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屠城

钟进卫到底有没有事还不知道,但永平的老百姓却已遭了大灾。

凌晨时分,遵化、迁安的建虏赶到了永平,其头目全部遵照阿敏事先的指示,一到永平之后就前往知府衙门报到。

当这些头目赶到衙门大堂时,已经有不少建虏头目候在那里了。

地位最高的硕托一看所有人都已到齐,就转入后衙请出关内最大的建虏头子,和硕贝勒阿敏。

阿敏刚一坐定,硕托就扬声请示道:“侄儿愿为先锋,前往滦州与明军主力决一死战。”

懦弱地百姓之间传着一句话,说大金军满万不可敌。虽然现在永平只有七千四百多大金军而已,但硕托觉得已有足够的实力能和任何一支明军去拼个高低。

他信心满满地首先请战,就是希望他的阿敏叔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多立一份战功。

要知道大金现在最重的就是军功,他虽为代善之子,也是靠着军功升到贝勒的位置。

没想到阿敏一开口,就让他失望了:“不打明军,所有人等,准备回盛京。”

“什么,为什么?”硕托一听,当场大声发问,阿敏叔是不是被女人的肚皮给磨灭了雄心,胆子都变小了,听到明军攻来就想逃。

阿敏冷冷地看着自己这个侄儿,不带感情地说道:“汉人的一句话说得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我们占据京畿之地,在明国皇帝的眼皮底下驻扎。不管明军的皇帝,还是他们的将领、士卒,对于驱逐我们是势在必得。我们和汉人拼一个少一个,能拼得过他们么?我们有后援么?”

硕托的战斗热情一下被阿敏浇灭了大半,他有点不甘心,支吾着说道:“大汗,大汗让我们守住关内...”

没等他说完,就被阿敏打断了:“什么大汗,八王议政,事情不是他一人说了算。眼下我才是关内主事之人,我说了才算。”

然后他又对着底下众将说道:“不过我们不能空手回去,眼下最富的就是这永平城。明军就在滦州,离永平并不远,这些人口我们带不走,会被明军追上,但带些财物就没问题。因此,我决定,你们各部全部进城,屠城,拿不走的也别留给明国。”

底下众将原本还对阿敏的命令有点抵触,损害了大金军赫赫威名。但现在一听有这好处,那还有不乐意的。

他们都知道,明国京畿之地,能抢得都被他们抢过一遍了。就只有永平这座城市,当初是皇太极下令要作为收买汉人的样板,所以并没有下令抢过。

这里本来就是永平府的府衙所在,是附近城池中人口最多,也是最富裕的地方。这里蕴含着的财富,那真是不可想象。

因此,没有一个人声援硕托,全部欢天喜地的领命,正准备转身回去开工的时候,又被阿敏叫住了:“记住,你们只有一个白天的时间。到了傍晚就得撤了。”

阿敏提醒他们注意时间,硕托见事已至此,也不再坚持,赶紧回自己营地。

先下手的财多,后下手的捡别人剩下的,这道理大家都懂。这些头目用比来时更快的速度,眨眼间就退个精光,大堂上只留下一个阿敏还坐在那里。

过了一会,阿敏也动身前往城外的大营。这城里马上就会乱成一片,然后变成一片废墟,不是他想待的地方。

永平城中原本投靠建虏的降军很快就被勒令放下武器集合,虽然他们看到建虏的脸色不善,却在他们的淫威之下,不敢有所不满,一切依照建虏主子的吩咐,让干嘛就干嘛。

等到他们全部放下武器,赤手空拳的站在寒风中时,有组织的屠杀就开始了。

可怜这些守军之前还在想着如何守住永平,见到这些建虏集结永平后又满心欢喜,以为有所依靠,不必再怕昔日的同袍之时,却没想到这些主子眨眼间就翻脸不认人,直接砍杀他们。

这些没了骨气混日子的降军,临死前不甘地惨叫声响成一片。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和豺狼相处的后果。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城中百姓听到守军遭屠杀地惨叫后,都惶恐不安,躲在家里希望能避过灾祸,却没人想着要抵抗。

杀红了眼的建虏在屠完自己的狗腿子之后,就开始洗劫永平城。

他们闯进民宅,根本就不废话,直接用刀子招呼。

永平城内,不管是穷人破落低矮的院子,还是富人的高门大宅,都没有挡住杀气腾腾的建虏。

除了漂亮女人会多费他们一番手脚再杀之外,其他的人都杀得很干脆,男女老少全部都没逃过他们的魔爪。

遵化、迁安过来的建虏连夜赶路,一夜未睡,却照样抢的起劲,杀得欢快。

永平城经历着有历史以来最悲惨的一天,就因为城里的士绅百姓把命运寄托在建虏的仁慈之上,幻想着当顺民能逃过一难,却终于遭受了惩罚。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几十里路之外的昌黎小县城,却能在全城百姓万众一心的抵抗下,挡住了建虏举在他们头顶的屠刀。

如果当初建虏来攻的时候,永平城也能万众一心,就算有内奸,要想得手,估计也是千难万难。

现在不管是当初一心投靠建虏的官员士绅,还是逆来顺受甘当建虏顺民的百姓,全部都一个待遇,他们汇聚起来的哭喊求饶声,甚至吵得城外的阿敏都做不好手头的事。

阿敏索性放下手头的事,走到帐外欣赏那陷于火光冲天的永平城,心里还在笑骂道:“这些兔崽子真不会办事,不会抢完了再放火,白白少了一些财物。”

不但永平城里的建虏不会办事,阿敏手下的其他人也不会办事,比如于海静。

就在钟进卫走到离埋伏圈几百米的地方时,于海静忽然捂着肚子道:“不好,我肚子很痛,要拉稀,我去方便下。”

莽木不满地转头看过来,瞪了于海静一眼,然后低声道:“你这汉狗真他妈的麻烦事多,不会忍一下么!”

于海静苦着脸,陪着笑低声道:“憋不住了,马上就拉出来了。”

“快他妈的滚。”莽木厌恶地骂道。

于海静的手下同情地看着自己的头领,心里暗自为他担忧,要是于海静拉地慢一点,这边一下手,就是要赶快逃跑,于海静要是让报复的明军给抓到,那就惨了。

于海静捂着肚子,往后退了下去。看样子,是找地方去蹲大的了。

伏击的建虏和汉奸都没有再管于海静,低着头专注地看着越来越近的处于明军队伍中间的钟进卫。

张凤仪碍于性别的关系,同时也不善于言辞,就没有凑到钟进卫身边去,带着三百白杆骑军走在前头。

虽然有时会向两边看看,偶尔瞄一下左侧的山,却并没有发现前侧山上埋伏的建虏和汉奸。

原来建虏和汉奸看到他们越走越近,就伏得更低,只露出眼睛部分盯着钟进卫。

谁能想到山上还会有几个人埋伏着,自然不会非常用心的看。

阎应元走在钟进卫的右侧,一边听着自己的妹夫和自己的上司讨论事情,一边不时抬头看下他俩的神情,偶尔插一句话。

白杆骑军已走过了伏击位置,后面跟着的八百民壮军也正在陆续的通过。

钟进卫离伏击位置相差不到五十米了,莽木按捺着心中接近成功的喜悦,用手示意伏击的手下做准备。

能被选中来当建虏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的亲卫,个人武艺自然是不会太差。

这几个神箭手就都会使一次射双箭的绝技,他们往自己的强弓上面搭上两支箭,双手都扣好了位置,就等着钟进卫进入最佳射程。

第467章 登莱战报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342章 饿死不如战死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369章 危险机会第445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第315章 立威第286章 挖坑等明军第605章 背后捅刀子第483章 设立大型补给点第13章 辽东第806章 执着第777章 追击多尔衮第503章 生员之祸第169章 内阁风波第16章 面圣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23章 勤王诏第393章 最后一战第35章 卢象升第695章 心肝疼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148章 教育部第532章 一丝不安第550章 科举之补充第478章 禁言反弹第47章 物价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432章 鱼松计划第432章 鱼松计划第216章 撤军原因第184章 拂晓袭城第523章 一网打尽第637章 荷属东印度公司第731章 哥萨克第27章 蓟州第464章 内圣外王第123章 解析裹脚第460章 冰棍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459章 锦衣卫政委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130章 升为次辅第59章 厂卫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658章 一切顺利第92章 濒临绝境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767章 诀别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121章 徐光启第32章 反腐第108章 挑选护卫第781章 京师沸腾第606章 懦夫第32章 反腐第254章 白杆军第366章 流放东江镇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脸第309章 前功尽弃第95章 脱险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751章 我来了第226章 宋应星第34章 阎应芳第853章 得胜归来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456章 张献忠的观察第287章 反胜为败第26章 再坑第408章 东江士气第709章 勘探船归来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655章 困难还是有不少第657章 关宁军的任务第744章 狙击手部队第447章 新军的新第483章 设立大型补给点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579章 里子面子都有了第104章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第778章 战后困境第865章 电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223章 赎罪银第512章 铁范铸炮第612章 血债血偿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196章 救还是不救第40章 军需官第95章 脱险第285章 建虏的危机第64章 舆论之论第203章 昌黎第四战(3)第522章 人见人要第698章 建虏的无奈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500章 扫尾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