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

过了好一会,钟进卫才问道:“陛下,为何这么说?”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心中并无让他吃扁的得意。因为他宁愿钟进卫说得对,才是他所希望的。

“钟师傅,朕知道你来自何处,你说的有关北美洲的事儿朕都相信。可那些藩王宗室不知道,他们不可能就听朝廷说说就会相信了。毕竟北美洲离大明远隔重洋,万里之遥的距离,你让他们散尽家财,携家带口前往。万一是朝廷骗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哪个北美洲,或者北美洲上有类似大明这样的帝国存在,他们这么一去,岂不是危险重重。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大明混吃等死呢。”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顿了下,让钟进卫消化下他说的话,然后问道:“钟师傅,你说朕说得有没有道理。”

钟进卫在崇祯皇帝的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他担心的是什么了。

钟进卫明白,这个确实是个问题。

他低头想了一会,才抬头重新看向崇祯皇帝。见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希望看着自己,想来是希望自己能有解决此事的办法。

“陛下,此事要解决也不难。让他们派出亲信子弟,依据这幅世界地图先行前往北美洲探路即可。等他们的亲信子弟亲眼见到那边的情况后,他们自然就会相信,北美洲未尽开发的宝地够他们轻松立国,逍遥自在了。”钟进卫没有让崇祯皇帝失望,给他建议道。

崇祯皇帝一听,这也是一个办法。他没有急着说话,转头看向那副挂在屏风上的世界地图,仔细地看着大明和北美洲之间的地形。

“陛下,这是一条前所未有之路,如果做好了,大明中兴指日可待。我们中华,哦,我们汉人也将占领全世界,整个地球都将是大明说了算。”

钟进卫在一边继续给崇祯皇帝打气,给他展现一个美好的未来。然后又说了放弃机会的后果:“如果陛下不采取行动,再过个几十年,等欧洲人先行一步的话,再来做这事,就会困难百倍,大明本土的中兴之路也会更艰难。”

崇祯皇帝还是没有说话,继续看着地图。钟进卫是建议,因此可以很轻松地说。但他是做决定,不是那么容易能做出来的。

王承恩看看钟进卫,又看看崇祯皇帝,最后也瞄瞄世界地图,心中是非常吃惊于钟进卫的这个建议。他想着要是真这么做了,那可是旷古未有之事啊!

“大伴,速传首辅来见朕。”崇祯皇帝忽然转向王承恩,命令他道。

王承恩,稍微愣了一下,然后马上醒悟过来温体仁是知道钟进卫来历的人,皇上这是要同他商量了。

于是,他赶紧答应一声,然后就跑出殿外,让外面的内侍去通传温体仁见驾。

“钟师傅,此事至关重大,朕还得和首辅商量一下看看。”崇祯皇帝怕钟进卫觉得自己不信任他,就开口解释了一下。

“陛下所言极是,而且这事真要做,也离不开文武官员的支持,温大人也是一定会知道的。”钟进卫毫无介怀,笑着点点头附和道。

这时,崇祯皇帝才发觉自己站了好久,稍微有点累,同时也是口干舌燥。他看看面前的钟进卫,心想钟师傅一定比自己更渴了。

于是,他对转身返回来的王承恩说道:“大伴,给钟师傅奉茶。”

说了之后,他自己也转身走回御座,坐了回去。稍微歇息一下,一边还端起御桌上烫着的茶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等钟进卫也喝完之后,崇祯皇帝笑着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为了朝廷的事,把你的大婚日期一延再延。这次回京师,得先把你的婚事办了才成。”

钟进卫一听,脑中马上出现了一个曼妙的身姿,既漂亮又温柔的阿奇,你在干嘛呢?啊呀,想她了!

“钟师傅比朕大那么多,朕都有儿子了,你要再不结婚,朕就太对不起你了。”崇祯皇帝又给了他一个理由。

“呵呵,陛下,说那里话,其实我这个年龄,在后世也就是差不多的年纪。陛下,说起来,臣到底该算是多少岁呢?”钟进卫一笑,和崇祯皇帝开起玩笑来。

崇祯皇帝听得笑出了声,这钟师傅的年龄,要是死板地算,那可是负几百岁,自己也就比钟师傅要大几百岁了。

两人这么一说笑,双方的距离因为钟进卫离开京师两个来月的那点点陌生之感就随之消尽了。

正当崇祯皇帝想问问钟进卫,在路上还有何见闻之时,温体仁到了。

他见殿内就只有他们四个人,殿中还挂着一副世界地图,便知道皇上传他过来,可能是涉及到大明最大的秘密,有关中兴侯来历的事情。

崇祯皇帝让王承恩在世界地图边,把钟进卫刚才说的解决宗室之法前前后后都说一遍。也好让钟进卫休息一下,必要时候查漏补缺即可。

王承恩也是个牛人,他把之前钟进卫说的话,以及崇祯皇帝的一些担心都详细地给温体仁复述了一遍,丝毫没有什么遗漏的要点。

温体仁听得是大为吃惊,这种解决宗室的方法正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之事。

他是一个老持成重之人,并没有在王承恩说话之时,惊诧地打断他的话。而且在王承恩说完之后,也没有马上说话,只是看着世界地图沉思着。

崇祯皇帝和钟进卫都知道他在思考着这个封建海外的主意,因此并没有打扰他,让他可以有考虑清楚的时间。

钟进卫的这个把宗室封建海外的主意,对于温体仁,或者是文官集团来说,也是巴不得的事情。

此举不但能减轻朝廷对于宗室的负担,而且朝廷又能从宗室手中接过大量的利益,还能减轻朝廷赈灾的难度,扩大大明的疆域。这些就足以让温体仁下定决心来推行这个事情了。至于宗室到了海外,是不是确实能过得如意,就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温体仁先看了下钟进卫,然后抬头对崇祯皇帝道:“臣以为此法绝妙,但要推行此事,难度也非常大,除了陛下所担忧宗室之事外,还有实际的困难存在。”

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温卿,是何困难?”

第260章 首胜第45章 银子第465章 大明聚宝盆第562章 新来的吧第95章 脱险第618章 忧心第236章 水泥商机第99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678章 东西方战船的差距第801章 斗战胜佛第621章 玄虚第741章 又到过年时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2章 相识第309章 前功尽弃第683章 没船真不方便第772章 高瞻远瞩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门总督的称呼第237章 崇祯发了笔横财第477章 新军配置第167章 如何发行纸币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23章 勤王诏第23章 勤王诏第237章 崇祯发了笔横财第821章 状告孙传庭第313章 绝不纵容第284章 清水明月关的危机第548章 南京民变的结果第308章 要自救第496章 藩王会议(6)第582章 男儿本色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711章 北海道问题第355章 不听劝的后果第745章 个人魅力不够么第189章 又动劝降之念第536章 峡谷大撤退第425章 农业研究院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504章 报纸第545章 是胜是败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784章 封赏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215章 盐商的对策第96章 灭口第228章 建虏细作第80章 通州路上第347章 战场逃生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163章 山海关前的笑话第35章 卢象升第843章 回京第219章 贪腐的形成第739章 建虏的现状第42章 交易第696章 终于盼到了第360章 灾情第324章 己巳之变终章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406章 御厨第201章 昌黎第四战(1)第496章 藩王会议(6)第367章 洪承畴第122章 温育仁第321章 三千营的考验第589章 城头厮杀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33章 苏醒第492章 藩王会议(2)第36章 监军制度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637章 荷属东印度公司第514章 燧发枪试验第391章 海兰珠第503章 生员之祸第287章 反胜为败第56章 纸币第103章 开中法第458章 又闻卢象升之名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477章 新军配置第485章 明三藏取经第252章 不甘认输第682章 突变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280章 意外收获第52章 救灾第636章 研究蒸汽机的最佳人选第265章 伏击中兴侯第586章 奴酋上当了第558章 锦州军械监第117章 工匠的处境第652章 接受水营第84章 相逢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