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永平

对于建虏会来攻打永平,驻永平的大明官员都心里有数。

一是建虏就在京畿之地游荡,不小心就能过来;二是统领京畿之地勤王军的孙承宗孙阁老,已派快马到各处进行过警告。

老百姓不管贫穷还是富裕,都纷纷往坚城里拥,期望着能有个依靠,逃过这一劫。所以永平把守的人力财力并不缺。

驻永平最高军事长官是永平兵备道郑国昌,这日,他收到一个好消息,正在衙门和永平府知府张凤奇,户部员外郎陈此心,左参议白养粹验收建虏首级,一共有五十个之多。

虽然最终发现这些首级不是正宗的建虏首级,而是蒙古鞑子的首级,但在这明军普遍大败之余,有这么一个胜利,郑国昌很是高兴。

他给送首级来的刘武说道:“你回去告诉刘参将,让他放心,他的功劳一定会如实禀告给皇上的。至于赏赐,眼下不是时候,等建虏退出关外,皇上自会论功行赏的。”

刘武本来也就没想能从永平拿到奖赏,只是奉了自家参将之命,前来报功而已。

现在完成了任务,就告辞郑国昌准备赶回去。

白养粹想着万一建虏前来攻打永平,城内没有勇将可用,而刘参将却能杀掉如此之多的鞑子,是个依仗。

想到这里,他把刘武给喊住了,问他道:“刘参将现在在哪,可否让他前来协助防守永平城?”

陈此心一听,正合心意,连忙附和。

“回参政的话,将军本在太平寨一带协防建虏,因建虏已转向山海关而来,奉孙本兵之命正回防山海关,小的与将军在建昌营一带分手,此时将军怕是到刘家口了。”刘武一抱拳躬身回答道。

白养粹和陈此心一听,很是失望,但又不敢让刘参将违背孙承宗的命令,只好作罢。

刘武于是告别几位大人去追赶自家主将,没想刚出城门就望见黑压压的建虏蜂拥而来,无奈只好退回城里,不得出。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和遵化一样,同样是坚城,同样是重兵把守之地,同样是深夜汉奸内应开城,接应建虏攻占了永平城。

兵备道郑国昌,永平府知府张凤奇战死,户部员外郎陈此心,左参议白养粹投降建虏。

和遵化不一样的是,建虏没有展开屠城,因为皇太极事先有严令。

也不是皇太极忽然大发慈悲,而是他准备把永平作为关内的一颗钉子使用,变为自己的城池,所以没有实施三光政策。还令降官陈此心和白养粹在第二日一早组织全城百姓迎接自己,展示大金大汗的威严和亲民,收买人心。

白养粹和陈此心商量好工作安排后,白养粹还建议剃发相迎,以讨好奴酋皇太极。陈此心犹豫了片刻,后来一想身在刀板上,不想死的话,就只有答应了。

陈此心深夜忙完后,回住处,被躲藏着的刘武制住。刘武恨他投敌,欲杀之。

陈此心为活命投敌,但不甘心剃发。现在要被刘武当汉奸杀,连忙求饶,告知刘武说只是权宜之计,正想法子逃出永平城。

陈此心终究是大明高官,刘武一个小小参将亲兵还是没下得了手,又听说明日一早要组织全城百姓迎接奴酋。于是心生一计,对陈此心道:“大人,小的懂虏语,明日一早咱们装扮成鞑子逃出城外,或许可行。”

陈此心一听大喜,只要有活路,他真心不想给建虏做事。可一想,又发愁道:“可咱们没有建虏衣服,这可如何是好?”

刘武已放开陈此心,见他发愁这个,倒不在意,对陈此心一抱拳道:“大人休慌,小的对建虏知之甚深,虽有令不得屠城,但必有鞑子会出来祸害百姓。待我去去就来。”

陈此心有点不放心,但刘武已潜出门去,只好作罢,回房收拾金银珠宝。

他知道扮成建虏逃走,肯定是带不走家属。幸亏鞑子不屠城,就吩咐家人等他走之后混进百姓家以图安全,等自己带明军杀回来后再救他们。

再说刘武,本身是闯过刀山,下过火海的汉子,又和建虏生活过多年,对建虏的习性了如指掌。很快找到几个落单地在祸害百姓的建虏,杀了剥衣走人。

此时,天色已微明,刘武赶紧回去让陈此心换装。

陈此心于是硬起心肠,和家人道别,换上鞑子衣服,拿了一包金银准备跟随刘武出门。

刘武一见,就劝道:“大人,我们乔装逃命,带着如此多的金银怕是不方便。鞑子的缴获都要归旗主所有,再进行分配,若被发现带了如此多的金银,怕会被发现而盘查,到时候可能就不是金银有没有的问题了。”

陈此心听刘武说得有理,只好作罢,把包裹放下了。走了几步,又不甘心,又返回去,把里面的金锭拿了,统统揣在怀里,才跟上刘武,前往最近的城门。

刘武大摇大摆的当先走在街上,如遇盘查,都用虏语一一应付过去。只苦了跟在刘武身后的陈此心,战战兢兢的,出了一身的汗。

等到了城门处的时候,天已放亮。城门是开着的,但门洞两边守着两队彪悍的建虏鞑子。

陈此心看得两脚发软,不敢再前。刘武无奈,只好暂时隐藏在城门附近,等待皇太极进城后的混乱时机再行出城。

建虏也是天刚亮就去找陈此心和白养粹,让他们带着投降的大小官员去安排全城百姓迎接皇太极。结果找不到陈此心,空无一人,连家属都没有一个。

皇太极进城时间已是定了的,没时间再找,白养粹只好自己带头催促全城百姓去官道两边排列等候。

对于迎接上官的手段,白养粹自是熟练无比,为了讨好皇太极。他下令所有百姓必须穿旧衣,拿各种吃食,带笑容,一定要表现出盼望奴隶头子已久,渴望当奴隶的愿望和热烈的现场气氛。

老百姓虽心有不愿,但除了心里暗骂之外,别无办法。

永平城慢慢地热闹,嘈杂起来,城里的声音最响亮的不是建虏,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投靠建虏的前大明官吏。他们都已主动剔头,卖力地在教训百姓。

“咱大金军马上要进城了,还不快站好。”

“主子大汗来了后,一定要高喊万岁,不要哭丧着脸,懂么?”

“大金勇士走过的时候,你们一定要像看到祖宗一样看待,让大金勇士高兴高兴,否则惹怒了大金的勇士,就死啦死啦地!”

皇太极在城外大营已是盛装等待,等时辰一到,就带手底下的小弟一起入城,接受大明百姓,不是,现在是大金百姓的欢呼。

新进的奴才果然不错,还没等定好的时间到,就来汇报说城里已安排妥当。

三声炮响,志得意满的皇太极在大明土地上带着一群辽东来的小弟开始进城。

白养粹带着所有投降的官吏在城门处迎接,一看到皇太极的仪仗,马上匍匐在地。

皇太极此举就是要收买人心,民心,把永平变为自己的城池,所以也表现出礼贤下士的做派,两方人马就在城门口表演开了。

躲在城门附近的刘武看得一清二楚,把他给恶心的连吐吐沫。

皇太极表演完了之后,就骑着御马,当先入场,接受两边大金子民的欢呼。

人潮汹涌,箪食壶浆,迎接王师,只看得皇太极心花怒放。不过,他也是人精,能看出这热闹背后隐藏着的一丝悲哀。但这又怎么样,谁还会去计较这个呢,史书上只会写大明百姓是如何的受苦,盼望大金来解救他们的一幕。

谁知道,没走出多远,忽然一块砖头从人从中飞出,直砸向皇太极。

第734章 健美俊俏小郎君第203章 昌黎第四战(3)第207章 祸福难料第180章 三法独立第236章 水泥商机第772章 高瞻远瞩第602章 否极泰来第294章 捷报反应第701章 献宝第778章 战后困境第430章 死营得安第802章 直升飞机第855章 雇佣兵第20章 赵率教第572章 各有算计第226章 宋应星第798章 收名人上瘾第266章 屠城第650章 军备情况第169章 内阁风波第838章 粮食危机始解第324章 己巳之变终章第453章 佛郎机改良第840章 徐霞客归来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291章 我们赢了第264章 滦州光复第198章 对虏策略的转变第467章 登莱战报第434章 大家都来捧场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179章 兵书第2章 相识第255章 大奸似忠么第356章 死亦无憾第147章 数理化第640章 粮食问题第386章 开封戏曲第106章 蛛丝马迹第393章 最后一战第439章 开中法救急第47章 物价第258章 战争理念第744章 狙击手部队第7章 变故第406章 御厨第493章 藩王会议(3)第79章 断人财路第189章 又动劝降之念第630章 当场石化第95章 脱险第739章 建虏的现状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192章 第二次劝降昌黎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840章 徐霞客归来第607章 一招打建虏第686章 大明水师学堂第156章 刘兴祚第843章 回京第801章 斗战胜佛第99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248章 鸟铳第215章 盐商的对策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还是葡萄藤第413章 火烧通行宝钞第226章 能环保就环保第283章 建虏并不笨第167章 纸币定样第512章 铁范铸炮第609章 杀手锏第650章 军备情况第298章 京营改编第92章 濒临绝境第350章 难言之隐第380章 张缚第539章 战后第518章 我也是凡人第8章 担忧第382章 烟草第777章 追击多尔衮第658章 一切顺利第340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第482章 大规模前往北美第81章 废墟新棚第25章 拖拖拖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600章 到此一游第4章 相信(2)第430章 死营得安第648章 吐血第285章 建虏的危机第52章 救灾第752章 泪流满襟第64章 舆论之论第275章 祸福难料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705章 张献忠的生活第292章 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