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拉帮结派

第477章 拉帮结派

“卖报卖报,凉州、甘州、肃州招募工人,工钱每日二十文,报名地点在报纸上!”

“卖报卖报……”

夯土的街道上,一名青年不断吆喝,四周早有蹲守的人。

随着青年吆喝,那些蹲守的人立马凑钱上前买了一份报纸,随后根据青年人的指点前往了募工的地方。

他们并不识字,买报纸只是为了获得情报,而今情报到了,他们也自然要赶路去了。

他们穿过灰尘极重的街巷,这里的道路都是本土,偶尔能看到钟楼和鼓楼,街道上的人穿着虽然是汉人,但深目高鼻的长相还是很好与汉人相区分。

这里是甘肃治下的凉州府武威县,曾经的这里是千户所,而今的这里却成了一个发展不错的县城。

当然,这里指的发展不错只是相较于曾经,如果比较陇山以东,那还是比不起来的。

数十名四五十岁的百姓聚集一起,他们穿着简单的粗布麻衣就向城外走去。

守城的兵马司撇了他们两眼,便干脆利落的放行了。

不多时,他们走出城门,顺着报纸上的指点来到了数里外的某一处官道驿站。

在这里已经等待着数百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各类民族百姓,由于朱元璋的政策,在大明境内的色目人虽说免遭屠戮,但是必须使用汉字,学习汉语说汉语,同时以前的色目人姓氏也要简化为汉姓。

此外,色目人严禁再穿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包括佩戴首饰,必须穿汉服,否则斩。

另外,朱元璋还规定了色目女子必须与汉人男子结婚,不许与本族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

此外,色目百姓须着猪皮靴,不许乘骑,一旦违反,平民将其打死也不会论罪。

如果敢违抗,轻者打入奴籍,重者直接咔嚓,这就是所谓的复唐宋衣冠,禁胡服胡语。

在洪武、永乐、洪熙三朝五十一年的统治下,实际上大部分色目人已经不会说本族的语言,他们除了长相外,其余已经和汉人无异。

坐在官道的驿站旁,官道两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光秃秃、亮闪闪,偶尔看到一株植物,崛强地挺立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间,在强烈的光照下没有低头。

似乎是因为到来的人有些多了,故此驿站之中也走出了几名吏员。

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十几名负责护卫的军士。

见他们走出,许多人纷纷起身凑近,而吏员们也走出一人,朗声道:

“工价二十文,供食宿,另外若是有愿意跟着队伍前往其它府县修路的,走出武威县后,工价每日三十文,清楚没有?!”

“清楚了!”

众人说着汉话,见他们都清楚,很快吏员们就把他们分成了三十个小队,每个小队十个人各自领取任务。

在吏员的指挥下,他们很快开始在官道不远处的戈壁滩上开始工作。

虽然都是大明百姓,可由于工价不同,故此铁路工人的工价也各有不同。

二十文的工价在江南来说算是平常工价,但在甘肃这种地方就是天价。

要知道他们即便当力夫,一天工价也不过十文钱罢了。

来到官营的工地上做工,每天就是挖路,筛选石子,用马车拉水泥,跟军队拉铁轨就能得到二十文工钱,可以说比力夫轻松多了。

一个力夫每日少说得扛数千斤货物,有的时候遇到黑心商贾,每天一万斤也有可能。

两相对比,官营的工场往往给饭吃,给住处,还给工钱。

尽管住处只是帐篷,饭菜就是普通的米饭加点炒青菜,但也胜过他们平日里的伙食了。

依托祁连山能耕种的土地并不多,甘肃近二百万百姓分下来,每人也就两三亩罢了,亩产不过九斗便已经算是极高,正常也不过七八斗罢了。

在这甘肃之地物价昂贵,一石米得五百多文,即便新政推行多年,此地百姓想要沾点荤腥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听闻朝廷有一种机器能抽水,若是这种机器能轮到他们平头百姓使用,那日子便能好过许多了。

想到这里,工人们又埋头干起了活,而站在官道上的一名官员看着这情况不免点头。

“这武威是甘肃铁路的起点,若是此地铁路修好,那配合朝廷日后运输过来的抽水机,那甘肃的百姓也就不用担心吃不起饭了。”

官员如此说着,旁边一名官员则是感叹道:“若是能铁路直通关中,那才是真正的衣食无忧。”

“只可惜难度太大了。”官员摇头,不多时便抖动马缰离开了此处工地。

在他们走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前来此地参加铁路建设的工人也开始越来越多。

从一开始的几千,到后来的几万,一时间工程进度越来越快。

渐渐地,材料开始跟不上人力修建的速度,加上寒冬即将来临,故此只能放了几日假。

消息传回北京时,已经是洪熙二年冬月初五。

拿到奏疏,朱高煦并不显得十分高兴,而是紧皱眉头道:“我早前与黄福说,工期来年正月开春再进行,可他们现在便已经开工了,你说说,他们想干嘛?”

朱高煦将奏疏丢到了桌上,身旁的亦失哈闻言躬身:“陛下别气坏了身子,想来也只是下面人急功近利罢了。”

“况且,甘肃之地贫瘠,入冬前能找工做半个月也是一件惠民之事。”

“若不是如此,我早就收拾他们了。”朱高煦打断亦失哈,同时开口说道:

“陇山至武威这段路修不通,看样子只能另想办法了,不然朝廷与甘肃依旧无法联通。”

朱高煦表情有些难以捉摸,不多时他才开口道:

“让黄福用草方格的办法,看看能不能依托沙漠与祁连山边缘修建一条通往宁夏的铁路,再想办法把宁夏和五原县连接起来。”

“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走河套前往甘肃,唯一的变故就是人口不足,修路显得比较困难。”

“不过若是从人口稠密之地开始修建,以高工价诱惑百姓出远门修建铁路,那想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算了,还是召他前来吧!”

朱高煦一拍脑袋,将自己这些日子想到的办法告诉了亦失哈,最后却还是觉得由自己亲口告诉黄福比较好,故此传他前来。

不多时,黄福急匆匆赶来,朱高煦也起身让人拉出大明西北的地图对黄福说道:

“你先坐下,我的意思是从张家口经太原到凤翔的铁路依旧修建,但在原本的基础上,将河套的这条铁路延长,在修抵五原县后,南下前往宁夏府,然后绕道前往武威。”

朱高煦如此说着,黄福闻言缓了缓后作揖道:

“这条方案,臣也与下面的人想过,可问题在于,铁路路过的四百里地方都是戈壁沙漠,风沙一吹,百来步的草方格根本挡不住。”

“百来步不行就二百步,五百步,一千步!”朱高煦紧皱眉头:

“如果草方格也不行,那就搭配抽水机植树造林,我不相信这数百里地方倚靠山脉会没有水!”

朱高煦只觉得黄福他们是被曾经的思维给限制了,谁说人定不能胜天?

抽水机加上草方格,朱高煦不相信,这几百年前还是绿洲的地方不能长出一片防护林。

“臣……臣尽力而为。”

黄福吃不准,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来。

朱高煦见状,这才对他交代道:“河套之地黄河泛滥,五原之地常年被黄河淹没,唐宋时期便常有洪灾。”

“虽说朝廷已经在五原县修建了许多水渠,但面对黄河,这点水渠并不够用。”

“工部在修建五原的铁路前,先好好想想怎么治理这块地方的,将当地泽地驯化为耕地吧。”

“臣领命。”黄福已经没有什么自己的意见了,他也清楚甘肃铁路与中原铁路连接代表什么,因此即便千难万难也得试试。

有了朱高煦的许诺,他算是有了几分自信,准备派人去试试。

见朱高煦没有其它吩咐,黄福便退出了武英殿。

他没有返回文华殿,因为现在他的工部是六部之中最忙的衙门。

走出西华门返回工部后,他当即便召集众人开始研究这方法的可行性。

“其实倒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张家口一带的囚犯也在戈壁上种植树木,而地图上这块地方依托寿鹿山和祁连山,曾经还是丝绸之路的一条古道,不可能没办法种树。”

“现在的问题是,当地的地下水充不充沛,能不能种树。”

“另外,四百里路,需要多少抽水机才够?”

一名年轻官员摸着下巴开始说服众人,另一人闻言也点头道:

“只要有地下水都好说,但这地方是戈壁沙漠,如果真的有地下水,那也不会寸草不生啊。”

“不一定,就我们在河套和哈密的经验看来,沙漠戈壁地下确实存在地下水。”

“这些地下水主要来源于沙漠河流的补给,以及少量的雨水贡献,但难点在于它们的水位一般很深。”

“例如河套的定襄也有一些戈壁滩,但它们的地下水位只有不到三丈,而哈密的戈壁滩地下水位最深,约十丈。”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沙漠戈壁滩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储量惊人,只是看我们是否有能力获得。”

两名太学调派的年轻官员讨论着沙漠戈壁地下水的理论知识,面对他们两人的话,工部许多官员仿佛听天书一般,甚至连黄福都有种感觉自己被时代所淘汰的想法。

深吸一口气,黄福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镜:“不管怎么样,总归得试试才能知道。”

闻言,其他人也只能商量着派出了勘察水文和铁路的几名官员,让他们前往这条古道勘察。

下了决定后,他们便开始继续对铁路及各地河道工程关注了起来。

与此同时,云南改土归流的扫尾工作也随之完成,至此大明云桂川黔等地土司遂灭,仅有三宣十慰尚有土司。

正是因为明军对西南改土归流过于迅猛,引得老挝等地土司纷纷警惕,与车里府百姓常有摩擦。 “额啊!”

“疼死我了!”

“娘啊!”

寒冬腊月间,北方已经飘雪万里,南方车里府却响着凄厉的惨叫声。

发出凄厉惨叫声的地方,是一座被水泥墙围起来的军营之中。

此地来来往往走动许多穿着白色布衣的医护,身上大多染血。

不多时,身穿官员常服的陆愈急色匆匆赶来,听着军营内的哀嚎声,脸色煞白一片。

“怎么回事?”

陆愈神色紧张的询问一旁的府丞,他没想到自己不过出去一趟,车里府居然爆发了战事,许多百姓被砍伤送入了军营中。

“是老挝军民宣慰司那边丰沙里土司,他突然带着人袭击了两个村庄,还好放出了狼烟把他们吓走。”

府丞脸色难看,陆愈脸色更难看:“死伤多少人?”

“死十七人,伤五十六人。”府丞攥紧了拳头,陆愈闻言只觉得胸中有怒火似要迸发。

他就任车里不过一年多,如今刚刚让陇川的移民安稳下来,便遭遇了土司的袭击。

这消息一旦传开,肯定会有移民北逃,所以必须得在事情发酵前解决好这一切。

“刘指挥使怎么说?”

陆愈红着眼询问府丞,府丞摇摇头:“刘指挥使说,他们得有都督府的军令才能出兵征讨。”

“我现在就回去上奏朝廷!”陆愈留下一句话,随后便急匆匆走出了军营。

远处,曾经只有木寨的景洪县已经被经营出了垒砌石块的混凝土城墙,从军营到城墙这一里道路两旁都是种植水稻的水田,不过现在站在田里的百姓都看着急色匆匆的陆愈,同时也后怕的看向了军营。

显然,两个村庄被袭击的消息已经传开,而陆愈如果想不到安抚人心的手段,那他很有可能要面临百姓北逃的结果。

那两个被袭击的村庄距离县城不过二十余里,天知道下次被袭击的是村庄还是县城。

返回府衙,陆愈很快就写好了一份奏疏,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与此同时,他也亲手写榜,并让刚刚筹建的《车里日报》加急刊发第一份报纸,并在上面亲自写了一篇文章来安抚百姓。

对于陆愈,车里府的百姓还是比较信任的,毕竟他经常跋山涉水前往每一个村庄提出自己的意见,听取百姓的心声。

故此在看过他的文章后,许多人也渐渐收起了北逃的心思,但这前提是陆愈能解决这一切。

如果这件事情解决不好,那即便冒着再次被流配的罪刑,这些获罪被迁徙而来的百姓也要向北逃命。

相比较因为战事而焦头烂额的陆愈,陇川府的江淮反倒是搞得有声有色。

“这情况还是不错,可以修建一条前往蛮莫的铁路,不过你们这里的地形太复杂,想从陇川修建铁路去昆明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陇川府官道上,随着马背上的一名工部官员摇头说出这句话,骑马跟在他身后的江淮也露出担心:“是造价比较高吗?”

“不是……”工部官员摇摇头,最后叹了一口气道:

“也就不瞒你了,以朝廷现在的技术,除了滇中地区能修建短程铁路以外,其它地方都不适合修建铁路。”

“当然,陇川府四县在河谷中,想要修建还是不算困难的,但以当地的铁产量和人口情况,这条铁路没有十年时间根本修不好。”

“文清,算师兄劝你一句,这三年做完,还是早早换个地方吧,以你探花的身份待着这里,起码要被埋没十年。”

工部官员勒马对江淮劝导,江淮闻言却笑道:“只要陇川府的铁路可以修通,那我就有自信带着我的家乡发展起来。”

“师兄你不用劝我,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况且不过区区十年,我如今不过二十出头,熬十年也才而立之年,师兄的心意我领了,但陇川府的发展交给旁人我不放心,还得我自己来。”

江淮彬彬有礼,脸上笑容让与他交谈的人如沐春风。

见他执着,那工部官员也只能依照他的意思,将陇川铁路规划了出来。

在铁路规划并制定好造价后,江淮第一时间拓印了副本,在送别江宁中学的工部师兄后,这才拿着文册前往了南甸县。

他带着几名护卫策马返回南甸,并直接朝着南甸的军营赶去。

面对他一个文官,值守的兵卒在简单检查过后便放行了。

走入军营内,江淮也带着文册找到了坐在帐内休息王瑄。

他这段时间都没有出征,故此见到江淮赶来,脸上也浮现出笑脸道:“如何?”

“这是拓本,虽说陇川铁路可以修建,但云南地势复杂,想要联通昆明却是难如登天。”

江淮递出文册后便直接坐在了一旁,王瑄闻言目光失望,但还是翻开了拓本。

“不错,按照这么做的话,陇川府百姓的生计倒也算是被你解决了,不过铁路连接不了昆明,那西南铁路恐怕无法执行了。”

王瑄摇头作答,江淮也颔首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故此对于县里改稻为桑的事情,我准备缓一缓,留下足够的耕地来保障百姓和军队的口粮。”

“好!”王瑄脸上露出笑容:“伱能这么想极好。”

“对了伯爷……”江淮突然收起笑容,不免询问道:

“其实学生一直有一件事不解,想请问伯爷……”

“你说!”王瑄笑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江淮等他喝完才开口道:

“朝中皆视新政派为渤海派,那为何您却不让我与新政派交往?”

“……”王瑄顿了顿,脸上笑容缓缓收敛,而后才说道:

“渤海派是渤海派,新政派是新政派,地势上渤海是关外,科举中渤海是北方,而我们这里是西南……”

“一个东北,一个西南,你觉得我们真的是一派吗?”

“您是说,争抢资源?”江淮皱眉,王瑄点头道:

“你倒是一点就通,不用我过多解释,省去许多麻烦。”

认可之余,王瑄继续说道:“东北与西南南辕北辙,许多事情一旦牵扯到资源投入,那必然会陷入争端。”

“别的不说,单单说这铁路你就应该明白。”

“现在的苗头还不明显,但等到日后爆发冲突,我不希望我在庙堂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王瑄的意思是自保,江淮闻言颔首道:“只可惜不能与黔国公联手,不然我们在庙堂上也能有一席之地。”

作为总镇云南近三十多年的沐家实际上也有不少门生,黔国公府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也能在庙堂上帮忙说说话。

这点,作为后起之秀的王瑄是拍马不及的,所以他才需要扶持学子。

尽管他有朱高煦的信任,可若是有一天朱高煦驾崩,亦或者自己提前一步离去,那庙堂之上还有谁能护住王家?

王瑄虽然看似憨厚,但他的心思却十分缜密,他很清楚自己能在滇西有极大威望并不是因为他在滇西屡立战功,而是他深得朱高煦信任。

换而言之,没有了朱高煦,他王家就是浮萍无根,结局很难说。

若是能培养出一个江淮,那王家日后即便子孙无能,江淮也能庇护王家数十年。

想到这里,王瑄这才开口道:

“这新政派看似铁板一块,实际上只是因为江南那群人还在罢了。”

“有朝一日江南那群人要是融入新政,亦或者被陛下覆灭,届时庙堂失去平衡,党争兴许便要降临了。”

王瑄的话让江淮心里一沉,他并不希望看到那一天,但他很清楚那一天会到来,即便不是新政派和江南守旧派,也会是其它派系。

说到底,大明过于强大,而过于强大的王朝往往是灭亡于内部。

“以你的聪明劲,不应该连这种都想不明白,你只是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罢了。”

王瑄看着江淮,心里不免对他多出几分喜欢:“我有意将我侄女许配给你,你意下如何?”

王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江淮闻言心里一咯噔,脑中不免浮现昔年的那娇俏少女。

瞧着他的模样,王瑄轻笑道:“我知道你和那齐家小娘子的事情。”

“只不过对于这件事,你听我一句劝,你这样的人,娶一个带孩子的女人可不是什么好事,更何况那小娘子与他的夫君尚未和离。”

“你强行与她沾染关系,到头来反倒是害了她……”

“我……”江淮想说什么,王瑄却摇头道:

“好了,我说的这件事你回去好好想想,我那侄女小你八岁,如今不过十四,有的是时间等你。”

“学生告退……”得到准许,江淮起身退出大帐,眉宇紧皱间走出了军营。

“知府”护卫见他走出,连忙牵着马,将缰绳递给了他。

江淮接过马缰,眺望远方的南甸县城,却不知道心中是何种想法。

他想到了齐家小娘子,却也想到了王瑄对他的那番话。

他只是想科举回家,让家乡越来越好,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需要被这世间弄得复杂呢。

“为官……就一定要拉帮结派,才能在官场待下去吗……”

第81章 孝陵之上第555章 狐假虎威第101章 钱钞事起第362章 后事之师152.第152章 姻缘自天降第23章 爷孙较劲第111章 喜事连连第131章 日出松江196.第196章 穷兵黩武147.第147章 崽坑爷粮第110章 布局成功第406章 东洲第一人第484章 把控舆论第90章 燕府三宝第341章 南洋海贼王第366章 此子类父第43章 春和不和174.第174章 天子收网第545章 风向南吹第437章 江左耻辱第394章 药石难医第94章 朝夕祸福第12章 天下糜烂第549章 形单影只第405章 怨种父子第58章 以钞抵税第30章 父子相似第518章 颜李案307.第307章 东宫有后第119章 心态转变297.第297章 海贸之争第487章 草台内阁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483章 恩赏难为第358章 改书为史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第583章 后记宣德(2)238.第238章 破阵胡儿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484章 把控舆论第84章 帝王心性320.第320章 高歌猛进第583章 后记宣德(2)第54章 洪武移民第528章 民康物阜第347章 郑和回国第359章 自由贸易第453章 棒鸡倭狗第458章 工业展开第514章 南杨北王190.第190章 百步穿杨第469章 建元洪熙187.第187章 螳螂捕蝉第523章 岁朝兆佳第88章 晋府难安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509章 判若两人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第44章 为天子笔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489章 仓攒吏第11章 亲亲相争第431章 硬顶上第614章 地府伤风败俗朱厚照262.第262章 京师震动327.第327章 太子监国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第522章 昆仑角海战第589章 后记弘治第529章 封王就藩第10章 轻钞重钱第550章第6章 阴晴圆缺第341章 南洋海贼王第558章 和光同尘第57章 入宫觐见145.第145章 关外之王254.第254章 登州海战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第17章 兴亡百姓苦233.第233章 解放辽南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427章 积学有待第3章 燕府虎儿第384章 九百将士归玉门第122章 临出行前第530章 世界局势241.第241章 历史变动第36章 以利诱之第125章 渡海登莱第414章 张弛有序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45章 为朱氏孙第564章 多方唱罢第359章 自由贸易第60章 岳婿矛盾293.第293章 对日市舶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