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好处

日子一天天过去。

朝廷大军在围攻新安城,死伤不轻。王弥但坚守不出,看起来似乎在等禁军疲敝之后,再一举杀出,看看能不能捞点战果。

孟津渡口还在筑城,邵勋则开始整编丁壮役徒,为将来做打算。

这个要害地方他不打算给朝廷了,他担心天子乱来。

六月二十日,暑热异常。

王衍来了,空手来的。

邵勋瞄了他一眼,没理这个老登,继续在地里忙活着。

正是开饭时间,旁边传来了蒸好的粟米饭的香味。

王衍嗅了嗅,笑道:“还得叨扰全忠一顿饭。”

“吃完了。”邵勋把锄头一扔,没好气地说道。

蔡承拿着胡瓜种子丢进一个個坑穴内,帮邵勋种瓜。

“种菜是个好营生啊。”王衍笑道。

“怎么?太尉也想来沙洲种菜?欢迎,这就给你盖个草堂,你我比邻而居,如何?”邵勋走到河边洗了洗手,又在袍服上擦了擦,说道。

“正好带了些种子。”王衍晃了晃手中的一个小布袋,笑道。

“何物?”

“从蜀中讨来的,当地俗称‘矮瓜’。”

邵勋不太清楚这是什么玩意,随后接过后,脸色好了不少,道:“吃饭吧。”

亲兵搬来一张矮几,菜色很简单,两碗粟米饭、炖煮的一尾鲤鱼,外加两碟咸菜。

王衍也不客气,坐下来就吃,吃得还很欢。

邵勋更是风卷残云般,只一会就吃完了。

“太尉若无事,此时便可回了。”休息了一会后,邵勋来到一间临时搭建的仓房内,一边检查麻布,一边说道。

王衍倒背着手,状似无意地跟了过来,道:“咦,这布不错啊。”

麻布也分三六九等,高品质的麻布穿起来很舒服,而且价钱不贵,很适合百姓。

“禹山坞送来的,一共三百匹白麻布,太尉觉得如何?”邵勋捧起一匹白麻布,问道。

王衍接过后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道:“细密、耐用,不错了。”

说完,又道:“先前听闻你在许昌令人移栽桑林,担心你走错了路子,现在看来,还算不错。虽总说生民之本,稼穑为食,桑麻以衣,但实际说起来,麻才是根本啊。”

“蚕桑麻纻,并行不悖,方为上策。”邵勋说道。

他这里说的其实是三种布匹了,即绢帛、麻布、葛布。

其中,绢帛产量不算最大的,当下以河北常山、中山、赵郡所产绢帛质量最高,其次便是河北其他地方以及河南了,江东的技术水平还不如关中——是的,关中甚至幽州都有蚕桑业,规模还很大。

麻布产量远远超过绢帛,是普罗大众主要的日常衣物原材料。

葛布产量最小,且主要位于南方,最北也在豫州南部、淮河一线。

其他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布匹,产量极小,可忽略不计。

“陈公好气魄。”王衍笑道:“不过,凡事当讲求实际,不若先从麻布做起。”

“太尉话里有话啊。”邵勋疑惑道。

王衍呵呵一笑,道:“也是巧了,在建春门外看到了令舅刘公遣人挽输麻布北上,便回家取了一本书。”

说完,招了招手,一仆役上前,从包裹中取出一本黄纸编成的薄册子。

王衍将册子交到邵勋手上,道:“不如一观?”

邵勋接过一看,差点笑出来,封面上就三个字:种麻子。

“《战国策》中曾记鲁仲连对孟尝君所说之事,鲁国自古以来无林泽之饶,但地小人众,便是因为颇有桑麻之业。”王衍继续说道:“我家世居琅琊,在桑麻之事上颇有些心得,不知此书可堪入目?”

“不错。”邵勋看了一半,就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了。

都是种麻的实用小技术、小窍门,对于提高产量、质量很有帮助。即便是现代人,只要不是干这行的,都未必懂这些知识,毕竟很多人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

这年月的先进生产力,果然还在世家大族手中啊。

马勒戈壁,得挖出来。

“太尉请坐。”邵勋让人搬来胡床,笑眯眯地说道:“不知太尉前来河阳,所为何事?”

“我并非空手而来。”王衍说道。

“当然不是空手而来。”

王衍点了点头,跟眼前这人兜圈子没用,这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跟他谈实利更好使一些。

于是说道:“朝廷无粮、无钱,绢帛也不多了。唯器械尚有一些,可酌情发放。陈公若要,我便找人督办此事。”

“光靠些许器械可不成。”邵勋不满道:“我来此二旬,只得粟十万斛,这会正从新郑调粮五万,只够撑到八月。况且,这么多百姓还在筑城……”

“筑城之粮朝廷已然发放。”王衍纠正道。

“好,此事揭过。”邵勋说道:“眉子可保证过七月有粮送来。”

“七月亦只十万斛。”

“好,我信太尉。”邵勋又道:“然匈奴大举屯于河上,昼夜来攻,赏赐、抚恤何在?”

王衍有些恼怒了,道:“你就只认得阿堵物么?”

邵勋面不改色地说道:“我只好美人,不太喜欢钱,但架不住儿郎们喜欢。我若无钱赏赐,谁给我卖命?”

“只有三千匹绢。”王衍说道。

“三万。”

王衍差点背过气去,还价有这么还的吗?

在看到邵勋的表情十分坚决后,叹道:“全忠,国事艰难,当相忍为国啊。”

邵勋仔细看了下他的表情,发现好像真的榨不出什么油水了,于是试探性问道:“太尉,我闻洛阳有诸州派去的各色匠人值役,不知?”

嗯?王衍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邵勋一看有戏,顿时笑道:“譬如《种麻子》一书就很好嘛。朝廷若有什么工匠,可否调拨一些来豫州?反正他们现在也闲着无事……”

“铁匠还是很忙的。”王衍说道:“从早到晚,炉火不息,为你等打制器械。伱可知一副铁铠有多麻烦?若非老夫亲眼所见,绝难相信,竟要三四十人花费大半年的工夫,才能制出一领铁铠……”

“铁匠不行,其他匠人总行吧?”邵勋说道。

他现在主要解决辖区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

铁匠、商人、学者之类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一般需要农产品大量剩余才能大面积供养。所谓工业革命,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农业革命。

有铁匠固然好,没铁匠的话,其他的如织染匠人或者其他什么工匠也可以,最好是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

“此事老夫回去找人议一议。”王衍一听,这个条件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那就一言为定了。”邵勋大喜道。

古代的技术传播是非常缓慢的,甚至掌握技术的人压根没打算传播出去。

就像何曾吃的开花馒头一样,微不足道的饮食技术,却搞得神神秘秘,只在少数世家大族间流传,太离谱了。

这次得好好从朝廷掏一掏,为豫兖二州的百姓谋福利。

他们现在非常信赖自己,愿意为自己拼杀,当然要回馈他们了。

“豫兖二州现在如何了?”看到邵勋那样,王衍也起了好奇之心,问道。

“兖州不怎么样,豫州还成。”邵勋说道:“今年熬到秋收,我打算让人种冬小麦了。”

王衍轻轻点头。

在司州推广冬小麦,曾经是他的一大政绩,为他挣得了许多声望,他对此物非常有好感。

邵勋治豫州数年,当地局势已经渐渐平稳了。

尤其是去年的高平之战,大败刘汉中护军靳准。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想来,这场胜利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今年匈奴大概是不会南下豫兖二州了,这就是高平之战最大的战果。

而匈奴不南下,邵勋就有了喘息之机,以至于他胆子越来越大,居然起了种冬小麦的念头,不怕匈奴人再次集结数万骑,从黄河冰面上汹涌南下,将他的庄稼完全毁掉。

如果这事让他弄成了,明年五月夏收,缺粮的窘境会大大缓解,然后接着种地……

以河南的禀赋,到了那时候,百姓怕不是要有余粮,正所谓“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即便有兖州拖累,至少不会大面积饥荒了。

真真不得了!

能打胜仗,就能填饱肚子,现实真是教育人啊。

“回去后,老夫调拨五千匹布绢给你,没有多的了。天子还准备给新安之战的有功之臣发赏呢。”王衍说道。

“王弥若龟缩不出,新安赢不了。”邵勋说道:“朝廷还不如招抚他呢。”

“招抚过,没成。”王衍叹道。

叹完,又指了指大河上下,问道:“可有把握守住?”

“匈奴人还没本事拿下南城、中城。筑北城的时候,兴许会有大战,但不是这会。”邵勋说道:“现在夜间偷袭之事都少了,八九月间,中城就能粗粗筑完,南城大概要十月底了。”

说实话,他都不想待在河渚这边了,实在无聊。

有这功夫,不如回兖州看看孩子,或者到许昌巡视一下田间地头。

“有你在,我便放心了。”王衍说道:“新安之战,你有何看法?”

“朝廷和王弥在打呆仗,没什么可说的。”邵勋说道:“听闻凉州兵久戍思归?让他们打完这仗再走吧。骁骑军、凉州骑军抽调出来,伏于退路之上。若禁军溃败,骑军杀出,兴许还能捞些斩获。至不济,亦可让禁军安然撤回洛阳。”

“我信你。”王衍对邵勋在军事上的建策从来都是无脑信任的。

“这边好好守,老夫今晚就走。河阳三城若成功筑起,便是君之大功。”王衍说道:“届时总督司州战事,水到渠成,切记。”

第六十六章 赏宅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十四章 成长第九十八章 嚣张(下)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四十一章 侦查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十章 契机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三十三章 猜测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一百三十六章 东燕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第一十二章 争第八十九章 开诚布公(上)第四十九章 检验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来了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祐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三十九章 进兵方向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变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二章 部曲第八十八章 洛阳城里无好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军镇(下)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刘裕灭南燕之战第七十九章 白樱桃下紫纶巾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设第四十九章 检验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二十四章 比烂第一百七十六章 忆苦思甜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与选择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第一章 县令第九十八章 肃清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三十章 勤王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加更)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让我失望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怜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四十三章 来了,都来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略意图第七章 阴结少年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二章 行路(下)第一百十三章 送粮第一百三十二章 烂透了!第一百章 官身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三十九章 怎么打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祐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五十六章 大妇第七十三章 撤军第六十六章 赏宅第一章 县令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类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二章 行路(下)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坏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一百十二章 捐资助粮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队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五十五章 辞别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变第一十三章 为什么那么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