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笮桥鼓声动 捷报两路传(下)

彭模城上,迎来了短暂的安宁。

疲累的守卒们有的一屁股坐下,有的索性张开手脚,躺倒地上。两队民夫,一队给兵士们抬运烧开的热水;一队把伤亡的士兵抬走,阵亡的暂堆到城内的坑中,负伤的抓紧医治。

孙胜、周词等的簇拥着周安沿城墙而行。周安亲自抚循,吊死问伤,给轻伤没有下前线的兵士裹创敷药。周安带兵多年,当下守城的将士皆是他的旧部,他在其中的威望很高。凡其经过处,无论是负伤的,还是坐地休息的,将校、士兵们相继站起,向他行军中礼。

城外的蜀兵阵中,鼓声不断,於城上望之,可见他们兵马调动。

东南边的预备队分出了半数人马,约千余,在军旗的引领下,正往城东的方向去,显是将要加入战斗,这些都是攻城蜀兵中的头等精卒,悉为披甲士。

周安目睹此状,示意近处的将士们坐下歇息,以备接下来的鏖战,然后慷慨奋励,按剑与兵士们说道:“三年前,奉庾小征西之令,我率君等进攻江阳。适时蜀虏亦众,而江阳终为我等攻克!咱们荆州兵的威名,早已震慑蜀中!望不要坠落於你我之手!我与君等,当共勉之!”

江阳,是蜀地的一个郡,东邻巴州,西邻犍为。

此回桓蒙伐蜀,便是从巴州、过江阳,而后到的犍为郡。

“庾小征西”,说的是庾哲。因为庾哲与他的兄长都担任过征西将军的职务,所以,时人称他为“小征西”,或“小庾”。庾哲兄弟久镇荆州,俱怀北灭胡狄、西定巴蜀的壮志,只是因为他俩战略的重点是在北边的魏、秦等国,故对蜀中一直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但也先后数次遣兵攻蜀。周安说的“进攻江阳”此战,即是二庾几次用兵蜀地里边,战果最好的一次。

将士们轰然应诺。

周安与孙胜等来到城楼上边,登高眺望,商议守城的事宜。

孙胜忧心忡忡,说道:“蜀虏的三次攻势都被咱们打退,我看他们的伤亡不小,可仍然不撤,现下更把他们的甲士调上,分明是要发动更大的攻势了!我部的士气尽管尚还堪用,奈何寡不敌众,敢问将军,可有御敌之良策?”

周安说道:“虏谓我兵少,且外无援师,故此欲举众来攻。他如不举众,我还真无良策;今既举众,则我军胜矣!”

“将军此话怎讲?”

“合城中之马,能得百余,候其甲士攻城,我遣敢死之卒驱马潜出北门,乘其不意,骤击其东南阵,败之易耳!蜀虏的主将李禄,就在东南阵中,只要将其此阵击破,虏兵军心势必离散。我再打开城门,引兵出战,与敢死之骑内外呼应,可以大破之也!”

周安的这条计策,有点冒险,但目前除此以外,确实也没有其它的好办法了。

孙胜望向天色,快到中午了。

他喃喃说道:“估算路程,明公应该已经率部抵至成都,现下说不定且已与蜀兵交战。也不知战况何如?”

……

成都南,笮桥。

荆州兵与蜀兵混战一团。

桓蒙、袁子乔战前“陷其中阵”的意图,迟迟不得实现,那蜀兵中阵,竟是极坚。

列在前头的全是賨人兵士,如墙的盾牌竖在地上,弓弩由后而发,荆州兵屡攻,不能得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前前后后,三四波的攻势都被挡下,荆州兵的士气已然不如起初,逐渐开始下滑。

蜀兵左阵的骑兵出动,马蹄奔腾,地面为之震动。

毛虎生拔剑奋色,督分给他的那数百荆州骑迎上阻击。

蜀地不产良马,賨人、僚人和蜀地的唐人,擅长骑射的也不多,因是蜀骑的人数虽众,但论及战力,却是不如常年与北地胡人交战的荆州骑兵。

两下骑兵对冲。

蜀骑多是轻骑,荆州骑兵俱是甲骑。

交手方才一合,蜀骑的攻势就被抑住。

一员荆州骑将兜马旋转,率领精骑十余,在蜀骑的阵中来回搅动。敢有截击他的蜀骑,无不被其刺死、击溃。一时所向披靡。

桓蒙远望见之,顾问左右:“此为谁人?”

程无忌在侧,答道:“必朱陶也。”

朱陶,是荆州骑兵中,赫赫有名的一名猛将。

一人建言说道:“明公,可趁我骑兵无前、军心奋起之势,尽起兵马,再攻蜀虏中阵!”

桓蒙看去,说话的是谢执。

桓蒙以为然,当即下令,命全军压上,自率本阵,也加入到了战局。

……

彭模城下。

蜀将李禄调兵遣将已毕,展开了又一次的猛烈攻势。

从高处望下,但见彭模东、西、南,三面城墙外,蜀兵好似潮水一般,或举竹箕,或推撞城车,或扶云梯,越过护城河,弥天漫地,到处都是乌压压的人头,喊杀声与鼓声响遏行云。

那千余新被调出的蜀兵甲卒,冲在阵线的最前。

铠甲已可防御部分箭矢,而且这些蜀兵甲卒举仗的还有盾牌,城头再是箭如雨下,也阻止不了他们的接近。午时的阳光洒照,他们甲衣上反射出的光亮映入周安等城头守军的眼中。

孙胜焦急地说道:“将军,可以遣死士出城,奔袭虏东南阵了!”

周安观望城东南的蜀兵阵,见其旗帜森立,阵型不乱,说道:“不急。”

周楚甩开搀扶他的兵卒,取弓矢在手,用尽力气,向城外放箭。他用的是强弓,箭矢的穿透力强,便如闪电一道,射到了蜀兵的一个甲卒,中其腿上。那甲卒顿时扑倒。城上的守军欢呼一阵。周楚按住垛口,勉力站稳身子,奋声叫道:“我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

守军士气大振,兵卒们操作各种守城的器械,凝神等待蜀兵攀城。

……

成都南,笮桥。

蜀兵背江列阵,没有退路,唯死战而已,顽强地抵挡着全军压上的荆州兵之进攻。

面对难以攻破的盾牌阵地,在蜀兵仿佛暴雨的箭矢打击下,荆州兵前部的阵型越来越乱。

桓蒙的脑中划过了一个念头:“还是兵少!”

不需太多,如果能再多有五千甲士,眼前的这个蜀阵,恐怕也早就攻破了。

还在笮桥上通行的蜀兵渐渐稀少,对岸的蜀兵差不多都已通过此桥,补充进了这边的蜀阵。得到了大批有生力量的支援,蜀将於稳住阵脚的同时,遣派出了大约四五千人,自右阵而出,向荆州兵的左翼展开攻击。

现在整个战场的形势是:毛虎生所督的骑兵,与蜀骑在右翼的开阔地带进退拉锯;桓蒙、袁子乔等亲督的荆州兵主力,在与蜀兵的中阵激烈战斗。却正是桓蒙左翼空虚之时,那支四五千人的蜀兵,进击的时机选择得非常好,不等他们杀到近前,荆州兵的阵型已经出现了动摇。

桓蒙知道事急,奋不顾身,驰马往前,直到前线交战之处,乃才停下,吩咐程无忌:“持我佩剑,速赴阵中督战,敢有退者,斩!”坐骑忽然腾起前腿,不安嘶鸣。好在桓蒙反应得快,及时抓住了缰绳,这才没有摔落马下。看时,原来是蜀兵的一支劲矢,射到了马前。

程无忌应诺,接过桓蒙的腰剑,便即驱骑,去前边鏖战的地点,与袁子乔一同督战。

桓蒙的目光从身边的幕僚、将佐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到了参军龚胡的身上。

袁子乔、毛虎生、孙胜之外,最有胆色和谋略的,即当数龚胡了。

桓蒙说道:“与汝兵千人,为我护住左翼!”

龚胡接令,二话不说,就带兵赶往左翼,抵挡来犯的那数千蜀兵。

……

彭模城下。

蜀兵在城的东、南、西三面,竖起云梯,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一起开始攀附城墙。

周安紧紧盯着东南方蜀将李禄的主阵。

直到有三三两两的蜀兵勇士冲上了城头,终於见李禄的主阵出现了骚动。

城北门的门洞周边,全城的马都早已集中於此了,由预备队和守卒中,选出了死士百人,各坐马边,在等待周安的命令。

周安的命令到了。

城门打开,先是数骑拥着一个明盔亮甲,扮作周安的骑士出城,装作往北遁逃。

蜀将李禄之所以围三阙一,留下北城墙不打,便是为了瓦解守卒的军心,给他们留出一个看似可以逃生的通道。

瞧见了那向北遁逃的数骑,李禄大喜,马上从本阵中,把仅存的骑兵全部派出,令往追赶。他本阵原有步骑两千余,之前分出了甲士千余,现又分出骑兵数百,剩存的,只有数百人了。

北城门的门洞内,死士们齐齐上马,百骑无有后顾,径驰出城,直奔城之东南,呐喊杀去。

……

成都南,笮桥。

一骑离开左翼的战场,穿过荆州兵的主阵,到了桓蒙的军旗下,找到桓蒙,仓皇禀报:“龚参军战死了!”

入蜀以今,无论是碰到什么样的局面,胜利也好、失利也罢,桓蒙从来都是镇定自若,而他的神色,终於在此时出现了变化。向来放荡风流的谢执,亦神色大变。

谢执惊道:“龚参军战死了?”

那来报讯的骑士也是桓蒙军府的僚佐,他惶恐地说道:“是。”

谢执朝前头望了望僵持不下的战况,又远眺阵左,隐隐听到进攻本军左翼的蜀兵将士,喊杀之声此起彼伏,显然士气甚高,他转看桓蒙,进言说道:“明公,事不可为矣!宜且暂撤。”

桓蒙的面色阴晴不定,他实在是不甘心就这么撤退。

此回奇袭成都,他听从袁子乔的意见,全军只带了三天的粮,如果撤退,那就不是“暂撤”,而是只能一路撤回到彭模。

可问题是,彭模被蜀兵围攻,现下还在不在周安、孙胜等的手中,犹尚不知。换言之,彭模如果已丢,也就是辎重已然全失,那就更不是“暂撤”,而是可能要全军覆没了。

但不撤,能行么?

龚胡战死,左翼岌岌可危,一旦左翼被蜀兵突破,荆州兵就将陷入被包围夹击的险境。真到那个时候,就不是“可能”於日后要全军覆没,是“必然”於今日便要全军覆没了。

桓蒙艰难地做出抉择,他心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传令下去,“鸣鼓,撤兵!”

中军的鼓吏,击响了战鼓。

鼓声急促,透出杀伐之音。

桓蒙倾耳听之,惊觉却非撤退之鼓,这鼓音,竟是进攻之声!

却是故吏因为紧张与恐惧,而击错了鼓的音节。

桓蒙大惊失色。

……

彭模城下。

百骑守卒的死士,宛如捕兔的雄鹰,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扑入城东南的蜀兵阵。

……

成都南,笮桥。

鼓声催动,声声动人心魄。

前线的袁子乔揽辔驰马,仗剑叱咤,令道:“虏攻我左翼,左翼如溃,则吾等尽落死地。若欲求生,非先攻破虏之中阵不可!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桓公亲冒矢石,汝辈还不死战?”

程无忌捧桓蒙佩剑,守在前阵之后,大声叫道:“桓公军令,敢退者,斩!”

於是荆州兵士振奋军心,前赴后继,冲击蜀兵中阵。

……

彭模城下。

蜀将李禄本阵的兵士,抵挡不住守卒死士百骑的冲锋,散乱四逃。

周安打开城南门,与周词等率甲士二百余人,举盾杀出。

内外呼应,攻城的蜀兵大溃。

……

成都南,笮桥。

蜀兵哪里想到,本已攻势渐颓的荆州兵,居然能够重振旗鼓,再来冲阵?

想那荆州兵攻阵已有半日,荆州兵固是疲惫,蜀兵也早劳累不堪了。

这个时候,谁能咬牙坚持,谁就会取得胜利。

蜀兵的阵型被攻破了一线,继而,程无忌、袁子乔等分别麾众急进,荆州兵迅速扩大战果。桓蒙饶而不杀的那百余荆州精骑,悍不畏死,当先撞入蜀兵的阵中。蜀兵中阵大溃。

蜀阵后为江水,阵型一乱,后退无路,自相践踏,掉入江中的何止千数。离笮桥近的蜀兵,什么也顾不上了,拼命往桥上奔去,拥挤不堪地想沿桥逃跑,从桥上掉下的亦千人不止。

中阵已溃,蜀兵的左右两翼,没有了斗志,俱皆撤退。

朱陶等荆州将校趁势反攻,追杀出去十余里远。

胜利来的太过突然,桓蒙如在梦中。

战场形势的这种变化,也是谢执万万没有想到的,他愕然多时,不禁叹道:“此天命也!”

第三十二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八)第二十五章 报与左氏知 金城郎将任第二十六章 太后请自信 益富情绪高第十八章 府兵除旧弊 可闻京师谣第二十四章 患难苦双鸳 勒胡迎都督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体 苟雄请诛奸第四十六章 姚谨辞动心 吕明平叛乱(中)第四十六章 一战克鄯善 以直报其怨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谋 无处不青山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临机定对策第四章 赠君葡萄酒 临台阅军训第五十五章 陇东督七郡 议与武卫盟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二十四章 后宅刀兵动 客舍访客多第十四章 权录三府事 备设六部制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时 夏夜花香浓(下)第二十章 千骑卷云驰 战罢效吴起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访 将军恭谨对(中)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四)第三十五章 黄奴气势雄 确乎家雀耳第三十三章 举手设录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三十二章 举手设录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八章 结姻升身价 求贤引变动第二十八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二)第六十三章 麴侯饮符水 阿恭诚可爱第十四章 一日访三人 宴荔将起兵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为短视徒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号单於第六章 黄荣献毒策 宋翩索厚赏第三章 羊髦投门谒 唐艾上佳士第五十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上)第十八章 冉兴国乱频 令狐称尊号第十二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六)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抚讨 阿瓜片言决第六章 麴球赠胡将 遣人请道智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进 征虏两路攻第六十二章 折柳赠诸卿 太后城门迎第二十六章 太后请自信 益富情绪高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三章 飞黄腾踏去 美人嫁丑夫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临机定对策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间真雄计第十一章 麴爽怨声对 过往如刺扎第五十章 唐艾识孟计 苟雄斩姚国(中)第二十五章 乞勿牵幼弟 还君一公道第四章 赠君葡萄酒 临台阅军训第十一章 显美鄙虾兵 麴硕报军情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二十二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四)第三十六章 张昙上劾书 宋闳辞内史第二十四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六)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时 夏夜花香浓(上)第三章 令狐图远谋 虎贲苦不足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间真雄计第十八章 草绘说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十章 天命岂在暴 唬人好神术第一章 僧诚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卖炭翁第七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上)第四十四章 择将选麴爽 投书谒蒲英第二十八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二)第十三章 轻骑趁夜东 贫道方外人(上)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贵 苟雄半渡击第四章 魏咸万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四章 宋方内外策 氾宽邀两宾第五十九章 驱荔两相耗 觅策杀姚桃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为誓约第六十三章 麴侯饮符水 阿恭诚可爱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龙身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隶 孟朗忍为国第三十五章 黄奴气势雄 确乎家雀耳第二十一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三)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敌攻不备第十章 阿瓜胸怀暖 辅国果善谋第三十九章 围猎神射术 樗蒲掷万金第六十八章 军法一头羊 西投乞活去第十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四)第二十三章 变革收获大 起意除宋方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无虞 欲擒且故纵第六十二章 折柳赠诸卿 太后城门迎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进 征虏两路攻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门关 龟兹有宝贝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议攻冉(上)第八章 群寓谋前程 录事揣上意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众 季和挫爽军(四)第七章 秦营见吕季 安崇献虚实第六十三章 陇魏不足虑 蒲孟两相得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众 季和挫爽军(上)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击朔第五章 武校乡射礼 蒲英起兵乱第四十章 秦与唐并立 孟朗绘蓝图第二十二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四)第五十二章 惭愧享其成 晒书郝郎君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关中(中)第四十八章 白纯坚壁守 索张争请战第四十八章 来苏绕剑阁 朝食成都下第二十二章 难论孟功过 姬韦应召到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风雪急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谋 李亮三斫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