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改变可以说让整个朝政风云变幻着,很多原本跟随李密的文武百官在见到皇帝改变之后也不得不夹紧尾巴做人,只是即使他们已经很低调了仍旧是免不了被皇帝时时的挑出来斥责一番,搞得很多原本位高权重的文武百官在朝政上渐渐地安静了下来,至于李密这段时间也不是很好过,皇帝不仅对他视而不见甚至连他手中的权势也慢慢地剥夺了回去,就在李密和徐锦瑟两人都认为没有什么事比这个还要惨的时候一件几乎促使了他们差点一辈子不见面的事情也悄然的来了,这件事的到来几乎让他们夫妻缘分就此终止,好在两人注定天生一对才最后的走到了一块。
就在李密和徐锦瑟两人闲赋在东宫的时候,京城处突然掀起了一股徐锦瑟竟是前朝最后一名公主固仑公主的后代的传言,有有画为证,那个说见到百年前固仑公主画像的人说当朝的太子妃跟百年前的固伦公主长得几乎是一模一样,在李密和徐锦瑟以及跟随着李密的文武百官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这则流言已经如风一样的飘到了京城各地,不仅无辜的老百姓知道徐锦瑟原来是固仑公主的后代就连皇帝也风闻了徐锦瑟是固伦公主后代一事,皇帝闻之自然是勃然大怒了一番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徐锦瑟和李密叫到御书房当面狠狠地斥责了一顿,甚至还扬言徐锦瑟既然是前朝留下来的后代就绝对不能留,还放话说如果李密坚决保住徐锦瑟的话那就一并的罢黜他的太子之位,李密一个愤怒之下当下顶嘴道:“父皇,这些传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无根无据之事父皇竟然不分青红皂白的就信了难道不觉得有些草率了一些?父皇以前可是一代明君绝对不会仅凭空穴来风的传言就定了别人的罪,何况前朝已经覆灭上百年了当年先祖灭前朝的时候皇宫中人几乎都被他杀了,除了识时务的官员投降之外其余之人是一概不留,儿臣翻阅新朝遗留下来的古籍中可是看到前朝的皇室无一人生还就连刚刚出生不到三天的婴儿也都没有放过,若是前朝还有什么固伦公主逃生的话先祖会放过她?而且前朝覆灭到现在都有百年之久了纵然有什么固仑公主她所生下来的后代几经沉沦根本就没有前朝的血统了,所以纵然瑟儿是前朝固伦公主的后代又如何,难道父皇当真仅凭一面之词就要把瑟儿杀了不成?若是父皇如此不顾念父子之情的话那也请把儿臣一块儿傻了吧,反正父皇现在性情大变只怕连儿臣这个儿子也不放在眼里了吧。”
皇帝只是冷睇着李密,说道:“你威胁朕?”
李密垂着头道:“儿臣不敢,儿臣也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父皇以前确实是明察秋毫可现在儿臣不敢对父皇妄下定论了,也不敢轻易的去评判父皇的所作所为,只是父皇若是仅凭空穴来风的传言就认定瑟儿是前朝余孽的话那父皇也把儿臣也算计在内吧,哪怕父皇顾念着一丝丝的父子之情也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我两叫到御书房来斥责一顿了。”
皇帝不悦的怒斥道:“混账东西!有你这么跟朕说话的吗?”
李密和徐锦瑟两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丝丝的苦涩,他们做梦都绝对不会想到向来对他们很是仁慈的皇帝有一天会拿君王之威对他们讲话,这根本就是风水轮流转,就在他们以为生活就这样无惊无险的过下去的时候上苍总是喜欢开人玩笑的直接把生活转到了另一个轨道上,而他们目前的生活明显的是偏离了原来的轨道的。
李密和徐锦瑟两人都没有想过他们与皇帝有一天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撕破脸皮,纵然李密因为孙贵妃之事对皇帝耿耿于怀的可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与皇帝撕破脸皮过,正所谓恨的深也是因为对对方还残存着念想,所以李密打从心底也从来没有否认过他其实是爱着皇帝这位父亲的,对皇帝也是残存着孺慕之情的不过因为中间夹杂着孙贵妃之事才会让他别扭的想要逃离,建立青楼,出入青楼,一方面是为了搜罗各种消息,另一方面也是想要逃避皇帝对他无形之中的关怀,如果不是皇帝突然地性子大变他想他不介意试着与皇帝保持着这种表面温和的平衡。
徐锦瑟压下了李密想要有所动作的手,柔声开了口:“父皇,臣妾不知道所谓的前朝是什么样的,更不知道前朝最后一位公主固伦公主长得是什么样子,因为前朝于臣妾来说实在是太久远了,久远到臣妾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虽然以前翻看一些史书的时候都能看到对前朝的一番描述可是因为它距臣妾生活的时间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臣妾也只是看过就忘了根本就不把它搁在心里,臣妾从小生活在别院里是一个人把自己养活的直到十五六岁的时候才被父亲接回了徐府,那时候才知道原来当朝的宰相是臣妾的父亲,臣妾的母亲臣妾虽然没有见过但也从外祖父母的口中听过母亲是一位长得非常美且温婉端庄的贤惠女子,且他们还说臣妾与母亲的外貌长得有几分相似,母亲明明是外祖父母的亲生女儿而臣妾自然也就是无府的亲外孙女了,臣妾实在是不知从哪里传出臣妾其实是前朝最后一位公主固伦公主的后代来了?臣妾听到这则传言的时候只觉得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臣妾只感觉到非常的啼笑皆非而已,臣妾原先想到的是不知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小毛贼竟然造谣这种无中生有的传言,臣妾也以为父皇听到这样的传言一定会立马就制止的,臣妾没有想到的是父皇竟然相信了这则没有来源的传言甚至还不待查证就把矛头转到了臣妾和太子的身上,臣妾被人冤枉没有关系只是臣妾有些心寒的是父皇的态度,太子这些年表现的如何臣妾相信父皇应该是看在眼里的才对,千不该万不该怀疑臣妾与太子的是父皇才对,只是到最后令臣妾没有想到的是父皇竟然选择不相信臣妾和太子两人。”