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代善弃权

皇太极的这番话,说得代善也想不明白了,他皱着眉头问道:“四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刚才好像是说明军报复蒙古人,就是为了让蒙古人以后不再依附我们大金,现在怎么又变成了是我们的机会呢?”

殿内其他人都心有同感,看着皇太极,看他怎么解释。

这时,连看天花板的莽古尔泰和看地上找蚂蚁的多铎也看向了皇太极。只有多尔衮在一边的角落里,看着皇太极,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皇太极转向代善,呵呵一笑道:“危机危机,危险中存在机会。此事如果我们大金换个思路来想,那还得感谢明国,替我们白白出了不少力。”

“你就一口气说完行不行,憋肚子里也不嫌闷得慌。”莽古尔泰见皇太极说了几句又不说了,不由讽刺道。

“三哥的急脾气还是一点没变,朕马上就说给你听,免得以为朕之前是诳你。”

皇太极冲莽古尔泰微微一笑,然后才看向其他人说道:“那些依附我们大金的蒙古部族,在之前只愿以盟友的形式投靠。可现在蒙古草原上已有好几个部族被明军打残了,其他部落也是人心惶惶,不知道那支明军在哪里,什么时候可能会杀过去。特别是那些小部族,更是难以抵挡出塞报复的明军,他们能怎么做?”

“几个部落一起联合起来,出兵搜索并消灭明军。”代善见皇太极看向自己,就回答道。

“那一日未灭明军,一日就不能罢兵放牧,这对于他们蒙古人来说,特别是刚经历了冬天,牧群正是繁衍生息的时候,也是不能承受的损失。”皇太极摇摇头,指出了代善所说策略的缺陷。

“那你说该怎么做?”代善索性不想了,直接问道。

“明军的天敌,就是我大金军。现在也唯有我大金军才能在野战中以少胜多击败明军。因此,蒙古部族只要答应正式投靠我们大金,编入我们大金。那大金就派出军队,保护他们进入大金国境,他们自然也就安全了。”皇太极微微一笑,道出了他之前说的危险中的机会。

“蒙古人要是编入了大金,那么就是受大金管辖。那些原本的蒙古贵族会白白交出手中的权力么?”一直没开口的阿济格疑惑地问道。

“以前或许不会,但现在连命都有可能不保的时候,就有可能。只要我们大金再给那些蒙古贵族一点利益,朕敢肯定,他们一定会同意。”皇太极自信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那些蒙古大部族还是有自保能力的吧?”代善觉得皇太极考虑地不全面,就提醒道。

“呵呵,无妨,不是有明军在帮我们么?只要明军没被消灭,就算是蒙古的大部族,也得提心吊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时间久了大部族也吃不消的。”

皇太极此时仿佛变成了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对于殿内人的问题,不慌不忙地一一作了解答。

他回答完问题后,看到殿内的人开始窃窃私语,没有人再向他发问。心中暗自得意,然后继续说道:“此举对于大金来说,有两大好处。”

“大汗,是哪两大好处?”济尔哈朗仿佛和皇太极心有灵犀,马上就配合着问道。

皇太极伸出一个食指说道:“第一,蒙古人编入我大金军,就多了一支战力。以我大金的军律约束他们,对他们赏罚分明,定能替我们大金冲锋陷阵,从而减少我们大金勇士的伤亡。”

他说到这里,又解释道:“你们也不要小瞧了蒙古人的战力。他们只是因为一直被明国当头号敌人,打了他们几百年,打得蒙古人没士气,没装备。另外蒙古贵族赏罚不明,部族之间一团散沙,因此他们才发挥不出当年铁木真时代的战力。只要我们用好了蒙古人,解决他们的问题,肯定能让明军头疼。”

殿内的人在皇太极说话时,已停止了窃窃私语,纷纷用心倾听他的分析。

皇太极对于殿内众人的反应很是满意,接着伸出中指道:“第二,蒙古部族归附我们大金,携带来的牛羊在必要的时候,也能解决一部分粮食短缺。”

代善刚还听得连连点头,但一听皇太极的第二点好处,就不同意了,对皇太极说道:“这怕不妥吧,蒙古人以放牧为生,如果我们大金要吃他们的牛羊,还不等于要了他们的命。”

“呵呵,大哥,朕还没说完,你且听听。蒙古部族编入我大金后,就分土地和包衣给他们。辽东无主之地多得是,又由汉人包衣替他们耕种,这不是好过他们自己放牧的生活?他们只会多立军功,以期待能分得更多的土地和包衣。”皇太极笑了下,然后回答了代善的问题。

他见代善点点头不说话了,就收回自己的手,笑着总结道:“明军出塞之事,不但能解决我们大金战力短缺的问题,还能解决一部分粮食问题。由此可见,朕所说此事很重要并不是虚言吧?”

殿内众人都点点头,包括莽古尔泰和多铎也是点头。皇太极已经说得够清楚了,他们俩又不是笨蛋,自然是明白的。

皇太极却又收了笑容,严肃地道:“另则明军已在草原多日,对于我们大金来说,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不但要及时出兵保护那些愿意编入我们大金的小部族,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驱赶明军为我们大金效力。”

“大汗,您是说把明军赶往那些不肯编入我们大金的蒙古部族?”阿济格带着疑惑地表情问道。

这些蒙古部族都是建虏的盟友,建虏这么对他们,在道义上是要被谴责的。只是,建虏有道义么?

皇太极看着他,点点头道:“为了大金的利益,有些牺牲是必须的。”

殿内的人都是建虏的核心,对于维护大金的利益,他们的立场都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对于这冷血的结论,并没有人觉得不对而想反对。

代善在心中过了一遍今天的会议,对于皇太极从危险中找到大金的机会,略施小计,就变危险为机会,还能一石二鸟,心中暗自佩服。

他不由得深思起来,自己和皇太极去抢权到底是不是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去了一个阿敏,留下一个头脑简单盟友的情况下。

接下来的议题,自然而然地就讨论到了对此事的具体操作上。

对于这个对蒙策略,第一必须要保密,要让蒙古人知道了大金怀有吞并他们的心思,不利于驾驭他们。这就要求领军出征蒙古的统领必须在殿内这些人里面选一个,免得走漏了风声。

第二,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怎么做才能让更多的蒙古部落归附到大金旗下,需要审时度势,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这就需要一个心思缜密之人才能胜任。

第三,领军出征的统领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威望,能慑服草原部落归附大金,这又排除了四小贝勒来当这个统领的可能性。

七大贝勒商量的最终结果就是代善领军出征草原,并在出征之前,先行派能言善辩的信使前往各部落游说。

等他们商议完这事时,已过用膳时间,皇太极就宣布下午再议剩余事情。

殿内众人一听,纷纷起身离去,唯有代善走得慢,落到了最后。

代善走到殿门时,其余人等都已出殿走远了。

他忽然转过身,面向还在殿内的皇太极,诚恳地道:“大汗,以后若有差遣,尽管开口便是。”

皇太极本来对代善走这么慢而感到奇怪,没想他留在最后是为了说这番话,当即大喜过望,他明白代善是放弃了汗位之争,臣服于自己了。

皇太极得其效忠,自然得有所表示,他笑着对代善道:“朕拟把归降蒙人编旗,正黄旗当有一份。”

建虏的两个大头目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494章 藩王会议(4)第423章 自己儿子怎么办第371章 取自朝鲜第122章 温育仁第522章 人见人要第314章 赌约第446章 什么样的新军第786章 北方军队的改编方案第234章 鼠疫第509章 绑架范文程么第786章 北方军队的改编方案第726章 太不象话了第569章 汉奸是最大祸害第699章 三路齐进打建虏第380章 张缚第1章 相遇第506章 大明愤青讨伐的对象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377章 叮嘱第736章 大明的优势第704章 宣言第713章 灯下黑第414章 大明中央银行第652章 接受水营第620章 胜利回归第108章 挑选护卫第511章 泥模铸炮第10章 遇刺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愿第639章 严管报纸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709章 勘探船归来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115章 李老四学数字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477章 新军配置第31章 京师之战第573章 出发第734章 健美俊俏小郎君第85章 密谋第611章 明军威武第150章 各方涌动第679章 新军能行么第373章 应对宁锦第551章 无敌于天下第435章 急报之议第846章 攻取大员第253章 数学的应用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50章 死人第679章 新军能行么第173章 张母教子第73章 汰兵插曲第350章 难言之隐第171章 盐政会议(1)第500章 扫尾小会第545章 是胜是败第365章 收四小第22章 攻守第122章 温育仁第451章 可惜了火药技术第420章 利用烟草第201章 昌黎第四战(1)第206章 抵触攻城第29章 饷银(1)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206章 抵触攻城第383章 登莱巡抚第228章 建虏细作第430章 死营得安第127章 侯府对持第24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118章 温度问题第63章 荣誉榜第679章 新军能行么第827章 海上缉私队第636章 研究蒸汽机的最佳人选第548章 南京民变的结果第475章 检验新军第678章 东西方战船的差距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516章 阳谋第111章 水泥第104章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第118章 温度问题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698章 建虏的无奈第247章 思海战第675章 束手无策第523章 一网打尽第380章 张缚第315章 立威第347章 战场逃生第201章 昌黎第四战(1)第13章 辽东第398章 王朝兴衰事第11章 昏迷第445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