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又闻卢象升之名

辽东盛京,奴酋皇太极正在崇政殿和一帮子亲信开会。

只见皇太极满面笑容地道:“成立六部的事就这么定了,接下来我们再商讨下如何回复锦州那边。”

原来皇太极在范文程的密奏之下,趁着那些和硕贝勒基本都不在盛京的机会,同意了范文程的建议。

即仿明国官制,成立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各部尚书由皇太极的亲信或者对皇太极亲近的年轻建虏头目当任。

皇太极估摸着反对这事的,到目前为止可能也就莽古尔泰一人了。因此他并不怕莽古尔泰从朝鲜回来后反对,木已成舟,又会是多数和硕贝勒同意,莽古尔泰反对都没用。

建虏的中央集权,在范文程的建议下,越发地集中到了皇太极手中。

在殿内的众人听皇太极又说了个会议议题,就都各自思考着,看怎么给大汗一个建议。

他们都知道回复锦州那边的答案是一定的,那就是不会出兵。可要用什么理由来推托,让科尔沁族人觉得他们是实在没办法出兵才是这次议题的重点。

和硕贝勒之一的济尔哈朗首先向皇太极奏道:“大汗,要不直接就告知锦州,大金的粮食不足支持他们把锦州打下来。”

要打下锦州不是一时半会地事情,一要断绝从宁远、山海关方向来救援锦州的明军,二是怎么攻破墙高城坚的锦州城也是一个难点。

但无论哪一条,都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大金国内源源不断地运送粮食物资过去。

而战争期间,消耗的粮食物资是平时的几倍。本来大金就缺粮,如果这么做的话,粮食只会缺得更厉害,就算打下锦州也不见得能补回来。

这个就是皇太极考虑锦州战事不打的主要原因,当然了,锦州城太坚固,不管是用大金的人命还是用蒙古人的命去填,都是不划算的。

皇太极早已把那科尔沁族的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口中肉了,之前他听到明军袭击科尔沁达尔罕王的过程后,真是仰天长笑,连明军都来帮助自己收编蒙古人。

他听到济尔哈朗的建议,想都没想,直接摇摇头道:“此法不妥,如果科尔沁知道我们粮食如此窘迫,在未来收编他们的时候,会有不必要的麻烦。”

范文程听了点点头,同意皇太极的这个说法。他也有一个建议,只是刚才一直在等别人先说,免得自己表现太突出引起殿内这些女真贵族的嫉妒。

现在他见济尔哈朗已经献过策了,他就向皇太极献策道:“主子,是否可以说锦州城坚,我大金又无大炮,不宜攻城。另则也向他们表明,主子实在不忍因攻打锦州这种坚城而让科尔沁族人白白送命。”

皇太极一听,有点道理,就对范文程说道:“有道理,接着讲。”

范文程一听,脸上露出了受表扬后的媚笑,继续说道:“蒙古人应该知道我大金不善攻城,就能理解刚才的理由。只要我们保证将来一定诱使明军出战,在野战中替他们报仇,或许就会同意撤军了。”

皇太极听得点点头,不过又摇头了,他想到科尔沁人现在有两个首领,即达尔罕王的两个儿子。他们为了夺权,会不会坚持要夺回达尔罕王,或者一定要马上替他们那些被明军所杀的族人报仇。

皇太极把这个意思说了出来,而后补充道:“最好再有一个理由,让他们不能再坚持留在锦州。”

殿内安静了下来,都在想着法子。

最后,还是范文程开口了:“主子,不如同时告知锦州,在登莱一线的明军有侵犯大金边境,因此不得不调回锦州的兵马。”

另一个和硕贝勒阿巴泰听了,未等皇太极回答,就直接否定范文程地建议道:“登莱一线,只有东江有战力。但谁都知道,自从毛文龙死后,登莱已不足虑。要是我大金说被登莱打得要调回锦州兵马这种荒谬的理由,实在有损大金威望。”

阿巴泰的说法也有道理,登莱一线的明军要是厉害,去年的时候也不会主力尽出,绕道蒙古攻入关内了。

殿内又安静了下来,一时没有其他办法。皇太极见众人都没反应了,心想要不就这么办。

让代善分别找达尔罕王的两个儿子私下沟通一番,以势压人,也不怕他们不同意,撤回来后再使些手段直接收编了他们。

正当皇太极准备宣布这个决定之时,前方军情送到,说登莱一线的明军出击,骚扰大金边境。

殿内的众人一听,都面面相觑,登莱的明军还真来骚扰大金边境了。这不是编造的理由,是否可以用来给锦州那边退兵之用呢?

皇太极倒是比殿内这些人要多一份考虑,马上问起具体的情况。

在得知明军真得只是骚扰,一触即退后,他才笑着挥手让报信的人退了下去。

登莱的战力果然就是渣,估计是迫于明国朝廷的压力,出兵做做样子,响应下锦州战事而已。

于是,皇太极就决定,按照之前商议的几个理由再加上登莱确实出兵的事实来回复锦州,让他们尽早退兵,免得徒耗钱粮。

可还没等命令出殿外,又有紧急军情来了。殿内的众人看信使那紧张慌乱地神情,一颗心就沉了下来。

“报大汗,五百正蓝旗甲兵和一千朝鲜步军运送粮食的队伍在离凤凰城东四十里处被明军偷袭,除五十六名正蓝旗甲兵逃出之外,其余全军覆没,粮食全部被焚。”

皇太极听得当即站了起来,大惊失色道:“什么?你再说一遍。”

殿内的人也是一脸惊容地看着信使,这消息太过骇人听闻了。

信使只好又说了一遍,这次又补充道:“带队的甲喇额真被明军斩杀,未能逃出来。”

阿巴泰不相信这个消息,五百大金勇士在野战中对上两千明军都是随便杀的,更何况还有一千的朝鲜步军,怎么可能败得这么惨。

皇太极知道信使不会骗人,他有点惊异地问道:“是遭遇何处明军袭击?”

“回大汗,三千多明国骑军突袭,旗号为一个卢字。”

崇政殿内的建虏和汉奸们听得面面相觑,在他们的脑海中,一个之前听闻过又被忽视的名字重新被他们想了起来。

很快的,建虏的信使即刻被派往锦州,要求代善等人回师。另外则探马、细作尽出,开始查探登莱明军的真实情况。

第156章 刘兴祚第863章 有无学问第299章 新五军营第55章 白话第820章 论奢华风第297章 赚钱的几件事第185章 昌黎战间隙第860章 和平演变第32章 反腐第861章 坏事变好事第435章 急报之议第272章 胜负至关重要第605章 背后捅刀子第804章 月儿姑娘第572章 各有算计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445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第863章 有无学问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801章 斗战胜佛第657章 关宁军的任务第827章 海上缉私队第411章 登莱困境第657章 关宁军的任务第690章 建虏求和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托第234章 鼠疫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387章 四小归心第110章 盐政细节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487章 何以知道贱号第803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第377章 叮嘱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322章 组建远征军第31章 京师之战第235章 显微镜的重要性第431章 又见阎应元第37章 标点符号第794章 钢铁厂第228章 快刀斩乱麻第514章 燧发枪试验第202章 昌黎第四战(2)第840章 徐霞客归来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475章 检验新军第572章 各有算计第169章 内阁风波第336章 袁可立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务第708章 自然灾害第573章 出发第763章 侯爷到哪里了第156章 刘兴祚第544章 威胁信第33章 苏醒第5章 相信(3)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362章 谁是老大第85章 密谋第549章 生员之论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97章 闻报震怒第45章 银子第134章 国营企业第611章 明军威武第394章 月黑风高夜第5章 相信(3)第104章 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第457章 杀神第101章 论盐政第106章 蛛丝马迹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435章 急报之议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860章 和平演变第208章 全军覆没第847章 再会唐王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协第18章 算计第78章 思念第711章 北海道问题第765章 沈阳城破第744章 狙击手部队第180章 三法独立第486章 徐霞客第846章 攻取大员第147章 数理化第747章 郑成功第233章 鞑子想撤了第790章 大赏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223章 赎罪银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287章 反胜为败第578章 暗流涌动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431章 又见阎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