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统战价值急剧提升

进入五月之后,对司马越而言,坏消息不断传来。

最大的噩耗来自于邺城。

司马腾本来就没甚根基,为人又奢靡无度,大失人心。偏偏他还对兵士极其吝啬,贼兵大至之时,只赐将士米各数升,帛各丈尺。

河北人本就对他不满,于是没人再为他卖命,当天就散了不少人。

汲桑攻入魏郡,太守冯嵩领兵出战,将士一哄而散,为汲桑大破。

司马腾仓皇出逃,被桑将李丰追斩。

收到这个消息时,邵勋明白,自己的统战价值急剧提升。同时,卖命的时候也到了,多半要出征河北,剿灭这次叛乱后才能班师。

世间事有利有弊。

利用体制捞好处,那么就要为体制承担义务,这次就是了。

五月初五,太傅司马越在辞去北军中候之前,最后下达了一道命令:牙门军北上,至洛阳接收器械、资粮,十日内抵达。

军令抵达梁县后,信使飞驰于各处,一支支部队开始汇集。

永兴寺外某间村落,常粲与他家那位名叫李四的部曲一起行动,将铠甲、器械搬上马背,牢牢捆扎起来。

他的妻子刘氏怀孕了,这会正默默垂泪。

常粲先是回头叱骂了一声:“老子还没死呢,就哭哭啼啼,晦气!”

妻子连忙擦干眼泪。

常粲回过头来,脸色有些黯然。

沉默地将几张胡饼塞进鞍袋后,又检查了一下器械是否堪用。

一切停当之后,他定定地站了一会,道:“邵将军于我有恩,不能不报。我若死了,你就寻个好人家改嫁了吧。”

说罢,牵着马儿出门,再不回头。

李四左手提了个包裹,右手扛着把长枪,对刘氏行了一礼后,匆匆跟上。

石桥、永兴、南山三防,总计六百名府兵、部曲陆陆续续汇集起来。

牙门军驻地内,大车一辆接着一辆拉出。

所有人都默默检查着器械、食水。

上过几次阵的他们并没有感到多么害怕,但兵危战凶,每一次出征,都会有人回不来。

士兵们排着队写家书。

三名文书根本忙不过来,到了最后,只能留下几句简短的话。

“阿娘,秋衣不用送过来了,待班师后再说。”

“我在军中一切安好,若得胜而归,定有赏赐,届时可买几只羊。”

“照顾好孩儿们,年底即归。”

……

文书笔走龙蛇,一边写一边暗暗叹气。

三千牙门军北上,却不知几人能归。

广成宫下的银枪军临时驻地内,军士们刚刚结束一场操练。

金三骑着一匹马,大声说道:“跟着邵师,定能大破贼军。总之一句话,上了战场,谁敢逡巡不进,我定斩之。”

“想想你们过的什么日子,堡民又过的什么日子。若畏敌怯战,羞也不羞?”

“河北富庶,破贼之后,缴获定然不少,大伙都能分润。”

“银枪军天天被那帮亡命徒耻笑,这次便让他们看看,到底谁才是真男儿。”

“遇到贼人,给老子死命杀,鸡犬不留。”

“出发!”

五月初六,邵勋在绿柳园辞别乐氏,在她担忧的目光中翻身上马,提军北上。

岚姬怀孕之后,他心神的一部分仿佛留在了这边。

有了孩子,很多想法就不一样了。

但武人的宿命,就是在不断的厮杀中,你死或者我亡,永远没有尽头。

大军出发之后,离别之愁渐渐消散,意气逐渐昂扬起来。

从天空俯瞰下去,一支又一支营伍开始汇集,跟在金甲神将的大旗后面,汹涌北上,绵延数里。

******

五月十二,充当先锋的牙门军高翊幢五百人抵达京东石桥。

十三日,邵勋率主力抵达。

十四日,最后一批府兵抵达石桥,入驻营地。

邵勋策马直上高坡,遥望远处密密麻麻的人群,那是天子在送行出镇许昌的司马越。

一同前来的,还有大量洛阳士民,依依惜别,哭哭啼啼——别误会,他们不是送司马越,而是为随太傅出镇许昌的禁军将士送行。

清脆的马蹄声响起,侍中华混、太傅幕府右长史傅宣并辔而行。

“邵将军请速去陛见。”华混在马上拱了拱手,道。

傅宣则仔细打量了一下邵勋。

这個人的名字,在幕府内几乎是一个禁忌。

贪财好色、嚣张跋扈这八个字,无比贴合此人。

在洛阳周边抢地,是为贪财。

纳成都王妃为妾,丝毫不考虑负面影响,可谓好色。

抢许昌武库,十分嚣张。

不遵号令,擅杀鲜卑,这是跋扈。

甚至于,他利用名气、威望,将五千牙门军打造得铁桶一般,形同私军。

另外,他又故意表现出嚣张跋扈的性子,让人吃不准他会不会翻脸,投鼠忌器,左右为难。

本来有收拾他的机会的,无奈先帝大行,时机稍纵即逝。

到了现在,太傅出镇许昌已成定局,却很难找到良机了。

对此,很多人扼腕叹息。

傅宣则若有所思。

他是太傅幕府右长史,同时也是朝官(御史中丞)。

太傅信任他,委以要职,他却不以为然,心向天子。

邵勋跳得越欢,他越高兴。

“臣遵旨。”邵勋下马行了一礼,复又上马,看着远处的华盖,道:“走也。”

唐剑扛着邵勋的将旗,紧随其后。

百余名邵氏亲兵、三百府兵策马而上,带起滚滚烟尘,气势惊人。

及近,邵勋勒马而驻,看着阵列于野的一营军士,道:“可是左卫前驱营的儿郎们?”

有人认出了邵勋,大呼道:“邵将军来了。”

“邵将军要随我等去许昌么?”

“邵将军!”

有军官发现了骚动,严厉呵斥,军士们这才作罢。

邵勋瞟了他一眼,比较陌生,可能是司马越新提拔的吧,策马而去。

行至右卫殿中将军、三部司马诸营时,又被认了出来。

没有人高呼,但阵列中有嗡嗡的喧哗。

许多列阵的军士目光追随着他。

邵勋一挥手,喧哗声顿时大了起来,军官不能制。

“哈哈!”邵勋大笑三声,数百骑紧随其后,穿过一营又一营,直至天子华盖三百步外才停了下来。

“小郎君。”左军将军王秉为难地看着邵勋,说道。

邵勋解下环首刀,潇洒地扔给王秉,然后看了看持械护卫于外的左军将士。

看样子不是河北人就是徐州人,不认识——左军、右军应该是司马越最信任的部队了。

“让开!”唐剑举步上前,对守卫军士怒目而视。

王秉松了口气,挥了挥手,军士们让开一条路。

邵勋昂首向前,唐剑亦步亦趋。

所有人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他,不明白天子为何要特别召见此人。

还有,此人名气看样子很大啊,禁军诸营都有仰慕他的将士,甚至就连左军将军王秉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与士兵们相比,军官则思考得更多。

有些人甚至恶意揣测,如果太傅想对邵勋来个下马威,怕是要弄巧成拙。

所至之处,不断有人欢呼,太傅下得了台么?

走了百余步,邵勋目光一瞟,与一名非常年轻的军官视线对上了。

那人笔直地站在队头,嘴唇轻启,似乎在无声地说“邵师”两字。

邵勋目光一触便收回了。

他记起了此人,东海一期的学生兵,吃散伙饭后回家了。

没想到过了几年,居然又回洛阳了,还是左军的一名队主?

哈哈,我的学生,自然是极为出色的。又赶上扩军的好时候,他不当队主,谁当队主?

走了二百余步后,有宫廷侍卫上前检查,确保没私藏器械后,将二人放了进去。

前方渐渐出现文武将官,还有人悄悄往前挤,想要看看是何方神圣。

听闻是邵勋后,没了兴趣。

此人在洛阳的名声很大,待久了的人多多少少都见过。尤其是需要上朝下朝的官员,在殿中多次见过此人。

邵勋昂首走到十余步外,见得跪坐于御案后的天子,不敢多看,大声道:“臣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望陛下恕罪。”

说完,躬身行了一礼,道:“愿陛下洪福齐天,消弭兵革,致四海于升平,固百代之洪基。”

场中静默了一瞬。

坐在天子下首的司马越看了邵勋一眼,心中十分别扭,更有几分厌恶乃至狠厉。

刚刚晋升为司空的王衍则饶有兴致地看着邵勋。

这人言而有信,在洛阳征了马匹,后来还回去了,让人不好太过指摘。

同时也很能打,杀李易、斩孟超、攻大夏门、固洛阳,旋又数百里奔袭刘乔,斩其子刘祐,随后在长安围杀五千鲜卑骑兵……

人出名后,一桩桩一件件事就会被挖出来,反复研究。

传闻邵勋身上有五六处伤疤,悍勇之处,可见一斑。

这人如今的地位,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禁军将士的敬仰就是明证。

京中有传闻,惠皇后羊氏赠以金帛,助邵勋发家。

对此,王衍嗤之以鼻。

他固然看不大起兵家子,觉得他们粗鄙无文,与士人聊不到一块去,但这种离谱的谣言,他却不愿意信。

羊氏或许真给过金帛,但没有这些东西,邵勋就起不来吗?脑子呢?

尚书右仆射荀藩则看都不想看一眼。

对于拉拢邵勋,他一直不发表意见,其实就是沉默的反对。

被人追问原因时,他就会说此人桀骜难制,若让他起势,恐非国家福分。

可惜很多人不以为然,总以为自己足智多谋,可以驱使这些凶悍的武夫,却不知人家根本不和你玩阴谋诡计,直接来硬的,此谓与虎谋皮,殊为不智。

皇后梁兰璧先是皱了一下眉,觉得邵勋多多少少有些跋扈,不够谨小慎微。但随即又骄傲地端坐着,任你如何英雄了得,还是得为天家效力。

天子司马炽则仿佛发现了宝贝一样,心中暗喜。

他想起了舅舅王延查到的消息——

邵勋乃东海朐人,徐州都督帐下世兵军户出身。

永宁二年(302),太傅请托都督司马楙,于东海国招募勇士,邵勋入募,来到洛阳,为东海王府护军。

其后两年,渐立功勋,升为幢主。

永兴元年(304),殿中擒司马乂,东海国内史刘载举其为孝廉——东海国内史虽然是朝廷官员,负责监察东海王司马越,但这事本身应是司马越发挥影响力促成的。

荡阴之战后,以东海国中尉司马身份收拢溃兵,固守洛阳,迫退张方,一时间名声大噪。

再之后的事情就很清楚了,甚至不用特意查,司马炽都有所耳闻。

这样一个与太傅渐生嫌隙的大将,用处太大了,值得好好拉拢一番。

想到此处,他决定多说几句,勉励一番。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祐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二章 军户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七十一章 名不见经传之地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一百零三章 后妈养的小团体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一百零六章 洛阳保卫战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烂透了!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十四章 成长第一章 县令第八十五章 认清形势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升平第四十三章 整军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发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华台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略意图第一百十一章 耕战第六十四章 猎物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头第二十九章 迟恐晚矣第五十九章 底气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第一章 征辟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一十五章 操控第一百六十五章 惊险有人给出的安阳之战方略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十三章 临走前的布置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八章 担了干系第五十一章 善后第八十五章 说动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一百十三章 送粮第四十四章 入见第四十九章 凉州鸱苕第八十三章 水与旱(下)第七章 阴结少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刘裕灭南燕之战第一百六十五章 惊险第一百七十八章 邺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五十一章 我还会回来的第四十九章 凉州鸱苕第五章 学生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二十九章 赶场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二十八章 大汉诸州都督、刺史(一)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一章 征辟第七十六章 信号西晋爵位制度第八十三章 水与旱(下)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章 行路(上)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决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区域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驾功臣第一百零八章 两园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动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五十九章 关中与平阳第一百八十四章 脆弱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