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崇祯发了笔横财

两人一听发财的机会,马上集中了注意力,看着自己这位结拜大哥。

“这水泥可谓是物美价廉,这个不否认吧?”商贾问壮汉和矮个子道。

两人点点头,刚才已经做过比对,这个结论是肯定的。

“再者两位兄弟有没有发觉,这房屋怕火烧么?”商贾问道。

两人想着泥沙和铁棍子组成的房屋,怎么都比木房子耐火吧。于是,两人都摇摇头。

“为兄可以断言,这水泥必将行销天下,以后天下的房屋都会用到这水泥。”商贾凭着他的眼光直接说出了水泥的价值。

壮汉和矮个子都还只是看着眼前的这水泥如何如何,还在看热闹的状态,远没有像商贾一样能有敏锐的意识,去想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现在听商贾这么一说,两人忙问道:“大哥,那我们如何从中发财?”

“贩、卖、水、泥!”商贾一字一句地说道。

两人互相看看,然后由矮个子问道:“大哥,如何贩卖,我们一点头绪都没有啊!”

“为兄想着这东西应该是像食盐一样由官府指定售卖,因此,为兄的想法是先由为兄去打听清楚情况,然后我们三人凑钱去买水泥凭证过来贩卖。为兄算准了,这水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供不应求,贩卖必定得大利。”商贾自己的眼睛已经闪闪发光。

壮汉和矮个子两人互相看看,没有犹豫,对商贾说道:“一切听兄长的。”

三人商议完毕,再看这大房屋,就越看越觉得好看,只是因为有阳光照着而已,就仿佛觉得房屋在发着金光。忽然,壮汉问道:“大哥,二哥,你们说朝廷建这房屋,是用来干嘛的?”

“住人?肯定不是,议事?也不可能,那会是用来干嘛?”矮个子先答再否,实在找不到答案就又问出了问题。

“难道是一处新的衙门?”商贾猜到,三人都没有肯定答案,不过这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

三人看了半天后才找个酒楼去喝酒,并商议一些发财大计的细节去。

钟进卫此时正在之前在午门建的水泥朝房中休息,时不时地有普通百姓服饰的人进出,向他汇报。

这些人都是钟进卫派出去做水泥宣传的,那个商贾老是听说别人说什么,其实就是钟进卫派出去的人。这些人一边宣传,一边收集民众的反应,回来给钟进卫汇报。

返回的消息中,类似那商贾想法的人也有不少。

钟进卫听得很满意,等到银行建好后,再过段时间,水泥的宣传效果会更好,那时就可以让水泥上市了,但具体的水泥买卖细节还没有想好。

钟进卫坐在这里,一边休息一边正是在考虑这个事情。他在回想着后世的商业手段,看有什么比较符合目前所需。

忽然,有内侍找来,传钟进卫前去觐见。

紫禁城也就在眼前,钟进卫没多少时间就出现在崇祯皇帝的面前。

还是在文华殿,殿内的人比较多,有内阁首辅温体仁,统领勤王军的阁臣孙承宗,户部尚书毕自严。

钟进卫一看这阵势,就知道有重要的事情。

崇祯皇帝开口说了:“毕卿,你跟钟师傅说说一共收到多少赎罪银吧。”

钟进卫一听,原来是赎罪银终于收完了。

毕自严微微有点尴尬,因为这赎罪银里面也有他的一份贡献,他对人的态度明显比以前恭敬了很多:“中兴侯,户部共收到赎罪财物折合纹银有两百三十五万六千四百五十六两。”

钟进卫一听,心里暗想道,皇上算是发了一笔横财。不过这也不算多,后世李自成在北京城拷问文武百官获得的银两是以千万两为单位的。

崇祯皇帝待毕自严报告完之后,他对钟进卫说道:“这笔银两中,朕决定拨一百万两出来,补边军之欠饷。”

钟进卫点点头,这肯定的,边军的饷银可是不能拖的。不过,崇祯皇帝向自己说这个是什么意思,他没想明白。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看向首辅,温体仁会意,对钟进卫说道:“中兴侯,皇上和内阁的意思是,这一大笔银两,由你押送前去边关分发给边军。”

钟进卫一听,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怎么指定自己去押送,自己没这个经验啊。

“陛下,臣以前没做过这个事情,没有经验。”钟进卫如实向崇祯皇帝说明情况。

“钟师傅,你去,朕放心。”崇祯皇帝只好点明道。

“中兴侯,没经验没关系,自有熟悉流程的官员随从,你只需监督其发放即可。”温体仁也补充说明道。

钟进卫看看崇祯皇帝,又看看温体仁,忽然明白过来,他们是不相信现在大明的文武百官,怕他们会上下其手,所以派自己前去。估计要等新的监察体系证明有效果后,才会放心。

但是,他们就能那么淡定地把这么一大笔银子交到自己手上?虽然自己的人品肯定是没问题的,可别人应该没有自己那么了解吧。

他又疑惑地看向崇祯皇帝,说道:“既然皇上相信臣,那臣愿去。”

“钟师傅,你把水泥配方,还有高温烧玻璃等独门的赚钱门道都能献给朝廷,谁还会怀疑钟师傅贪钱呢!”崇祯皇帝看出钟进卫眼中的疑惑,就干脆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文华殿内的人都相信钟进卫的原因。

钟进卫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原因。不管如何,钟进卫对于崇祯皇帝和其他人能信任他,还是感到很高兴地,他问崇祯皇帝道:“陛下,那是要臣即刻启程么?”

“不,等京畿之地的战事平息之后再行押送,否则太不安全。”崇祯皇帝摇摇头说道。

“那边军的生活怎么办?”钟进卫问道。

如果饷银一直往后拖的话,也不是一个办法吧,这京畿之地的战事还没有完结的确切时间。不过钟进卫也确信自己已经有改变历史,这战事的结束时间肯定要比历史上早。

“朕准备派出使者前往边关传信,银两已筹备完毕,等战事一了就能押运。让他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可以由地方官府先行挪用部分银两或者由将领去向富绅暂借。”崇祯皇帝把与殿内人商议的结果说给钟进卫听。

钟进卫听了,觉得这个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就点点头,表示理解。

崇祯皇帝见这事说的差不多了,就开始下一个话题,他对孙承宗说道:“孙师傅,你把情况给钟师傅先说说。”

“这几日派出的夜不收回报,蒙古鞑子已经退出关内回草原了。”孙承宗那嗓门一直不收敛,大的让钟进卫以为他是一直用吼着说话的。

钟进卫一听孙承宗的话,马上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建虏估计也要跑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事先他已经和孙承宗商讨过,也是这个结论。

他问钟进卫道:“钟师傅,你说这建虏是全部退出关内还是会做一些其他事情?”

建虏的动向还不明确,他们要走的结论也是推测,所以崇祯皇帝想问问钟进卫的意见,毕竟钟进卫从后世来的,多少都有参考的价值。

钟进卫想了下,好像自己到目前为止的所作所为没有改变历史太多。正想说话的时候,忽然内侍来报:“陛下,中兴侯家人托东厂役长顾百川转递紧急军情。”

第450章 明末火药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228章 建虏细作第274章 建虏人心之恶第271章 为什么而战第206章 抵触攻城第495章 藩王会议(5)第551章 无敌于天下第245章 无敌炒股法第617章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第854章 请罪第750章 祖大寿的愿望第5章 相信(3)第281章 形势依旧严峻第321章 三千营的考验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62章 义捐第594章 陷阱第612章 血债血偿第371章 取自朝鲜第278章 伏击建虏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866章 看稀奇第491章 藩王会议(1)第119章 轻视复社第148章 教育部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24章 防御第578章 暗流涌动第553章 新军扩编第374章 巡抚衙门第204章 昌黎第四战(4)第840章 徐霞客归来第378章 一群猪第424章 祖宗基业为重第510章 到西洋送礼第738章 敢犟嘴就战场见第696章 终于盼到了第817章 坐地起价第446章 什么样的新军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731章 哥萨克第261章 简单任务第779章 翘首以盼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47章 物价第765章 沈阳城破第733章 荷兰人的反应第73章 汰兵插曲第527章 骡子和马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839章 我爱故我在第817章 坐地起价第606章 懦夫第210章 反腐难啊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托第34章 阎应芳第517章 宋氏镜片第48章 结账第863章 有无学问第349章 黄雀在后第125章 发现刺客第172章 盐政会议(2)第801章 斗战胜佛第94章 一线生机第812章 宗族第534章 哪来的火炮第172章 盐政会议(2)第142章 恶有恶报第210章 反腐难啊第795章 粮食危机第411章 登莱困境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638章 产钳第432章 鱼松计划第854章 请罪第321章 三千营的考验第722章 小心火烛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785章 朝廷的困难第848章 不愧为隆武帝第578章 暗流涌动第250章 红衣大炮第803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第301章 去宣府镇的路上第625章 下一次战事第265章 伏击中兴侯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无赖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176章 捷报分析第252章 不甘认输第452章 改造鸟铳第383章 登莱巡抚第309章 前功尽弃第111章 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