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天子又改元了。

改元其实并不少见,但像今上这般于一年中频繁改元的,却极少见到。

年初的时候还叫永兴元年,但正月还没完全过去呢,就改元“永安”。

这会么,刚刚被掳去邺城的天子司马衷下诏改元“建武”,从现在开始就是建武元年(304)了。

方伯、权臣们可能经常不理会天子诏书,但那是涉及到了根本利益。在改元这种小事上,没人会不给面子,毕竟无伤大雅。

洛阳朝廷新发的公函,已经是以“建武”为年号了。

邵勋刚刚就收到一份:洛阳武库调拨器械若干,以济军需。

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库,大到床弩,小到磨刀石,应有尽有——嗯,至少账面上有,还很多。

军司曹馥、尚书左仆射王衍、督洛阳守事糜晃三人共同签发,自然不可能拿什么朽坏的兵器来糊弄邵勋,都是质量过硬的,至少堪用。

得到这批器械后,邵勋打算直接把部队翻两番。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怕你个锤子!

部队超编了,将来发愁的是司马越,关我屁事。相反,他还得赞我当机立断,力挽狂澜。

抱着这种心态,八月底的时候,邵勋公然在洛阳芒山一带设卡,收容溃兵。

“停!让你们停下,耳朵聋了?”陈有根带着五十骑,迅速冲到一队跑得气喘吁吁的溃兵面前,怒吼道。

五十人下马后,身背长剑,手持弩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

溃兵们不傻,看看这帮凶人,又瞧了瞧森寒的弩矢,没有反抗。

黄彪带了一队人,将他们的器械下了——如果还有的话——然后领到一边,粗粗甄别。

主要就是把人分开,互相指认名字、乡籍,还有就是听口音,聊其从军经历,看看有无破绽。

甄别奸细只是顺带的,把人打散带走才是主要任务。

不过邵勋还是比较挑的,不是什么人都要,至少要看着身强力壮才行,最好还会射箭。

弓手可轻易转为长矛手、刀斧手,但后者却不能轻易变成弓手。

李重一直在建议增募弓手。

之前后幢只有四十余弓兵,战斗中还伤亡了一些,七月刚补全至六七十人。现在有个收容溃兵的良机,若不好好把握,就太可惜了。

“你说你是中军的?哪点像了?”陈有根的大嗓门又在不远处响起。

“左卫将军辖下虎贲督的,当了九年兵了,千真万确。”

虎贲督是重甲步兵。但这厮身上就剩一件中衣了,形容憔悴,失魂落魄,任谁都会怀疑。

“还在胡扯!”陈有根嗤笑道:“左右卫虎贲都皆护卫天子、百官、诸王,天子都驾幸邺城了,你怎么逃出来的?”

老兵无奈道:“贼众只顾得抓天子、大官,谁管我们啊,抢了一匹马,趁乱跑了。”

“马呢?”

“半路折断了腿,弃了。”

陈有根一时没法判断,因为真有几个人指认他是中军士卒。

“天子情形如何?”陈有根还没说话,邵勋走了过来,问道。

老兵看来个“大官”,神色一振,道:“邺贼万箭齐发,弟兄们左右遮蔽,仍然无济于事。我看得清楚,天子身中三箭,从乘舆上栽落而下,堕于草丛之中。”

“山崩了?”邵勋这话不是白问的,只是想确认是不是有人秘不发丧,用天子名义忽悠人。

“没有。”老兵咽了口唾沫,道:“贼众抓——迎上天子后,我远远瞧着有人呼唤医官,给天子治伤。”

邵勋缓缓点了点头,对陈有根吩咐道:“录其名,补入王国军。”

“诺。”陈有根应道。

邵勋离开后,继续和学生兵们复盘北伐战事——以打听到的或真或假的消息为基。

如此一直到晚间,共收容到合格军士五百余人,全数下了器械带走。

如今只是第一批溃兵抵达洛阳,接下来还会出现更多。十几万人呢,真正死掉的怕是连个零头都不到,大部分或溃散,或成建制逃跑。

野外,不知道又会增加多少贼匪。

坞堡、庄园估计也会大发利市,溃兵中的弱者被贬为奴隶,躬耕于田亩之中,壮者编入私兵,佼佼者可以成为宾客,帮助坞堡、庄园提高军事水平。

所有人都在默默吞吃大晋朝残存不多的财富。

等到吞得差不多了之时,这间破房子就会被人踹倒了。

******

收兵回城之后,邵勋拉来糜都督背书,对全军进行了一次整编。

首先,他对每一队进行了调整。

一什十人,什长也包括在内,这就导致有一个伍长只能管四个人(包括他自己),不太科学。

唐代实行世兵制的时候,府兵中的火长(什长)就不包括在十人以内——伍和此时一样,伍长管包括自己在内的五人。

如此一来,每一什就需要新募一人,全幢会增加五十人的编制。

另外,旗手是兼职的,鼓吹之类更没有,这得军一级才会有配备。

邵勋决定额外增设一名督伯、一名文书、两名马夫(兼职兽医)、两名旗手、两名战场信使、四名鼓吹手、四名斥候、八名门警以及其他一些零散人员,全幢人员将膨胀到五百九十人出头。

说白了,这是奔着让幢这个单位能独立作战的路子去的。

下军原有前后两幢,算上军一级的零散人员,补充后将超过一千二百人。

收容溃兵之后,还会趁势扩编,全军将编为前后左中右五幢,近三千人的样子。

这就是本次收容溃兵的最高目标:下军三千战兵,辅兵另算——以目前手里的军官资源来说,人再多,就没法有效控制了。

军官任用方面,邵勋为中尉司马,兼任后幢幢主,另外四位幢主分别是高翊、李重、黄彪、余安。

陈有根队扩充为百人,不属于任何一军,但他本人在下军后幢挂个督伯的职衔。

吴前到裁汰下来的洛阳市人中当个幢主,从事后勤辅助工作——这支辅兵部队,预计将扩编至两千人以上。

至于上军的扩编,他权衡利弊之后,没有过多参与,只是给了不少意见。

反正何伦招募再多兵,将来还是自己来训练,有的是机会染指。

如此一来,东海王国军也算是兵强马壮了,成为洛阳城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全忠——”整编完成后,糜晃拉着邵勋,才刚开了口,就感觉到不对。

“我尚未取表字。全忠何意?”邵勋黑着脸说道。

“这——庾元规提及拜访曹军司之事……”

“原来是这厮!”邵勋心下恼火,对庾亮的观感有些差了。

“不谈这个。”糜晃察言观色,果断转移话题,提及正事:“收拢了如许多的溃兵,待张方来时,可否出城击破之?”

邵勋沉吟了一会,道:“惊弓之鸟、新附之卒,威信未立、恩惠未加,怕是不能野战。”

“如此,我明矣。”糜晃就是这点好,愿意听取专业意见,不乱来。

况且他靠着这个尝到了甜头。

现在出门,见到他的人哪怕不乐意,也得尊称他一声“都督”。

“何伦听闻你出城募兵,午后自东阳门出,拦路设卡,募得了一千七百余人。”糜晃又道。

“这么快?他怎么募的?”

“来多少抓多少。”

邵勋微微颔首,示意知道了。

老何这是来者不拒,说不定还是成建制拉回自己的上军,而不是像他这样精挑细选,打散后补入各队。

看样子他野心不大,就没想过把这支部队变成私军。再联想到何伦、王秉曾经谋求禁军职位的事情,邵勋更是感叹:或许司马越别的不行,看人还是有几分眼力的,何伦、王秉都是他家的大忠臣啊。

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向他俩托妻献子。以邵勋的了解来看,何伦、王秉或许能力一般,但司马越交给他们办的事,确实会尽力去办,哪怕他死了。

想到此处,邵勋这个满身反骨的家伙,居然对何伦、王秉起了一丝敬意。

这是有自己坚持、操守的人,不像他——底线都有一二三,各种 A, B飞起。

“既不能野战,那就守城好了,等待司空的消息。”糜晃遗憾地叹了口气,他还是想建立些功业的,虽然主公不知道去哪了。

“都督且宽心。”邵勋笑道:“如果能将洛阳守军扩充至两万以上,张方到死也进不了城。”

这是事实。

这不是野战,是攻城,难度不在一个等级上。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张方就那么点人,拿头来打?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七章 新人旧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四十章 那个男人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十七章 先锋第九十九章 结交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决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九十一章 插手第三十九章 问对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义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与人选第二十一章 用什么脑子打仗,拼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队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揽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三十九章 进兵方向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给盟主盖世之平凡加更)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二十章 分赃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八十五章 说动第十三章 临走前的布置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说个“斩”字吗?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后的下落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为盟主小蔡想睡觉加更)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三十四章 当机立断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礼(为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驾功臣第一十八章 自省第九十七章 嚣张(上)第三十四章 当机立断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六十六章 大风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讯录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第一百三十二章 坚持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变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八章 项目推介第十二章 无题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十七章 鬼话第九十三章 谄媚第一百五十九章 举荐第七十六章 讨价还价第二十九章 迟恐晚矣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一十七章 后路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态度第三十二章 盘账与应对第一百六十六章 风险与机会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二十三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第八十一章 慵懒的年节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十五章 汲桑小贼,何足忧也第五十七章 高调入城第七十章 韩陵山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六十六章 大风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三十八章 转变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议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