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过扬州叹

钟进卫一行人是从京杭大运河坐船一路南下,这比起陆路骑马赶路要舒服得多了,而且还可以日夜兼程也不会太累。

当他们经过扬州之时,是在中午时分。不管如何,这个时候已经是夏天了,就算是小冰河时期,扬州的天气还是很热的。

钟进卫一行人并没有在扬州停留,不过也都上了甲板阴凉处乘凉兼看风景。

比起上一次带兵来回经过扬州,眼下显然要热闹繁华很多。

运河两岸停着许多船只,有运货靠边的,也有客船上下客的。岸上的小贩无数,以这些南来北往的船只为目标,做着他们的小生意。吆喝声不时传来,显得热闹非凡。

钟进卫看着这派繁荣景象,颇有点感慨地道:“没有兵灾,至少老百姓能过些安稳日子!”

郑芝龙就陪在钟进卫的身边,他上次随军前来平西夷之乱,也一样经过扬州。听国公的感叹,也跟着附和道:“这可都是国公的功劳,要不指不定这里被西夷给祸害了。”

钟进卫听了一笑,他倒没想过扬州会被西夷祸害,而是想起了后世历史上扬州悲惨的事件。

被建虏给屠城,这么繁华的扬州城几乎没有多少活人。可笑后世还有人给建虏洗地,编了个故事,说扬州在康麻子初年就如何繁华,还从丽春院中走出了一个龟儿子,如何和康麻子君臣相知。

“这也有你的功劳,如果不是你找来的那些人对付荷兰人的舰队,还是会麻烦不少。”钟进卫看着郑芝龙说道。

郑芝龙一听,马上连声谦虚,说什么都是国公的英明领导,正确指挥下,才会轻而易举地击败荷兰人。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没有国公的日子里,自己和荷兰人争斗多年,始终压不过他们,甚至还被他们给打得差点全军覆没。

王鹏听郑芝龙不断地拍着国公的马屁,有点受不了,走到了船尾去看风景去了。

而钟进卫把注意力从岸上转移到郑芝龙的身上,笑着阻止了他再往下说。自己身上都起鸡皮疙瘩了,再让他吹下去,还不飘飘然地飞起来。

要说起来,不知道的人,见此情景,那会想到这么会拍马屁的人,却是一个纵横海上的大枭雄。

钟进卫看着他,又从扬州的历史想到了郑芝龙的归宿。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家伙赚足了钱,以为改朝换代不关他的事,投靠了满清。结果老婆为了劝谏他而自杀,大儿子和他反目,自己也最终沦落为满清的刀下之鬼,完全是一个悲惨结局。

不过现在显然是不可能了,建虏已灭,再没有了满清。而且这家伙借以纵横海上的舰队也被荷兰人打得全军覆没,没有了历史上独霸南中国海坐地收钱的经历。现在比起??比起历史上,也为大明多做了一些贡献,而且还更是想抱紧自己的大腿。有自己罩着,用其长处为大明效力,不管如何,怎么样都不会比历史上的结局差了。

站钟进卫身后的于长俭看着扬州的繁华,不想让郑芝龙唠叨,也出声赞叹道:“这里不比京师差啊,我还以为京师最繁华了呢!”

“南方很多城镇都不比京师差的,以后有机会,你多出来走走就知道了。”钟进卫没有看于长俭,只是又把目光转向岸边,一边回应他道。

就这么说笑着看着风景,过了扬州,穿过长江,进入了太湖。

等到了太湖之后,天气突变,乌云密布,忽然下起了狂风暴雨。

原本平静地湖面一下变得波涛汹涌起来,船只在随着波浪高低起伏。光线变得很暗,仿佛已到了晚上一般。

虽然他们多次坐过海船,不是没见过这样的场景。但现在这船不是海船,又要顾及到国公的安全。顾百川便马上请示钟进卫道:“国公,现在已快近傍晚,现在又下起了暴雨,继续赶路不是很安全,属下建议还是尽快靠岸,找地方歇息一晚再走。”

钟进卫也不坚持,点点头道:“好,你去安排吧。”

顾百川得了答复,便去找了船老大道:“现在天色不好,尽快找个地方靠岸。”

他有点担心这天太暗,如何能顺利靠岸也是一个麻烦事。

谁知船老大却爽快地应了一声,当即咨询道:“客官,前面不远有座法华寺,去那边可以借宿,如何?”

顾百川看看天色,眉头微锁,有点担心地道:“这么黑的天,你们能找到地方么?”

船老大一笑,带着顾百川转了个方向,用手指着道:“客官请看,那处地方亮着灯光,专门给太湖上来往船只指示方向的,因此不用担心找不到地。”

顾百川转头看去,发现远处一座山上果然有亮光。不由得赞道:“如此大的风雨,却丝毫不影响那灯光,真是不错。”

“那是,这可是苏州徐巧匠建的山顶亭子。”船老大是苏州人,在运河上讨饭吃,来往太湖时,都受惠于这灯塔,因此颇为自豪地介绍道。

“好,那就靠过去。”顾百川吩咐一句,便回去向国公禀告情况了。

钟进卫一听这事,也有点好奇。如此大风大雨,一个亭子里的灯光却丝毫不受影响,真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才行。

不过他也没多想,这事就这么过了。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船便在渔洋山靠了岸。此时虽然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大风大雨,但雨却没停。以致于长俭不满地唠叨道:“这雨下个没完,怎么就不往北方分一点,这老天爷也真是!”

北方多旱,南方多涝,就是现在大明的基本天气情况。钟进卫也是暗自摇摇头,要能南北平均,历史上的大明也不会在这个时期灭亡了。

船老大派人引着钟进卫一行人,一直过了这座渔洋山的小山,在后面的法华山找到了法华寺。

作为一名迎客的知客僧,分辨贫富贵贱的眼力是必须要具备的。他见这大队人,个个气宇轩昂,牵着高头大马,显然来历非凡。

于是,一边小心接待,一边派小沙弥飞报主持。

钟进卫倒不想多事,让顾百川捐了些香油钱,和主持闲聊了几句,就早早休息了。

第273章 清水明月关口第208章 全军覆没第304章 惊闻噩耗第452章 改造鸟铳第494章 藩王会议(4)第425章 农业研究院第316章 雷锋语录第686章 大明水师学堂第449章 新式军服第222章 廉洁退休金第795章 粮食危机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706章 大明燧发枪的厉害第348章 要翻盘第39章 查漏补缺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684章 凯旋回京第648章 吐血第632章 天朝上国第768章 突围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641章 建虏反扑第490章 愿往东南第10章 遇刺第843章 回京第550章 科举之补充第185章 昌黎战间隙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务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11章 昏迷第118章 温度问题第39章 查漏补缺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774章 身死国灭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无赖第458章 又闻卢象升之名第503章 生员之祸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731章 哥萨克第775章 文明的进步第507章 阎应元的请求第187章 昌黎第二战第130章 升为次辅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105章 匆忙善后第488章 朝鲜局势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145章 推荐甘薯第815章 改土归流第57章 货币第744章 狙击手部队第573章 出发第440章 登莱出击第854章 请罪第828章 第二重运粮保险第465章 大明聚宝盆第305章 辽东汉人的希望第170章 水泥建筑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474章 建虏细作第198章 对虏策略的转变第49章 扁人第60章 猛虎出笼第26章 再坑第228章 快刀斩乱麻第352章 如何处置第658章 一切顺利第832章 万事如意第608章 精兵的区别第725章 京师国子监第738章 敢犟嘴就战场见第379章 李自成第853章 得胜归来第451章 可惜了火药技术第746章 天津卫第192章 第二次劝降昌黎第392章 代善给明军创造机会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511章 泥模铸炮第699章 三路齐进打建虏第343章 众星云集第616章 天罗地网第188章 昌黎第二战结束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226章 能环保就环保第272章 胜负至关重要第562章 新来的吧第632章 天朝上国第648章 吐血第587章 沈阳城外第48章 结账第29章 饷银(1)第698章 建虏的无奈第243章 宝钞隐忧第437章 练兵提上议程第154章 已有改观第804章 月儿姑娘第536章 峡谷大撤退第706章 大明燧发枪的厉害第136章 京师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