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勘探船归来

崇祯皇帝听得面色严峻,他知道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出现。虽然说贪腐是避免不了的,但就怕有些人不知轻重,手伸得太长了。

他皱着眉头,鼻翼微张,沉声问道:“钟师傅有何良策?”

要说能根绝贪腐的良策,钟进卫是拿不出来的。但常规一点的建议,还是有的。只听他向崇祯皇帝奏道:“臣建议派人前往灾区巡视,最好分一明一暗,接受百姓举报,效果或者可以。”

崇祯皇帝听了,把头转向内阁首辅道:“温卿以为如何?”

“臣附议。”温体仁没有意见。

崇祯皇帝没有咨询毕自严的意见,因为他记得毕自严有过前科。只听崇祯皇帝继续问下一步道:“那派何人前往巡视为好?”

钟进卫本来想推荐永平巡抚左应选的,但随即一想,永平的事情也很多,现在重建工作才进行一年多点,换了巡抚怕是会影响重建工作,因此就沉默了。

温体仁倒是想起一人,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举荐巡盐御史张同敞。”

崇祯皇帝没看到钟进卫有反应,反而是温体仁说话了,就转过去道:“哦?”

“他在监督两淮和晋地食盐产量时,严于律己,不为盐商所收买,因此食盐产量已翻了多倍。粮食开中法能顺利实施,他功不可没。臣以为,有此洁身自好的铁面御史,能当得起巡视灾区之责。”温体仁细细说了张同敞的功劳,举荐得有理有据。

钟进卫一听,这才想起来,张居正的孙子张同敞,干得确实不错。

等温体仁一说完,他就向崇祯皇帝奏道:“臣附议。”

毕自严不甘被冷落,也跟着奏道:“臣也附议。”

崇祯皇帝听了很满意,就拍板道:“那就定张同敞吧。”

至于暗地里去灾区监督的,大家都没说。因为他们都知道,这肯定是厂卫,不,现在应该是东厂的事情。

讨论南方三省的救灾一事,算是有了结果。文华殿内因为一时没有人说话,而安静了下来。

钟进卫在心中过了一遍大明的灾情,想着大明这些灾害,可不能一直背着,要不包袱实在太大。

那计划中的事,还得尽快推行起来,先解决一个是一个才好。

于是,钟进卫面色严肃地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现在旱灾越来越严重。如果朝廷一个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出大动乱。”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刚商议过这个事情,当然也明白钟进卫说的情况,并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钟师傅的意思是,尽快把藩王封建出去?”崇祯皇帝确认道。

现在藩王封建海外的前期工作已经在做了,但因为去年派出去的三艏勘探船一直没有返回,所以后续的工作一直没有再开展。

钟进卫点点头道:“是,臣琢磨着,要不先去建个大型补给点。”

崇祯皇帝一听,这补给点的地点还没确认,该怎么建?他正想询问时,忽然殿外传来急促地脚步声。

“陛下,派往海外的船只回来了。已在天津登陆,正往京师而来。”一个内侍一进门,就跪地禀告道。

文华殿内的几个人一听,都是大为意外。刚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了。

崇祯皇帝惊喜地问道:“情况如何?”

“据报三艏船只回来了两艏,具体情况未有通报。”

“好,一到京师,即刻引来见朕。”崇祯皇帝吩咐一声。

文华殿内的气氛一下高涨了起来,这差不多才一年多点,勘探船就回来了,比预期的要快。

钟进卫原本想根据世界地图上猜个点,这种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纯属于病急乱投医。

现在既然船队返回,他当然就不会说了,一切等清楚了情况再说。

崇祯四年九月初五上午,文华殿内聚齐了大明各衙门的最高级官员。在殿的中央,站着一个年轻人,正是那李维,只听他在说道:“船队先是在北海道附近耽搁了一点时间,在确认了合适的大型补给点之后,便横跨太平洋前往北美。中途在阿留申群岛补充了一次淡水,一共用了两个月又十三天,便看到了北美海岸。”

“然后船队往北航行,绕了一圈才回来。经过最北端时,恰好遇到了暴风,损失了一艏船,工部的几位大人因此殉国。”

听李维说完,站上首的钟进卫就要求道:“一路上确认完成的大型补给点又有哪些?”

李维正准备说这个,此时中兴侯先问,他连忙回答道:“小人都做了标记和注解。”

说完之后,他从袖子中抽出一卷纸,双手捧上。

一边的内侍很快就走过去,把李维手中的东西转呈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马上放御桌上,展开一看,原来是世界地图北半球的副本,上面有赤笔点的一些红点,并做有标注。

另外还有一些小纸张,上面都有依据标注对应地图上的红点,说明其状况。并且,每份纸张的空白处,都有几个印章。说明这些资料是经过船队几个领头人共同确认的。只是很可惜,其他几个领头人都殉国了。

看得出来,这地图上的标记是花了他们不少心思的。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抬头看到底下的臣子都把脖子伸得长长的,想要看看到底是何内容。

于是,他吩咐一边的内侍道:“把这份东西挂到屏风上去,给诸位臣工一观。”

“是,陛下。”内侍答应一声,就手脚麻利地做好了崇祯皇帝吩咐的事情。

屏风刚一放好,不管是钟进卫还是温体仁等人,都拥了过去看。对于这条通往北美的航线,都是想第一时间了解。

钟进卫看了,前去北美的航线,果然和西班牙回墨西哥的航线是一致的。

等到所有同僚都看过之后,钟进卫看了崇祯皇帝一眼,得到其示意之后,便开口问站到边上去的李维道:“你之前是否向朝廷隐瞒了什么?再给你一次机会,据实说来!”

这话问得没头没脑地,但却让李维面色变了几变。他心中明白,该来的终归是要来的,这种事情,想长久隐瞒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143章 《甘薯疏》第371章 取自朝鲜第636章 研究蒸汽机的最佳人选第215章 盐商的对策第95章 脱险第66章 汰兵第345章 背水一战第90章 危机四伏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793章 蒸汽机的进度第827章 海上缉私队第452章 改造鸟铳第17章 汉奸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245章 无敌炒股法第784章 封赏第385章 开封府第250章 红衣大炮第625章 下一次战事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14章 趁机捞钱第418章 汉中烟草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683章 没船真不方便第700章 布局交趾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门总督的称呼第751章 我来了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无赖第188章 昌黎第二战结束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561章 找到了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794章 钢铁厂第767章 诀别第237章 崇祯发了笔横财第115章 李老四学数字第737章 以大明为首的联合国第582章 男儿本色第36章 监军制度第769章 关注第170章 水泥建筑第146章 农业研究院第822章 南洋华夏人的心声第191章 都是以权谋财第196章 救还是不救第655章 困难还是有不少第543章 下马威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脸第99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767章 诀别第729章 读书人的第二条出路第16章 面圣第151章 期盼第866章 看稀奇第499章 藩王会议(9)第832章 万事如意第249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第789章 睡吧乖第295章 献俘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356章 死亦无憾第52章 救灾第271章 为什么而战第569章 汉奸是最大祸害第297章 赚钱的几件事第73章 汰兵插曲第759章 急转直下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410章 卢某人做事不一般第19章 中计第109章 再议盐政第154章 已有改观第172章 盐政会议(2)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421章 文臣的态度第636章 研究蒸汽机的最佳人选第206章 抵触攻城第234章 鼠疫第491章 藩王会议(1)第350章 难言之隐第555章 大明定远侯第659章 竟然败了第798章 收名人上瘾第790章 大赏第549章 生员之论第28章 浩劫第278章 伏击建虏第274章 建虏人心之恶第749章 奇怪的中兴侯第258章 战争理念第212章 昌黎解围第759章 急转直下第227章 兄弟情第315章 立威第528章 稳妥第一第270章 战前分派任务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506章 大明愤青讨伐的对象第237章 崇祯发了笔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