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崇祯发了笔横财

两人一听发财的机会,马上集中了注意力,看着自己这位结拜大哥。

“这水泥可谓是物美价廉,这个不否认吧?”商贾问壮汉和矮个子道。

两人点点头,刚才已经做过比对,这个结论是肯定的。

“再者两位兄弟有没有发觉,这房屋怕火烧么?”商贾问道。

两人想着泥沙和铁棍子组成的房屋,怎么都比木房子耐火吧。于是,两人都摇摇头。

“为兄可以断言,这水泥必将行销天下,以后天下的房屋都会用到这水泥。”商贾凭着他的眼光直接说出了水泥的价值。

壮汉和矮个子都还只是看着眼前的这水泥如何如何,还在看热闹的状态,远没有像商贾一样能有敏锐的意识,去想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现在听商贾这么一说,两人忙问道:“大哥,那我们如何从中发财?”

“贩、卖、水、泥!”商贾一字一句地说道。

两人互相看看,然后由矮个子问道:“大哥,如何贩卖,我们一点头绪都没有啊!”

“为兄想着这东西应该是像食盐一样由官府指定售卖,因此,为兄的想法是先由为兄去打听清楚情况,然后我们三人凑钱去买水泥凭证过来贩卖。为兄算准了,这水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供不应求,贩卖必定得大利。”商贾自己的眼睛已经闪闪发光。

壮汉和矮个子两人互相看看,没有犹豫,对商贾说道:“一切听兄长的。”

三人商议完毕,再看这大房屋,就越看越觉得好看,只是因为有阳光照着而已,就仿佛觉得房屋在发着金光。忽然,壮汉问道:“大哥,二哥,你们说朝廷建这房屋,是用来干嘛的?”

“住人?肯定不是,议事?也不可能,那会是用来干嘛?”矮个子先答再否,实在找不到答案就又问出了问题。

“难道是一处新的衙门?”商贾猜到,三人都没有肯定答案,不过这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

三人看了半天后才找个酒楼去喝酒,并商议一些发财大计的细节去。

钟进卫此时正在之前在午门建的水泥朝房中休息,时不时地有普通百姓服饰的人进出,向他汇报。

这些人都是钟进卫派出去做水泥宣传的,那个商贾老是听说别人说什么,其实就是钟进卫派出去的人。这些人一边宣传,一边收集民众的反应,回来给钟进卫汇报。

返回的消息中,类似那商贾想法的人也有不少。

钟进卫听得很满意,等到银行建好后,再过段时间,水泥的宣传效果会更好,那时就可以让水泥上市了,但具体的水泥买卖细节还没有想好。

钟进卫坐在这里,一边休息一边正是在考虑这个事情。他在回想着后世的商业手段,看有什么比较符合目前所需。

忽然,有内侍找来,传钟进卫前去觐见。

紫禁城也就在眼前,钟进卫没多少时间就出现在崇祯皇帝的面前。

还是在文华殿,殿内的人比较多,有内阁首辅温体仁,统领勤王军的阁臣孙承宗,户部尚书毕自严。

钟进卫一看这阵势,就知道有重要的事情。

崇祯皇帝开口说了:“毕卿,你跟钟师傅说说一共收到多少赎罪银吧。”

钟进卫一听,原来是赎罪银终于收完了。

毕自严微微有点尴尬,因为这赎罪银里面也有他的一份贡献,他对人的态度明显比以前恭敬了很多:“中兴侯,户部共收到赎罪财物折合纹银有两百三十五万六千四百五十六两。”

钟进卫一听,心里暗想道,皇上算是发了一笔横财。不过这也不算多,后世李自成在北京城拷问文武百官获得的银两是以千万两为单位的。

崇祯皇帝待毕自严报告完之后,他对钟进卫说道:“这笔银两中,朕决定拨一百万两出来,补边军之欠饷。”

钟进卫点点头,这肯定的,边军的饷银可是不能拖的。不过,崇祯皇帝向自己说这个是什么意思,他没想明白。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看向首辅,温体仁会意,对钟进卫说道:“中兴侯,皇上和内阁的意思是,这一大笔银两,由你押送前去边关分发给边军。”

钟进卫一听,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怎么指定自己去押送,自己没这个经验啊。

“陛下,臣以前没做过这个事情,没有经验。”钟进卫如实向崇祯皇帝说明情况。

“钟师傅,你去,朕放心。”崇祯皇帝只好点明道。

“中兴侯,没经验没关系,自有熟悉流程的官员随从,你只需监督其发放即可。”温体仁也补充说明道。

钟进卫看看崇祯皇帝,又看看温体仁,忽然明白过来,他们是不相信现在大明的文武百官,怕他们会上下其手,所以派自己前去。估计要等新的监察体系证明有效果后,才会放心。

但是,他们就能那么淡定地把这么一大笔银子交到自己手上?虽然自己的人品肯定是没问题的,可别人应该没有自己那么了解吧。

他又疑惑地看向崇祯皇帝,说道:“既然皇上相信臣,那臣愿去。”

“钟师傅,你把水泥配方,还有高温烧玻璃等独门的赚钱门道都能献给朝廷,谁还会怀疑钟师傅贪钱呢!”崇祯皇帝看出钟进卫眼中的疑惑,就干脆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文华殿内的人都相信钟进卫的原因。

钟进卫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原因。不管如何,钟进卫对于崇祯皇帝和其他人能信任他,还是感到很高兴地,他问崇祯皇帝道:“陛下,那是要臣即刻启程么?”

“不,等京畿之地的战事平息之后再行押送,否则太不安全。”崇祯皇帝摇摇头说道。

“那边军的生活怎么办?”钟进卫问道。

如果饷银一直往后拖的话,也不是一个办法吧,这京畿之地的战事还没有完结的确切时间。不过钟进卫也确信自己已经有改变历史,这战事的结束时间肯定要比历史上早。

“朕准备派出使者前往边关传信,银两已筹备完毕,等战事一了就能押运。让他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可以由地方官府先行挪用部分银两或者由将领去向富绅暂借。”崇祯皇帝把与殿内人商议的结果说给钟进卫听。

钟进卫听了,觉得这个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就点点头,表示理解。

崇祯皇帝见这事说的差不多了,就开始下一个话题,他对孙承宗说道:“孙师傅,你把情况给钟师傅先说说。”

“这几日派出的夜不收回报,蒙古鞑子已经退出关内回草原了。”孙承宗那嗓门一直不收敛,大的让钟进卫以为他是一直用吼着说话的。

钟进卫一听孙承宗的话,马上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建虏估计也要跑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事先他已经和孙承宗商讨过,也是这个结论。

他问钟进卫道:“钟师傅,你说这建虏是全部退出关内还是会做一些其他事情?”

建虏的动向还不明确,他们要走的结论也是推测,所以崇祯皇帝想问问钟进卫的意见,毕竟钟进卫从后世来的,多少都有参考的价值。

钟进卫想了下,好像自己到目前为止的所作所为没有改变历史太多。正想说话的时候,忽然内侍来报:“陛下,中兴侯家人托东厂役长顾百川转递紧急军情。”

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745章 个人魅力不够么第697章 要敢野战第37章 标点符号第525章 报纸渗透第522章 人见人要第407章 肉松第59章 厂卫第388章 羞辱范氏第154章 已有改观第763章 侯爷到哪里了第665章 开胃小菜第219章 贪腐的形成第803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第754章 红夷大炮来了第729章 读书人的第二条出路第99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637章 荷属东印度公司第225章 再访教坊司第735章 专利法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844章 你是灯塔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509章 绑架范文程么第304章 惊闻噩耗第720章 比乔布斯牛的吴又可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第778章 战后困境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223章 赎罪银第567章 烦恼第374章 巡抚衙门第173章 张母教子第287章 反胜为败第751章 我来了第121章 徐光启第89章 危险临近第145章 推荐甘薯第745章 个人魅力不够么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托第46章 东厂第346章 兵败如山倒第382章 烟草第380章 张缚第668章 明军等死吧第674章 留人质安军心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718章 体检结果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544章 威胁信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181章 昌黎动员第842章 徐霞客的诧异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304章 惊闻噩耗第829章 严打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第211章 围剿发泄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346章 兵败如山倒第731章 哥萨克第134章 国营企业第253章 数学的应用第579章 里子面子都有了第49章 扁人第808章 水泥路边第124章 话剧第337章 老骥伏枥第583章 霹雳行动第456章 张献忠的观察第852章 对日之策第480章 明人去过北美否第13章 辽东第126章 闯侯府第477章 新军配置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739章 建虏的现状第294章 捷报反应第715章 追债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805章 义善社第665章 开胃小菜第447章 新军的新第555章 大明定远侯第133章 历史教训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24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709章 勘探船归来第577章 帮你借钱第803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第510章 到西洋送礼第202章 昌黎第四战(2)第798章 收名人上瘾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265章 伏击中兴侯第848章 不愧为隆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