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双向奔赴(为盟主美酒甘薯我都爱加更)

诚然,正如刘灵所猜测的那样,追袭战已经过了高潮。

这本就是一次有备打无备的突袭罢了,王桑、刘灵迫不及待上门送人头,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唯一遗憾的,大概就是风雪太大,能见度太低,天气太冷,不利于追击罢了。

不过,官军不方便追击,不代表其他人不行。

敌军既然要劫掠,那么免不了人员四处分散,恶劣天气之下,收拢需要时间。如今直接被一波突袭给干得稀里哗啦,王桑、刘灵二人仓皇溃逃,分散在各处的贼众甚至不知道该往哪里集结,于是只能一股脑地往林虑县撤退——他们南下时的出发地。

撤退的路上,银枪军、牙门军、府兵、义从虎视眈眈,碰到就追上去猛干。于是,可想而知贼军撤退的混乱程度了。

一开始可能还有点组织纪律,但跑着跑着,能维持组织的人越来越少,且多是自青、徐起事时就跟着他们的老贼,最次也得是在豫、兖二州入伙的悍勇之辈。

新兵们就没这个能力了,往往走着走着就掉队了,而这多半意味着死亡。

共县通往林虑的驿道上,僵卧于途的尸体比比皆是。很多人身上甚至压根没有伤口,不知道是饿死的还是冻死的——多半是后者。

严寒的深夜,劲风直吹,雪花漫天。一天一夜没吃饭的贼人,三五成群,不辨方向,绝望地行走在荒无人烟的旷野中,冻饿而死的可能性很大。

邵勋策马而过之时,目光只在这些尸体上扫了一眼,便即收回。

前方又出现了一群林虑父(豪)老(强),恭恭敬敬地奉上酒肉、粮草。

一堵矮墙后面,甚至埋着上百个瓦罐、饭甑,里面煮着热汤,给过路的军士提供补给。

来自郡城的吏员连连催促,让丁壮们把蒸熟的粟米饭端出来。

“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邵勋感慨了一声。

上一次来河北,以及更早之前去关中,一路上可没这么多人劳军,甚至还需要自己派人去征粮。

在老丈人的地盘上打仗,就这点好处。

同时也可从侧面看出,庾琛坚守汲郡数年,威望已经相当高了,至少能支使地方上的大族提供后勤保障。

另外,从汲县、共县、林虑县三地的情况来看,有相当部分田地种上了冬小麦,说明老丈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行朝廷的政策。

这是什么?这是执行力!乱世之中非常宝贵的能力。

“君侯,坞堡帅应抓捕了不少贼兵,七八十人总是有的。”唐剑指了指远处一群正在喝粥的丁壮,说道:“逃散的溃兵,一般而言都会被坞堡抓走,成为奴隶。”

邵勋点了点头,没管这事。

有坞堡帅们出手,这些贼兵大概没几个能回去了。

他想起了契丹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的事情,他带着大军南下中原,十万众先为后唐军五千人击破,溃不成军。第二次在沙河遇到时,一看到后唐军旗帜,直接吓溃了,争相渡河,河冰破裂,溺死者不计其数,阿保机之子被俘。

后唐军奋勇追击,时天降大雪,契丹人死于严寒者不计其数,撤退路上又遭到村民袭杀,最后逃回去的寥寥无几。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村民”、“堡户”,在乱世之中,他们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遇到大军前来,他们老实得像鹌鹑一样,你烧杀抢掠,他们都不一定有能力反抗。但当你落单的时候,就能领教他们的厉害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数百人一股的贼军都很危险,更别说三五成群的溃众了。那就是行走的奴隶,坞堡帅、庄园主们定然或捕或杀,不会放他们走的。

大军在坞堡外休整了一個时辰,吃完热饭、热汤,顺便烤干绵衣之后,继续向北进发。

十三日,前方来报,充当先锋的府兵进占林虑县。

此县空无一人,显然已被贼众放弃。

得到消息的邵勋下令加快步伐,于第二天午后率中军主力抵达此县,路上甚至还撞到了一支撤退中的贼兵,规模在千人上下,当场收缴器械,将其送往汲郡看守起来。

十四日傍晚,他登上了林虑县城头,俯瞰着正在行军的大队人马。

这支部队,有点刘裕灭南燕的十万大军的味道了。

很多人都只知道刘裕的却月阵,但刘裕其实是用战车的行家。

他灭南燕,就是以此车阵,自徐州出发,堂堂正正奔向广固(南燕都城)。

一路上任凭鲜卑骑兵骚扰,我自岿然不动,只攻敌必救。

越靠近广固,鲜卑骑兵的主动权越低,越沉不住气。

到了最后,骑兵失去了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的战场主动权,被迫主动进攻刘裕。

结果没有任何悬念,南燕惨败,就此灭亡。

攻敌必救是核心,这意味着战场主动权在谁手里。

我要攻的必救是哪处?

邵勋目光看向东方,仿佛能穿越时空般,落在了邺城上方。

拷讯俘虏得知,敌军大量辎重、财货、俘虏放在邺城,王弥、王桑、刘灵乃至石勒等人,都派了一部分兵马前往邺城留守,看守钱粮人丁。

石超本人,更是以邺城为基,拉丁入伍,扩充实力,似乎压根不想走了。

那么,目标很明显了:我军首战告捷,气势正盛,随军携带的粮草又可支一月有余,那么直扑邺城,看看贼众是何反应。

******

石勒刚刚从赵郡返回,抵达襄国,全军在此休息了一晚。

恰在此时,御史大夫呼延翼自蒲子至,宣读圣旨,加封石勒为“持节、平东大将军”,其余官职、爵位如故。

石勒拜谢皇恩。

呼延翼不便久留,当天便离开了。

临行之前,石勒塞了一大堆礼物过去。呼延翼假意推辞了一番,便收下了,同时满口答应,回去后为石勒说好话。

送走朝廷使者后,石勒松了一口气。

此番东出,收获非常大。

先是在魏郡、顿丘两地俘获了数万丁壮,汰弱留强之后,得两万余人。随后以此为本钱,北上攻赵郡,杀西部都尉冯冲,再破乞活军,俘斩近两万。

赵郡已无对手,正当他准备向钜鹿发展时,收到了王桑、刘灵二人失败的消息,于是果断停止进攻钜鹿的准备,南下广平,向邺城靠拢。

但他还没最终下定决心,尤其准备听听三位谋士的意见——刁膺、张敬、张宾三人,是此番入河北收获的“衣冠君子”,胸有韬略,故为石勒所重。

石勒尤重刁膺、张敬二人,倚为臂助,言听计从。

当然,他现在面临着和邵勋一样的困境,没有开府的权力,谋士们跟在他身边,没有身份,没有职务。

不然的话,高低也得给刁膺、张敬二人左右长史的职位。至于张宾,就表现出的能力而言,逊于刁膺、张敬,将来能给个功曹就不错了。

“大王毕竟是都督,不能坐视王桑、刘灵、王弥等辈为晋人击破。”张敬是个外表孔武有力的汉子,允文允武,抢在刁膺前头说道:“若消息传回平阳,天子或有看法。”

石勒点了点头,此言有理。

“大王,邺城尚有征来的兵丁、财货,若弃之不顾,殊为可惜。”刁膺补充道。

说完,隐晦地看了张敬一眼,竞争意味十足。

张宾沉默地坐在那里,没有插话。

“孟孙一言不发,何也?”石勒用鼓励的眼神看向张宾,笑道:“但说无妨。”

张宾作了个揖,问道:“听闻大王在汲桑帐下时,曾与鲁阳侯邵勋交手过?”

“没有交手。”石勒说道:“当年孤——我与苟晞大战连场,基本都败了。若遇到邵勋,多半也是败逃的下场吧。逯平、李乐不是庸碌之辈,肥乡之役,为邵勋堂堂正正击败,换我上去不会有什么变化。”

说完,坦然地看向张宾,道:“在那会,我们都不如他。就现在而言,也很难说。”

张宾点了点头,道:“大王有没有弄清楚邵勋带来了多少兵?战力几何?”

“按王桑、刘灵所述,邵勋当有五万众。”石勒说道:“但他俩前言不搭后语,矛盾之处甚多,我并不全信。”

“大王所言极是。”张宾说道:“以晋廷过往而言,邵勋这种出身寒微之人,不太可能统领五万大军,至多一半。而且,仆观晋军部署,裴豫州已自白马撤兵,王车骑观兵河上,无北上之意。唯邵勋一路深入河北,那么此人多半不受晋国天子、大臣待见,故被人驱使着北上消耗。此间原因,无外乎其出身较差,又年少得志,为人骄横……”

“此人用兵确实骄横已极。”石勒叹道:“按孟孙所言,两三万人就敢深入河北,实乃仗着麾下兵卒精锐,不把我等放在眼里啊。”

“仆建议大王不要急着与邵勋交战。”张宾郑重说道:“此番攻广平、赵郡,收获兵卒不下三万,钱粮牲畜极多,而今已往河东转运,还需时日。大王可南下,但不可浪战,先弄清楚敌军兵力再说。”

石勒在刘汉国内是有驻地的,主要在其北部的雁门、新兴二郡,这也是他屡次寇常山的原因,盖因一东出陉道就是河北的常山郡。

这次七将下河北,却是先南下上党,再东出壶关,攻邺城及其周边。

先把到手的好处送回去,实际上是老成持重之言,石勒想了想便答应了。

“孟孙今日所献之策,颇令我欢喜。”石勒起身,走到张宾面前,拉着他的手,笑道:“今后还要多多建言。我囊中虽不丰,却短不了你的赏赐。”

张宾亦笑。

和张宾说笑完,石勒又走到刁膺、张敬二人面前,道:“孟孙老成持重,君等却也没说错。大丈夫行事,岂能蝇营狗苟、畏畏缩缩?邵勋猖狂骄横,孤军深入,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里,我领军临阵,岂能不发一矢便退走?这仗,终究还是要打的,便是打不过,也要啃下他一块肉来。故尔等当群策群力,运筹帷幄,我自临阵鼓勇,弯弓血战,咱们一起使劲,把邵勋留在河北。若实在做不到,也不必颓丧,再卧薪尝胆、勠力经营就是了。如何?”

“谨遵大王之命。”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齐声答道。

十月十五日,石勒在襄国休整了一天后,率骑七千余、步卒两万五千南下,往邺城进发。

几乎是在同一天,邵勋率众离开了林虑,全军东行,同样往邺城进发。

这个时候,风雪停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类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优选择第六十一章 荥阳第一百章 我在皇家监狱签到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九十七章 嚣张(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五十一章 善后第四十章 人设(月票加更6)第一百三十六章 东燕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七章 表态第六十章 关中闲子第一百零七章 三关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变化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略意图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势与方伯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三十八章 慰问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发第一百零六章 洛阳保卫战第十三章 临走前的布置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七十四章 突然袭击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百十章 夜袭第五十章 看望第十章 乱兵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九十九章 结交第六十八章 造桥第四章 总要种地的第二十四章 许昌与洛阳第一百五十九章 举荐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八十章 俸禄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一百十一章 耕战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决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万变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结第二十章 密诏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礼(为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动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五十三章 笼络第八十章 俸禄第九十三章 谄媚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五十五章 形势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发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战罢了!第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十一章 人选第七十四章 影响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八十五章 说动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三十七章 平昌楼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四十一章 侦查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与人选第一百十七章 慕强第一百零五章 云中坞第八十五章 认清形势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二十八章 农官兵田,阡陌相连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一百十五章 禽兽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三章 潘园第三十二章 盘账与应对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