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

春社节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影响依然未曾消散。

因为条件艰苦,社日祭品只是一些简单的杂粮,外加少得可怜的干果罢了。分给全社百姓之后,每人都只拿到了寥寥一点。

但这足以让他们开心了。

社日是一种传统节日,分春社和秋社,就重要性而言,绝对能排到前几,可能也就比冬至、元旦差一些,与寒食、重阳等节差相仿佛。

此节在唐宋时发展至巅峰,元时衰落,明初因为政策打压的缘故,不太允许民间结社了,比元朝时衰落得还厉害,渐渐从重大节日中除名。

按传统,百家结一社,共同祭祀土地神,共分祭酒、祭肉。

陈郡收拢安置的流民,百户为一营,正好也是一社。营正主持祭祀,队主们负责组织社户,维持秩序,一整套下来,秩序井然。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组织度。

社户们来自冀、并、豫、兖、雍诸州,本来是较为松散的。但每年春秋两社祭祀,外加冬至、腊日、元旦等集体活动,每一营或每一社都在慢慢增加凝聚力,不至于一盘散沙。

时间久了之后,因为战乱、天灾而崩溃的基层秩序,也就一点一滴恢复起来了。

春社祭祀结束之后,便是紧张的春耕。

邵勋抵达陈县时,赶上了个尾声。

他二话不说,换了身麻布粗服之后,便下地干活了,甚至还帮一户刚死了男人的百姓力耕。

这家只剩一个妇人,带着三个小孩,孤苦无依。

邵勋从头耕到尾,愣是带着亲兵把她家三十亩地都播种完毕。

临离开之时,又嘱咐队主、营正多加照拂,并留了几袋粮食。

二月初七,北上抵达阳夏,宿于袁氏庄园内。

袁氏春播结束得早,这会一部分庄客在家侍弄菜畦、修理农具、屋舍,一部分庄客被组织了起来,在旷野中操练。

士族的武装力量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人数最多的自然是普通庄客了,农闲时操练。

不练武艺之类,单练军阵,即排好阵势,拿着长枪上去瞎鸡儿捅就是了,别管太多。

银枪军士卒也进行了一番操练。

他们常年苦练刺杀之术,已经形成肌肉记忆,即便对面不穿铠甲,依然下意识往铠甲遮护不到的地方捅刺,动作精准快捷,相互间还有配合。

与他们相比,士族庄客们的刺杀之术简直惨不忍睹,动作慢不说,还非常乱,没有节奏感,更谈不上什么技术动作。

两相一对比,职业武人与农夫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

士族武装力量的第二部分是部曲。

这部分人数比较少,相对较为精锐。有些时候,庄客也被称为部曲,但两者之间的战斗力是有巨大差距的。

这些人或多或少有些基础武艺,吃得相对好一些,训练也更频繁,算是合格的士兵。

以阳夏袁氏为例,连续两年大灾,庄客们饿死了不少,但总数高达八百的部曲一個都没有,可见待遇上的差别。

当然,部曲们的战斗力依然比不上银枪军。

袁冲看了一会操练,便有些眼热。但这会不是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因为今天还有一位客人:新蔡王司马确。

“大王也不必忧虑,陈侯并没想夺你封地。”二人下了高台后,袁冲慢悠悠地说道:“只不过新蔡内史暴卒于位,总得有人接替吧?”

“杀!杀!杀!”不远处传来了银枪军士卒气贯长虹的大吼声,司马确吓了一跳,气势便没那么强了。

他知道,袁冲说的没错。

豫州十余郡国,皆有守相,也就新蔡内史暴病身亡,刚刚腾出位置。如此一来,安置个新人阻力会小很多。

但他又有些恼怒,合着不把我当阻力是吧?

“再者,陈侯也没想动大王的食邑。”袁冲悄悄观察着司马确的脸色,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变化,嘴上说道:“若大王想举荐内史,自举荐即可。陈侯说了,太守、内史并存之事,并不鲜见,他举太守,大王举内史,两不相干。”

司马确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生气。

新蔡是个小国,辖新蔡、褒信、鲖阳、固始四县。他继承来的爵位账面上有五千户,由王国内史管着,遍布四县。

如果没有太守的话,王国内史完全可以控制新蔡全境,将其变为自己的私域。

陈侯想要举荐内史,不果之后,再弄个太守,这是要和自己明算账,即哪些归王府管,哪些归太守管,划分清楚。

这让司马确很不爽。

但怎么说呢,不爽又如何?邵勋此贼就是要你忍着。

司马确一开始确实大怒,但也就怒了一下,随后便打听邵勋的行程,赶来了阳夏。

结果一见面,却是这样一副场景,简直堪称下马威了。

“大王,我闻荥阳、陈留、濮阳一带有贼骑南下。许昌都督有拱卫洛阳之责,若要退敌,还得靠陈侯帮忙啊。”袁冲见到司马确表情松动之后,继续劝道。

“不过是些许游骑罢了,撑死了百十骑、数百骑,以袭扰为主,未敢深入。”司马确说道。

“大王说得没错。”袁冲耐心道:“眼下确实只是些游骑,但将来呢?一旦贼众大举南下,凭许昌之兵,可能抵御?”

司马确这下没话说了,但心中生气,闷着头往前走。

“嗣安。”前头响起清脆的声音。

司马确抬头一看,立刻行礼,道:“伯母。”

来人赫然是东海王妃裴氏,陈侯邵勋落后一步,持剑护卫于侧,忠心耿耿。

世子司马毗也在,正与陈侯说笑。

见到司马确后,他矜持了一下。

被邵勋瞟了一眼后,无奈上前见礼,又道:“堂兄闷闷不乐,何故也?阳夏确实没什么好玩的,甚是无趣。”

裴妃严厉地看了他一眼。

司马毗心中一突,脸色垮了下来。

裴妃又看了眼邵勋,眼中满是嗔怪之意。

邵勋招架不住,清了清嗓子,道:“新蔡王定是忧心国事,担心匈奴大举南下。”

“啊?”司马毗吓了一跳,问道:“王夷甫不是传来消息,说匈奴在治下各部征集粮草、牛羊,打算兵进关中么?怎会南下豫州?”

“世子有所不知,即便要攻关中,匈奴也一定会南下洛阳、豫州。”邵勋解释道:“或许兵不会多,但他们担心朝廷救援,必要的牵制兵力不会少的。”

“原来如此。”司马毗一脸崇拜地看着邵勋。

司马确脸上的表情就没那么崇拜了,而是有些苍白。

他手底下带的那些兵,也就可与李洪之辈打打,对上匈奴确实很吃力。一旦敌军大举南下,他除了龟缩许昌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办法。

但你龟缩起来固然安全了,颍川其他地方就不安全了啊。届时那些世家大族们一告,都督就别想当了。

这并非耸人听闻。

要知道,他这个都督是故东海王帮他讨来的。今东海王已薨,天子对他又十分厌恶,许昌都督之职真的很稳吗?

稳个屁!

一旦没了都督,他就要去洛阳,封国的一应官员估计也要调走,到时候给你置个五十守士,相当于不再之国了,什么权力都没了。

他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嗣安。”裴妃看向司马确,道:“今年匈奴必然南下。豫州士民苦了整整两年,白骨露于野,百里无鸡鸣,饥饿、动乱而死者不知凡几。眼下刚刚有一点起色,若遭匈奴侵掠,必然熬不过去,届时死的人或比前两年还要多。如此情状,嗣安怕是也无法担责,届时追究下来,恐不美也。”

裴妃说这话时蹙着眉头,忧心忡忡。

司马确心中惶恐。

裴妃又道:“我们这一支,没几个人了。天子也看我们不顺眼,时刻想要铲除。陈侯系出越府,又勇冠三军,你们若联起手来,或有一线生机。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闹生分。否则,汝父、汝伯九泉之下,怕是也要担心。”

说到这里,裴妃的眼中已有些许泪水。

司马确的眼圈也红了。

有些话,外人说起来未必有多好的效果。

方才袁冲劝了那么久,司马确心中只是动摇,但恼怒依然存在着。

此时被亲伯母一说,司马确心中最后的块垒也消散了。

于情于理,他都没有与邵勋对抗的理由。

对他而言,如今最大的威胁是匈奴,其次就是天子。

司马越、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四兄弟,当初是何等庞大的一股势力?今却只有南阳王司马模尚在了。

天子或许不太好动南阳王,但拿下他这么一个没什么威望的许昌都督却不难。

他现在需要外援,需要站队。

“伯母别说了。”司马确叹息道:“侄悟矣。”

裴妃欣慰地看了眼司马确,道:“世道这么乱,我们都要活下去。”

这话一出,司马确有些绷不住了,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

邺城那一场噩梦,至今仍在午夜徘徊。

父亲和三位兄长,以及众多幕僚,皆为汲桑贼众所杀,就剩他一人侥幸生还。

“活下来”三个字,直中他那柔软又惶恐的内心——绝杀。

邵勋在一旁看傻了。

这年头,还真有人可以靠嘴炮拉来两万大军?

邵勋觉得他大大低估了裴妃。

突然之间,他觉得以后可能很难在外面拈花惹草了。

第四章 摊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这口锅谁敢背?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第一百七十四章 猪队友们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结第四十四章 入见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类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一百零五章 舌战群儒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八十章 俸禄第八章 你怎么报答我?第八十五章 认清形势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一百三十五章 酝酿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一百三十六章 东燕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二十八章 大汉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决第二十三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一百三十章 出镇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一百六十八章 波浪第二十四章 许昌与洛阳第三十章 快控几不住我寄几了第九十八章 嚣张(下)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一百十四章 无能为力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十二章 捐资助粮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情第七章 新人旧人第七十一章 名不见经传之地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二章 部曲第八十章 俸禄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二十九章 赶场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一百三十二章 坚持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为盟主吾命维新加更)第二十七章 庶务第一十二章 争第七十四章 影响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七十三章 撤军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一十五章 操控第六十章 关中闲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四十四章 接战第一十七章 后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责任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状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后的下落第一百零二章 殿中将军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礼(为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九十三章 谄媚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第一十七章 后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为盟主吾命维新加更)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区域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八十五章 说动第八章 担了干系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第一百二十二章 试探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八十二章 水与旱(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发第一百七十九章 对付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决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层第五十四章 拜访第六十八章 造桥诸州都督、刺史(一)第三十三章 鼓起余勇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