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

转年,东晋朝廷改元,乃是咸和元年,外戚庾亮继续把持朝政,权倾朝野。没有多久,庾亮对内便杀掉了反对派南顿王司马宗,对外公开打压猜忌荆州牧陶侃、豫州牧祖约等藩镇,最后又与强藩苏峻互相忌恨,渐至不能相容。国家在表面勉强维持的客套下,实则已经暗流涌动。朝廷计划以高官厚禄麻痹苏峻,再将其召回建康然后除掉,苏峻对此心知肚明,数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并开始暗中部署兵力,并邀约同样心怀怨怼的祖约,共商谋反大事。

苏峻少年时是一介书生,有才有勇,声名远扬。后来中原大乱,苏峻汇聚乡党、纠集流亡,修建坞堡自保。后来胡虏及乱兵太过纷扰,苏峻率领部下数百家渡海向南方转移。到了广陵,朝廷嘉奖他远来投效,任命他为鹰扬将军。后来苏峻也帮助朝廷平定当地各处流寇叛匪等,得到屡次升迁,至任兰陵相。

王敦造反,苏峻站在朝廷一方,进讨王敦。王敦派苏峻亲兄去传话,威逼利诱让他归附,苏峻却不为所动,率军奔赴京师,数次大小血战,力助朝廷平定了王敦,因功晋升为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加散骑常侍,封邵陵县公,朝廷让他坐镇历阳,把江北都托付给他,使其成为东晋又一据有实权的新进强藩。

苏峻自恃建有大功,又为麾下拥有强兵而自负,对着朝廷逐渐开始有骄傲之气,稍有不如意处,便竟开口訾骂。而苏峻并不是什么名门大族的出身,朝廷当初本也只是借着他的实力去平叛,实际上对其很是轻蔑不屑,又猜忌厌烦。尤其到了庾亮主政,更加尖刻,愈发容不下苏峻,便就以皇帝名义,赐予高官厚禄,下诏征他来建康,苏峻数次求免,朝野不许。

见朝廷真正露出了要除掉他的苗头,苏峻也感到忧急惧怕,便主动服软,向朝廷数次苦苦哀求,甚至动情地誓言自己绝不敢忘先皇帝之恩,定会为朝廷北讨中原,如今只祈求,哪怕补授敌境内青州的一介太守,他都可以为朝廷贡献鹰犬之劳。

但庾亮得信后,丝毫不为所动,再次拒绝,并坚决要求苏峻来建康。苏峻大怒,对着朝使说道:“从前国家,危如累卵,非我不济。狡兔既死,猎狗应烹,我已自分一死,不过我无端遭枉,死也要死得明白。”

绝望恨怒之下,苏峻悍然造反,并拉上早就怨恨朝廷的豫州刺史祖约,同时发难,江淮一带,未及安定数年,兵灾又起。

苏峻叛乱后,出兵与朝廷军队数战,竟然势如破竹。庾亮见势不妙,慌忙抢先逃走,苏峻一鼓作气攻入了建康,自任宰辅独揽大权,且矫诏大赦天下,唯独不赦庾氏。

庾亮困窘,无奈放低姿态丢弃颜面,

祈求从前被自己盛气凌人时候,龃龉得罪过的各地藩镇来救助勤王。自去逃入寻阳,转去武昌,倚靠江州牧温峤。

国家覆亡之际,江州牧温峤不待多言,挺身而出立誓讨贼,且移书心存观望的荆州牧陶侃,苦口婆心劝他暂放与庾亮的私人恩怨,转而冰释前嫌一致对外。于是以大义激励感化将士,联兵一处公开讨伐苏峻,江东大地,一时再度号角渊渊,征鼓隆隆。

新野城。

谢艾一身月白色的儒服,正负手而立,默默看墙上的地形图。远远望去,他就是一个拿笔杆子的年轻书生,和统领千军万马、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统帅,似乎完全沾不上边。但不可争议的是,如今谢艾的名头,已经越来越犀利了。朝廷对他亦是非常顾忌,从侧面上也印证了他的卓越能力。

议事厅的墙面上,除了梁州地图、荆州地图、还有益州、司州、扬州甚至河北的地图。虽然对于上面的城郭要塞、山川大泽等,如今谢艾也大都算是了然于胸,但从前跟随韩雍左右,耳濡目染而养成的这么个习惯,还是让他基本上每天都要来看一会。

几日前,朝廷越过高岳,直接下旨给他,让他也务必要出兵东向勤王,共同讨伐苏峻。但因为高岳不忿朝廷此前数次无理猜忌打压,决心开始脱离晋朝独立自主,更曾密令谢艾寻机规划荆襄,故而谢艾对于朝廷的征召还没有做出什么回应,他正在考虑当前的形势,究竟该如何理出一个有利的局面。

wWW .ттkan .c o

正默默地看着,外面脚步声响,一个声音急急传了进来:“君侯!截获到一条最新消息!”

听声音,谢艾不用看也知道,此乃主簿赵募。因赵募屡出奇计,赞翊良多,谢艾如今很是倚重他,将其带在身边充作亲近幕僚,就各种军事、形势、政局等等方面,他二人也能高度地说到一处,颇为契合。

“文通,这般急切来找我,定然是重要的事。”谢艾唤着赵募的表字,不紧不慢道:“缓口气,喝杯水,再过来详细说。”

“属下不渴,先说事要紧!”赵募兴冲冲地快步上前,将手中一张纸呈上来:“君侯你看,前方斥候截获的,朝廷竟然叫荆州的陶侃,密切关注我们,只要我们前脚出兵勤王,便叫陶侃后脚趁机攻打新野,将咱们在荆襄一带的据点给彻底拔除后,再循踪潜行追击,务必将我军尽数歼灭为妙。”

“哦?那这可是坏消息啊。”谢艾颇有深意地望了赵募一眼,似笑非笑道:“文通却为何满面喜色而来呢?”

“回禀君候,属下高兴,乃是因为咱们苦等已久的机会,应该已经到来了!”

“嗯……不着急,慢慢说。陶侃不

是刚刚离开了江陵,带了三万荆州兵,顺江东下去武昌与温峤会师去了么?如何还来要打我新野?”

“嗐!这都是障眼法,想麻痹我们的!陶侃号称当世名将,当真会一点后手都不留?”赵募笑嘻嘻道:“不过呢,属下首先想说的是,陶侃本来确实是对我们借据新野、在他地盘上长期驻兵颇为不愿,但陶侃更也曾被朝廷、被庾亮百般猜忌防备,他对朝廷心怀怨怼,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眼下他被温峤责以大义,晓以利益,暂时放下了心结,勉强去会盟勤王,其实多年的怨气,怎么可能立即消释呢?”

“虽然接到朝廷要他对付我们的密旨,但这种借刀杀人的把戏,我们清楚,陶侃更会清楚。君侯试想,他陶侃一面要出兵勤王,一面还要分兵来消灭我军,他如何应付的过来?届时他大受损伤,朝廷再要拿捏他不就更容易?所以,陶侃必然会自保实力,绝不会听从朝廷的指使,来替庾亮做这代人受过的出头鸟。”

“据确切消息,陶侃临行前,在襄阳城郊,留有一万五千人的精锐,让得力部将管华统领,专门防备我军。但陶侃严令管华,只要我军未曾主动相犯,那么也不准荆州军主动进攻,禁止一切挑衅。说白了,陶侃要求管华,敌不动我不动,只要密切关注监视即可。所以,就算我们倾巢而离新野,荆州军也是不会主动来攻的。”

谢艾点点头,停了片刻,才若有所思道:“问题麻烦就麻烦在这里。大王的旨意,你也知道了,要我们打破僵局,趁势攻略荆襄。可如今荆州军并不主动来打我们,我们又怎好在他出兵勤王的大前提下,在人背后捅刀呢?我担心这必然会损及我军的名声,甚至导致民心丧失,对将来彻底掌控荆州,大为不利啊!我的意思,关键必须要有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并且还能被舆论所接受。”

“荆州军不主动来,那咱们可以让他们主动来呀!”赵募带着神秘的面色笑道。这是他一贯的逆向思维风格,没有困难,那就索性主动创造困难。

见谢艾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赵募便直截了当道:“如今,陶侃接到朝廷要求除掉咱们的密旨,但他却只做防备不愿应命,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趁着这个空当,君候可以挑选一支偏师,改穿朝廷军队的甲服,打起荆州军的旗帜,在夜间暗中出城隐蔽,然后天明时,再大张旗鼓的做戏来攻击我们新野城,同时,将朝廷给陶侃的密旨内容,命人四处散播,竭力做到贩夫走卒也人尽皆知。这样,天下人便都会知道,咱们被屡屡猜忌打压后,竟又突然遭到了朝廷的无端攻击,于是咱们只好逼不得已,无奈奋起反抗。”

(本章完)

第二十九章 当街翻脸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愿终成第一百八十章 端阳节至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赵崩塌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险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处炼狱第两百三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两百二十九章 闭门商议第一百零一章 机锋涌动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军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愿终成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三十六章 原来如此第四百一十七章 铁石之人第两百四十四章 前后受敌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六十八章 长安危急第四十九章 郅平殒命第一百五十二章 论功行赏第五十三章 为官之本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五十一章 意外惊喜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来使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袭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五十五章 不齿之事第四十一章 小心为上第两百九十六章 征南行营第两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离第四百零二章 毫无贰志第一百三十二章 游子之心第二十五章 浓浓深情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发丑闻第十一章 首阳小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献一计第两百九十八章 各种心态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战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一百三十五章 岂愿顺服第六十五章 史载大贤第三百三十八章 随意处置第三百七十章 并州军议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二十七章 谆谆以教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赏私赠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两百九十章 什么王法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一百八十章 端阳节至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处置第两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杂第三百二十五章 两不相容第两百五十章 皇帝遗旨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第两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两百七十三章 临汧大捷第一百一十二章 执子之手第两百七十一章 避实就虚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圣第四百零一章 遗臣之情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五十四章 痛贬庸吏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两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两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两百六十三章 主动来附第一百四十七章 觑机而退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圣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军第四百一十四章 层层分析第两百五十四章 堪做栋梁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二十九章 当街翻脸第两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两百一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两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标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愿终成第两百五十九章 灵魂出窍第两百八十二章 既定计划第两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两百五十六章 末路殇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凯旋而归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四百一十七章 铁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