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项目推介

从三月初四开始,邵勋一边注意匈奴消息,一边整顿军队。

首先是军队员额的统计。

何伦帐下还有七千余,刘洽有三千多兵,满衡拥众一千二百余,都是骑兵。

另外,未及跟随王秉跑路的军队人数超过四千,这几天又陆陆续续跑回来两三千,真正被王秉拉走的,还不到四千人。

司徒卫队尚有千人。

这便是全部兵力了,步骑一万九千余人,是兖州最主要的野战机动兵力——至于地方守御,则全靠郡县自己想办法。

这么点兵,真顶不住石勒,哪怕大胡不出动骑兵,只靠步兵多半都能败之。

邵勋将其分为前后左右四营,何伦、刘洽各领左右二营。

作为徐州刺史的代表,满衡领前营,算是对裴盾有个交代。

满衡所领之骑卒,被邵勋收走。他有些不乐意,但这些骑兵里,超过一半都是禁军,他们对于回归邵太白帐下并不抵触,大势之下,满衡只能从命了。

后营则交由唐剑统带。

邵勋令他从亲兵中挑选数十骨干,屯田军那边也会挑选一部分敢打敢拼之辈过来,作为他统驭部队的帮手。

唐剑卸任亲兵幢幢主后,邵勋提拔队主蔡承接替其位置。

蔡承,字顺龄,广陵人,破落寒门出身。为求发达,曾主动前往东海应募,算是第一批来到洛阳的东海兵之一。

此人其实不擅长打仗,对阡陌务农、疏浚河渠之类的事情更感兴趣,但为人仔细,思虑周到,再加上又是自己人,非常忠心,最适合这个位置不过了。

三月十五是唐剑、蔡承正式交接的日子。

一大早,唐剑便仔细安排好了岗哨,然后准备案几、茶水、点心,站好最后一班岗。

院中又来了一批人,多为兖州本地士族,如高平金乡檀氏、郗氏、济阴冤句卞氏、陈留尉氏阮氏、考城江氏、考城蔡氏、泰山羊氏等都有人抵达。

这些本州士族中,有的本就有人在幕府为官,有的家族曾经有人在幕府做官,后来或死或走,还有的家族曾有人被司徒征辟,但未就。

今日召他们前来,其实还是为了稳定兖州的局势。

依旧是裴妃、世子当头,邵勋站在后面,充当压舱石。

没有任何人可以忽略他的存在,每个世家的代表说话时,总下意识瞟他一眼。

“大乱数年,民不聊生。时至今日,我等所思不过‘保家’二字。”来自陈留的江春叹道:“若能保得田宅寝园,谁又愿意南渡呢?”

江春六十多岁,乃前谯郡太守江蕤之子。

蕤,开国时封为亢父男,考城江氏也算是开国勋贵之后了。

江春当过县令,也入朝为官过,今在家颐养天年。他的侄子江统闻名乡里,袭爵为亢父男,先仕司马颖府,再入朝,后被司马越征辟,去年年底病逝于范县。

“江公所言极是。”说话的是考城蔡氏的一位名叫蔡鸣的族人,只听他说道:“王弥乱时,各家忙不迭自保。弥败走后,本以为天下太平,没想到又来了匈奴,屡次三番,陈留几为鬼域。老夫行走乡里之时,目之所及,皆是饥馑饿殍,见之不由潸然泪下,唉。”

蔡家就比江家强多了,祖上曾是曹魏丞相蔡睦(蔡邕之孙)。

睦子德,任乐平太守。

德子克,曾为成都王僚佐。司马颖败后,归家闲居。

司马腾镇邺之时,囊中乏人,于是征辟蔡克。克不就,司马腾百般威胁,最后终于去当官了。

但他运气很差,摊上了司马腾这個主。汲桑之乱时,与司马腾父子四人、车骑长史羊恒、钜鹿太守崔曼等一起被李丰部众杀害。

克子谟,先后被举为兖州孝廉、秀才,后被司马越征辟,不就。目前已带着部分族人、僮仆、部曲南渡。

江家其实也有人南渡了,与蔡家一样,目前留下来的,都是不愿意走,或者还没拿定主意的。

对江春、蔡鸣两位老人家而言,他们是真的没动力南渡了。

六十多岁的人了,还有几年好活?祖宗寝园皆在此地,听闻江南又卑湿暑热,去了难以适应,不如不走。

而既然不走了,他们对兖州——至少是陈留——局势就比较关心了。

他们的诉求其实不多,保住他们的利益即可。

关于这一点,邵勋早已在和豫州士族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了。

时局若此,每个人都要妥协一点,他们已经不需要你给太多好处,只要能保住其利益。

说通俗点,整个河南大地上的士族豪强们,需要一个打手,一个能为他们抵御外侮的打手。

邵勋很好地占据了这个生态位。

司马越无法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所以他死后,兖州士族便不太支持这个幕府了。

卵用没有,还要花费钱粮,还要出部曲丁壮。与其这般虚掷,不如把钱攒下来,或者渡江南下,或者自己练兵,不比把钱扔水里强?

“昔年东海王欲征辟我,因见解不合,很快离去。”江、蔡二人说完,金乡郗氏的郗鉴突然说道:“司徒出镇后,再辟,我推辞了。今天下鼎沸,民乱四起,我只想知道,嗣王如何保得兖州安定?”

这话很不客气,而且他说话时看的是邵勋,而不是司马毗。

郗鉴被司马越征辟,大概是九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司马越几乎什么人都要,郗鉴正好在洛阳,去看了看,很快便走了。

司马越出镇兖州后,再辟,郗鉴对他印象不好,二次拒绝。

苟晞也欲征辟郗鉴,郗鉴同样拒绝了,看不上他。因郗鉴在高平乡间训卒练兵,很有威望,苟晞并未强迫。

前阵子,郗鉴入朝为官,很快又辞官,原因是他看不上天子。

辞官归乡途中,郗鉴路过陈留,被乞活帅陈午所留。一番交谈后,陈午请他留下来,共同领导这支部队,郗鉴拒绝了,东归乡里。

这样一个人,哪怕表面再随和,其实骨子里是非常骄傲的。

他看不起司马越,哪怕他在郗氏族中并非嫡脉,而是偏远散支,投靠司马越可以加强他在族中的话语权,他依然不愿意委曲求全。

司马越都看不起,如何看得起司马毗一个毛孩子?

所以,他看的是邵勋,一个近年来声名鹊起,四处救火的年轻将领。

司马毗摸了摸头,也下意识扭头看向邵勋。

裴妃不着痕迹地看了他一眼,司马毗很快回过头去。

邵勋对司马毗附耳说了几句。

“陈——孤以为,久守必失。我重兵屯于陈留,则匈奴自濮阳下。移师屯于濮阳,则匈奴寇高平。比至高平,匈奴又去荥阳。如此疲于奔命,必然败亡。”司马毗说道:“唯有捣巢,攻其必救,方有一线胜机。”

“捣巢?”郗鉴笑了笑,道:“算是个不错的法子,但有这个能力么?”

司马毗又愣住了。

邵勋再附耳。

“咳咳。”司马毗清了清嗓子,说道:“现在不行,将来未必不行。只要豫、兖诸族勠力同心,有粮出粮,有兵出兵,如此拣选精卒,严加操练,定然可以成功。”

郗鉴听了不置可否,但也没有再问,观其表情,显然不太看好。

自长平之战失败后,大晋就转攻为守,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如今匈奴占了大半个冀州、并州,同时吞食了司州之平阳、河东、河内等郡,又把势力深入关中的冯翊,还统领河西上郡故地,跨州连郡,俨然北方头号势力,他不来打你就算好的了,还主动进攻?

难矣。

三人依次发言后,其他家族也出来说了几句。到最后,核心思想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他们不是不愿意支持幕府,而是看不到希望。

投资一个没有效益产出的项目,一年两年就罢了,时间长了,真当我是冤大头啊?

而今最关键的,其实还是恢复他们的信心。

他们的信心很弱,因此不断有家族成员带着钱财、部曲、资粮南渡吴地,用脚投票,态度十分明显。

不过邵勋带着银枪军抵达后,他们稍稍恢复了一点信心,打算看看换人后到底如何。

谈话到最后,裴妃提起了镇军将军幕府驻地的问题。

邵勋提议设在陈留国考城县,原因有五。

其一,考城地近汴渠,有漕运之利,无论调兵还是运粮都比较方便。

其二,考城位处陈留、济阴交界处,方便联络兖州腹地。

其三,考城离梁国、陈郡很近,便于邵勋支援。

其四,考城所在的陈留国,其士族几乎占了兖州一半,便于就食。

其五,考城附近还有乞活军陈午、王平两部,便于用司马越嫡子的名义招抚监管。

“王妃、嗣王,仆请复置济阳郡,可领济阳、外黄、考城、冤句四县。”邵勋说道:“镇军将军坐镇考城,兼领东西,如此兖州之事大有可为。”

“此事需得上疏朝廷,得天子允准方可。”裴妃点头说道。

济阳曾经出现过,领三县,其中就有考城这个在国朝初年罢废的县份。

济阳郡罢废后,考城并未跟着罢废,而是划入陈留。

邵勋提议复置的济阳郡,有江、蔡、卞三大家族,其中蔡氏、卞氏都出过名士,家势还不小,摆明了是要吃他们用他们的了。

当然这对他们也有好处,就看怎么理解了。

“这是自然。”邵勋与裴妃对视一眼,又各自移开视线。

第一百十三章 涧水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五十五章 辞别第五十五章 形势第一百六十章 南阳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置气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一百十章 夜袭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与人选第五十六章 大妇第二十章 我意已决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二十章 决定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九十三章 垃圾时间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四十七章 “满城之战”第九十章 洗爵执盖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给盟主盖世之平凡加更)第八十九章 开诚布公(上)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与公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传统之人第九十六章 会玩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第十五章 幕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情报第三十九章 问对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胜(下)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选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七十八章 围攻第七十八章 体系上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一百零四章 宜阳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让我失望第二十四章 许昌与洛阳第一十七章 后路第十章 忠于什么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亲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内里坐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与公事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三十章 塑造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动第一百二十一章 情报第三十五章 后悔来了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四十四章 入见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传统之人第四十二章 悬在头顶的剑第八十五章 说动第十五章 汲桑小贼,何足忧也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过去了?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五十六章 大妇第六十章 关中闲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三十二章 有那么傻吗?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态度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章 征辟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八十三章 水与旱(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九十六章 指点第一章 县令第一百五十七章 别了,洛阳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四十章 那个男人第七十七章 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