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

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辟雍馆舍之内,则落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这算是大晋朝重点机构吧,居然破败成这副鬼样了,一如大晋朝那千疮百孔的江山。

粮食、军资被堆放在几个相对完好的屋舍内,糜晃亲自检查一番后,来到了廊下,看着黑沉沉的天空,心绪不佳。

“前天,驻防于河内郡的几支牙门军倒戈降邺。”糜晃脸上的表情不知道是哭还是笑。

“有多少人?”邵勋问道。

“不下万人。”

“精兵还是羸兵?”

“算是能打的。”

这下两人都沉默了。

其实,这也是邵勋一直以来担心的事情。

赵王司马伦时期,禁卫军就自相攻伐。上一次他们整体作壁上观了,但你能保证这次还是吗?

长沙王上台之后,首要任务就是整顿禁卫军。他的动作很大,一度亲自兼任北军中候,想要完整地控制宿卫七军和牙门军,着实吓坏了不少人。

但洛阳中军系统存在那么多年,已经自成一体,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于是乎,与成都、河间二王眉来眼去之辈不少,战力相对不错的禁卫军在事实上分裂了。

这次投降的万余人多半不是唯一一支,局势可以说相当严峻。

“这可真是让人泄气。”邵勋苦笑道:“这么一来,大都督(司马乂)怕是只能收缩战线,退回洛阳固守了。”

“麻烦了。”糜晃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如果司马乂不再信任派驻于外的各支部队,那么就只能下令收缩,撤回洛阳附近,将各军置于眼皮子底下,严加看管。

但收缩战线不是没有后果的。

首先会伤损士气。

未战先却,你让别人如何看待?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一点其实是非常致命的。

尤其是很多士人不懂军事,他们只会单纯从军队数量上来判断强弱,丝毫不会考虑士兵素质、装备水平、精锐程度这种东西。

三千人是比三万人少,但有时候三千精兵就能暴打三万乌合之众,俘斩一两万都不奇怪。

因此,单纯从兵员数量来判断各方实力是非常愚蠢的。

但战线不会骗人……

你这一退,有问题啊,是不是怕了?是不是真的打不过?

第二个负面影响就是会导致外围大量据点的失陷。

这些据点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有些非常关键,比如运输节点、水源、物资仓库甚至是牧场。

失去了这些地方,光靠洛阳一座孤零零的城市,却不知能坚持多久了。

以上两条都是很现实的困难。

糜晃虽然不怎么通晓军务,还是能想明白的。邵勋对行军打仗谙熟无比,看得就更清楚了。

有点难搞啊。

“想那么多作甚!过一天算一天了。”糜晃突然重重地跺了跺脚,准备离去,临走之前,他扭头道:“开阳门大街之百姓,我已奏请司空,征发了千余人,修墙筑垒不成问题。若材料不足,自拆民房可也。”

“诺。”邵勋应道。

他愈发觉得糜晃这人不错。

说话客气,不像一般士人对他居高临下。

人实在,不跟你玩什么心眼子,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军事能力确实弱,也不经常待在军营,但你有什么问题,他知道后都尽力解决。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他在幢主位上一天,就尽力负责。

这样的人很好了。

“修缮完外墙、馆舍,人放不放,你和杨宝商量着办吧。”糜晃抬脚走了两步,又补充说道。

所谓千余百姓,那是真·百姓,说人话就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

至于世家豪门子弟、家人,这会留在洛阳的不多,都乌泱泱跑郊外避难去了。有的走得还很远,带着部曲僮仆,跑到了南边新城、陆浑一带的山里。

实在没法走的,想办法住进内城,或者几家、十几家合在一起,守望互助。

战争么,就是这个样子。

当乱军杀来时,谁也不比谁高贵,甚至豪门大户更易成为劫掠的目标。

******

月余时间一晃而过。

进入八月之后,风声越来越紧。

几乎每天都有部队调动出城,也有灰头土脸的部队撤下来。

很久没看到裴妃了。这些时日,只有一个王府典计过来,传达了些许消息: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无非是稍安勿躁,沉着冷静罢了。

邵勋趁机索要了大量箭矢、伤药、器械、粮食、布匹等物资,甚至就连笔墨纸砚都要了一大堆。

他继续按部就班地教导孩童少年,让他们不要管外界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然,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众人就在练习射箭。

之前邵勋一直在思考,该怎么训练士兵。

这个时代的士兵,长枪兵就是长枪兵,除了拿枪戳人外,其他的技能都不太会。刀盾手就是刀盾手,就连弓手、弩手都有专门的部队——此谓“纯队”。

但军事水平是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到了唐代,要求就很高了,士兵必须全员会射箭。

长枪、步弓、横刀是每个人的标配武器,也就是说最差你也要精通三项技能,即刀、枪、弓。

事实上远远不止,一个标准营伍,还有长柄斧、钩镰枪(打骑兵用)、木棓、弩、重剑、陌刀之类的兵器,配发给一部分士兵。

晋军弩手射完之后,那也就射完了,没你啥事了。

唐军弩手射完之后,要拿着陌刀上前近战厮杀。

这被称作“花队”。

如果给士兵打分,纯队士兵的得分会比较低,花队士兵的得分则会很高,因为他们会的技能多,更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捡到武器就能用,军官能使用的战术更多。

但问题来了,花队训练成本太高,而且他们只能是当兵吃粮的募兵。传统的耕战世兵,他们要忙农活,无法脱产,做不到这种程度。

这是现实的难题,涉及到军制改革。

在如今这场即将展开的洛阳保卫战中,很明显,花队士兵的优势被无限放大。

环境越复杂,越考验士兵的全面性和单兵作战能力。

邵勋想了想,就他手底下这些人的水平,让他们全面学会刀、剑、枪、斧、槊、弓来不及了,那么只能现实点,挑最重要的先学一下:射箭。

“就这么三十来个人会射箭。”临时开辟的斗场之上,邵勋看着正在反复练习箭术的士卒,吩咐道:“将他们单独编为一队吧,由李重担任队主。”

“诺。”跟在旁边的李重立刻应道。

“另挑四名高大有勇力者,至我身前听令,就由——”说到这里,邵勋看向陈有根道:“你来管着,由你当伍长。厮杀之时,若有胆怯畏战者,立斩之。”

“诺。”陈有根兴奋地说道。

“就用新制的重剑吧。”邵勋补充道。

他喜欢用重剑——或者叫长剑——这种双手武器。

此物在唐代由陌刀演变而来,晚唐之时十分流行,诸镇都有双手重剑部队,如黑云长剑都、左右长剑军等,一般是精锐部队。

重剑用得好的,名气很大,如淮南张神剑、魏博邵神剑等,人们甚至忘了他们本来名字。

重剑舍弃了防御,大开大合,以伤换伤,以命搏命,面对着敌人的长矛阵,挥舞着重剑就斩杀过去。

这是一款非常适合亡命徒的兵器。

在潘园的时候,邵勋亲自指导,让铁匠打制了一把双手重剑。

陈有根看到后,十分喜爱,于是又打制了两把,专门由他携带,以做备用——战斗之中,武器卷刃是很正常的事情,最好能随时更换。

抵达洛阳后,由糜晃出面,再找铁匠制了十把。

邵勋打算让陈有根带着四名高大魁梧、体力过人之辈,作为他的督战亲兵,人赐铁铠一副、弩机一具、重剑一把,终日跟着他——督伯么,本来就是“督战伯长”的意思。

“其余三队,每日抽出时间习练步弓。”邵勋继续吩咐道:“我亲自来教。记住,你们是募兵了。世兵一天到晚要忙农活,不会几门技艺情有可原,但募兵可不能如此松懈,要对得起自己那份粮饷。”

“诺。”黄彪、周英、钟獾儿三人同时应道。

“练兵打仗,说到底练兵才是关键。”邵勋说道:“总有人拉着一帮从田里征发的丁壮,然后寄希望于奇谋妙策来获胜,这纯粹是赌博。诸位,哪怕明天就要上阵厮杀,今天也得给我好好操练。稍事休息,两炷香后,咱们继续练箭。”

众人休息之时, 邵勋来到了一二三队的孩童少年身旁。

他们昨天练过了,今天主要学习文化知识。

看到督伯前来,少年们纷纷行礼。

“无需多礼,好生温习功课。”邵勋温言说道。

对这些孩童,他的态度相对而言是比较好的,虽然训练时也会抽鞭子。

流民军缺少的就是这些人啊。

没有储备干部,你就治理不了地方。治理不了地方,你就没法长期立足。

穿越者只有一个人,哪怕他有什么好点子、好想法,也需要人去执行。

一个合自己心意的储备干部团队,才是穿越者意志能够有效推行的主要原因。

营中新来了几个教谕。

大战在即,物价飞涨,很多人衣食无着,尤其是那些无权无势的普通读书人——主要是商人或地方土豪子弟。

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无法回乡,为了混口饭吃,便接受聘请,来到辟雍教授少年们读书识字。

这让邵勋的日常时间变得更加充裕。

他现在大多数时候只教算术、武艺,偶尔教一教《千字文》,不过少年们的日常管理他会深度参与,吴前就是他的代理人。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对人说的,这些少年就是他最大的本钱。以后如果有机会,他会在部队驻地附近开办随营学校,亲自担任校长,一批批“出产”军官种子、储备干部。

世家大族确实垄断了教育,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你去打破。

没有世家大族之外的人才群体,你除了依赖他们,还能怎么办?

第一百十七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第五十五章 形势第一百四十五章 这口锅谁敢背?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届全体大会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届全体大会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八十七 驱虎吞狼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大潮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三十二章 盘账与应对第六十章 关中闲子第六章 裴氏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一百二十三章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八十章 消息第一百七十四章 猪队友们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十章 契机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桥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第八十九章 天渊池第三十一章 起风第九十九章 结交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二十一章 用什么脑子打仗,拼了!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六十章 南阳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四十三章 整军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选第一百八十四章 脆弱第三十三章 猜测第一十七章 后路第一百零八章 两园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万变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祐第二十章 我意已决第七十一章 名不见经传之地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烂透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一百二十一章 情报第一百六十六章 风险与机会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四十三章 兴废在此一举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一百十五章 禽兽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亲第四十一章 侦查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头第十二章 无题第八十章 消息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五章 风暴之眼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十章 乱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业?第一百六十七章 静观其变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二十三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讯录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第一百零七章 三关第六十一章 荥阳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二十四章 许昌与洛阳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势第一百二十一章 情报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