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如何发行纸币

以前的时候,讨论过纸币的作用和大概的发行方式。所以,现在一提这个话题,当初参与纸币讨论的温体仁就直接问始作俑者:“中兴伯,你说要用准备金制度来发行纸币,不知道具体是如何操作?”

钟进卫看看已坐在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发现他也是一脸期待地看着自己。

“陛下,臣之前有考虑过这个事情,不过现在水泥这些东西出来了,就有了一个更好的想法。”钟进卫并不拿捏,直接说道。

“钟师傅,快快道来。”

“陛下,臣以为,纸币的流程,从原理上来讲,是收到银两,然后印制相应数额的纸币发出去。但理论和实际还是有不一样的,可以这么做。”

钟进卫伸出左手,握成拳后伸出一个指头,这样显得有条理、专业:“第一,户部先印制一些纸币出来备用。”

“第二,纸币移交给发行机构。这个发行机构必须遵循基本原则,即收进实物,发出纸币;收进纸币,返回实物。具体可以从官员的俸禄开始,俸禄全部扣留在这个发行机构,发纸币给他们。如果他们不信任手中的纸币,或者手中的纸币用不出去,可以来发行机构兑换现银,一切自愿。”钟进卫一边说一边伸出了第二个指头。

“钟师傅,如此一来,他们要是全部兑换成现银,那纸币岂不是白印了?”崇祯皇帝不是很理解,虽然以前说过一次,但具体实现的时候,钟进卫还这么说,崇祯皇帝就再问了一次。

“陛下,这是为了建立朝廷的信誉。无信则不立,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道理。这么做,就是让他们明白,这个纸币等于现银。这样一来,哪怕开始几次,纸币全部兑换为现银,等他们相信了朝廷的信誉,自然就不会再来兑换现银了,毕竟纸币使用有太多的便利了。”

钟进卫很确信,只要朝廷的信誉有了,纸币替换实物货币的趋势将是不可阻挡的。

“哦,朕明白了,钟师傅接着说。”

钟进卫又伸出了第三个指头:“第三,朝廷言明所有税收都可以使用纸币,并且是优先使用纸币。”

这点容易理解,谁都没有提出疑议。

“第四,发行机构开放窗口,让百姓也可以用家里的银两来兑换纸币,这点可能开始不多,但后续一定会有这个需求的。”

“中兴伯,这百姓要是都来换一厘的纸币,朝廷会亏损的,这个如何处理?”户部尚书毕自严插嘴问道。

“当然不能这么让他们换了,各类面值搭配着来,怎么个搭配就看当时发行机构的库存吧。”钟进卫毫不犹豫地说道。

忽然,他想起了后世,过年的时候去银行兑换低面值货币,经常兑换不到,不知道会不会也有这个原因在内。

钟进卫等了会,没听到其他人再问问题,就继续伸出第五个指头道:“第五,国企有多少利润,就发行多少纸币,如此就能加快纸币的流通。”

“此话怎讲?”温体仁也参与进来问问题。

“国企赚的钱是属于朝廷的,赚来的银两存到纸币发行机构。而后朝廷就可以从发行机构拿走相应数额的纸币去用。如果收到纸币的人不相信纸币,大可以去发行机构兑换回现银,如此一来二去,有了信誉后,来兑换现银的人就会少下去,纸币自然就流通到外面了。”钟进卫转向温体仁,解释道,显得很胸有成竹。

“呵呵,中兴伯的意思是,国企赚的越多,纸币发行的就越快,替换银钱的速度也就越快了!”温体仁捋着额下长须,笑着总结道。

“没错,就是这样。而且,还可以搞搞促销,让百姓更多的选择使用纸币。”钟进卫又抛出了一个方法。

“何为促销?”这下是毕自严问了。

“比如,水泥,原本一分现银买到的分量,现在用纸币买,可以是九厘。”钟进卫直接举了个例子,这样通俗易懂。

“那朝廷岂不是就少了一厘了?”毕自严一听,有点心疼,连忙发话问道。

“呵呵,你可以把水泥先抬高一厘来卖啊。”钟进卫想着明朝的商人,不知道会不会这手段。

崇祯皇帝在上面听得哑然失笑,把底下几个臣子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他指着钟进卫道:“钟师傅,你这鬼点子还真多。”

温体仁和毕自严一听崇祯皇帝的评语,也呵呵地笑了起来。

钟进卫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鼻子,想着自己不就是借用了下后世所谓促销优惠的手段而已嘛。据说后世什么四个数字相同的促销活动节中,就有很多商家这么干的。

“钟师傅,还有么?”崇祯皇帝看钟进卫不说话了,就连忙问道。

钟进卫觉得举着手计数好像意义不大,就放了下来,不再搞这形式主义,然后问崇祯皇帝道:“不知道陛下怎么安排这个纸币发行机构?”

“钟师傅是说安排在什么地方么?”

钟进卫点点头,其他内容暂时想不起来,就这办公场所还有点想法,准备说说。

崇祯皇帝看向户部尚书,这事应该是他管的。

毕自严迎着崇祯皇帝的目光,奏道:“陛下,就放在户部衙门的侧厅如何?”

“不妥,不妥。”温体仁摇摇头,首先表示了反对。

“有何不妥?”毕自严没想温体仁第一个反对,就看着他问道。

“按照中兴伯的意思,这个纸币发行机构要存白银准备金,也要存纸币。到时人来人往,不但影响户部的办公,也会影响纸币的发行。不妥!”

“这.,下官可以使人隔开区域办公。”毕自严又出了对策。

温体仁还是摇摇头,不认同。

“钟师傅,你有何想法?”崇祯皇帝看温体仁和毕自严的意见相左,就问起在边上微笑着看热闹的钟进卫。

“陛下,臣是有个想法。这个纸币发行机构所做的事情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而且也会是以后大明第一个专门的金融机构,因此臣以为另外新建一个办公场所为好。”

听到钟进卫发言,温体仁和毕自严不再对视,都看向他,听这个鬼主意不断的中兴伯又有何妙策。

“钟师傅言之有理,但朝廷没有银两来新建衙门。”崇祯皇帝听了,微微摇头。手中没钱,不好办事。中兴伯的想法是好的,可难以实现。

“陛下,这个钱还是值得花的,而且也不会要太多的银两。臣给您细细解说。”崇祯皇帝的困难难不倒钟进卫,他马上答复道。

“能省下一笔银子不好么,中兴伯再额外花一笔银子,不管多少都不好吧?”毕自严一听要用银子,表示不服气。

钟进卫冲毕自严笑笑,然后面向崇祯皇帝解释道:“陛下,其实,这钱其实还真的必须要花。因为按照计划,会有不少银两和纸币存储在纸币发行机构。既要防偷,又要防火。专门进行设计,可以保证其安全。收实物和出纸币分不同的门,也能保证不混乱,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显得朝廷对纸币的重视,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打算长久地运行,这对于提高朝廷信誉也有不少的帮助。”

“按照中兴伯这么说,这个新衙门岂不是很大,那如何不会要太多的银两来修建?”毕自严换了另外一个角度来反对。

钟进卫转身对着毕自严,微微一笑道:“毕大人,不要着急,我接着就说为什么不需要太多银两了。”

崇祯皇帝在上面也笑着道:“毕卿,你就先听完钟师傅的讲解,然后再提问吧。”

“是,陛下。”既然崇祯皇帝发话了,毕自严只好先耐着性子听着。心里做好了准备,中兴伯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就要反驳,最好能打消皇上和中兴伯另外新建衙门的念头。

钟进卫根本不知道毕自严心里的小算盘,把他之前考虑到的,一举两得的想法说了出来。

第41章 不成熟第740章 长生天也要听大明皇帝的第836章 第三重保险第490章 愿往东南第244章 创新没那么难第19章 中计第690章 建虏求和第242章 一天一换第100章 阎应元的要求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846章 攻取大员第111章 水泥第40章 军需官第819章 陈子壮第111章 水泥第501章 南京民变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626章 莽古尔泰的下场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紧迫性第93章 以一敌四第752章 泪流满襟第48章 结账第586章 奴酋上当了第555章 大明定远侯第786章 北方军队的改编方案第819章 陈子壮第31章 京师之战第566章 重组夜不收第729章 读书人的第二条出路第230章 分道扬镳第578章 演戏所带来的好处第204章 昌黎第四战(4)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94章 一线生机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550章 科举之补充第46章 东厂第16章 面圣第260章 首胜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协第545章 是胜是败第93章 以一敌四第188章 昌黎第二战结束第130章 升为次辅第294章 捷报反应第270章 战前分派任务第562章 新来的吧第132章 开民智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610章 一样大败第294章 捷报反应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245章 无敌炒股法第424章 祖宗基业为重第862章 君明 臣贤而后国强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691章 虽远必诛不是口号第281章 形势依旧严峻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531章 登陆辽东第418章 汉中烟草第342章 饿死不如战死第799章 过扬州叹第804章 月儿姑娘第288章 背水一战第539章 战后第54章 红会雏形第579章 里子面子都有了第799章 过扬州叹第78章 思念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528章 稳妥第一第674章 留人质安军心第592章 明军太凶残了第287章 反胜为败第589章 城头厮杀第453章 佛郎机改良第73章 汰兵插曲第131章 京营相关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169章 内阁风波第516章 阳谋第234章 鼠疫第621章 玄虚第431章 又见阎应元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364章 龙子龙孙第508章 要拨款先出力第166章 海盗问题第808章 水泥路边第485章 明三藏取经第487章 何以知道贱号第492章 藩王会议(2)第185章 昌黎战间隙第418章 汉中烟草第17章 汉奸第116章 陶瓷厂第418章 汉中烟草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