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急报之议

钟进卫知道肯定发生了大事,才会这么不讲情理地传诏自己。

他当即不敢怠慢,忍受着腰酸背疼赶往紫禁城。

果然,当他进了文华殿之后,发现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全部都在。而且一个个脸色严峻,见到钟进卫进殿,都只是微微点头示意。

要是换作平时,经过昨天的婚礼,至少会问候一下,再恭喜一声。

钟进卫在脑中想着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可实在想不起来在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崇祯皇帝拦住了钟进卫的行礼,先给他介绍道:“钟师傅,前线传来急报,才不得不把你传来。”

钟进卫一听,脑中马上就想到对虏战役,可大凌河战役好像是一六三一年的事情吧。自己也没听说孙承宗那边有行动,他闹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情,就赶紧问道:“陛下,是何急报?”

崇祯皇帝听了转头对首辅温体仁道:“把急报给钟师傅看看。”

于是,温体仁把转了一圈又回到他手里的急报递给钟进卫。

文华殿内的人都看着钟进卫,等待他看完后有什么建议。

在对虏战事上,谁都没有钟进卫所取得战事辉煌。自然地,他的意见在对虏战事上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心中,却还有另一层意思。他们知道钟进卫来自后世,故而想从他这里了解到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因为孙承宗传来的急报中只是说夜不收发现锦州被几万鞑子所围,其中甚至还有两万左右的蒙古鞑子。出动如此之多的帮凶,不知道建虏此次发动战事规模到底有多大,其目的又是如何,在急报中只做诉述并无明确说明。

因为没有底,所以崇祯皇帝对孙承宗在急报中的要求是否要满足,就不好衡量。毕竟援军的远距离调拨,都是需要花费大笔钱粮的。

钟进卫现在看这繁体字已没有困难,标点符号又已在重要公文中强行普及,因此他无障碍地快速看完了急报。

看完之后,他的脸色也变得严峻起来,他抬头回奏崇祯皇帝道:“陛下,孙大人派出的援军必败,恐怕也达不到多少牵制作用。臣以为,孙大人的要求必须尽快满足才行。”

兵部尚书梁廷栋一听,有点好奇中兴侯怎么这么肯定,他质疑道:“中兴侯,为何你如此肯定援军必败?”

其他人也有这个疑问,听梁廷栋一问,都看着钟进卫,等待他解答。

钟进卫转身看向梁廷栋道:“因为我对援军将领有所了解,此人胆小如鼠,对虏无敢战之心。只怕建虏对他稍有压力,就会逃回宁远或者直接跑回山海关也不一定。”

温体仁听了,皱着眉头问钟进卫道:“中兴侯,你是指吴襄还是指宋伟?”

孙承宗就是派出了吴襄和宋伟两人领六千兵马前往救援锦州,不要求他们打败建虏,只求他们对建虏实行牵制,并让锦州城知道朝廷会派兵救援,他们并非孤军作战。

宋伟怎么样,钟进卫并不知道。但吴襄可是大大有名的逃跑将军,而且他还有一个大汉奸儿子,就是吴三桂。因此,钟进卫对吴襄这人有印象。

“吴襄。”钟进卫毫无顾忌地直接回答道。一般明军将领此时碰见了兵力比自己强大的建虏,基本都会选择逃跑,更何况是鼎鼎大名的逃跑将领呢!

“吴襄胆小如鼠?他可是武进士出身,和被围在锦州的祖总兵又是姻亲,这不可能吧?”梁廷栋听了有点不相信。

但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却是相信,钟进卫事先又没和吴襄接触过,这么直接了当地下结论,显然这吴襄在历史上在这方面是有名的了。

崇祯皇帝当即说道:“如此,朕就同意孙师傅所请如何!”

他的话已是带着肯定的语气,表明他内心已有决断。只是在形式上,既然是开会讨论,自然也要征求群臣的意见了。

“臣附议。”钟进卫躬身赞同。

“臣附议。”温体仁紧接着也同意道。

其他臣子一听,崇祯皇帝,中兴侯和首辅都同意了,他们也不再有意见。

只有户部尚书毕自严微微有点抱怨,这战事一起,钱粮又如流水般往外流了。

崇祯皇帝见群臣都没有异议,就下令道:“传石柱总兵秦良玉觐见。”

秦良玉正在京营训练五军营,离紫禁城并不是很远,听到急诏,当即快马赶过来。

“臣石柱总兵秦良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女中豪杰秦良玉推金山,倒玉柱,跪行大礼。

“秦卿快快请起。”崇祯皇帝按住性子吩咐道。

毕竟没有几个人能有中兴侯的待遇,秦良玉还是个武将,因此在这群臣环视之下,礼仪没少。这也是崇祯皇帝为秦良玉好,否则一帮群臣唧唧歪歪,就会多不少事情。

秦良玉看了殿内情况,就知道有重大事情发生,因此站定之后,就抬头看向崇祯皇帝。

“秦卿,五军营训练得如何了?”崇祯皇帝问道。

这话问得比较空泛,不是很好回答,秦良玉想了一会才回答道“回陛下,此时的五军营比起边军,当为强者之一。就算遇到建虏,也有对阵之心。”

五军营原本就是从勤王军中的有功之卒中选拔出来的,再加上这段时间内的军纪训练,能达到这个效果也没有出乎众人的意料。

不过听到久经战阵的秦良玉说出这番评语来,更具有权威,也更能让人安心。

崇祯皇帝点点头道:“如此甚好,今有一事,还需秦卿率你白杆军前往。”

“陛下,可是辽东建虏又有进犯?”秦良玉的眉头一扬,问崇祯皇帝道。

她刚才已经做了一番猜测,觉得应该是这个原因。

果然,崇祯皇帝点点头道:“建虏携蒙古部族兵困锦州,目前并不知晓战事规模多大。孙督师已派部分兵力前往查探牵制,随后准备组织大军救援,特向朕要求调白杆军前往。”

秦良玉一听,两话没说,直接回奏道:“臣遵旨。”

仿佛她只是接到了一个普通的任务,面对的不是威名赫赫的建虏,而只是一群土鸡瓦狗而已。

秦良玉回答的干脆利落,让崇祯皇帝满意地点点头,他转向户部尚书毕自严道:“毕卿,你即日便给足秦卿的军饷粮草,军情紧急,明日白杆军就得出发。”

“是,陛下。”毕自严领命。

大家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可马上又有急报至,推翻了这个应对之法。

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编队第508章 要拨款先出力第444章 皆大欢喜第57章 货币第727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631章 授勋第217章 贪腐反逼第767章 诀别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150章 各方涌动第699章 三路齐进打建虏第306章 晋商的作用第787章 新的三军第34章 阎应芳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186章 昌黎第二战前夕第168章 银行第652章 接受水营第470章 收费的水泥路第579章 里子面子都有了第198章 对虏策略的转变第490章 愿往东南第601章 虚张声势第442章 票号之争第104章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第421章 文臣的态度第206章 抵触攻城第106章 蛛丝马迹第280章 意外收获第458章 又闻卢象升之名第771章 鞠躬尽瘁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442章 票号之争第451章 可惜了火药技术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818章 虎头蛇尾第18章 算计第809章 幼学的冲突第295章 献俘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106章 蛛丝马迹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25章 拖拖拖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389章 要解决宗室问题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387章 四小归心第750章 祖大寿的愿望第22章 攻守第654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158章 彷徨和骄蛮第268章 原来是你第667章 攻势受挫第46章 东厂第684章 凯旋回京第777章 追击多尔衮第444章 皆大欢喜第249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第226章 能环保就环保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718章 体检结果第843章 回京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225章 再访教坊司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第450章 明末火药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17章 汉奸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无赖第689章 重现大明无敌水师第682章 突变第375章 断其根本第665章 开胃小菜第135章 与民争利第555章 大明定远侯第491章 藩王会议(1)第549章 生员之论第516章 阳谋第852章 对日之策第652章 接受水营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433章 孙传庭出山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第295章 献俘第436章 白杆军归第606章 懦夫第579章 里子面子都有了第388章 羞辱范氏第382章 烟草第25章 拖拖拖第351章 收获不少第579章 里子面子都有了第229章 军中不稳第414章 大明中央银行第810章 吃西瓜第115章 李老四学数字第851章 朝贡之策第184章 拂晓袭城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375章 断其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