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

韩雍平日沉默寡言,也没有什么知交好友。故而只能自我煎熬,自我忍耐,今天遇着高岳,他本就对高岳印象特别,现下又是酒上心头,只觉得心内一番话,不吐不快。

“高兄弟,不晓得你如何这般看重韩某。可韩某却感觉你气度不凡,和那些个来从军的粗莽汉子,根本不是一般人。”

“哦?不知韩兄何以看我?”

韩雍已基本镇定下来。他一口干了杯中之酒,咂了咂嘴。

他自顾道:“我与高兄弟相识不久,不敢妄议。但我感觉,怎么说,比如那些人,要么就是家中贫寒实在无以为继,无奈便来投军混一个饱肚,吃粮当兵,当兵吃粮嘛。”

“要么呢,便是自恃一把子好力气,不想浪费在地头田间,来投军,抑或能混上一个不错的前途,盛世靠文,乱世用武嘛。但你高兄弟,好像两样都不是,你似乎有着自己什么打算。”

烛火摇曳下,高岳虎目中星芒点点,不动声色道:“何以见得?”

韩雍轻轻一笑,略有些傲然道:“若是连这点察觉推理的本事都没有,韩某也乘早脱了军服,老实回乡种地去。”

“我看高兄弟,有气度有身手,这样的汉子,在哪也不会饿死。再不济,凭你的本事,山间猎些虎狼豺豹的,换了钱财粮物,断不至于活不下去。”

他顿一顿,不紧不慢道:“既然不是生活所迫,那便是为了求官求前途了。可是今天郅城主当面提拔你,从一个连士卒都不是的白身,直接做到了军司马的位置。”

“那可是本城中,仅次于潘都尉的武职了,连我这个老兵,一下子都有些恍惚激动。”

“可我冷眼看你,目光清澄,没有一点兴奋激动神色,脸上那点笑,也是纯属礼节上的。你口中说着感激话,我听你的声音,也是冷静正常,一丝儿颤音都不带。”

“这说明什么,说明别人眼中做梦都想要的司马一职,在你眼中不值一提,或者你根本就不是为求官而来。”

韩雍说着,将身子往前一探,目光锐利如锥,直言探询道:“若是韩某所说不差,那么倒要请教,高兄弟究竟作何打算?”

屋外是幽沉而朦胧的夜。秋风寒凉,呜呜作响。天上星斗似乎怕冷,兼且怕风,全都悄无声息没入黑漆漆的天幕,黯淡清冷。

屋内一时哑然无声。韩雍目光灼灼,面如刀削斧刻,直视高岳;高岳也抬首回望,面色微妙。气氛登时变得冷峻压抑起来,空气中

一阵机锋流动。

良久,高岳蓦地展颜大笑,韩雍并不发问,仍是沉默以待,目光中竟带了些警惕的味道。

高岳从容道:“韩兄心思缜密,敏锐冷静,实是不可多得的良才。埋没在此,虚度光阴,岂非辜负胸中所学,枉了男儿大好身躯?”

“你知我学了什么?”韩雍面上波澜不惊,心内却是一跳。

高岳瞥了他一眼,笑道:“为将者,当智勇兼备,知己知彼,料敌在先,见机而动。韩兄六韬未及半部,便已机锋满腹,胸有兵甲,实是让人佩服。”

“然则小弟有一言相告。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兵书战策之理,只可为参谋,不可恃之一世,韩兄以为然否?”

“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韩雍知道高岳必是看到了自己桌上两本兵书。但思绪不知不觉被他所牵引,听的此精妙之语,不由怔住,口中喃喃自语,皱眉推思。

高岳却不管他,又道:“我知韩兄胸有韬略,却无奈沉沦在此,也为韩兄深为抱恨。”

“痴儿愚夫倒也罢了,但好男儿一世,怎可不奋发而起,凭着手中剑,胸中学,平定天下,演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慷慨故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好,好诗句!”韩雍闻言,一下子睁圆了双眼,只觉得心内狂跳,热血翻涌。

高岳忽地起身,两步便来到韩雍身前,剑眉倒竖,目光如电,昂然道:“韩兄适才所言,丝毫无差!”

“高某不才,自忖论勇论识,倒也不差。又负先人教导,不敢或忘,欲结人才,练精兵,安定鼎沸宇内,抚平八荒四海,复我清宁天下。”

“韩兄困窘之境,却能自矜自爱,守住本心,严以待人待已,丈夫也!然则首阳县狭小废残,大好身手难以伸展,你我眼界,又岂在此?”

“且陈、潘上司,或是目光浅薄为人猥琐,或是刚愎横暴目空一切,哪里识得韩兄良璞美玉!韩兄空负才学,何不与我同心携手,共成功业?”

屋内烛火无风自动,跳跃不止。韩雍只觉高岳一番话语如黄钟大吕,轰然作响;阵阵酒意化作豆大汗珠,争先沁出额头,口干舌燥不已。

他母亲吃尽人生困苦,养育于他,在他九岁那年,终于积劳成疾,撒手而去。韩雍大哭一场,独自背负母亲遗体,在村外附近山头,寻了向阳之地安葬。

葬好母亲,他跪在坟头,磕头出血,发誓要出人头地,再回来风光大葬最爱他疼他的娘亲。

虽然恨父亲对他母子二人不管不顾,但想了想,他还是决定下山去军中寻父亲。千辛万苦,才打探得到,原来父亲已在西平太守、奉高侯马隆麾下,做了一名亲将。

父子二人相见,一番惊讶相认自不必说。他父亲得知妻儿这些年困窘苦难的熬着生活,妻子劳累成疾已经去世的消息,也不禁心中愧恨,紧紧搂住韩雍,泪流满面。

西平太守马隆,得报有一少年来本军中认父投军,有些讶异好奇。待了解事情后,很是感慨,亲自批示,特准韩雍留在军中,以示鼓励。

过得两年,马隆进讨河西鲜卑首领树机能余党,在张掖一带与敌军交战,韩雍父亲救护马隆,战殁此役。

马隆心怀感念,抚恤忠烈,便拔擢年少的韩雍做了一名帐前亲兵,随马隆征战陇右,镇抚西北。闲时受马隆指点,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又过得几年,马隆年老体弱,终于病逝在西平太守之任上。马隆之子马咸统领其部,投效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乱时,马咸战死阵中,余部仍归司马颖麾下。

等不得三五年,司马颖也败亡,韩雍等旧部被东海王司马越收编,他却被打发至首阳县做了一名队主,他还没来得及自艾自怨,秦州地区就被司马保所占据,随后首阳县又被郅平拿下,他还接着做他的队主。

一晃经年,韩雍已经二十有七,仍然孑然一身,籍籍无名。他自负熟读兵书,颇通将略,也想辅佐明主,带甲挥兵,征战天下,一扫胡烟氛尘,实现心中抱负。

现实却是年纪渐长,家未成、业未立。在小县城里做个大头兵一般,整日与些粗鄙无知、浑浑噩噩的莽汉混在一处,无人理解他,无人赏识他,更没人看重他。

他终日沉默不与人言,闲暇便翻看父亲手抄的六韬,可惜仓促变乱,辗转流离时候,遗失了四本,剩下两本便如同珍宝,日夜摩挲。

生活上的困苦无聊倒罢了。灵魂上的孤寂无奈,最是让人难以名状,不堪忍受。韩雍日复一日,心中郁郁怅恨无法排解,年纪未过三十,面上皱纹却日渐变深。

这些,他从未对人说过,只在心中自我煎熬。可是高岳却如同他肚里蛔虫一般,替他将苦痛、不甘、迷惘、挣扎等,都一股脑的剥析袒露,甚至连那内心最深处的,已被消磨殆尽的雄心壮志也被重新呼唤出来。

(本章完)

第三百五十六章 得有襄阳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见第一百四十七章 觑机而退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执子之手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难处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国第两百九十三章 天伦之情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两百五十六章 末路殇情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许期待第十三章 首阳主官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统一回复第三百零六章 谁是罪首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场受降第八十一章 火烧粮仓第二十七章 谆谆以教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四十一章 小心为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总戎军机第两百六十三章 主动来附第三百九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两百五十五章 难言隐患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为难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圣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两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觑机而退第九十五章 战还是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惬意聚酌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五十七章 军法如刀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两百二十二章 回乡的路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独斗第两百零一章 另遣良将第四百零二章 毫无贰志第两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两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两百八十八章 鸣沙柴堡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万钧第七十六章 威胁逼供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四十七章 反败为胜第五十一章 意外惊喜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三百八十六章 当面秘奏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难自已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五十四章 痛贬庸吏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国第两百九十一章 真实身份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雾重重第四十一章 小心为上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发误会第两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战第九十七章 王储行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约而同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三章 进占西和特殊情况说明第两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九十五章 战还是和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第九十章 坚头之勇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紧生意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十五章 别部司马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九十一章 何方来军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九十七章 王储行事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级封赏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第三百九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十三章 首阳主官第两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恶魔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四百零五章 当面告发第五十七章 军法如刀第两百一十五章 击退来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