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屁股决定脑袋

温体仁听了微微吃惊,在他想来,把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不但对朝廷有利,就是对大明官吏、百姓也都是有利的事情。

在场的这些人应该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好处,怎么会反对呢!

他看着何如宠,稍微有点不满地问道:“有何不可?”

“首辅,大明规定两王不得相见,不是没有道理的。万一召集了这么多藩王齐聚京师,他们一旦不同意而闹起来,事情怕会不好收拾。”何如宠担心地说道。

他的这番话让温体仁刚才的那点不快马上消散了,只见温体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向何如宠说明道:“无妨,此事已有计较。凡年过三十的藩王不得进京,令其世子代劳,如世子年幼,则在其脉选一可信之年轻之人进京即可。”

他见何如宠还想说话,就再详加解释道:“如此一来,这些藩王宗室必定是年轻人,一则威信不足,二则比起年老之藩王更有冲劲,许之以利,心动者当为不少。”

工部尚书徐光启听到这里,关心地问道:“请问首辅,许之何利?”

他明白这么远的封建,还要从头建国,利益不大,恐怕难以打动那些藩王宗室的心。

温体仁听了转向徐光启看了一眼,便把之前他们三人讨论的给藩王宗室的权力说了一遍。

当温体仁的话音一落,文华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嗡”的声音。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并不着急,钟进卫就更不用说了,他只是打酱油的存在,该说的都已在前几日说过了,现在旁听只是以备群臣咨询而已。

这些位于大明金字塔顶层的人都了解现在大明宗室的处境,他们中不少年纪大的人还见识过万历年间宗室无以谋生而闹事要求给予普通人待遇的事。

因此,他们一加讨论后,觉得对藩王宗室的诱惑应该不小,再有大明为了甩掉这些包袱而全力支持他们海外建国的话,怕是有不少人会心动。

之前一直没发言的户部尚书毕自严更是恨不得马上让这些藩王宗室滚蛋,这样能省下不知道多少钱粮。

但他也还有一个担心,犹豫了半天后还是问道:“首辅,请问把藩王宗室都封建海外的话,这朝廷所费钱粮怕是要不少吧。这国库刚缓过气来,用钱的地方正多着呢!”

他当然是会算账,知道最终肯定是赚的,但很有可能国库无法撑到赚得那天,因此他才有此一问。

温体仁听了对他一笑道:“无需担心你的钱袋子,朝廷只是辅助他们而已,并不需要包办所有费用,而且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不需要一下就为此拿出好多钱来。”

温体仁接着又费了不少口水再把有关钱粮方面的想法,也给他们说了一遍。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把他和崇祯皇帝以及中兴侯商量的事都说出来,是不想后面有的事情提前公布,免得又生是非。

毕自严听完松了口气,这就好,他对剩下的事就不关心了。

但已提为兵部尚书的梁廷栋却又有意见了,和之前王承恩所担心的问题有点类似:“首辅,这藩王要是在海外壮大,觊觎大明本土的繁华,想要有所图谋不轨,则如何是好?”

温体仁一听,呵呵地笑了起来。不过现在是正儿八经地商议国事的时候,他笑了下就不笑了,给梁廷栋解释道:“各藩国去到北美洲之后,要同化收归那些蛮夷为它所用,要想建成像大明这样的藩国,那得要多少代才行?而且这期间还要仰仗大明本土对他们的全力援助,如此才能在北美洲站稳。那些藩王想要对大明本土图谋不轨,几辈子都不可能。”

梁廷栋一听,脸色微红,缩回在自己的位置不再说话。

钟进卫见这些文臣没有一个反对藩王宗室封建海外,而且还查漏补缺地在发表着意见。

他心中不禁微微摇头,还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一切。

他们三人商量好的东西其实已经囊括了差不多的东西,只是后面牵扯的东西提前给这些人知道了也不好。

于是,钟进卫转头向御座看过去,冲刚好看向他的崇祯皇帝点点头。

崇祯皇帝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就开口道:“既然诸位臣工都赞同此举,朕意是先召集藩王宗室来京商议,而后选出探路之人。此事还需费不少时日,今日就先到此为止吧。”

原本肯定是有人往后面再深想,也想到了一些问题想问,可现在崇祯皇帝说这事情来日方长,还有的是讨论的时候,今天就到此为止了。他们也就暂且罢休,回头想想再说。

只有礼部尚书何如宠还不肯就这么结束,出列奏道:“陛下,臣建议来京之藩王宗室都让厂卫跟着,以防串联私结,对抗朝廷之策。”

崇祯皇帝听了后想了一会,就点头同意道:“准奏,此事朕自会安排。唯有一点,此事事关重大,保密程度列为甲等,诸位臣工记住不得私自泄露消息。”

大明的保密律法在建虏肆虐京畿之时已颁布了,在场众人也是在约束范围内。现在他们见皇上强调,就躬身领命。

温体仁不想再继续此事,因为今天召开这初步会议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就趁着这个势头,抢在其他人面前向崇祯皇帝一躬身道:“如此,臣等告退。”

殿内众人见首辅如此,只好纷纷向崇祯皇帝躬身告辞,一起退出殿外。

就只有徐光启墨迹着走在最后,在发现中兴侯没有出殿后,又折返了回来。

崇祯皇帝正准备和钟进卫说话,见徐光启返回,就有点诧异地看着他。

当他准备问话时,徐光启先说话了:“陛下,臣前段日子奉旨组建之事已安排妥当,想请中兴侯移步,指点臣一二。”

崇祯皇帝一听,先是愣了下,接着反应过来是指什么。当即呵呵一笑,然后对钟进卫说道:“既然徐卿相邀,钟师傅就走一趟吧,这原本就是你提出的主意。”

钟进卫被他俩打哑谜似的对话给弄糊涂了,好奇地问道:“陛下,是何事?”

谁知崇祯皇帝因为藩王封建海外之事,开头还挺顺利的,心情不错,就生了捉弄他之心,故作神秘地道:“钟师傅去看了自然就知道了。”

徐光启见崇祯皇帝故意不告诉钟进卫,心中好笑,却也配合道:“中兴侯,不用着急,一会你就知道了。”

钟进卫看看徐光启,再看看崇祯皇帝,无奈地笑了笑,就向崇祯皇帝告辞,随徐光启而去。

第760章 老骥伏枥第537章 猪头参将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25章 拖拖拖第449章 新式军服第707章 再一次打击了建虏第644章 我要你造得出来么第172章 盐政会议(2)第142章 恶有恶报第68章 老少合谋第476章 论证新军第11章 昏迷第594章 陷阱第56章 纸币第61章 布告第6章 难眠之夜第607章 一招打建虏第85章 密谋第81章 废墟新棚第638章 产钳第672章 到嘴的鸭子又飞了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613章 怕了侯爷第653章 觊觎南海第172章 盐政会议(2)第385章 开封府第85章 密谋第101章 论盐政第242章 一天一换第662章 时间就是胜利第446章 什么样的新军第72章 比对第249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第117章 工匠的处境第252章 不甘认输第770章 绝了最后的希望第578章 演戏所带来的好处第563章 郑芝龙的惊诧第577章 帮你借钱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436章 白杆军归第389章 要解决宗室问题第2章 相识第389章 要解决宗室问题第497章 藩王会议(7)第635章 农业研究所职能的改变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623章 担得起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769章 关注第157章 贪心不足第227章 投石报信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托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770章 绝了最后的希望第367章 洪承畴第35章 卢象升第486章 徐霞客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215章 盐商的对策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663章 摸不着头脑第383章 登莱巡抚第602章 否极泰来第623章 担得起第456章 张献忠的观察第488章 朝鲜局势第375章 断其根本第776章 问罪左良玉第305章 辽东汉人的希望第855章 雇佣兵第277章 求援滦州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226章 宋应星第483章 设立大型补给点第658章 一切顺利第583章 霹雳行动第29章 饷银(1)第599章 汉民怎么办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421章 文臣的态度第300章 宣传第227章 兄弟情第509章 绑架范文程么第408章 东江士气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382章 烟草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愿第223章 赎罪银第649章 跳雷第609章 杀手锏第434章 大家都来捧场第686章 大明水师学堂第28章 浩劫第72章 比对第377章 叮嘱第606章 懦夫第86章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