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国营企业

“陛下,刚才讲的两件事情,都可以加到一条龙计划里面去。”钟进卫回答道。

“哦,钟师傅说具体点。”

“这样的,陛下,盐政,水泥中的收益,和道路建好后的收税,可以从中分出一部分利润,用作提升官吏的待遇和国民教育之用。”

“钟师傅,朕觉得你说的话有两个问题。”

“哦,陛下,是什么问题?”钟进卫没觉得有问题,就问崇祯皇帝道。

“水泥铺路后,还要收取税收?道路乃是用来给天下臣民使用,要是收税,没钱的百姓,就是你说的草民,岂不是连门都不能出了?”崇祯皇帝对修路后的收税有疑问,要按照钟进卫这逻辑的话,那京师中青石铺路的地段岂不是都可以收税了。

“陛下,不是所有人都要收取过路税。水泥铺的路,就是再坚实,日久之后总有破损不平,这就需要维护。可这个钱从哪里来,总不能让户部出吧?”钟进卫想着后世连普通国道线,都有地方政府在收税的。那可是税收几万亿,不是大明一年几百万两银两的时候。所以他潜意识里面直接就照搬后世的一套了。

崇祯皇帝可以想象,要是说天下所有修路费用都要从户部出,户部尚书毕自严还不上吊给自己看。想到这里,不由笑笑,听钟进卫接着说。

“对于道路的损害,最大的应该是重物,百姓普通行路,对道路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可以忽略。所以,根据这个情况,对行人不收税,对马车,牛车等车辆收税。比如载人的车收取多少费用,载物的又是多少,四轮马车又是多少,等等,按照车辆载重进行收取。”

钟进卫这么说,还是有点道理,崇祯皇帝点点头问道:“钟师傅就是说,从收取的车马税里面分比例出来进行道路维护,官吏加薪,国民教育?”

被钟进卫影响的久了,很多新鲜名词也被崇祯皇帝不自觉得用了出来。

钟进卫点点头:“陛下说得极是,臣就是这么想的。”

“钟师傅,你说的这个官吏加薪是怎么想的?就是为了把他们绑到我们革新的战车上来?”崇祯皇帝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陛下,是,也不是。官吏加薪,给了他们好处,他们就会用心办好此事。另外,臣了解到,当前的官吏薪水,还真不够他们开销的。”钟进卫说到这里,把那天从于海宁那边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薪水使用情况一一向崇祯皇帝做了汇报。

崇祯皇帝很认真的听着,一边听一边思考。等钟进卫说完后,他感叹道:“看来朕一直在深宫之中,对民间的事情了解的还是少了点。”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对温体仁更是欣赏了,在如此低工资之下,温体仁还能保持清廉自律。

“陛下,给官吏实现加薪之后,可以加大反腐力度。现在几乎已是无官不贪了,如果所有的腐败都要查,怕是难以实施。因此,臣建议以前的可以赦免,但此后如有再犯,则严惩不贷,这个是有例子可以学的。”

“哦,是何例子,朕怎么没听过。”崇祯皇帝读史书也是不少的,好像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

“陛下,这个例子是发生在后世的,您当然没听过了。”钟进卫笑笑答道。

“说给朕听听。”

“后世有一个地区,在广东地界,单独立国的。当时国内所有警察,就是衙役都有收黑钱,官吏都腐败的事情。官府就成立了一个叫做廉政公署的机构来打击官吏贪污腐败,结果因为所有官吏都有份贪腐,所以推行不下去。最后国王赦免了所有官吏之前的贪腐行为,从约定那刻开始清算腐败行为,才执行了下去。”

钟进卫懒得解释行政特区的概念,直接说成国家了,反正对自己要说的内容没有影响。

“哦,结果如何?”

钟进卫回答道:“那个国家的廉政程度成为全世界几千个国家中廉政排名最前列的国家之一。”

“只是赦免之前贪腐,就能有如此之成效?”崇祯皇帝有点不相信。

“当然不是,最大的原因还是和那个廉政公署有关,赦免之前的贪腐只是一个反腐基础而已。”钟进卫解释道。

“快给朕说说这个廉政公署有何魔力,竟然有如此成效。”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的话,很是好奇廉政公署是如何办事的。

“根据臣的印象,这个廉政公署专门针对官吏,接受百姓实名举报。接到举报,就会进行查证。他们只对国王负责,其他官吏干涉不到他们的查证,而且,必须配合廉政公署的调查。另外,这个廉政公署还会对官员不定期的进行反腐宣传,毕竟,反腐的目的是没有腐败,而不是抓出腐败。”

崇祯皇帝怎么觉得这个廉政公署的做事方式好像很熟悉,调查官吏,接受举报,并向皇帝负责。忽然,他想了起来,问钟进卫道:“这廉政公署,岂不是朕的东厂和锦衣卫么?”

钟进卫笑笑,说道:“陛下,臣也觉得这廉政公署和厂卫干得是差不多的活,这也是臣之前建议陛下要把厂卫用起来的原因。不过廉政公署和厂卫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有何区别,钟师傅是指那腐败宣传么?”崇祯皇帝问道。

“是的,这是一个不同。还有,厂卫重点是在于谋逆吧。当然,贪污也是其调查范围。但臣印象中一般被厂卫调查的都是朝廷高官吧,而廉政公署是把所有的官吏都囊括了进去,并且会保护实名举证的百姓,严厉打击那些想打击报复的官吏。当然,这个的基础就是那个国家的百姓基本都有举人的学识,举报就有理有据。官吏做何事犯法,都能正确评估。”

崇祯皇帝想着这反腐还和全民教育联系起来了,不过说起来,还真的是有关系的。你要是只知道埋头种田的农民,怕是没有这等举报的勇气。

崇祯皇帝想起太祖皇帝剥人皮都无法吓阻贪官污吏的产生,这廉政公署就有此效果,看来得学学。

于是,他对钟进卫道:“朕看,让厂卫学这廉政公署还是可以的。只是时机要恰当,就等一条龙计划开始实行之后吧。”

崇祯皇帝想想,钟进卫的一条龙计划,一下会改变许多朝廷现有格局,增加好多衙门,可能会遇到许多事情。

不过遇到的事情再多也不怕,就怕不知道怎么变。现在道路有了,就要走下去。崇祯皇帝想道。

忽然,崇祯皇帝又想起一点,有点担忧地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盐政上面基本不会有多少税银可以收取。其利润全部都用于开中法来换取粮食。那就剩下水泥的利润和过路的税收,要承担救灾,军费,官吏薪水,国民教育和道路维修这么多用钱的地方,够用么?”

钟进卫一听,觉得崇祯皇帝的担心有道理,水泥的产量不可能一下就有好多,道路建设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得利润无法满足这么多需求的。

但马上,钟进卫就有了主意,向崇祯皇帝建议道:“陛下,这个不用担心。后续应该还有很多来钱的地方,比如说玻璃,钢铁等。只要那个新式炉实验成功了,就可能造出来。到时候,成立国营企业,所赚的利润全部用来做刚才说的那些事情,应该是可以的,就算不够,还可以开拓其他产品,按照这个思路来做。”

崇祯皇帝听着什么国营企业这关键的新鲜名词,一直忍着,等钟进卫把话全部说完了就连忙问道:“钟师傅,何为国营企业?”

“类似盐铁专卖,由朝廷组织一个商社,专门进行玻璃,钢铁制品的买卖。”钟进卫解释道。

国营企业出现在历史上,肯定是有它的一席之地的。钟进卫早就想到了大明现在的情况,最好就是用上国营企业这套。

至于国营企业的弊端,等先把眼前的困局渡过去之后,再慢慢进行改革吧。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解释了国营企业后,觉得确实是条路,但还是有点担心,问钟进卫道:“这岂不是朝廷与民争利么?”

第348章 要翻盘第529章 大军开拔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50章 死人第113章 道路衙门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283章 建虏并不笨第334章 不摆谱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420章 利用烟草第199章 推波助澜第601章 虚张声势第449章 新式军服第151章 期盼第214章 万人敌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231章 百姓视角第464章 内圣外王第707章 再一次打击了建虏第24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146章 农业研究院第432章 鱼松计划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223章 赎罪银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129章 保密问题第593章 杀明军第464章 内圣外王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503章 生员之祸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743章 洗衣机随便洗第40章 军需官第587章 沈阳城外第395章 杀虏放火时第570章 苦啊第93章 以一敌四第371章 取自朝鲜第185章 昌黎战间隙第838章 粮食危机始解第685章 日本横渡太平洋出使欧洲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356章 死亦无憾第311章 负隅顽抗第316章 雷锋语录第812章 宗族第455章 盐商要反击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务第323章 死营第263章 悔不当初第39章 查漏补缺第514章 燧发枪试验第668章 明军等死吧第456章 张献忠的观察第24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23章 勤王诏第83章 喜从天降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第372章 一石二鸟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372章 一石二鸟第741章 又到过年时第229章 下有对策第124章 话剧第594章 陷阱第152章 流水线和标准件第28章 浩劫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98章 厂卫正式出山第59章 厂卫第369章 危险机会第845章 北方舰队第657章 关宁军的任务第572章 各有算计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604章 六王议政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179章 兵书第802章 直升飞机第193章 诱骗成功第838章 粮食危机始解第382章 烟草第249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第819章 陈子壮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235章 显微镜的重要性第493章 藩王会议(3)第135章 与民争利第382章 烟草第291章 我们赢了第609章 杀手锏第642章 扩招锦衣卫政委第486章 徐霞客第289章 战局突变第470章 收费的水泥路第640章 粮食问题第349章 黄雀在后第423章 自己儿子怎么办第484章 运几船回大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