三路齐进打建虏第37章 标点符号第464章 内圣外王第355章 不听劝的后果第315章 立威第413章 火烧通行宝钞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619章 好想看电影第297章 赚钱的几件事第684章 凯旋回京第305章 辽东汉人的希望第785章 朝廷的困难第272章 胜负至关重要第816章 为人母亲的不易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610章 一样大败第431章 又见阎应元第57章 货币第252章 不甘认输第97章 闻报震怒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551章 无敌于天下第753章 连克两城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44章 日不落帝国第689章 重现大明无敌水师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435章 急报之议第763章 侯爷到哪里了第64章 舆论之论第852章 对日之策第829章 严打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827章 海上缉私队第655章 困难还是有不少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848章 不愧为隆武帝第578章 暗流涌动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769章 关注第317章 弱国无外交第176章 捷报分析第426章 谁主谁辅第580章 汉奸理论第373章 应对宁锦第89章 危险临近第769章 关注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677章 赶回京师第848章 不愧为隆武帝第720章 比乔布斯牛的吴又可第174章 影响第280章 意外收获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么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24章 防御第626章 莽古尔泰的下场第768章 突围第794章 钢铁厂第518章 我也是凡人第697章 要敢野战第214章 万人敌第230章 朝局大变动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506章 大明愤青讨伐的对象第649章 跳雷第713章 灯下黑第501章 南京民变第234章 鼠疫第142章 恶有恶报第476章 论证新军第12章 传言第629章 阅兵仪式第114章 官员俸禄第632章 天朝上国第378章 一群猪第355章 不听劝的后果第695章 心肝疼第17章 汉奸第785章 朝廷的困难第128章 终有所获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357章 报应第857章 展望未来第419章 大明烟草的危害第520章 必须建大凌河城第29章 饷银(1)第705章 张献忠的生活第794章 钢铁厂第735章 专利法第846章 攻取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