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大明燧发枪的厉害

钟进卫在了解了登莱明军的情况后,又通过兵部的名义,向关宁军也发出训练情况的咨询。

在得到答复之后,经过综合考虑,又以兵部的名义向宁锦一线,海州和登莱三个方向发出命令。要求他们在新军老卒的带领下,分队出城到建虏的控制地活动,和建虏探马展开小规模厮杀,以夺取野外情报控制权。

如果觉得自己实力不足,则可以多派一些士卒出去,目的就是一个,让建虏成为睁眼瞎,同时锻炼新练士卒的胆气和战斗技巧。

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只有几个高级将领知道,是为了给明年的大决战做准备。

因此,不管是辽东巡抚袁可立,还是驻守海州的祖大寿和何可纲,或是登莱巡抚卢象升,都积极地派出了燧发枪队,在辽东大地上掀起了小规模的战事。

这一日,丹东地区的鸭绿江边,靠上了两艏船。没多久功夫,就下来了大概六十来人的明军。不一会功夫,便骑马消失在岸边。

这支明军由新军曹变蛟的亲卫朱元中率领,手下包括二十名新军老卒和四十名登莱新军,奉登莱巡抚卢象升之命,前去查探之前中兴侯下令埋了的野战火炮。

之所以一次出动这么多人,是因为燧发枪兵需要人多才能有威力,否则路上遇到建虏的探马,一对一对着干,除了新军老卒之外,其他人恐怕不是那些经验丰富的建虏探马的对手。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明军的人数足够多,能派得出这么多人。

“朱哥,你说我们会遇到建虏探马么?”有一个登莱新军士卒,略微有点紧张地问朱元中道。

他并不是因为害怕建虏探马而紧张,毕竟他也是从登莱明军的老兵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他这么问,只是因为第一次对敌要用上手中的新式武器燧发枪,心中因兴奋而紧张。

朱元中听了笑笑道:“建虏虽然已经撤走了那些无聊的投石车,可他们的探马却还在活动。我们这一路,肯定能碰到建虏。”

“碰到最好,打他娘的,多立点军功赚个酒钱。”一个新军老卒也笑着道。

新军老卒从去年到今年的战事中,已经锻炼出了对建虏的心理优势。在他们的眼里,仿佛建虏就是他们的勋章,只等着他们去摘取。

这其实不能怪他们轻视,因为他们确实有这个优势。

万历年间的战神戚继光在他的兵书《纪效新书》卷六中有要求,鸟铳的训练,要求达到八十步远的地方,打中人形靶子为三发中一为合格,三发中二或者十发中七为精,三发全中为特优。

而书中对弩的要求,只是在六十步远的地方,射中人形靶子为三发中二就是善射。

新军的训练,在钟进卫舍得下本钱的训练下,普通都是三发中二的水平。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手中的燧发枪射程,对上建虏的弓箭射程,要多二十步的距离。

明末这个火枪的射程,西方要到拿破仑时代才能赶上。

大明拥有这样的技术,最终却败在了建虏弓箭的手中。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戚继光早有说明:鸟铳固优于矢,但铳精则胜于用矢。铳具不如式,习之不精,反不如矢,而让敌以长技矣。

也就是说,鸟铳质量好,训练足,那么鸟铳就优于弓箭;但如果鸟铳的质量差,训练又不足,那么就不如弓箭,会被弓箭所克。

历史上的明末贪腐横行,不要说这些火器了,连盔甲、弓箭等等,反正所有的战备物资无不缺斤少两,质量极差。害得后世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热武器竟然会败在了冷兵器手中。

现在因为钟进卫的穿越,新军手中的武器,比起戚继光时代的鸟铳更好。第一是燧发代替了火绳,第二是加装了刺刀。

这些原因一结合起来,这名新军老卒的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朱元中骑在马上,看着自己的手下,特别是那些登莱新军,提醒他们道:“只要你们临敌不要慌,按照训练快速装填,要立军功,那是容易得很!”

登莱新军一听,一个个都高兴得很。他们以前和新军并肩作战的时候,就一直很羡慕新军杀建虏如杀鸡宰羊一般轻松。现在没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用上了手中这个杀虏利器燧发枪。

果然不出朱元中所料,他们行进了没多少路,就遇到了一队建虏的探马,大概有十五人左右。

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朱元中一见,当即下令冲锋。

已方的人数比建虏探马多多了,每个人手中的燧发枪又都是装填好的,只要扣扳机就能射击。就算骑在马上射不准,但近了后六十来枝枪一起射击,至少能干掉大半建虏探马。

要换成以往的时候,明军夜不收和建虏探马在野外遇上,哪怕是人数比建虏探马多,明军夜不收的第一个选择也是逃跑。

但今时不同往日,明军现在见了建虏探马,就仿佛是见到了勋章,见到了一张张的九思宝钞,那还会转身逃跑!

这支建虏探马倒也骁勇,虽然看到如此多的明军,却也不惧,催马迎敌。

传说中骑马还能百步穿杨的绝技,可能存在,但至少这支建虏探马中还没有这样的牛人。

双方都是催马靠近了再准备射箭的射箭,开枪的开枪。

战事的胜负不出意外,建虏当场报销了十人,三人受伤被俘,另外两人命好,被其逃走了。

明军中有一人重伤,原因是胯下战马被射中,掉了下去摔的。另外有五人轻伤,拔出了箭后处理下伤口还能继续行军。但其中有两人,因为伤的是手臂,就没法开枪了。

像这种战事,越来越多的发生在辽东大地上。以至于到后来,建虏探马出任务,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出十来个人一队,而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为一队。否则人少出去,基本就很少有人能回去了。

也因为这样,有的时候,明军偶尔也碰到了几倍于己的建虏探马。免不了会有打败的时候,新军手中的燧发枪就不可避免的落入了建虏手中。

于是,这些被建虏探马缴获的燧发枪就被当作宝贝一样,马上急送盛京。

第819章 陈子壮第506章 大明愤青讨伐的对象第648章 吐血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216章 撤军原因第701章 献宝第131章 京营相关第645章 这一年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452章 改造鸟铳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317章 弱国无外交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604章 六王议政第792章 在北方推广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无赖第720章 比乔布斯牛的吴又可第167章 纸币定样第649章 跳雷第321章 三千营的考验第98章 厂卫正式出山第475章 检验新军第150章 各方涌动第537章 猪头参将第279章 杀奴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529章 大军开拔第837章 运筹帷幄第735章 专利法第660章 包了饺子第722章 小心火烛第170章 水泥建筑第270章 战前分派任务第292章 会师第269章 阻击建虏第742章 万事俱备第553章 新军扩编第134章 国营企业第489章 命运的改变第866章 看稀奇第455章 盐商要反击第15章 偷鸡不着第561章 找到了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544章 威胁信第836章 第三重保险第219章 贪腐的形成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还是葡萄藤第852章 对日之策第414章 大明中央银行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227章 兄弟情第517章 宋氏镜片第827章 海上缉私队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113章 道路衙门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第764章 此生无憾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806章 执着第836章 第三重保险第593章 杀明军第244章 创新没那么难第762章 兵变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第420章 利用烟草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148章 教育部第184章 拂晓袭城第473章 都有收获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118章 温度问题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386章 开封戏曲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16章 面圣第242章 一天一换第40章 军需官第586章 奴酋上当了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514章 燧发枪试验第131章 京营相关第704章 宣言第147章 数理化第568章 抢粮缺人第654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321章 三千营的考验第775章 文明的进步第699章 三路齐进打建虏第200章 昌黎隐忧第242章 一天一换第42章 交易第383章 登莱巡抚第164章 定期体检第267章 功败垂成第778章 战后困境第604章 六王议政第584章 海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