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后记隆庆

“近来,关中地区干旱少雨,北方洪涝雪灾,粮食减产,这一切与今上所预料灾情一致,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小冰期的活跃并不会持续太久,朝廷有完备的平抑措施,不必担心粮价暴涨……”

“不必担心粮价暴涨……”

一座集镇内,当收音机的声音在牌坊下回响,整个集镇人烟稀少,街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顶着烈日走动。

沿街铺子大多关闭,为数不多开着的一间铺子外则是插着一面旌旗。

【延安府鄜州县白水镇……隆庆三年四月初六】

“这地方,看来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唏嘘响起,一名身穿圆领衫的老年人走到了牌坊下,将收音机抱起来的同时,转身看向了镇外。

镇外,太阳像个泼了油的火球,火辣辣的悬在天空中,向外散发着灼灼火气,就连仅剩的一丝遮蔽的云彩,也在太阳的蒸腾中,飞灰烟灭。

地里早已没有了蒸汽,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一处绿意,有的只是因为多年酷热而干旱开裂的大地。

这样的气候环境,别说人,就连动物都得向南迁徙,而这就是隆庆时代的背景……

“自从去年入秋以来,陕西、河南、山西、北直隶、山东部分地区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灾害,直到现在干旱情况仍未缓解,现已导致四千多万人饮水困难,五亿多亩耕地干旱,大量土地减收甚至绝收。”

“今年入夏以来,上述地区平均降水量累计75.2毫米,较常年285.1毫米,减少74%……”

“东北有洪涝,东南有水患,西南铁路修建缓慢,朝廷只能依靠从北洲和东洲、南洲、南洋运粮食来缓解中原问题。”

北京紫禁城奉天殿内,七十三岁的朱翊釴正在以皇帝身份,倾听着面前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奏报。

除了他以外,六部其余尚书、左右侍郎,殿阁、六军都督都在此陌声听从。

“北洲和东洲今年也出现了旱情,臣建议是不再从二洲调动粮食,而以南洲和南洋、山南为主。”

“另外对外粮食贸易这块……”

毕自严有些犹犹豫豫,毕竟昔年粮食贸易中断导致的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他一个人做不了这个主。

群臣也都知道,但没有一个人敢于开口。

见状,朱翊釴只能自己拍板:“禁酒令颁布,对外的粮食贸易,只对属国进行。”

“当下乃数百年未有之局面,朝廷首要保证的是先活下去!”

朱翊釴这话有些严重了,毕竟大明朝依旧是这个时代的霸主,并且还有三十八亿亩耕地作为支撑,不应该有那么夸张才对。

不过就眼下的情况来看,朱翊釴恐怕说的保守了。

隆庆三年四月初十,大明朝颁布“禁酒令”,并将对外粮食贸易限制到大明属国的单的范围。

这代表嘉靖年间刚刚形成的世界贸易联盟开始中断,西洲除早早朝贡的瑞典、波兰、匈牙利以外,便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大明朝的粮食。

这种情况,使得承平二十余年的世界陷入了一种乱象中。

隆庆三年七月十七日夜,湖广长沙、常德、宝庆、岳州、衡州等府发生地震,常德、澧州尤甚。

常德府武陵地区夜半地震有声,黑气障天,井泉泛滥,地裂孔穴,浆水涌出,倒塌荣府宫殿及城垣房屋无数,压死百姓数百人。

同夜,澧州震声如雷,地裂沙随水涌,房倒树拔,压死人畜无数。

荆州府在洪武年间营造的城垣被破坏五里余,民舍垮塌压死军民数百人。

此次地震波及湖广荆州府、夷陵州,承天府钟祥、景陵、潜江……等六十余府州县,死难者近万人,造成损失不低于七百万两。

隆庆四年二月,西洲爆发第二次西洲大战。

同年,暹罗、占城、甘孛智三个中南半岛国家粮食被大明朝派官员接管,一切可以用于贸易的粮食都被用于与大明的贸易。

七月,嘉靖三十八年督造的黄河孟津段决口十二里,造成三县四十余万百姓无家可归,军民商户死伤、失踪八千七百二十四人。

得知消息,朱翊釴命杨涟等人调查,处斩并抄家二百七十四户,查获钱粮八十五万四千余两,尽数用于赈灾。

此外,朝廷另外调拨六百万两赈灾,蠲免当地三年赋税。

隆庆五年四月,给事中吴甘来上疏言:

“山西、陕西自去年八月至今,数月不雨,赤地千里,田亩绝收,虽有朝廷平抑粮价,然当地粮价依旧每石钱八百,非寻常百姓可长期生活之价,故当地百姓皆南走,臣所居西安府,仅半年来,南走百姓恐不下百万……”

面对奏疏,朱翊釴令人清查受灾地区人口变化。

十月,干旱向江淮地区蔓延,四川东部地区也出现了旱情。

同年,河中、波斯等地多多少少都遭遇了旱情,而北洲和东洲更是因为干旱而出现盗寇抢劫的事情。

这个时期,朱翊釴唯一能庆幸的,就是南洋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南洋和南洲的六亿亩耕地,能在自给自足的同时,向中洲提供足够便宜的五亿石粮食。

朱翊釴虽然注重研究,帝王心术和政治手段却并不差。

对于这笔粮食,他以当地每石二百到三百文的价格收购,以五百文的价格贩卖灾区。

刨除运输费,朝廷每石粮食能赚钱十到二十文。

这并不算多,而之所以要赚这笔钱,也是为了更好的赈灾。

大明朝在嘉靖年间基本没有积攒余财,所以朱翊釴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发行五十亿两的国债来渡过难关。

这笔国债至今没有发完,但每一笔钱都用向了灾区。

例如隆庆五年,大明朝全年采购九亿六千余万石粮食,另外还有大量的油盐、肉食运往灾区,用于平抑粮价。

这每年的花销在三亿两左右,比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

如果不发行这五十亿两国债,那朱翊釴只能调动银行中的钱粮来赈灾。

这样的举动放在平时没什么,但放在大灾之年就不行了。

万一有人走漏消息,那百姓们人心浮动,难免发生挤兑事情。

发行国债,用富人的钱来赈灾,这就是朱翊釴能动用最好的办法。

他不是什么武皇帝,也没有那么高的威望来兴大案,所以他能做的只有在妥协中寻找办法。

面对自然,大明朝依旧那么弱小……

隆庆六年,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旱情依旧,并且部分地区爆发蝗灾。

同年,江南海水倒灌,但由于洪熙时期制定了完善的河堤制度和束水闸的设计,江南并没有遭受很大灾害。

六月,东北地区大雨不断,东北的河流引起洪涝,但并未造成太大损失。

十月,西洲爆发维也纳会战,神圣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在此交战。

同月,肇州侯陈会上疏称东北气候不断降温,昔年每亩田地使用机器耕种并播洒肥料,到了十月都能收获三百斤水稻。

然而自隆庆二年开始,粮食产量每况日下,今岁每亩仅收获约二百五十斤左右。

根据吉林农学院统计,小冰期活跃以来,东北粮食总产从嘉靖十八年巅峰的七亿四千二百余万石,下降到了如今的五亿七千六百余万石,整体下降23%……

如果没有尿素、钾肥、磷肥,这个粮食产量还会下降约30%左右,每亩产量不会高于140斤。

这还是有了机械后深垦的产量,如果依旧使用畜力耕种,那估计连亩产120斤都达不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东北的粮食却还能每年向关内输送二亿石,也全赖大明自洪熙年间开始对东北的开发。

隆庆七年二月,毕懋康成为太学院长。

四月,户部奏报朱翊釴,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及北直隶部分地区百姓在过去七年时间里,断断续续向南迁徙数量三千万人,大多数前往了江南,南洋、南洲甚至昆仑洲。

五月,户部奏报南直隶、浙江、江西三省人口分别为六千六百余万,四千四百余万,四千二百余万。

三地人口约占据大明朝总人口17.8%,三地贡献税收为27.6%……

八月,翰林学士温体仁弹劾燕党祸乱朝纲,浙党与燕党再度党争。

十月,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大明依旧称其为弗朗机。

腊月,河南布政使阮大铖遭浙党温体仁弹劾贪腐赈灾钱粮,朱翊釴怒命温体仁查案。

温体仁借机打压燕党,阮大铖、王世贞、惠施扬等二百余名官员被查,查获钱粮宅邸折色为七百八十余万两。

朱翊釴将阮大铖等人处斩,钱粮充入赈灾款项。

隆庆八年三月,大食地区爆发蝗灾,常平仓粮遭到哄抢,大食布政使袁崇焕下令兵马司镇压饥民,引起民变。饥民乌代·默罕默德自称阿拉伯王室后裔,聚饥民三十余万发动叛乱。

大食地区是嘉靖十六年,武宗朱厚照率军平叛而设置的新行政区,然而在嘉靖六十七年的时间里,大明并未对这块地方进行太多基础建设,导致当地并没有铁路和公路,赈灾粮食无法运抵灾区。

乌代的叛乱范围不断扩大,很快就占据了大食地区的内陆地区。

四月二十四日,大食布政使袁崇焕上疏弹劾大食都指挥使毛文龙养寇自重,请求准许自己带兵平叛。

奏疏上疏过后,朱翊釴大为恼怒,下旨罢免袁崇焕,调陕西按察使卢象升任大食布政使。

五月初七,兵部尚书袁可立上疏称:“国朝危难间,当稳军队,稳军队则天下稳。国朝军队兵卒自永乐年间至今,军饷二百余年未增加,而物价上涨四成有余,当加军饷以定军心。”

朱翊釴闻言十分认可,遂将内地兵卒军饷由每年二十两调整为三十两,边疆由五十两调为六十两。

军饷调整后,八十五万明军欢欣鼓舞。

九月,袁可立又上疏请求改革并精简兵马司兵卒,并将兵马司兵卒军饷提高。

有了上次的效果,朱翊釴对袁可立的话十分信服,遂准许其改革兵马司。

十月,袁可立将兵马司改革,设兵马司衙门,兵部侍郎一位,员外郎四位,主事十二位。

地方上,分别设兵备三十九道,每道负责一省,每省兵备道不定数,编制以卫、团、营、旅、队、什为主。

小县设一兵备旅,数量一百四十二人。

中县设一兵备旅,数量四百二十六人。

大县设一兵备团,数量一千二百七十八人。

若是省会,则是设一卫三千八百余人。

诸如两京这种地方,则是东、西县各设一卫,合计七千六百余人。

至于兵马员俸禄,也从原本的每年十五两增加到了二十两。

经过袁可立的改革,兵马司从原本臃肿的一百二十四万,裁汰为了八十六万。

从军队到兵马司,朱翊釴的改革成效显著。

不出意外,隆庆九年二月,兵部左侍郎孙传庭成为了皇帝对天下的传声筒,宣布对吏治进行裁汰改革。

尽管谁都知道皇帝接下来要对吏治进行改革,但谁都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敢站在皇帝那边。

要知道现在不是洪熙、不是景泰、也不是成化正德,如今的皇帝没有军功,朝野内外也不太平。

在这种节骨眼上站队皇帝,这并不是什么好选择。

大明立国已经二百六十九年,这个时期的西汉已经成了东汉,甚至连东汉都进入了灭亡倒计时。

这个时期的大唐距离灭亡也不过二十年时间,而两宋距离灭亡也不过五十年。

尽管人们知道不能以古论今,但却总避免不了对比。

更别提如今大明遍地灾情,全靠南洋和南洲、东北不断输送粮食才得以渡过过去八年时间了。

尽管朝廷一再再说小冰河期的活跃期持续不了太久,但眼看江南都积雪尺许,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小冰河期恐怕不会那么快结束。

孙传庭的站队行为,在许多人看来,无疑很愚蠢……

三月,孙传庭被拔擢为吏部尚书,兼任京察巡抚。

朱翊釴发天子旗牌,准孙传庭便宜行事。

五月,孙传庭艰难招募了六千名五司京察官员后,便开启了浩浩荡荡的京察行动。

他从北京开始着手,这与前几次的京察不一样。

此前的京察是从下往上查,而孙传庭却从上往下查,并且先拿宫廷动手。

对此,孙传庭与朱翊釴交代出自己的想法。

孙传庭认为,内廷之中的太监贪婪成性,并且时常泄露消息给外廷之人,所以京察必须先从内廷太监宫女动手,其次便是对在京勋臣文官动手。

只要在京官员倒下,地方上的官员就没有了靠山,而陛下已经通过提高军饷和兵马司俸禄积攒了民心,哪怕地方有叛乱,也很难形成气候,随时了镇压。

孙传庭的想法很危险,但朱翊釴却认为很有道理,故此批准了他由上到下的京察思想。

五月二十四日,孙传庭正式开展京察。

仅一个半月时间,便有内廷太监大小七百多名被京察招供,吐出赃款二千四百二十六万两。

得知消息,朱翊釴震怒不已,在下旨处死这群太监后,竟气郁不豫,一病不起。

倒下前,朱翊釴令皇太子朱常清监国,并让朱常清继续支持孙传庭京察。

百官闻言,随即开始向朱常清弹劾孙传庭,然而朱常清却反问:“传庭何罪有?”

显然,朱常清也是个明白人,他清楚不解决吏治问题,赈灾的事情就无从说起,不管发下去多少钱粮,最终还是会落入贪官污吏的口袋。

正因为有了他的支持,孙传庭信心大增,随即开展京官及勋臣的京察。

九月十八日,孙传庭上奏曹国公李怀玉,成国公朱纯成、殿阁大学士张缙彦、陈演等勋臣文官二千七百六十五人皆有受贿罪行,并移交罪证于干清宫。

彼时在京勋臣文官不过九千六百余人,孙传庭不过查了四个月,便查出如此多贪腐之人,这令朱翊釴震怒之下呕血不止,令孙传庭依法办案。

九月十九日,孙传庭与锦衣卫指挥使胡能率燕山卫、吉林卫对在京涉事官员展开缉捕。

十月初九,贵州都指挥使王崇明举兵叛乱,邀天下共讨孙传庭,以清君侧。

十月十五,老挝都指挥使李邦彦响应王崇明。

十月二十二,北洲卫王朱载堼起兵靖难,以清君侧。

一时间,西南及北洲狼烟四起,朱常清令各地都司兵马进行平叛,但各地都司武官阳奉阴违,唯陕西都指挥使曹文诏、河中都指挥使曹变蛟几人请命平叛。

冬月初二,孙传庭乞请统兵平叛,朱常清准允。

消息传出,地方震动不已,孙传庭也成为自王守仁后,第一个统军文臣。

冬月十四,王崇明攻掠贵州全境,麾下兵卒虽不愿叛乱,但木已成舟,而逃兵基本被处于枪决,故此无人敢不听调令。

冬月十七,孙传庭率燕山卫、吉林卫赶赴重庆,于宴席间杀四川、湖广都指挥使左良玉、贺人龙。

冬月二十,孙传庭统帅湖广、四川等地兵马围剿王崇明,两军交战于播州,孙传庭令空军投放招安告示。

彼时王崇明麾下兵卒本不愿作乱。眼见朝廷既往不咎,纷纷临阵倒戈。

孙传庭见状,重兵压上,于播州海龙关大破王崇明,击毙顽抗者一千六百余人,招抚叛军三万八千余人,王崇明死于轰炸中。

腊月初二,孙传庭收复贵州全境,向老挝进兵。

腊月初五,孙传庭率兵抵达普洱府,老挝都指挥使李邦彦被其部下击毙,老挝叛军投降。

对于叛乱的武官,孙传庭将其一并处死,中下层的军官和士兵则依旧任职。

隆庆十年二月,孙传庭平叛归来,时卫王朱载堼攻城掠地北洲二十四府沦陷八府。

北洲都指挥使郑芝龙本在观望,得知王崇明、李邦彦叛乱被平,遂出兵与朱载堼交战。

双方交战于玉河(密西西比河),拥有海陆空军的郑芝龙却被朱载堼击败,幸亏其子郑森率兵抵达战场,击退了朱载堼的进攻,掩护中弹的郑芝龙撤退。

二月十八日,郑芝龙伤重去世。

朱常清本欲调动西军前往北洲平叛,兵部尚书袁可立却认为郑芝龙兵败身死,郑森年纪虽幼,但刚刚没了生父,恐怕与叛军死战,所以建议让郑森接任北洲都指挥使之职位。

如袁可立预料一般,郑森接任北洲都指挥使之职后,重新募兵备战,并于白水河击败朱载堼,连克十二城。

北洲布政使张煌言率兵马司突袭朝歌府,生擒卫王亲眷,卫王朱载堼率军投降。

战后,朱常清令孙传庭继续京察,并削北洲诸藩所有护卫,每府仅保留三百人。

隆庆十年三月初八,朱翊釴驾崩于干清宫,享年八十岁,太子朱常清即大位,并为大行皇帝朱翊釴上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第553章 故人凋零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390章 皆为利攘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549章 形单影只第532章 诸君慢行第540章 衣锦还乡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43章 春和不和第126章 百里无鸣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258.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第27章 练兵为强192.第192章 兵者诡道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496章 枕戈待旦248.第248章 渤海入关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85章 行钞税法第36章 以利诱之第462章 孤家寡人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第610章 地府肉体坚韧朱允炆240.第240章 尴尬境地第593章 后记正德(嘉靖)第133章 让利移民第96章 孙帮爷背锅第477章 拉帮结派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第520章 与时俱进第105章 匹夫无罪165.第165章 偷梁换柱第451章 繁花似锦第554章 辛亥变法第411章 喜上加喜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392章 新年气象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93章 谨言慎行第58章 以钞抵税224.第224章 靖难之役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37章 江左耻辱第342章 开港招抚第110章 布局成功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389章 日本国变第398章 大发战争财第20章 靖难战神曹国公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140.第140章 建功立业第480章 携老扶幼第9章 营中小院272.第272章 各怀鬼胎第15章 武英殿中第88章 晋府难安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第56章 陈年往事281.第281章 螳臂当车者第38章 宋国公府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569章 安西北庭第466章 各怀鬼胎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409章 资本道路第409章 资本道路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第34章 战乱之苦第351章 称孤不道寡240.第240章 尴尬境地第594章 后记隆庆第360章 再征漠北第492章 衣冠禽兽174.第174章 天子收网287.第287章 大兴教育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第424章 燕台虎峪236.第236章 演员陈亨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345章 吕宋宣慰司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180.第180章 另寻他路176.第176章 三王巡边281.第281章 螳臂当车者第437章 江左耻辱第610章 地府肉体坚韧朱允炆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68章 武英理政第116章 末路尽忠第409章 资本道路第409章 资本道路第86章 施以恩惠第546章 愚蠢至极第392章 新年气象第373章 庙堂局势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529章 封王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