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昌黎解围

蒙古诸部首领答应一声,正要离开时,几匹快马飞驰而来。

他们以为是大金的探马又有情况报上来,就都留下来听听新的动态。

谁知代善看见来人,眉头一皱,难道是皇太极来催昌黎的战事?他问来人道:“鳌拜,你来又有何事?”

鳌拜心里也不高兴着呢,堂堂大金巴图鲁,最近就尽干些跑腿的事,不过他在代善面前却不敢无礼,在代善马前几步远的地方勒住马说道:“大汗有令,请贝勒火速领军回永平。”

周围的人一听,都愣住了。要说来询问昌黎战事,看是否有攻下来,倒是合情合理。现在没想到,一张口就说要他们回永平去。

代善知道事情有变,否则不会放过有损大金脸面的昌黎,让他领军回永平。

只是不知道到底有什么事情,皇太极不知道这边的情况,如果事情不是很急,就先灭了那支明军再回去。

于是,代善拿眼看着鳌拜,问道:“何事要本贝勒马上回去,我这边也有事呢。”

这大军动员也动员完了,正准备出击,你就让我不打了,回永平,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鳌拜看看那些蒙古首领们,并没有说话,只是拿出一份皇太极的旨意,上前递给代善。

代善皱着眉头一边想着什么事情搞这么神秘,一边接过来打开看。

那些蒙古首领们很好奇,到底皇太极的旨意上写着什么,虽然看不到内容,但都纷纷伸着脖子想瞄一下看看。

内容不多,代善一下就看完了,然后脸上显出兴奋之色,这些天太憋屈了,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于是,代善当即下令军队转向,回师永平。

蒙古首领们忙问原因,代善只说是好事。

蒙古首领们看不用再打昌黎,又见代善脸上有兴奋之色,也就不再继续询问。他们知道,代善会说的话,就不会敷衍了,等到了永平自然就知道原因了。

这支鞑子联军略微转向,往西北永平方向去了。

何可纲大概在过去一个时辰之后,察觉到了鞑子的动静不正常,因为一直吊在骑军四周的大批建虏探马忽然都退走了。

前军的曹文诏也感觉到了,跑来中军汇报这个情况。钟进卫听他们两人说了之后,猜不出来鞑子这是要干嘛。

三人商量了下,要说鞑子是攻陷了昌黎城,所以丢下他们不管了,也不像。因为他们的夜不收每隔半日就会前往昌黎探听情况,之前并没有回报说鞑子有攻城的迹象。

最后何可纲决定派出夜不收,寻找鞑子踪迹,否则不能安心。

没过多久,之前派往昌黎的夜不收匆忙赶回,向何可纲禀告说鞑子大军拔营往这边方向而来。

这点距离,鞑子倾刻就到。何可纲匆忙向钟进卫说明情况,骑军不能再绕昌黎而走了。

鞑子拔营而来,昌黎暂时安全。五千骑军应尽速背离昌黎而撤。

钟进卫也不是死脑筋的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何可纲的建议。

于是,军令传下,骑军开始转向。

就在这时候,又有夜不收快马回报,带回一个意外的好消息。

鞑子大军中途接到命令,转向永平方向去了。

钟进卫与何可纲以及曹文诏面面相觑,这鞑子是演的那出戏啊?

何可纲当即决定,再派夜不收往鞑子大军撤走的方向搜索,免得鞑子杀回马枪。

骑军不再背向昌黎而动,而是往昌黎东向行进,和鞑子大军保持一定的距离,等待消息的确认。

一直到将近傍晚之时,才确信了鞑子大军真的是回永平去了。

钟进卫听到这个消息,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么一来不但救援昌黎的目的达到了,而且五千骑军基本没什么损失。此行算是很成功了。

但鞑子为什么突然放弃攻打昌黎,明显来找自己这支军队麻烦的时候又突然放弃了呢。

钟进卫一直骑在马上低头思考着这个问题,直到何可纲与曹文诏来找他的时候,他才想出了一种可能性。

“我猜,肯定是孙大人那边有动静了,所以鞑子才撤走的。”钟进卫把自己想到的可能性给他们两人说了。

何可纲和曹文诏并不知道孙承宗态度的转变,所以事先没有往这方面想。

钟进卫这么一说,他们再一问,才明白当日他们出营门的时候,孙本兵击鼓聚将是改变了态度,准备支援他们。

两人马上肯定,一定是这个原因。

找到了鞑子撤军的原因,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确认,他们还是松了口气,记起过来找钟进卫的目的,就问道:“监军,我们接下来是何去何从?”

钟进卫看看天色,想了会,就说道:“鞑子虽然退去了,但我们没到过昌黎。为救昌黎而来,却不知道那边的具体情况,也说不过去。我们就去昌黎看看如何?”

何可纲和曹文诏相互看看,觉得监军的这个提议有道理,再说现在鞑子退走了,去昌黎城也安全,就都赞成钟进卫的提议。

五千骑军再次转向,往昌黎而去。

这两天鞑子没有攻城,让昌黎县令左应选和守备石国柱都稍微休息了下,但还是能看得出两人的疲惫,都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此时,两人正在昌黎西城头站着,周围几步远的地方站着几个衙役,不让别人靠近昌黎城的两大巨头。

左应选和石国柱正在讨论援军的事情。鞑子已经离开昌黎,援军仍然一直未曾出现,难道真的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在看不见的地方和鞑子大战了。

如果这样,不知道朝廷的援军能不能打赢。两人讨论多时,也属于瞎子摸象,乱猜。

最后,左应选看看天色,对石国柱说道:“天色已不早了,等明日鞑子还未曾出现的话,就开了城门,让百姓出去收集些物资回来,城墙下的滚木礌石也得清理下。”

石国柱点点头,拖到明日再开城门,也是谨慎,他当然没意见了。

左应选看石国柱也同意,就转身准备离开城头,回县衙去处理些民事。

谁知他刚转身准备走的时候,石国柱忽然拉住了他。这个动作有点失礼,左应选诧异地看向他。

只见石国柱用另外一只手指着远处道:“县尊快看,远处来的是朝廷援军么?”

这么一会功夫,已经有隐约的马蹄声传过来了。左应选连忙转身看向石国柱所指的方向。

是有一支骑军开过来,虽然天色已经有点暗了,但依稀还能看到那支骑军的一抹红色。

大明尚火,因此明军的旗帜,军装都以红色为主。这点和鞑子的区别很大,所以很远就能区分开来。

左应选毕竟是读书人,眼睛还没有石国柱好,只能隐约看到一抹红色。他还在猜测的时候,石国柱已经确定了,大声喊道:“朝廷的援军来了。”

远处的马啼声已经惊动了这面城墙上的乡兵,他们也正在看,但没有石国柱对明军的熟悉,所以石国柱最先喊了出来。

经石国柱这么一喊,也不知道这些乡兵是真看清了还是盲目相信石国柱,纷纷大叫朝廷援军来了。

其他地方的乡兵,民夫最先聚集过来,有机灵的就去点了火把过来。

这时,城里头也开始热闹起来,有些早睡的老弱被吵醒,然后热闹声中也有了他们的一份贡献。

城头上的人看着那支军队有几骑跑在前面,最先奔近昌黎城。

乡兵们看到是穿了明军服饰的骑兵,都在城头上欢呼起来,只有左应选和石国柱等人还沉着气,看着越来越近的那几骑。

那几骑跑到昌黎城下后,勒马大喊,但被城头的声音掩盖了。左应选连忙传令噤声。

然后,城头上的人听到了一个他们期盼已久的声音:“大明勤王军监军中兴伯钟进卫,带关宁军何可纲参将,曹文诏游击前来救援昌黎。”

第432章 鱼松计划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第56章 纸币第3章 相信(1)第692章 驱赶海贼搅局东南亚第549章 生员之论第851章 朝贡之策第547章 有喜了第708章 自然灾害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4章 相信(2)第677章 赶回京师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门总督的称呼第170章 水泥建筑第199章 推波助澜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55章 白话第672章 到嘴的鸭子又飞了第445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285章 建虏的危机第606章 懦夫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242章 一天一换第542章 冷热寒症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684章 凯旋回京第110章 盐政细节第608章 精兵的区别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595章 灭个干净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261章 简单任务第476章 论证新军第126章 闯侯府第418章 汉中烟草第772章 高瞻远瞩第490章 愿往东南第661章 飞夺海州城第153章 府内见闻第464章 内圣外王第197章 不抛弃也不放弃第267章 功败垂成第473章 都有收获第74章 汰兵归去第105章 匆忙善后第464章 内圣外王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289章 战局突变第587章 沈阳城外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428章 关宁现状第450章 明末火药第864章 蒸汽火车第451章 可惜了火药技术第793章 蒸汽机的进度第35章 卢象升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586章 奴酋上当了第402章 做起来难第610章 一样大败第743章 洗衣机随便洗第203章 昌黎第四战(3)第523章 一网打尽第23章 勤王诏第670章 战事间隙第644章 我要你造得出来么第450章 明末火药第772章 高瞻远瞩第227章 兄弟情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692章 驱赶海贼搅局东南亚第218章 昌黎战的意义第657章 关宁军的任务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812章 宗族第630章 当场石化第217章 贪腐反逼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149章 惶恐不安第172章 盐政会议(2)第700章 布局交趾第47章 物价第255章 大奸似忠么第104章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589章 城头厮杀第207章 祸福难料第480章 明人去过北美否第260章 首胜第863章 有无学问第730章 见不得别人好第139章 潜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