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白杆军

再说当晚钟进卫临睡总结时,对于今天所看到大明军队中的火器质量,颇为担忧。

火器制造方面的贪腐,如果自己去盯着的话,有崇祯皇帝的全面信任,又刚经过这反腐整顿一案,相信已经问题不大。

而工匠的积极性方面,从后世来的人怎么都不会犯错,忽视这个因素。

那么就剩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钱的问题。但现在水泥、玻璃的烧制才刚起步。其中的水泥还要大量用于救灾修路,只能拨一部分用于卖钱。

而玻璃才刚实验成功,正在用实验窑里的玻璃在试制产品,产量还很小。等几个大型玻璃烧制窑建好后,产量增大,那时候估计能持续赚钱。

可玻璃中什么最赚钱呢,钟进卫回想着后世的玻璃用品,有什么东西会比较贵。

忽然他想起后世看到的穿越书中有说镜子在古代最贵,钟进卫也不敢确认,就把顾百川给叫了进来,问他道:“假如有一面镜子,比现在用的铜镜要清晰百倍,又可以做的很大很大,你觉得能卖多少钱?”

顾百川惊诧地看着坐在被窝中的钟进卫,想象着钟进卫所说那种镜子,有点不信地回答道:“如果真有此种镜子,属下以为,必是天价。”

钟进卫一听,很是兴奋,马上让顾百川笔墨伺候。他穿衣来到案几前,给安贵义写了一封信,交给顾百川道:“现在天色已经晚了,明日一早你让人把信送给安贵义安公公,让他安排人员根据信中所说试验玻璃镜子。”

顾百川拿着手中的信,听钟进卫这么一说,感觉原先还很轻的信一下变得沉重起来,他吃惊地问道:“侯爷,真有那种镜子,这里就是那镜子的制作之法?”

钟进卫点点头回答:“是一个大概方法,可能还缺少一些原料,我只记得水银而已,所以才要他们按照信中所说的去试验。”

顾百川显然比钟进卫更知道这事的重要性,要是成功了,那是天大的财富。他给钟进卫建议道:“属下建议侯爷交代安公公要务必保密。”

钟进卫一想也有道理,就重新拿回信再补充了这点后,重新交给顾百川。

他不知道的是,欧洲的玻璃镜子制作技术,是极端保密的,甚至把能制作镜子的工匠专门送到一个小岛上,并派军队进行保护。

第二日,钟进卫还在睡觉,顾百川就进来报告西川秦总兵率白杆军到了。

钟进卫一听,连忙起来,快速梳洗完毕,前去隔壁的中军帐。

后世了解一点明末历史的人都知道秦良玉的大名,那可是如雷贯耳。

一个女将,能写入正史,而且不是烈女传,是将相列传。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就这么一位。由此可知秦良玉是多么的有名,多么的优秀,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她付出了多少。

当钟进卫赶到中军帐时,里面已满是人了。

孙承宗正在接待秦良玉一行,其他将领分列两边,心情复杂地看着场地中间的女将。

钟进卫一进去后,将领们纷纷向钟进卫行礼,就场地中间的西川将领看着这个年轻人没动。

孙承宗待钟进卫走到自己座位后,给他们介绍道:“这位是西川总兵秦良玉,边上这位是秦总兵侄儿副总兵秦翼明,侧后两位是秦总兵的儿子,都指挥使马祥麟和他媳妇参将张凤仪。这位是勤王军监军中兴侯钟进卫。”

钟进卫打量着这位明末著名的白杆军将领,秦良玉虽老,却很精神,身姿挺拔,一看就是军人出身,女中豪杰。

站在第二位的秦翼明大约四十多岁,虽不比秦良玉般英气逼人,却也有一股沉稳之气。

再后面的一对夫妻,大约四十岁不到,站在一起,相得益彰,其中以马祥麟更是吸引钟进卫的眼球。

大概是继承了秦良玉的基因,马祥麟的身材高大,穿银甲,着银盔,全身亮色,让钟进卫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一个词“锦马超”。

马祥麟的左眼罩着一个眼罩,就一只右眼炯炯有神地看着钟进卫,这又让钟进卫想起了三国名将夏侯惇。

白杆军将领们也在打量着这个迟到的监军,年纪轻轻的中兴侯。中等个子,皮肤白皙,面色红润,一看就是一个养尊处优之辈,非是靠军功封侯。

他们居偏远之四川,消息闭塞。秦良玉当初匆忙往来京师之时,钟进卫刚好又昏迷,因此都不得知有关钟进卫的消息,所以把钟进卫想成一个靠父辈或者其他方式得到中兴侯之位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秦良玉有点担心这个监军不好相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后的日子就麻烦了。

当年丈夫无辜得罪小人而死于非命之事,虽已事隔多年,但多少还是对秦良玉有影响的。

因此,她率先抱拳参见钟进卫道:“末将秦良玉参见监军。”

她身后的子侄辈一见她行礼了,虽有人不情愿,但也不得不一起跟着行礼。

钟进卫一见,连忙说道:“不必多礼。秦总兵的威名远扬,一生为大明征战沙场,必定流芳百世,晚辈很是佩服。”

孙承宗听得暗暗诧异,钟进卫在他面前,也没有自称晚辈,反而在一个地位比他低的人面前,在一个女将面前自称晚辈。

秦良玉一听,心里一暖,不但是这个监军肯定自己的功绩,而且能从中看出他并不歧视女性,她对钟进卫的防备之心一下少了好多。

其他几人见这个纨绔子弟对自家长辈如此客气,心里颇为自豪。曾经因为主将是女性,受过多少冷眼和歧视,他们已经不记得了;现在几十万勤王军的监军,却对秦良玉如此尊重,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他们认为是白杆军的功绩,最终让监军,另眼相看的缘故。

“监军客气了,末将吃得是皇上的俸禄,为国效力是末将的本份。”秦良玉谦虚道。

“你这一路从西川赶来,情况怎么样?”钟进卫关切地问道。

秦良玉稍微沉默了一下,为了尽快赶到京师,白杆军付出的代价是不小的。不是为了给自己表功,而是为了给那些死去的人一个交代,也得据实回报:“禀监军,我军从西川出发,共九千零五人,历时五十三日,实到八千六百一十五人。”

钟进卫心里一算,少了三百九十人,赞扬道:“万里急行军,掉队三百九十人,才百分之四不到,了不起!”

他记得大学军训时候,学校组织的一次拉练,才十公里不到的路,掉队无数。

秦良玉脸色沉重,摇摇头道:“禀监军,无人掉队。”

钟进卫听得一愣,无人掉队,那三百九十人去哪了?

孙承宗已经知道情况,就替秦良玉补充道:“秦总兵之兵,活得都已到了,剩下之人皆沿途溺水病故。”

钟进卫看看孙承宗,见他并不像开玩笑的样子,知道这是真的。路上死了那么多,可见赶路之急。

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能反应出白杆军的纪律非常好,万里驰援,神速到达京师而没有故意掉队者。

他不知道的是,在历史上,白杆军死得是一百九十人而已,因为他的出现,秦良玉提前得到崇祯皇帝的重视,让秦良玉更念圣恩,因此赶路更急,损失自然就更大了。

钟进卫沉默了,这个时候,他忽然意识到每一支显赫的部队背后,都有着无数牺牲的无名兵卒,中军帐中一下安静下来。

孙承宗一看冷场,气氛又有点沉重,就想说话,把事情给安排下。

没想这时钟进卫又忽然开口问道:“孙大人,白杆军的营地都安排好了么?”

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640章 粮食问题第624章 勋章第717章 冷面孙传庭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683章 没船真不方便第135章 与民争利第300章 宣传第295章 献俘第862章 君明 臣贤而后国强第217章 贪腐反逼第626章 莽古尔泰的下场第785章 朝廷的困难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640章 粮食问题第280章 意外收获第183章 劝降不成第786章 北方军队的改编方案第863章 有无学问第672章 到嘴的鸭子又飞了第816章 为人母亲的不易第770章 绝了最后的希望第638章 产钳第545章 是胜是败第44章 日不落帝国第93章 以一敌四第756章 攻陷险关第759章 急转直下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24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841章 暴乳第36章 监军制度第79章 断人财路第409章 微服私访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738章 敢犟嘴就战场见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134章 国营企业第735章 专利法第58章 货币战争第238章 建虏自大第419章 大明烟草的危害第655章 困难还是有不少第657章 关宁军的任务第434章 大家都来捧场第410章 卢某人做事不一般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306章 晋商的作用第837章 运筹帷幄第203章 昌黎第四战(3)第96章 灭口第31章 京师之战第608章 精兵的区别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愿第593章 杀明军第699章 三路齐进打建虏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659章 竟然败了第214章 万人敌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498章 藩王会议(8)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557章 闭关锁国第392章 代善给明军创造机会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450章 明末火药第550章 科举之补充第227章 投石报信第387章 四小归心第817章 坐地起价第724章 四小请战第215章 盐商的对策第860章 和平演变第837章 运筹帷幄第864章 蒸汽火车第258章 战争理念第229章 下有对策第107章 乔迁之喜第212章 昌黎解围第11章 昏迷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种部队第741章 又到过年时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146章 农业研究院第540章 大明万胜第122章 温育仁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机制第489章 命运的改变第731章 哥萨克第394章 月黑风高夜第503章 生员之祸第480章 明人去过北美否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99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684章 凯旋回京第46章 东厂第40章 军需官第276章 战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