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 虚伪的儒家

马周说道:法令是由人制定的,不管制订法令的人如何聪明,如何有学识,如何懂得人情变故,制订下来的法令随着制订人的经历、学识、背景……等等不同,而有着千千万万个细微的变化。

这些小小的变化在制订之初,也许短时间内不会产生较大的疑问和矛盾,但是,这些法律一旦制订下来,以条文的形式分布下去,就已经落后于人情人心世风世俗。

可以想像得到,贞观年间颁布的律令,到五十年以后还能适应社会发展么?一百年以后呢?一千年以后呢?固守不变的律令岂能适合不断变化中的社会,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社会规则?

又因为执行法律的人的不同,以及地域、种族、甚至气候、年龄问题,都会对律令规定产生较大的歧义。比如有的条文规定,轻则罚俸,重则罢免,更重则流放。

臣想请教陛下,何为轻,何为重,何为更重?还不是凭着执法人员的一念之差?这就给了一些不法之徒的空子可钻。

更不能想像的是,一些善良之辈,受到心肠歹毒之人的诱骗,懵懵懂懂的掉进别人精心设置的圈套里,这样的情况,谁是主犯,谁是从犯,谁又该负主要责任?

法为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个准则,必然不能固守不变,而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变化而不断的修改完善。又因为大唐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而法条却是死命令,没有人情味,因此。臣建议,陛下要揣摩法令,必需条文中规定,执行时要有人情味!

李世民十分感叹:“还是马周考虑得周到啊!朕以为,人情是要讲的,也不能过分的讲。法就是法,情就是情。违法不讲情,讲情不*。总体来说。法大于情,而情必需顺从于法。”

“可法不容情啊!”马周反驳到。

李世民还很不习惯被马周顶撞,但是考虑到,现在制订条文有可能要适用于百年之后。现在稍一疏忽就会爆发想像不到的大矛盾,不得不虚心向马周请教讨论。

马周说:汉代之所以能昌盛不衰,威加四海,四夷臣服,就是因为汉代施行了外儒内法。儒者,仁义礼智信,孝悌廉倡。要求所有的读书人,必需按照这个标准去对待他人,对待君主。

可是。自汉代以来,真正能够读书的人,又有多少?天下八成的人。都目不识丁,听不懂儒士讲的那一套究竟是什么意思,更不懂他们做的那一套,天天之乎者是为什么。放着好好一句话不说,偏偏乌呼哀哉,感叹一通。何必呢?

在儒者眼中,普通百姓只不过是目不识丁的贱民。在百姓眼中,儒者也不过是一些迂腐而无实用的书生而已。真让儒者做事,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百无一用是书生!

尤其是,儒者在儒家教条的规定下,消磨了本性,压抑了内心熊熊之火,变得既不能上马安天下,又不能下马治天下,全部变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玩偶。因此上,这些人倒是比不了,目不识丁的人有胆识有魅力。甚至更比不上粗识文字的人更让人敬佩。

一句话,儒束缚了人性,使人变得不像人,倒像是一个懂礼节的猪!

所以,唐不能只发展儒,也不能一味的执行法,而是要兼顾百家之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兵家是保障家车的长城,兵家必不能参与到其中来。只要兵家不乱,则百家不乱!

李世民一时没有直接回答马周的话,站起身来,在立政殿内缓缓地走着,思考着,沉默着。过了很久,李世民才说:“百家争鸣只不过是一个混乱时期,人人都想在那乱世之中创派立说,其实,真正对家国有益的,是那些掌管着大唐数不胜数的底层权力的那些小吏。只要小吏清明,则百姓自安。所以,我们若想治理儒、墨、法、兵、阴阳等流派之说,必需先抓紧底层小吏的吏治。”

“吏治一清,则百律畅通!”

马周一时信服,也没表示不同的意见。

李世民又说:“随后,马中书与房玄龄等人商量一下,先从吏治开始抓起。不过,也要讲究人情味,不能一味的*!”

于是,马周和房玄龄大理寺丞孙伏伽等人,制订一款清明吏治的条款来。

此法一经颁布,立即引起小吏以及百姓们的热议。马周派一部分人,到民间采风,了解他们的心声。通过了解,发现支持的人占大多数,而反对的声音也不是没有。

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一段时间以后,议论之声慢慢平息,开始化成规定在各地执行。

第一年,犯死罪的人有二百九十人,三年以后,犯死罪之人降到不到三十人。这说明各地执行的情况相当不错!李世民非常高兴,天下安定到这各程度,夫复何求?便摆下酒宴大宴群臣。

第三年结束时,李世民放这犯死罪的二十九名犯人全部回家,与家人团聚半年,处理以下后事,比如欠人家的帐还没有还啊,欠人家的人情债还悬着,或是娶媳妇没来得及生下一男半女的,回家和妻子团圆。等九月份必需返回长安,到刑部,到大理寺受刑罚。

这一个决定一出,满朝文武大臣吃惊非同小可。死刑犯若是逃掉了,对普通百姓来说,危害岂不是更大?

李世民说:“我相信他们不会做坏事,恰恰相反的是,他们一定遵守律令,而且还会在九月份的时候回到长安受罚。”

满朝大臣,除了马周和房玄龄等人之外,全都不以为然。

到了九月份,二十九名犯人果然全部返回,一个也没有再犯罪,也没有逃跑。有些人在临死的时候,痛哭流涕,遇到这样一位开明的君王,为何自己就这么不是东西偏偏要去犯法呢?若是有来生的话,还希望在陛下的治御之下,做臣民,下辈子,说什么也不再触犯大唐的律令了。

别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来请教马周,马周长叹一声,给他们分析一遍。()

...??

第140节 洞房花烛第41节 纯属意外第168节 用药如用兵第149节 开发矿山第162节 刺探第23节 必有回响第104节 棒槌娘子第176节 三权分立第79节 吵架第11节 竹林约会第82节 地包天第25节 一种手段第70节 真真假假第160节 往事并不如烟第68节 真假俩骗子第66节 交椅之变第85节 见鬼说鬼话第13节 原来是她第117节 一杆打净第167开药第184节 诛心杀第173节 对决第131节 顺藤摸瓜第154节 吃醋第98节 一波未平第168节 用药如用兵第110节 好粗的腿第35节 一吻定乾坤第2节 虎跳崖第107节 四请圣贤第77节 马跳锅第174节 外儒内法第60节 一口浓痰第88节 石化第113节 六亲不认第95节 别开生面第140节 洞房花烛第131节 顺藤摸瓜第150节 竹躺椅的象征第80节 意外的战斗第5节 族长的面子第143节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47节 地下水工程第186节 事了拂衣去第90节 绝妙之计第10节 狗啃屎第179节 争执第139节 奉旨完婚第144节 考较第104节 棒槌娘子第16节 第一桶金第13节 原来是她第159节 天机第110节 好粗的腿第76节 狗男女第134节 满载而归第52节 搭戏台卖线头第122节 喝酒撒泼第58节 啼笑皆非第50节 学霸第128节 制造声势第10节 狗啃屎第142节 护犊子第125节 城门作乱第110节 好粗的腿第62节 告秘第185节 杀与藏第60节 一口浓痰第3节 真相第65节 荣归故里第114节 一桩奇案第92节 布下天罗网第74节 暗中调动第127节 身处漩涡第128节 制造声势第14节 灵异事件第132节 反打一耙第52节 搭戏台卖线头第61节 意外补偿第83节 风云变幻大王旗第43节 读天书第119节 皇宫闹鬼第118节 秦琼倒霉第48节 一波三折第78节 倒贴第181节 阴谋第170节 马拉火车第125节 城门作乱第189节 归位第152节 大明宫第45节 咄咄怪事第81节 疑无路第32节 投送怀抱第33节 杀人不见血第67节 空手套白狼第28节 开门见红第81节 疑无路第112节 缩头乌龟第21节 念念不忘第37节 鼠狼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