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涉江而去

在蜀地,端阳节又分为大端阳与小端阳,小端阳为每年的五月初五,大端阳在每年的五月十五。

五月初五小端阳,这一日,杨家族学终于落成了,三进三出的大院子,墙面雪白,瓦片乌黑,白底黑框绿色毛笔书写着:宣学。

两个大字,由杨毓亲手书写,它不苍劲,也没有入木三分,却是端正又秀雅。

附近村舍里,家中稍微富裕些的孩子,在家中长者的带领下,带着拜师礼,来到了学堂外。满眼的憧憬与好奇,悄悄的看着杨毓与她身边那两个冰雪之容的童子。

谢元渊微微蹙眉道:“师父,是否真的要与这些庶民同屋学习?”

杨毓道:“有阮公宗教习,你不愿来?”

谢元渊笑着,眸光却有些纠结:“师父。”

葛奉低低的笑了笑道:“师弟可忘记那日江边师父所言?”

谢元渊沉沉气道:“士庶始终不同,我还是只愿意跟在师父身边。”

杨毓看着谢元渊,其实心中是可以理解这孩子的想法的,庶民低贱,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若非她有前生那样的际遇,恐怕也不会这样。

:“好。”

:“师父说什么?”谢元渊有些不敢相信。

:“我说好,就跟在我身边,不去族学。”

葛奉微微顿了顿道:“师父,弟子可否只学阮公的课业?”

杨毓想想,道:“阿奉,智者比比皆是,比如阮公,他成名了,所以能称为名士,世人竞相学习。但有更多的无名之士,难道他们就没有智慧,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

葛奉道:“纳百川,才是真正的智者。”他微微顿了顿,抬起头,看着杨毓:“师傅,我愿意在宣学学习。”

杨毓看着葛奉的眼神,心中涌上无限的怜爱:“好孩子,若是不习惯。”她想说,若是不习惯,便回来。话说了一半,心知自己行了那慈母败儿的行为,堪堪停住。

葛奉笑道:“阿奉知道师父心疼我,如此一来阿奉更不能让师父失望。”

:“好。”杨毓微微扬起双唇,温柔的一笑,手儿抚上两个孩子的头顶。

宽敞明亮的学堂中,士族庶民同堂而坐。

阮宗高坐榻上,一身青色长衫,难掩瑰丽姿容,孩子们怔怔的看着他,心怀无限向往。

阮宗微微扬起笑容,缓缓的道:“与其艳羡,不如精进学识。”

:“谢夫子教诲。”

门口处,杨毓扬起下巴,转身离去。

谢元渊扬起头看着杨毓:“师父不甚开怀?”

杨毓笑着道:“虽能同堂而学,未来的路却不相同。”

九品中正制,早已深入人心,又怎能轻易改变,这些出身寒门庶民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者,终是少之又少的。

谢元渊笑道:“师父给了他们机会,若真是出类拔萃的,能够得到当地官员举荐,也并非无出路啊。”

:“是。”杨毓笑着道:“元渊说的对。”

她转眸看着“宣学”的牌额。

宣者,云气舒卷自如之象。

《尔雅.释器》说,璧大六寸,谓之宣。

这一个“宣”字,寄托着她对于这些孩子的多少希望。

她笑着翻身上马:“走,和师父去军营看看。”

:“是!”

清贵的少年追随那一骑骏马而去。

选兵之事足足进行了一个月,反复的测验与交叉的考量,两万兵士被重新打乱。

身手矫捷,动作敏捷者五千人,被编入斥候之伍。所行侦查之事。斥候属于轻骑兵,可独立作战,有杰出的战斗力,无奈的是,能够选的出的,也只有这么五千人。

五千骑射兵,可运用它的轻装给予重骑迎头一击,亦可后备掩护。

剩下的一万兵士,尽数被编入重骑,以盾、长戟、剑、枪作为主要战斗力。

乔巫有些疑惑:“乐宣君,何必将全部兵力纳入骑兵?又为何不更加扩大招兵的范围?仅仅两万部队,与铁焰军不能比较啊。”

杨毓看向身侧的小童:“元渊,你说。”

谢元渊抿抿唇:“师父,我说了,你可不能发怒。”

杨毓眯眯眼睛:“说吧。”

谢元渊冲着杨毓与乔巫分别行礼。他踏步向前,负手而立,颇有少年学着老者模样,让人忍不住发笑。

他缓缓的道:“一者,师父的骑兵只为战斗辅助。二者,这两万部队,一个月的开销也已经难以计算。三者,兵贵于精,而非多。四。”他抬头看看杨毓,有些踌躇。

:“说吧。”杨毓微微点点头。

谢元渊咬咬牙,接着道:“四者,竹山离金陵距离遥远,难以管辖,若兵士再多,恐今上多思。”

裴良当年为何被司马安觊觎?

这些事发生在杨毓面前,容不得她不多想。

就算最后司马安放裴良离开金陵,也是因杨毓上谏,让他镇守韩旧,而非回归铁焰军。

:“你懂了?”杨毓重新看向乔巫。

乔巫军人心思,粗线惯了,今日听这小小稚童的心思,忍不住赞叹道:“士族庶民终究不同啊。”

也只有王谢这样百年簪缨世家才能养出这样玲珑心思之人。

谢元渊笑着道:“谢乔将军夸赞。”

:“我这两万兵将,定要是大晋最顶尖的骑兵。”杨毓笑着道:“邱公今日劳累,便回府歇息几日再来,乔将军,看你了。”

:“是!”二人分别抱拳。

尚好,蜀地仍在。

尚好,还能有时间整军练兵。

:“师父,今日小端阳,能否带我去看看龙舟?”

杨毓笑道:“因仲夏登高,顺阳而上。今日亦是屈子离世之日,学屈子当年《渉江》而去,更加妙玄。”

谢元渊笑道:“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杨毓点头笑道:“你的书读的很好。”

谢元渊低低的笑笑:“正值端阳,幸而念了些关于端阳的诗辞,否则,在师父面前张不了口。”

:“好便是好,何必谦虚?我杨毓的徒儿就该有些张扬个性。”

谢元渊的双眼黑白分明,眼珠略微一转,郎朗的拱手道:“是,我的书读的的确很好。”说完,眸光再看向杨毓,笑的狡黠。

”走!”杨毓一声走,竟直接策马而去,没有半点等等他的意思。

谢元渊刚想哀糯的喊一声,却发现杨毓已经快走远了,连忙追赶上去,连撒个娇的功夫也没有了。

所谓的舲船,狭长而轻小,亦是一种竟度所用的船。

刚到水边,正有一佝偻船家将船停在渡口,二人登上舲船,顺沅水而去。

第六十一章 火树银花第三百零七章 调笑于他第四十章 抱得美人第三百三十章 异族来犯第二百零五章 与妓同游第四十二章 又见故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方变动第八十九章 野店第三百三十四章 挫骨扬灰第六十二章 不必相交第一百四十六章 唯卿足矣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臣之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隔窗话别第一百零一章 时疫第三百五十章 何日忘之第二百一十一章 徒增感伤第三百零二章 高低贵贱第二百七十七章 翠笛曼歌第四百章 天水战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风入松歌第九十四章 呦呦鹿鸣第七十一章 无耻之女第三百六十五章 深陷埋伏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马当先第二百八十九章 踏花而行第七十五章 阴诡计谋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者诡道第六十五章 离别在即第三百九十三章 喜得麟儿第二百零三章 茶香雅意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者诡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独一无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跛足第二百二十八章 杨秀归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唯卿足矣第三百一十一章 封侯拜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士风流第一百八十五章 井中有茶第三百一十三章 鸿雁托书第三百五十七章 如此叛王第四十章 抱得美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如此叛王第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三百零一章 楚人之勇第三百二十六章 怕她神伤第三百三十章 异族来犯第十五章 目光有异第三百一十四章 加食餐饭第三百九十三章 喜得麟儿第一百八十九章 别有深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烧他粮草第九十九章 清茶一碗第八十六章 毁容第一百二十章 不过一妾第一百四十九章 霸道劝离第四十四章 带他回来第十七章 洛水瑶琴第一百四十九章 霸道劝离第三百六十八章 烧他粮草第三百章 九天落雨第三百三十六章 寂静之道第二百零三章 茶香雅意第二百九十三章 曲酒流觞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人信仰第三百八十八章 及笄之礼第二百八十章 折辱于她第三百四十六章 珠联璧合第二百五十一章 开堂授课第二百二十章 屠城之灾第四十四章 带他回来第一百九十八章 聒噪之音第二百一十四章 与他讲经第一百章第二十二章 是谁下作?第三百一十三章 鸿雁托书第四十六章 以少胜多第十一章 好,好不要脸第二百四十八章 吝啬郎君第七十三章 暴动第二十二章 是谁下作?第一百四十八章 九死一生第六十九章 蒹葭苍苍第二十一章 退婚第二百四十九章 此酒如何第八十九章 野店第二百二十九章 重聚金陵第三百三十三章 林间小屋第二百零三章 茶香雅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桓七之死第三十五章 浊了郎君第七十一章 无耻之女第一百六十八章 龙颜震怒第二百三十一章 仁德之女第二十六章 阿秀拜师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方变动第二百二十五章 竹林八贤第一百六十二章 仁义无双第二十一章 以退为进第一百章第二十二章 是谁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