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

金门坞小院的墙角,开了点点梅花。

一行三人坐在庭院内。早春的暖阳落在身上,倒也没那么冷。

乐氏来到了卧房,找寻烹煮茶水的器具。

坞堡初成,连仆婢都没有,只能亲自动手。

但乐氏的脸上却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仿佛丈夫的朋友来访,她作为女主人出面招待一样。

卧房内比较粗陋,她也是第一次进,找来找去,脚下被绊了一个趔趄。

乐氏吓了一跳,轻轻拾起那块砖,准备放回原位。

蓦地,她的手顿住了,因为那块砖的反面,刻了一个个大大的“乐”字。

她定了好久,若无其事地把砖放回去,然后找到茶锅、茶具,煮茶去了。

庭院中,邵勋侃侃而谈:“东燕王带了许多并州百姓东行,河北定然会乱起来。”

卢志不置可否。

东燕王腾带过去的并州百姓,看似流民,实则不然。

这批百姓是有组织的,且多为青壮,里面甚至有不少并州兵将,如州将田甄、田兰、任祉、祁济、李恽、薄盛等,听从官府指挥,号为“乞活军”。

说他们是流民军,那是不对的。

因为正统的流民军会被官军镇压,乞活军不但不会被镇压,官府还会给予钱粮、武器资助。

说白了,就是原并州刺史亲自带着他们到河北讨饭罢了。

见卢志不说话,邵勋也懒得多说了,只略略点了一句,道:“成都王在河北的余泽,不是无限挥霍的。”

卢志听他这么说,也摇了摇头。

“如果这也做不到,能否帮忙一事?”邵勋问道。

“何事?”卢志问道。

“汲郡太守庾公,手握雄兵一万。”邵勋说道:“他在司州地界,与河北无干。若诸位将军不入汲郡地界,庾公自然也没兴趣出境扫敌。”

卢志思虑良久,最后终于点了点头。

对河北“义军”来说,最怕的是腹背受敌。如果汲郡方向与他们井水不犯河水,那自然是最好的。而且,去年打过汲郡了,没打下。相反,阳平等郡都攻克了。

原因也知道。汲郡太守庾琛比较谨慎,仓促之间没有用当地士族、豪强的兵,而是以带过去的一千王国军为骨干,招募勇壮,固守城池。虽然比较狼狈,但到底守住了。

如今过去了一年,庾琛在当地慢慢打开了局面,部分士族、豪强献上钱粮,让庾琛养了三千兵士。这個郡,确实不太好打,没必要硬来。

庾亮在一旁听到谈论自己的父亲,顿时想要说话。

邵勋拍了拍他的手,示意安静。

庾亮果然就安静了。

卢志默默看着,暗忖邵勋虽然不被越府士人接纳,但这几年他也不是白混的,至少得到了糜、庾、徐三家的善意,且在其年轻一辈的子弟中著有威信,很不容易了。

“诸位将军若在河北待不下去,自可来梁县找我。”邵勋又道。

卢志闻言却摇了摇头,道:“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怕是不会来。再者,我的话他们也不一定听了,只能尽力而为。”

邵勋点了点头,和他预想的一样。

他现在只是小露了一把脸,但别人真知道他有多少家底么?这可不一定。甚至就连庾亮、糜晃都不知道他控制着多少军民。

“卢公今后有何打算?”邵勋问道。

卢志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道:“或会去太傅那里谋一幕职吧。”

“太傅幕府事务繁杂,又无亲朋故旧,去了没甚意思。”邵勋看了他一眼,道:“不如谋个太守之职,襄城、顺阳就不错。”

在司马颖最得势的那会,卢志可是第三品的中书监,大权在握。转头去任太守,固然低了,可谁让他“犯了错误”,是被清洗的那一批人呢?

卢志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向闻将军帐下有银枪、长剑二军,可否见识一番?”

“卢公今日来得却是巧了。”邵勋笑道:“长剑军不在,但银枪军却大部汇集于此。走吧,去山下看看。”

说完,他喊来唐剑,让他通知诸位幢主整队。

正月初七之后,银枪军就迎来了新一轮的扩编。

原第四幢392名官兵扩编为第四、第五幢,总计一千二百人出头。

这不到四百名士卒中,大部分是两年兵,少部分是一年兵,扩编之后,这两幢将以新兵为主,老兵只占三分之一。

一至三幢一千八百余兵中,一年兵占了三分之二,两年兵占了两成多,三四年的兵还不到一成。

第一幢参加过屠杀鲜卑的战斗,有所战损,补充缺额之后,整体战斗力应该是五个幢里面最强的。

总体而言,第一幢战斗力最强,二、三幢次之,四、五幢再次之。

今年还会组建第六幢,大概在三四月间。

第一批东海学兵中又有十余人满十五岁,洛阳二期中则有二十余人满十五岁,且学习快三年了。太原三期子弟中,到四月份会有一批人学习满两年,年纪也合适。

这些人加起来,差不多可以按照旧架构组建满编的一幢六百人。

老规矩,还是招募一张白纸的新人,学生兵从伍长、什长、队主做起,锻炼自己的能力,一到两年后扩军之时,再让他们各升一级,为自己掌控更多的兵马。

去年年底回到洛阳时,邵勋还带回了一批长安百姓,主要是女人和少年。

鲜卑在长安杀了一万多人,许多少年成了孤儿。

很多女人失去了亲人,虽然她们本人侥幸活了下来。

这部分人自愿跟着邵勋来洛阳,陆陆续续都安置好了——银枪军的大头兵们,对这些遭受过不幸的女人还真的很感兴趣,认为她们比庄户家的女子好看多了,故十分抢手,已有不少对成婚了。

妈的,人人都是曹贼。

总计168名长安少年被编为第五期学生兵,今年正式接受教育。

东海一期、洛阳二期、太原三期、梁国四期、长安五期,基本已经形成完备的梯队建设了。

人数也比较多,邵勋甚至已经不再参与具体的教学,只制定计划、参与管理。

文墨方面有专人教,武技则聘请了武师。

邵勋的角色,更像是校长和教导主任,同时负责解决学生们的生活问题。

源源不断地制造粗通文墨、初步武艺入门的学生兵,从底层军官干起,慢慢学习,慢慢进步,有点工业化流水线的味道了。

毫无疑问,银枪军的成长与壮大是个漫长的过程。在现阶段,邵勋主要还是靠禁军和长剑军这种现成的队伍打天下,但他相信,总有一天银枪军会挑起大梁,成为他的核心武力。

那个时间节点,说不定就是在天下最为混乱的时候。

当乐氏端着煮好的茶水来到庭院时,邵、卢、庾三人早已离开。

而这个时候,山脚下已经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

她连忙放下茶水,冲进了卧房,取下墙体上一块木板,透过菱格形的窗口,俯瞰而下。

整整三千名士兵正鱼贯而行,在一片空地上列阵。

他们身披铁铠,腰间插着弓梢、箭囊、环首刀,手臂上还绑着个小圆盾。

不一会儿,略有些乱糟糟的阵型便列好了。

乐氏趴在窗口,目光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那个男人。

他穿着大红色的戎袍,身披金甲,左手挽马缰,右手高举。

每至一处,立刻有人带头高呼。

“万胜”的声音此起彼伏,永不停歇,震得山上的鸟兽都有些骚动,震得远处驿道上的车马都下意识加快了脚步。

乐氏看了好久,才悄悄把木板封上,然后站在卧房中一块有些松动的地砖上,绣履踏啊踏,嘴角带着笑容。

山下的卢志则有些吃惊。

庾亮更是大张着嘴巴,仿佛处于失神状态。

三千甲士?!

经历了这几年的战争,他不是一点不知兵。至少,他清楚一个军阵里面不需要人人都披铁铠,很多时候只要最前面那几排人有就勉强可上阵了。

三千身披铁铠的甲士,配个一万轻甲、无甲士卒,拉出去就是一万多兵马啊,还是挺正规的那种。

难怪、难怪了……

他突然间有些羡慕,背靠洛阳朝廷,本身又是禁军大将,这起家速度确实快。

不过,他也清楚,小郎君这一路走来颇为不易,身上已经有五六处伤疤了。

这些家业,都是拿命搏来的。

这个世道,对肯拿命来搏的人越来越友好了。

世家子如果还想依靠家族世代积累来和他们拼,不一定拼得过啊。

世家大族每年出产多少粮食,增加多少财富,基本是恒定的。

但这些武人则不一样,有时候就突然间一夜暴富,比如抢了许昌武库,然后拉起数量吓人的兵马。

“邵将军,你这……”卢志愣了好久,突然间摇头苦笑,道:“便是在河北,也排得上名号了。公师藩败亡前,还没这个家底呢。”

邵勋看了他一眼。

卢志果然与河北叛将藕断丝连,连公师藩多少家底都知道。

“与河北诸将却不好比,我这银枪军儿郎,却还脱不了繁重的劳作,只能算半脱产。若哪天能心无旁骛锤炼技艺,才是一支强军。”邵勋笑道:“我之前说的话仍然有效,河北诸将若愿来梁县看看,欢迎之至。”

卢志长叹一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是聪明人,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世家大族强在哪里?人脉、权势先不谈,他们最重要的优势是有众多宝贵的人才。

动辄数百人、千余人的大家族,挑挑拣拣,总能找到一些堪用的人才。

跟随了家族几代人的部曲之中,也会出一些人才。

随后,他们便可以这些人才为凭,打理地方,扩军备战。

邵勋走了另一条路,自己批量培养人才,以师生关系为纽带,以恩情维系。虽然整体质量可能不如某些世家大族,但至少是有了。

这有点像胡人部落了。

他们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形,以本部落的贵人、奴仆为基干,扩充部伍,四处征战。

他们的人才质量同样一言难尽,与邵勋差相仿佛,甚至还更差一些。

但能打就行。

你能打之后,总会有人来投靠。

邵勋的名气如果再大一些,部队再强一些,再赶上好时候,说不一定就能一跃而起,成为北地有名有姓的军阀。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卢志心事重重,一潭死水的内心更起了些许波澜。

邵勋今日有向他亮家底的意味,这意味着他已经无需再保密自己的实力了。

这个人,野心不小啊。

不过,对他卢志而言,或许不是什么坏事。

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刘裕灭南燕之战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给盟主盖世之平凡加更)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四章 总要种地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第九章 火并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离去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三十四章 当机立断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一百五十章 遣还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决第五十六章 大妇第一百五十八章 置气第一百十三章 送粮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园的海棠第九章 各项安排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五章 学生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一百零八章 两园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情第二十九章 赶场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一百零五章 入宫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一百十九章 端门第七十八章 围攻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怜第六十章 关中闲子第四十八章 斩出个未来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一百十章 围魏救赵(上)第四十三章 整军第一百五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八十九章 吞并友军是优良传统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一百零八章 两园第九十三章 垃圾时间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刘裕灭南燕之战第五十章 看望第八章 担了干系第八十八章 洛阳城里无好人第二十一章 用什么脑子打仗,拼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第二章 行路(下)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第五十七章 高调入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结第五十四章 拜访第九十九章 结交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 静观其变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为盟主小蔡想睡觉加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第一十三章 为什么那么熟练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四十章 人设(月票加更6)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层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怜第一十五章 操控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游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二十八章 农官兵田,阡陌相连第九十三章 垃圾时间第二章 行路(下)第八十八章 洛阳城里无好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说个“斩”字吗?第一百七十六章 忆苦思甜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一百十二章 捐资助粮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内里坐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能走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坏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能走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