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奴母婢也

第136章 奴母婢也

弗答哈和葛多介,这两个隶属于兀狄哈嫌真部的头人兴许在历史上并不算出名,但如果说出他们所做的事迹,那恐怕足以让爱新觉罗一家子恨得咬牙切齿。

其实他们也很无辜,事情的起源是三万卫归化女真人杨木答兀叛逃,随后屡次劫掠辽东,引起了明军的搜捕。

在搜捕中,杨木答兀出兵袭击小股明朝官兵。

爱新觉罗·猛哥帖木儿当时任职大明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杨木答兀为了巩固自己在阿木河地区的统治地位,因此引诱兀狄哈嫌真部首领的弗答哈和葛多介前往建州左卫劫掠,并在战斗中杀死猛哥帖木儿与其长子阿古等人。

战争结束后,爱新觉罗家族只有被汉人称为董山的充善与褚晏、不花秃等人率领部众存活下来。

此后七年,他们不断遭受兀狄哈嫌真部的劫掠,最终在正统五年举族迁移察喇秃山投靠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

抵达当地后,李满住代二人上表大明,同时由于董山、凡察争卫印,大明朝廷又增设建州右卫,自此形成建州三卫。

土木堡事件发生后,蒙古人屠戮亲近大明的六城之地女真人,随后控制李满住。

李满住随即与董山等人开始劫掠辽东边疆,东侵朝鲜义州,纵兵十余年,屠杀大明、朝鲜边民十余万,最后在成化三年与李满住一同被明军剿杀……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弗答哈和葛多介,老奴一家恐怕会一直在阿木河地区呆着。

想到这里,朱高煦看着弗答哈和葛多介居然有种想笑的冲动,他没想到自己居然会以这种方式和老奴家的仇人见面。

“你们有多少毛皮?”

朱高煦手肘撑在腿上,坐姿大马金刀,野性十足。

“有很多,我们想要换粮食回去,还有铁锅。”

弗答哈似乎是主事人,他开口说着自己的交易请求,亦失哈则是在朱高煦一旁充当翻译。

只是即便有亦失哈翻译,朱高煦还是觉得很头疼。

东海女真中尤其以冠名兀狄哈的部落最为原始,兀狄哈又称野人,所以按照翻译,弗答哈和葛多介应该是嫌真部的野人头目。

他们只知劫掠,亦或者毛皮互市,不太精通耕种,自然没有六城之地的女真人有文化和学识。

因此从他们口中的“很多”中,朱高煦根本不知道他们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

好在这种时候亦失哈总会站出来,以弗答哈和葛多介听得懂的方法询问他们毛皮的数量。

这一刻的朱高煦好似一个“文盲”般看着亦失哈和弗答哈他们聊了许久,最后亦失哈才如释重负的吐出一口气,转头对朱高煦无奈道:

“他们说有足够制作三百人衣服的毛皮,其中貂皮能做二十人衣服,熊皮两件,虎皮一件,剩下鹿皮居多。”

“他们部落五千多人攒了三年,因为善出堡的阻碍一直没能成功卖出去。”

亦失哈这边解释完,朱高煦也眼前一亮。

要知道东海女真人口中的“衣服”和汉人的衣服可不一样,江南的毛皮衣服多以彰显富贵为主,要说有多么保暖,实际上还不如棉衣来得实用些。

因此一件东海女真的毛皮衣服,起码能做两人份到三人份的江南貂衣。

按照他们二人的话,他们手上的毛皮价值恐怕不会低于一万贯。

这是一笔生意,但在这笔生意之后,朱高煦还看到了另一笔生意。

如今紧邻松花江、黑龙江的海西女真诸部,他都可以通过六城之地的塔失来进行贸易,但对东海女真人他却没有太多办法。

善出堡的额真虽然也能提供价值不菲的毛皮,但他终究会因为部落的仇怨而拒绝收货。

朱高煦可不管他们这些部落的仇怨,他要的就是尽可能的做生意,把整个三万卫以北的毛皮、人参收集到自己手里,而后通过杨彬这条路子贩卖江南,以此达到自给自足。

弗答哈他们的出现给了朱高煦一个切入兀狄哈的机会,弗答哈他们毕竟只是兀狄哈人之中的一个部落,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骨看兀狄哈、速平江兀狄哈、具州兀狄哈、火剌温兀狄哈以及深处兀狄哈等野人诸部。

这些野人在东海女真人中也不讨喜,毕竟没有谁会喜欢一个喜欢劫掠的部落在自己周围安家。

但是对于朱高煦来说,这些善于劫掠和狩猎的兀狄哈野人正是毛皮和人参的好捕手。

“殿下,这生意我们可以做,这两个野人每张毛皮只卖五斗粮食。”

亦失哈给朱高煦带来了一条好消息,不过此时朱高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他抬手示意亦失哈给自己翻译,自己则是转头看向了心情忐忑的弗答哈二人。

面对他们的忐忑,朱高煦也露出亲善的笑容:“我这里不拒绝任何生意,只要你们不劫掠汉人,我可以和你们和平贸易。”

“这样吧,日后伱们嫌真部的毛皮人参不管有多少我都能吃下,现吃现给粮食。”

朱高煦说完一直盯着弗答哈二人,亦失哈见状也将他的原话传达给二人,二人听后面面相觑,最后以他们的方式对朱高煦行了汉人的跪礼。

见状,朱高煦也看向亦失哈:“你告诉他们,我知道他们生活在东边日子困苦,他们也不喜欢被人称呼为兀狄哈,因此从今以后我可以准许他们挂上渤海王府的旗帜,接受渤海王府的庇护。”

“日后他们所狩猎毛皮,我也不会像其它部落一样压价,其它部落和吉林城做生意是什么价格,你们就是什么价格。”

“不过如果你们劫掠了同样挂着渤海王府旗帜的部落,那我就会取消你们互市的资格。”

朱高煦的话这样说着,亦失哈听后有些犹豫道:

“殿下,若是这样转述,恐怕日后他们会终日与狩猎为生,我们的粮食是一个问题……”

“粮食不用担心。”朱高煦笑着打断:“只要皮毛管够,你还担心杨彬买不到粮食吗?”

说着,朱高煦也说道:“我刚才的话,你也如数转达善出堡及所有和我们做生意的女真部落,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挂上渤海王府的旗帜来赢得庇护,谁入侵他们,我都会让人为他们掠阵,找回场子。”

“不愿意挂也没事,生意还是照做,但他们若是出了事情,我不会为他们出头。”

“另外你再告诉弗答哈,其它的兀狄哈野人部落若是也愿意来做生意,就让他们的头人前来吉林城谈生意。”

朱高煦自信满满,他要将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以毛皮和粮食贸易的形式拴到一起,然后重点打击那些不归顺的女真部落,从那些部落中获取劳动力来加快三处矿山的开采速度。

只要这些部落习惯了自己的庇护,到时候自己就可以从他们之中酌情抽丁来组建军队了。

朱高煦让所有的兵卒读书,就是为了让他们日后管理女真夷丁做准备。

“渤海,万岁……”

忽的,弗答哈两人起身再度跪在了地上,不停的对朱高煦叩首,口中说了一大串,但朱高煦只听懂了渤海和万岁两个词。

对于万岁这个词,朱高煦已经有些免疫了,因为他来到吉林城后,很多百姓都对他说了这个词,即便他已经纠正了,但外来的女真人也还是说着这个词,他现在已经麻木了。

“殿下,他们感谢您,并承诺日后不会再以劫掠为生,同时想领取您的旗帜,然后定下互市的日子。”

亦失哈对朱高煦翻译,同时也尴尬道:“殿下,您的旗帜还没定下来呢……”

“额……”朱高煦语塞,他一直没好要弄什么旗帜,所以把这事情耽搁了下来,却不想今日要用了却发现没有。

这么想着,朱高煦只能糊弄道:“你告诉他们,随时都可以返回自己的部落带着毛皮过来互市,至于旗帜就等到他们来互市再交给他们两面崭新的,一面高挂寨堡,一面用来互市。”

“奴婢领命。”亦失哈望着朱高煦尴尬的模样轻笑,转头对弗答哈二人转达了朱高煦的话。

闻言的弗答哈他们再次对朱高煦叩头,然后才在亦失哈的护卫带领下下了炮台山。

瞧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朱高煦这才起身。

他看了一眼天空,判断了一下时辰,随后转身再与亦失哈他们巡视了一些炮台山军堡的粮仓和水仓。

在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他这才与二人骑马下了炮台山。

不多时,待他们回到到处都是工地的吉林城后,便马不停蹄的返回了王府之中。

朱高煦带着二人前往书房,由亦失哈研墨,而他自己出手绘画了自己心中的渤海王府旗帜。

要说旗帜,谁也拼不过后世卷出来的大学生。

朱高煦前世就在网上看过不少人绘画的汉人旗帜,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类似秦汉时期的红底黑边,中间添加诸如不同时期的龙凤和日月等图案。

对渤海王府的旌旗,朱高煦同样选择了红底黑边,中间则是选择黑色的汉代四神朱雀。

他刚刚绘画完,便对旁边的亦失哈和林粟解释道:“红色为血,军人要有血性,我渤海王府也是如此。”

“这青龙是汉代四神的朱雀,朱雀为火,而我大明立国为火。”

“末将懂了!”听朱高煦这么说,读了两个多月书的林粟拍案道:“这红色是我们这群兵卒,朱雀为大明朝,那这黑边应该就是殿下了吧?”

林粟恍然大悟的看向朱高煦,朱高煦有些语塞,那黑边只是他剽窃后世造型画上去的。

“倒不……”他正欲解释,却不想亦失哈看着那旌旗的黑边笑道:

“黑色属水,渤海又是水字,双水相加为玄水,殿下这旌旗果然含义颇深……”

“不……”朱高煦还想说,却被热血上头的林粟打断:“我这就让下面的人把这旌旗弄出来,把全军的旌旗都换成这个,再多备些发给那些来寻求庇护的女真人。”

说罢,他不等朱高煦拦住,拿着这旌旗设计图就兴高采烈的离开了书房,亦失哈也在他走后向朱高煦作揖:

“殿下放心,奴婢当即便让下面的人去通知海西诸部,奴婢告退……”

几个呼吸间,亦失哈也离开了书房,只留下了拿着笔的朱高煦茫然无措。 “黑色…玄水……”

呢喃着亦失哈所说的话,心头只觉得有些古怪。

只可惜当下都这样了,他即便想拦住二人也来不及了,只好随遇而安的将那黑底朱雀旗选做了渤海王府的旌旗,而吉林卫也私底下被兵卒们自己称为渤海卫、渤海军。

朱高煦的一面军旗,无意间提高了兵卒们的许多热情,同时提高的,还有各方部落想要加入吉林城贸易的想法。

关外的东北大地并不算太平,而吉林城的实力又有目共睹,不仅是那一千多甲兵,还有吉林城背后的辽东都司、大明朝。

前来请求互市的弗答哈二人带着几十个部众返回嫌真部后不到十天,他们就骑着挽马、拖着毛皮赶来吉林城互市。

朱高煦接见了他们,并让亦失哈计算皮毛数量。

不得不说,不受待见的嫌真部确实积攒了许多毛皮,亦失哈与二十名吏目清单了一个时辰才清点结束,一共计貂皮五百三十七张,熊皮八张,虎皮两张,鹿皮及其它毛皮四千六百余张。

除了毛皮,还有朱高煦想要收购的鹿角、人参以及各类熊虎鹿鞭等补物。

这庞大的数量让朱高煦十分高兴,最后朱高煦还特意为嫌真部添了几十石粮食,作价一千四百石和三百口铁锅与他们达成了贸易。

在贸易结束后,弗答哈接受了渤海的旌旗,高挂着旌旗返回了嫌真部。

在他返回的路上,渤海旌旗被沿路诸部都看到,而吉林城所放出的消息也被他们知晓。

为了保护部落,许多只有数百部众的小部落纷纷前来吉林城请求互市和庇护。

只是六月间,渤海旌旗就派发给了松花江及黑龙江的三十七个海西女真部落,以及东边居住在山林中的六个兀狄哈部落。

明初的辽金遗留道路早已损坏,因此消息只能通过松花江和黑龙江水域快速传播,许多居住山中的部落无法得到消息,因此亦失哈分析这个局面应该会一直持续。

到了七月初十,依附渤海王府的部落已经达到了大小五十四个,部众少则百余人,多则七千,朱高煦只是略微计算,便对自己麾下的这些名义部落部众数量而感到惊讶。

“千人以上九个部落,五百人以上十三个部落,百人左右及以内三十二个部落……”

渤海王府内,亦失哈拿着吏目们这一个多月来统计的问题算着,最后抬头对坐在主位拿着熟悉琵琶的朱高煦笑道:

“殿下,这么算来,依附我们的部落部众数量已经不下三万了,您要是振臂一挥,恐怕能从这些部落中拉来上千扈从……”

“没那么容易。”朱高煦一边调着自己琵琶的音,一边头也不抬道:

“这群人依附我们,主要是为了做生意,而不是寻求我们的庇护。”

“别忘了,那西阳哈杀了张纯他爹和吉林城几十个人,这个仇我们至今都还没报。”

“西阳哈在这女真诸部中的名气早已经打出来了,我即便不压他一头,也得挑个硬骨头啃一啃。”

“只有啃下了硬骨头,这诸部女真才会真的愿意依附我们。”

“如今的他们,不过只是想要粮食罢了……”

谈及粮食,亦失哈也面露难色:“这一个月来,虽说收了许多毛皮,但府库之中的粮食也只剩下三万三千余石了。”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即便八月末杨彬运来两万余石,我们的粮食也只能吃到四月初。”

“粮食确实是个问题……”朱高煦放下了调好的琵琶,附和着亦失哈的话。

他虽然认同,但他却不能停下,毕竟毛皮贸易来钱太快了。

诸如当下,他们虽然花了近两万石买毛皮,但毛皮带给他们的回报却不止两万石。

“现在府库的毛皮有多少了,按照上次的价格算,能卖出去多少?”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放下了手头的文册,从会厅旁边的一张书桌上找了一本文册翻阅查找道:“三万六千多张,估计这次的毛皮,杨彬得压着货卖了,要是全部卖出去,起码能赚个十万贯。”

十万贯的毛皮,这还是朱高煦获利的部分,如果加上杨彬的那部分,总体价值恐怕能超过十四万贯。

虽说江南有钱人多,但有钱人也不是人人都穿貂用皮,这三万六千张起码能制成五千件各类成衣,江南虽然可以吃下,但吃下过后,朱高煦来年也就别想做生意了。

这批毛皮还是得分担到大明诸省,但具体操作就看杨彬是怎么办的了,朱高煦不用管这些。

他要做的,是好好利用这十万贯,让自己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足够养当下的渤海军三年了。

如果拿来买粮食,朱高煦可以让杨彬买三十万石粮食,但要是自己真的买这么大笔粮食,那老朱那边暂且不提,单朱允炆那边就会看自己不舒服。

一想到自己有钱还不能随便花,朱高煦就有些牙痒痒,不由的想骂朱允炆这家伙,但他最后还是忍住了。

思来想去,他当下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把事情埋在心底,等闲暇时再仔细盘算怎么花这笔钱,而且还不会让朱允炆注意上自己。

朱高煦这么想着,承运殿外却响起了林粟的声音……

“殿下,三万卫的邸报送过来了,有许多大事发生,您得看一看才行。”

林粟挥舞着一份类似报纸的邸报从承运殿外那二百来平的场子走来,入了殿内后将邸报递给了朱高煦,朱高煦也接过好奇翻看起来……

【夏六乙丑,肃王楧始就国甘肃】

【夏六月乙亥,废辽东金复海盖四州为卫,改县学为卫学,四卫各设教授一员训导四员】

【夏六月辛卯,上闻云南安定,令南直隶、浙江等处三司编民户一万八千户为军户,岁后移驻云南金齿、维摩、广南……】

【夏六月甲午,平倭将军杨文率舟师于甘渤罗岛捕杀倭夷七百二十九人,捕获倭夷二千余人……】

“这日子过的,六月份的邸报我到七月初十才能看到,还不如南边的女真人消息灵通……”

望着手中写着几件大事的邸报,朱高煦只能调侃自己过的还不如南边女真能。

不过调侃归调侃,这四件大事还是有不少能影响朱高煦和吉林城的。

第一件事,肃王朱楧就藩甘、肃二卫,想来是因为朱樉薨逝,陕西及陕西行都司无人节制的缘故。

第二件事,废除辽东四州设为,这也就代表辽东彻底成为一个军事管理地区了,如果不作出改变,辽东局势日后会随着卫所制的败坏而败坏。

第三件事,南直隶和浙江移民一万八千户前往云南,这说明土司叛乱的余波已经过去了,至少表面是这样。

比起前两件事,这件事更能影响朱高煦,毕竟他日后也会向老朱索要移民,而当下能移民来吉林的地方,也只有南直隶、浙江及山东。

山东已经多次移民北方,元气还未恢复,所以朱高煦要移民只能从南直隶和浙江移民。

当下这两块地方移民一万八千户前往云南,那这代表自己最少在一年以内别妄想移民,最少得等到这两地被移民的地方元气恢复。

“头疼……”

联想到移民的事情,朱高煦就觉得有些头疼。

如果他有足够的粮食,这一万八千户一旦迁移来吉林城,朱高煦起码能把势力扩张到长春那边去。

一万八千户,这起码也得是九万人,九万人能干的事情可多了……

朱高煦有些肉疼,但好在最后一件事让他回了口元气。

杨文立了功,北方倭寇被围剿一空,这速度和效率倒是朱高煦没想到的。

杨展父子二人都在杨文帐下,兴许能在这一战中捞到不少军功。

想到杨展的模样,朱高煦脸上展露笑意,但他也知道如今北方倭患一空,那周兴就能把注意力从辽南放回辽北,说不定会加强对自己的监视,这让他感到有些棘手。

只是不等他开口与林粟、亦失哈沟通,外面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还未见到人,朱高煦便下意识觉得有事情发生了,当即起身。

在他起身之余,两个百户官从王府外走入承运殿前空地,神情凝重。

朱高煦没有怠慢,主动走了出去,亦失哈与林粟跟随。

“怎么了?”他皱眉询问,赶来的两名百户官也躬身作揖,沉声道:

“殿下,西阳哈领兵攻破了阿木台山部,杀了百来人,还缴了我们的旌旗……”

“阿木台山部?”朱高煦皱眉看向旁边的亦失哈,对方也作揖回答:“在北面崔哈河地面那一块,是南下劫掠吉林城的必经之地,这老酋恐怕在踩点,准备秋收南下打草谷。”

“奴母婢!”

火气上头,听到西阳哈杀人还想南下打草谷的消息,朱高煦却是忍不住的脱口而出,当即问候了西阳哈老娘。

“把全城总旗以上的人都给我叫来,教他们告诉这想强寻来的老奴如何找死!”

(本章完)

第60章 岳婿矛盾294.第294章 相川金矿249.第249章 海军朱成功第94章 朝夕祸福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147.第147章 崽坑爷粮第363章 诱敌深入281.第281章 螳臂当车者第105章 匹夫无罪第506章 父强子壮165.第165章 偷梁换柱第21章 权力游戏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第344章 把船靠过去第517章 国有疑难可问谁第70章 何不烧煤258.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92章 鸟尽弓藏第487章 草台内阁第424章 燕台虎峪307.第307章 东宫有后第456章 衣锦还乡306.第306章 定额之争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463章 永乐十七年第119章 心态转变第100章 燕府女诸生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472章 瓦剌西迁第467章 朝鲜特供第440章 东洲自古以来176.第176章 三王巡边第377章 明灭锡兰175.第175章 睚眦必报166.第166章 父子相见第4章 魁首156.第156章 兵临城下第472章 瓦剌西迁第505章 直挂长帆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361章 轻敌冒进269.第269章 缓兵之计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第412章 天神的孙子第58章 以钞抵税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284.第284章 诸事繁杂第15章 武英殿中第401章 再议北征第400章 炮击木骨都束第48章 老当益壮146.第146章 水陆并进第7章 便宜舅舅222.第222章 奉天靖难173.第173章 翻手之间第356章 永乐二征第48章 老当益壮第404章 远洋昆仑角208.第208章 晏驾归去第509章 判若两人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110章 布局成功第418章 明日条约第355章 忘恩负义第392章 新年气象232.第232章 得辽望宁第520章 与时俱进265.第265章 午夜惊魂第393章 吕宋开荒第446章 灭其国更其主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421章 坝上江南156.第156章 兵临城下第475章 父债子还请假258.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222.第222章 奉天靖难第96章 孙帮爷背锅第109章 云南告急第133章 让利移民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第82章 拓土之论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108章 诸王态度第136章 奴母婢也290.第290章 沿海商帮第472章 瓦剌西迁第65章 上架感言187.第187章 螳螂捕蝉第72章 小鬼难缠162.第162章 死伤甚重第480章 携老扶幼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第2章 大教场259.第259章 两线作战第402章 瓮捉野猪第52章 街头斗嘴第56章 陈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