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朝贡之策

只听钟进卫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有关琉球这事中,如果要我大明出大力,则首先要搞清楚我大明能得到什么好处?这个是最为实在,也是最为关键的。”

崇祯皇帝听了一愣,眨眨眼睛,理所当然地道:“钟师傅,琉球乃我大明的藩属国,被倭寇侵扰,自然当为其做主。否则以后还有哪个国家愿奉我大明为宗主国?”

钟进卫听了这话,再次问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道:“陛下,敢问宗主国的好处是什么?”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愣在那里了。他感觉就像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比如用膳,是人很自然的一个需求,而钟师傅却问出了人为什么要用膳的问题。

钟进卫能猜到他们的心中是什么想法,他转头看看殿内的其他同僚,发现他们也是差不多的反应。

于是,他就自答自话道:“宗主国,其实说白了就是藩属国的老大。藩属国的权力交替,都需要得到宗主国的认可,还需要向宗主国做定期的朝贡。以此为代价,如果藩属国有事情,宗主国有责任出面帮其解决。陛下,大致是这样吧?”

崇祯皇帝点点头,回答钟进卫道:“差不多是这样的。”

“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成为宗主国确实不错。可在实际上,我中原王朝更多的只是在乎名份,并不会以此干涉藩属国的权力交接。就算是朝贡,也是象征意义。更多的反而是藩属国朝贡,中原王朝会十倍返回给他们。以至于藩属国对于朝贡乐此不疲,甚至主动、经常地要求朝贡。”

钟进卫说到这里,又问崇祯皇帝道:“陛下,是这样吧?”

崇祯皇帝还是点点头,实际情况确实如钟师傅所说,因此他也没有否认。

礼部尚书李腾芳听到这里,不由提醒钟进卫道:“兴国公,此乃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钟进卫闻声转头看向李腾芳,摆摆手道:“李大人,这些什么不治什么我不管。我只想问李大人一句,这种处置藩属国的策略,真的好么?会为大明带来什么实质的好处?”

李腾芳一听,正待搬出儒家所提倡的礼治那一套时,钟进卫就已经转回身子,对崇祯皇帝道:“陛下,目前这种关系其实更多的是能得到藩属国的尊重,起码在形式上是如此。可这种尊重,是建立在大明强大的基础之上。”

说到这里,钟进卫提高了声音说道:“日本不也是我大明的藩属国么?可他们在自己强大之时,就觊觎我大明的国土,又何来尊重?”

钟进卫话音一落,被温体仁逮到机会,就马上插话说道:“兴国公,你偏激了,藩属国也有责任为宗主国做一些事情的。比如征讨某个势力,可以让藩属国也出兵相助。最近的例子,就是朝鲜曾出兵,和大明一起发动萨尔浒战事。”

钟进卫听了稍微一愣,然后马上接话道:“好,我承认有点偏激了。不过我说这些,并不是全盘否定目前大明的外交之策,而是想提出一些改进。”

钟进卫这么一说,其他人就放下了反驳的心思,准备听他怎么改进。

“钟师傅,请接着讲。”崇祯皇帝要求道。

钟进卫转头看回崇祯皇帝,认真地说道:“陛下,宗主国要想长久,首先其实力必须一直强于藩属国才行。否则反客为主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因此,宗主国的对外之策,必须以壮大自身为目的,否则就是祸?国?殃?民!”

这帽子就扣得有点重了,让原本还想争辩一下的几个人,都把话吞了回去。

但钟进卫说得这话又没有错,因此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钟进卫得到认同,就继续说道:“因此,基于这个目的,可以稍微改进下朝贡之策。针对不同的藩属国,采用不同的策略。”

“哦,钟师傅再讲具体点。”崇祯皇帝一听,连忙要求道。

“比如琉球,其地理位置决定了今后或者会成为北美和大明南方的中转站,因此可以要求他们免费或者最低代价的开放港口。大明商人的货物可以在琉球自由贸易,或者收取最低的关税等等。”

钟进卫说了一个之后,又继续举例子道:“再比如日本多硫磺,而大明又需要,因此可以要求日本朝贡多少数量的硫磺。当然,大明也要给其赏赐,同等价格或者再高点也无所谓,但这赏赐要有技巧才成...”

“等等,钟师傅,你说这赏赐要有技巧,什么技巧?”崇祯皇帝一听到不明白的,马上发问道。

钟进卫只好暂停讲述,回答崇祯皇帝道:“比如赏赐日本人一些奢侈品,或者其他高附加值却又没多大实用的东西。使得别人表面看起来,好像大明的赏赐价值更高,但实际上,对日本的国力等等并没有多大改变,或者还能引导其走向奢华。”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点点头,就接着说道:“一个原则就是强大的藩属国,或者居心叵测、不安份的藩属国,就要采取各种措施,打压它;而对于一些弱小又听话的藩属国,比如朝鲜这种,可以适当扶持一下。归根结底,就是通过和藩属国的交往,壮大我大明的实力,清除藩属国的潜在威胁。”

钟进卫的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温和的改进,里子和面子都有,并没有引起温体仁等这些旧式儒臣的反感。

因此,他说完之后,并没有人反对他的建议。

崇祯皇帝想了下,笑着道:“如此甚好,还有细节上的东西,钟师傅不妨整理一份奏章出来。朝中再议一议,形成一个定制。”

“是,陛下。”钟进卫虽然不大喜欢写奏章,不过事情摊到自己头上,也没办法,只好应了下来。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答应了,忽然想起来他好像扯了半天,还没回答一开始的问题。

于是,他不由得笑着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对于琉球求援一事,该如何处置为好?”

第59章 厂卫第145章 推荐甘薯第470章 收费的水泥路第705章 张献忠的生活第97章 闻报震怒第258章 战争理念第33章 苏醒第675章 束手无策第235章 显微镜的重要性第752章 泪流满襟第765章 沈阳城破第435章 急报之议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第33章 苏醒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247章 思海战第98章 厂卫正式出山第705章 张献忠的生活第545章 是胜是败第646章 冰封岛屿建虏出击第7章 变故第518章 我也是凡人第475章 检验新军第598章 爷没兴趣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愿第273章 清水明月关口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832章 万事如意第504章 报纸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619章 好想看电影第353章 忒大的玻璃第497章 藩王会议(7)第851章 朝贡之策第566章 重组夜不收第650章 军备情况第574章 应对第476章 论证新军第349章 黄雀在后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门总督的称呼第66章 汰兵第167章 纸币定样第196章 救还是不救第198章 对虏策略的转变第29章 饷银(1)第655章 困难还是有不少第59章 厂卫第704章 宣言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168章 银行第854章 请罪第811章 繁体和拼音第569章 汉奸是最大祸害第608章 精兵的区别第35章 卢象升第90章 危机四伏第555章 大明定远侯第371章 取自朝鲜第691章 虽远必诛不是口号第103章 开中法第459章 锦衣卫政委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536章 峡谷大撤退第172章 盐政会议(2)第118章 温度问题第817章 坐地起价第23章 勤王诏第855章 雇佣兵第22章 攻守第706章 大明燧发枪的厉害第383章 登莱巡抚第465章 大明聚宝盆第849章 崇祯六年第234章 鼠疫第138章 永平第395章 杀虏放火时第766章 垂死挣扎第39章 查漏补缺第156章 刘兴祚第177章 人心所思第406章 御厨第455章 盐商要反击第358章 坏消息接二连三第764章 此生无憾第784章 封赏第838章 粮食危机始解第715章 追债第142章 恶有恶报第359章 荣华富贵第725章 京师国子监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223章 赎罪银第163章 山海关前的笑话第866章 看稀奇第581章 愿为向导第66章 汰兵第32章 反腐第690章 建虏求和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133章 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